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尖吻鲈规模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吻鲈(Lares calcavifer(Bloch)]又名金目鲈、盲鳍、鰭鱼,属鲈形目,鮨科,尖吻鲈属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区,我国华南海区和东南亚的河口水域经常见到。其肉质坚实,洁白细嫩,味道清香.是酒楼宴席的名贵海鲜,也是出口创汇的名贵水产品。尖吻鲈容易驯化在网箱和池塘中养殖,对饲料要求低,可用配合饲料饲喂,对温、盐度适应范围广,既能在淡水中养殖,又能在海水中养殖,是易于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陆忠康 《现代渔业信息》1991,6(12):21-23,20
尖吻鲈是咸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最近几年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对尖吻鲈养殖已引起极大的兴趣,已深入开展尖吻鲈养殖生物学和繁殖机制的研究。本文着重概述东南亚海洋渔业开发中心研究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Bloch)人工繁殖技术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仿石鲈科鱼类目前存在的分类争议问题,测定了仿石鲈科(Haemulidae),金线鱼科(Nemipteridae),眶棘鲈属(Scolopsis)等相关科属共33种鱼类RAG2基因部分序列,利用最大简约法(MP法)和贝叶斯分析法(BI法),并以黄鹦嘴鱼作为外类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3种鱼类共形成三大类群,其中仿石鲈科8个属聚成一类群,金线鱼属和眶棘鲈属的种类聚成另一类群,眶棘鲈属未能与仿石鲈科形成单系.同时,基于属间遗传距离比较,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的遗传距离比其与仿石鲈科各属的遗传距离要小得多,表明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支持眶棘鲈属隶属于金线鱼科的观点.此外,传统分类资料中归类于仿石鲈科的髭鲷属(Hapalogenys)也没有与仿石鲈科聚成单系,而是独自形成一支,位于进化树基部,显示出髭鲷属与仿石鲈科关系较远,与近年来认为髭鲷属应该从仿石鲈科中划分出去的结果一致.在仿石鲈科内部,少棘胡椒鲷属(Diagramma)中的少棘胡椒鲷与胡椒鲷属(Plectorhinchus)的种类关系很近.在进化树上,少棘胡椒鲷位于胡椒鲷属的内部,花尾胡椒鲷最先分化出来,位于该分支基部,支持少棘胡椒鲷归为胡椒鲷属,名称沿用原来的学名胡椒鲷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海鲈,隶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是一种海产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花鲈体型较长,稍侧扁,略呈纺锤形、尖吻、口大、上下颌有绒毛状牙群、体披栉鳞、体色银白、背后呈青灰色。花鲈为肉食性鱼类,但很容易驯化集群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花鲈较耐低温,其适温范围在3℃-29℃,最适宜水温在16℃-27℃,可自然越冬。花鲈是一种广盐性鱼类,鱼苗  相似文献   

5.
为从分子水平澄清我国仿石鲈科(Haemulidae)鱼类分类争议, 研究测定分析了仿石鲈科及其相关科属共 66 种鱼类的线粒体 DNA 细胞色素 b (Cyt b)部分序列, 结合 AFLP 标记信息, 共同探讨仿石鲈科及相关争议科属系统分类关系。结果表明, 在 Cyt b 基因上, 66 种鱼类一致序列为 729 bp, 编码 243 个氨基酸; AFLP 图谱中, 6 对引物组合共得到 669 条清晰条带, 多态性条带 669 条, 多态性比率 100%。基于 Cyt b 基因利用最大似然法与 AFLP 标记基于 UPGMA 聚类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大致相同, 进化树上, (1)仿石鲈科鱼类主要形成石鲈亚科(Haemulinae)与胡椒鲷亚科(Plectorhynchinae)两大分支, 石鲈属(Pomadasys)、仿石鲈属(Haemulon)、异孔石鲈属(Anisotremus)等 7 个属聚为石鲈亚科分支, 胡椒鲷属(Plectorhinchus)、少棘胡椒鲷属(Diagramma)与矶鲈属(Parapristipoma) 3 个属聚为胡椒鲷亚科分支。(2)髭鲷属(Hapalogenys)与眶棘鲈属(Scolopsis)没有与仿石鲈科聚在一起, 髭鲷属独自形成一支, 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Nemipteridae)聚为一支。(3)鯻科(Teraponidae)的种类也没有与仿石鲈科鱼类相聚, 鯻科与舵鱼科(Kyphosidae)、石鲷科(Oplegnathidae)存在更近的亲缘关系。对于仿石鲈科及相关科属的分类争议, 研究支持仿石鲈科分为石鲈亚科与胡椒鲷亚科两个亚科, 以及鯻科、眶棘鲈属、髭鲷属不应该归为仿石鲈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湛江沿海涉海工程建设过程中引起的悬浮物质对附近海区海洋动物的影响,研究了底泥液相及不同浓度底泥悬浮物对川纹笛鲷和尖吻鲈的致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8d的试验时间里,底泥水相对川纹笛鲷和尖吻鲈均无致死效应。底泥悬浮物浓度≤160mg/L时,川纹笛鲷和尖吻鲈的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底泥悬浮物浓度≥2560 mg/L时,川纹笛鲷死亡率达75%,尖吻鲈死亡率达70%。通过概率单位法计算得出川纹笛鲷的8d半致死浓度为716.14 mg/L,尖吻鲈的8d半致死浓度为1105.096 mg/L。  相似文献   

7.
《福建水产》1989,(1):95-96
我国内陆海水鱼的人工集约养殖,较之日本、法国、挪威等国,历史较短,规模较小,我国的香港、台湾,也较内陆地区为早。国内的海鱼养殖,过去都以港养方式,纳苗蓄养,品种以鲻科、鲷科、鲈科鱼为主,基本上是自然放养,产量较低。1980年我国开始出现以网箱形式高密度精养鮨科、鲷科、鲈科、鯵科鱼为主。徐绍隆等(1985)进行了网箱养殖试验,取得成功。随着高密度精养,人工投饵带来了各种病害,引起养殖鱼类的大批死亡。以珠海桂山岛为例,1983年底因尖吻鲈发病死亡,镇试验排损失5万多港元;1984年桂山岛已有270多个网箱,10月份连  相似文献   

8.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 Block)分布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以及我国大陆和台湾,是亚洲和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经济鱼类。花鲈Latc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cinnes)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为我国沿海及河口的名贵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9.
淡水养殖鲈鱼试验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vs(Cuvier et Valen-Ciennes)隶属于鲈形目、鮨科,花鲈属,系温水性鱼类.分布在我国、朝鲜和日本、为近岸浅海中下层凶猛肉食性鱼类,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汇处,亦可生活在淡水中.  相似文献   

10.
绍敏  于水 《水产科技》1990,(5):45-46
东莞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心站,自1985年先后取得池养尖吻鲈、花鲈和大口黑鲈成功以后,积极开展大面积推广.到1989年该市利用低盐度池塘养殖鲈科鱼类面积已达2,500亩,平均亩产245公斤.最高亩产为尖吻鲈356.7公斤;花鲈311公斤;大口黑鲈232公斤.年总量612.5吨,总产值2327.5万元,直接和间接创汇24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1.
<正>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在各国池塘和网箱中广泛养殖。据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SEAFDEC)报道,池塘养殖尖吻鲈,当年可收回74%的投资;网箱养殖尖吻鲈,1.4年可收回成本。现将尖吻鲈繁殖、养殖以及国外市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尖吻鲈又称雷子鱼,是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经济鱼类,早期生活在海水和咸淡水海区,成鱼可在海水或淡水中养殖。其幼鱼为杂食性,成鱼为肉食性。尖吻鲈在泰国的性成熟年龄为3周龄。花鲈俗称七星鲈,在我国有丰富的天然种苗资源。花鲈为广温近岸浅海凶猛鱼类,喜栖于河口咸淡水区,也生活于淡水,秋末冬初到河口产卵。大口黑鲈俗称加洲鲈,原产美国加里福尼亚洲,是适温较广的肉食性鱼类。在盐度12‰以下的咸淡水和淡水中均可养殖。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饵科,成鱼为肉食性。  相似文献   

13.
温水鲈类是生活于热带及亚热带水域、分类上属鳕科或相近科的低等鲈类,多数种类为海水鱼类或广盐性鱼类,少数种类终生定居于淡水。狼鲈、黑鲈、尖吻鲈、花鲈、石斑鱼、鳜鱼等温水鲈类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由于它们外形优美、抢食凶猛,亦是十分重要的游钓对象。目前,世界上有关国家温水鲈类资源普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Bloch),又名盲鳍,其生长迅速,肉味鲜美,在东南亚、我国广东省、香港和台湾沿海地区均有养殖。但野生种苗不足成为发展成鱼养殖的障碍。因此,各国致力于尖吻鲈人工繁殖的研究,自1971年泰国在自然产卵场捕获成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首获成功以来,东南亚各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5.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Bloch)养殖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尖吻鲈系咸淡水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南部,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大洋洲。近二十年来,特别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相继发展尖吻鲈养殖业,初具生产规模,对尖吻鲈繁殖生物学,养殖技术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作者搜集了一些文献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尖吻鲈Latescalcarifer(Bloch)营养学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Bloch)系水产养殖的重要对象。据文献记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我国台湾省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长期从事尖吻鲈养殖。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尖鲈营养学研究已深入地开展起来,泰国沿岸水产养殖研究所对尖吻鲈营养学已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现将该所研究的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成果作扼要地概述,供我国开展尖吻鲈营养学研究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杜涛  罗杰  林向阳 《水产养殖》2004,25(3):34-36
进行了红鳍笛鲷、紫红笛鲷、斜带髭鲷、美国红鱼、尖吻鲈、卵形鲳堃等10种海水鱼人工育苗的研究,试验共计32次,培育出了一定数量的鱼苗,其中尖吻鲈鱼苗391万尾,布氏鲳堃鱼苗88万尾,卵形鲳鱼堃苗23万尾,红鳍笛鲷鱼苗0.5万尾,花尾胡椒鲷鱼苗10.7万尾,斜带髭鲷鱼苗20.1万尾,大黄鱼鱼苗56万尾,美国红鱼鱼苗234万尾,其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3%、49%、58%、0.1%、14%、6%、42%、48%。对各种鱼类的人工育苗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海水鱼类人工育苗的方法及目前育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海水鱼类的人工育苗与藻类、海水比重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条鲈morone saxatilis(Walbaum),又名条纹石鳍、条纹鲈等,隶属于鲈形目(Perclformes)、暖鲈科Percichthyidae),是一种溯河性鱼类,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在美国南部及东部的几个洲的河流和水库中都有其自然分布种群。  相似文献   

19.
花鲈(Lateolabrax iaponicus)鲈形目、鲈亚目、鮨科、花鲈属,具有生长迅速、个体大、肉味好、食性广等特点,且市场销售较好,现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花鲈为广盐性鱼类,可经过淡化在淡水中饲养,为了了解花鲈在淡化技术方面和淡水池塘中的实际养殖效果,我们做了下述试验,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0.
鲈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名称与分类地位鲈鱼Lateolabrax japomicus(Cuvier et Valenciennes)系属鲈形目,鮨科,鲈属。地方名:青寨、花寨,花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