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207块油松飞播标准地材料整理分析,编制了我省秦巴山区油松飞播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编图的理论精度,等直径线为95.58%,等树高线为95.42%。适用性检验结果也表明该图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太行山242块油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编制了林分密度控制图。主要方法是选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曲线编制等树高线,精度达97.33%;等直径线是从三个曲线中选出一个曲线利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精度达98.6%。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出林分密度控制图。经用未编表的标准地检验,精度达93%以上,说明该林分密度控制图符合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可在该区使用。  相似文献   

3.
油松飞播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标准地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建立了油松飞播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模型 ,从而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 ,为油松飞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飞播油松幼林抚育间伐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播油松幼林抚育间伐技术探讨①刘增喜姚勇(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河南省自1979年飞播造林由局部试验到大面积推广以来,已形成大面积油松飞播林,成为我省重要的木材后备资源。由于飞播造林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林木分布不均匀,林分密度差异较大。随着林龄和郁闭度...  相似文献   

5.
掌握林分密度与生长之间的规律,提供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年龄阶段林分合理密度的数量指标,是营林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结合本地区情况,编制了黄龙、乔山林区的油松林分密度管理图。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森林定量间伐和生长预测的重要工具,可用于造林、抚育间伐设计和资源估测等方面。一、基本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在黄龙、乔山林区测设各种立地条件、各年龄阶段的油松同龄纯林标准地共387块,其中人工林171块,天然林216块,  相似文献   

6.
1991年至1992年收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飞播样地资料226块,根据林分密度、林分高、林分平均胸径等测树因子的变化特征,编制了贵州独山马尾松飞播林密度控制图.等树高线采用M_(-1)=a_1e~(b1H) a_2H~(b2)N~(-1);等直径线用M=a_1D~(b1)N~(b2);最大密度线M_m=AN_m~(1 B);自然稀疏线用M=K_2(1-K_3)((K_3)/(K_3-1))~(k_3)(1-N/N_0)N_0~(K_3);密度管理线用M=PM_m,等模式计算相应参数.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精度分为92.7%和92.5%.用34块未参加编图的样地资料进行F检验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四川凉山自1959年飞播云南松至今成林面积达200万亩左右,已届中幼林,急待抚育间伐.为探讨不同林分密度云南松飞播林抚育间伐的起始期、强度、间隔期.我们引用六十年代日本创制和近年来我国林业工作者编制林分密度管理图的理论和技术,结合云南松飞播林生长特点,编制了云南松飞播林林分密度管理图,作为定量间伐、生长预测、资源清查等合理经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森林经营管理、预测预报的常用工具。本文据大青杨的258块标准地材料,试用PC—XT计算机,编制了我省天然大青杨林分密度控制图,节约了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9.
油松是辽西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编制出适宜的经营图表,以确定间伐技术指标,予测林分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效果,是提高辽西油松林经营强度的一项基本工作。为此我们利用辽西九个县334块标准地等资料,根据林分密度效应规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编制了我省西部地区油松林林分密度管理图。精度检查: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均在95%以上。基本符合生产要求,可以  相似文献   

10.
根据栾川县油松飞播林抚育间伐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油松飞播林的抚育间伐技术,对今后进行大面积油松飞播林的抚育间伐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EOS-MODIS数据在林业上的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了美国EOS系列卫星及其MODIS数据在遥感方面的应用,着重介绍了MODIS数据在林业上进行资源监测、火灾监测、荒漠化和沙尘天气监测、病虫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展望,并与应用AVHRR遥感监测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两期沙化土地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和文本数据,建立了沙化土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沙化土地GIS统计分析功能和可视化优势,对其在沙化土地动态监测、沙尘暴预警、防沙治沙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该系统在盐池县围城造林工程规划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历史调查数据参与森林调查因子遥感定量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调查因子估测是森林资源遥感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多元数量化回归估测模型Ⅰ为基础,综合考虑历史调查资料(主要为前期调查因子值)和遥感数据等信息,建立了以小班为估测单元,保留小班平均直径、平均树高、每公顷蓄积量的遥感定量估测模型。经检验,所建立模型具有良好的估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21世纪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灰色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理论与方法,以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的GM(1 1)模型,对全国森林资源主要指标(1)森林覆盖率;2)有林地面积;3)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由于连续清查数据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特征,因此,预测结果经检验,精度较高,可以作为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立木削度模型建立与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福建省龙岩市126个伐区标准地的样木,选用严若海1992年提出的立木削度方程,建立了龙岩市杉木、马尾松、阔叶树三个立木削度模型,方差分析表明模型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经伐区标准地检验和近三年多来的实际应用,出材量误差率基本小于10%,达到伐区调查设计的精度要求,弥补了任意造材分径阶出材量计算的空白,成为福建省龙岩市源头计征税费,精确评估立木价值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行的林业项目沟通方式的弊端,提出了基于网络项目沟通的两个解决方案,即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企业自主的项目沟通方案和借助网络供应商提供网上项目管理平台。并对系统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青海高寒地区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化是全球性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青海省是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青海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极其独特而重要,面积越来越多的荒漠化正对这里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不断蔓延的荒漠化不仅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青海荒漠化现状、危害程度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防治荒漠化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是以保护对象来划分的,随着湿地和山地等自然保护区的出现,诸如跨林业部门和农业(渔业)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会越来越多。本文试图设计跨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建立和变更的法律规则,并以湖南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来探讨跨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在《自然保护区法》制定中考虑跨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问题,自然保护区合作管理机构应整合其多个管理部门的权力,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一体化管理或生态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9.
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站14年的定位实测数据,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2代14年生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27.55t/hm2,干和根的增幅大体持平。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分配比率大小顺序为:干>枝>根>叶>皮。第1、2代14年生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差异明显,第2代杉木林的树干生物量仅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1.8%,比第1代杉木人工林下降了17.46%,杉木连栽会使林木的经济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三江源区基本生态特征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中引入生物区域规划与管理的新思路,将三江源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物地理区域,建立生物区域自然保护区网络。并简要介绍了利用景观生态学、种群生存力分析等理论和景观规划途径、GIS分析等先进方法从区域层次确立自然保护区网络,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保护区)研究核心区面积、形状,以及网络与节点的连接(廊道)的程序、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