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喘气病并发猪瘟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3日,宁夏盐池县某养殖场饲养的猪发生以喘气、腹泻为症状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诊断为猪喘气病并发猪瘟。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1发病情况2004年4月1日畜主从集市上购回仔猪20头,有个别猪出现拉稀、咳嗽,用土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随后自养的猪也被传染发病,死亡30头。2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阴囊积尿,喘气,呈犬坐姿势,严重者两肋翕动,拉灰绿色稀粪,体温41.5~42℃,走路摇摆,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后腹部有紫色出血点,病情严重的出现死亡。3病理解剖解剖检查病死猪2头,表现为会厌软骨…  相似文献   

2.
<正> 1 发病情况2006年5月25日,河北省万全县某养猪户饲养的90余头商品猪突然发病,当日发病4头,急性死亡1头。养殖户自行用青链霉素、强力霉素、安乃近等药物治疗2天,但不见效果,其间又死亡5头。2 临床症状患猪呈现与猪瘟相似的症状,体温40℃~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强,病猪便秘,粪便表面附有黏液和血丝,少有下痢,频繁咳嗽,呼吸困难,多呈腹式呼吸。随着病程发展,在病猪耳翼、颈、背、臀部、后肢内侧、腹部,可见紫红色斑块或弥漫性出血点,与健康部位界限明显;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特别是在国外已造成相当危害的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繁殖障碍)等。已在我国有较多的发生,从而给猪瘟防制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并引起养猪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地防制猪瘟的流行,深入了解非典型猪瘟及有关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等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现就本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制等介绍如下。 发病特点与临床症状 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临床症状不典型,尸体剖检无明显变状,各地发病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典型猪瘟不多见了,但在一些地区和猪场却出现了一种非典型猪瘟。由于其缺乏猪瘟的典型症状和病变,易被人们误诊,以致滥用药物,盲目治疗,既增加了药费的支出,又贻误了防制时机,给猪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非典型猪瘟的临床诊断、病因分析和防制措施等问题,作简要的介绍和探讨。 一、病因分析 1.母猪在怀孕用接种猪瘟活苗 研究表明猪的胎盘屏障可阻挡抗猪瘟母源抗体通过,但猪瘟病毒则可能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引起胎儿持续感染猪瘟。这种病猪对猪瘟疫苗接种所产生免疫学耐性,是繁殖障碍型猪瘟的病因之一。 2.猪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但与先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多年来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使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疫点显著减少,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病势较缓和,死亡率减低。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病理变化也不特征。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猪,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从而给猪瘟的防制工作带来新的困难。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 ,猪瘟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病猪临床表现多样化 ,主要以非典型猪瘟为主。本文根据对四川部分种猪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监测情况 ,参照有关资料 ,对当前的猪瘟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制建议。1 流行病学特点1 .1 以零星散发为主 ,常发生在规模化猪场。1 .2 免疫猪群常有发生。且常发生在具有明确免疫程序的规模化猪场。涂长春等报道 [1] ,在发病猪场中 ,接种疫苗 7天内发病的有 8/48个 ,7天后发病的有 2 1 /48个 ,潜伏期一般 2~ 2 1天。1 .3  1 0日龄内和断奶前后仔猪 (1 5~ 6 0日龄 )发病率较高 ;育肥猪和种猪很少发病。1 …  相似文献   

7.
邢兰君 《北方牧业》2003,(19):15-15
<正>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典型猪瘟病例已经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表现为慢性和非典型化。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并发猪红细胞体病,造成大批死亡。发病情况河北省临城县西镇村刘某饲养的100多头猪,其中小猪30头,2个多月龄,引进已有1个多月。2003年9月10日,小猪突然发病,并死亡2头,病猪5头,后来病猪逐渐增多,并波及到大猪。当地兽医诊断为猪感冒,按感冒治疗,肌肉注射安痛定、青霉素、磺胺嘧啶,连用3天,不但效果不明显,反而有个别的病猪发生死亡。后来到邢台市兽医院诊治,通过剖检、化验、治疗,使疫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8.
猪瘟被国际兽疫局列入A类传染病,属国际重要检疫对象。由于我国多年来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面积流行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又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迹象,临床症状也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发病原因复杂。为此,本文就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诊断、病因分析和防制措施等问题,作简要探讨,希望对养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我县某养猪大户的仔猪中发生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程长、病死率高,用各种抗菌素和磺胺类药治疗均无效,通过对患病猪的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定为非典型猪瘟(温和性猪瘟)。1发病情况发病的仔猪在40日龄左右,体重约20千克左右,两天前全部经猪瘟疫苗接种过,发病后经采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进行紧急预防,疫情很快得到控制。2症状及病理剖检病猪精神萎顿,体温升高至39.5℃~41.5℃,眼角有少量眼屎,食欲初期减少、后期拒食,消瘦、贫血、拉稀粪、后期呼吸加快,在猪嘴、耳、四肢、腹下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猪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瘟是一种致死率高、危害严重的急性传染病 ,受到各养猪国家的关注。我国对猪瘟的防制工作十分重视 ,并提出当前应采取以免疫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近年来典型猪瘟显然不多见了 ,但在一些地区和猪场却出现了一种非典型猪瘟。由于其缺乏猪瘟的典型症状和病变 ,易被人们误诊 ,以至滥用药物 ,盲目治疗 ,既增加了药费的支出 ,又贻误了防制时机 ,给猪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非典型猪瘟的临床诊断、病因分析和防制措施等问题 ,作简要的介绍和探讨。1 非典型猪瘟的表现形式1 1 繁殖障碍型猪瘟主要发生于生产母猪 ,其本身呈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工接种猪瘟石门系强毒,发现感染猪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与文献记载的猪瘟有明显的不同,为探讨其原因,先后接种健康猪9批56头,连续通过五代(继代猪未包括在内),病猪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仍不够明显,但取其含毒组织(脾脏、淋巴结、胰脏)用实验室方法却检出猪瘟病毒,提示了我们,非典型猪瘟及不显猪瘟病变的病猪是猪瘟病毒的携带者,与当前猪瘟的持续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1 病的发生与诊断2 0 0 3年 5月中旬 ,在甘肃河西地区某猪场的1 5~ 2 5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生一种严重死亡的传染病 ,发病的哺乳仔猪多数为初产母猪所产 ,其临床症状是以拉稀、皮肤紫斑及神经症状为特征 ,剖检病死猪和濒死猪 ,发现下颌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变 ,肾脏质地发黄表面有小点出血 ,脾脏梗死和胃肠出血等病理变化。据此情况 ,笔者诊断为“乳猪的非典型猪瘟”,同时采取病料送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实验室检验 ,结果与笔者诊断相符。由于及时地采取了紧急防制措施 ,严密地封锁了母猪舍 ,疫情未再扩展 ,直到 6月 6日 ,仅在保育舍的经正常免…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广东省某养殖户的猪群出现了一种以咳嗽、喘气、发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自发病日起,15 d内已死亡15头。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非典型猪瘟与猪圆环病毒Ⅱ型的混合感染。采用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病情得到了迅速控制,效果明显。1发病情况此猪场共养猪103头,均为肉用猪,体重约15 kg~20 kg,15日龄时曾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头份剂量免疫接种。本次共有发病39头,陆续死亡15头。场主曾用磺胺、青霉素等抗菌药治疗,效果不明显。2临床症状病猪精神委靡,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有的可见豆状黑斑,高热稽留,体温41℃左…  相似文献   

14.
(一)非典型猪瘟的发病特点非典型猪瘟主要发生于经猪瘟疫苗免疫过的猪群,以经过1~2次疫苗免疫的猪群多发,发病后不表现猪瘟的临床外观症状(眼屎脓状糊两眼、高烧发抖腰弓起、皮肤指压不褪色、先便秘后拉稀),病程长,可达2~3周,有的长达1月以上,仔猪死亡率高于大猪.  相似文献   

15.
猪瘟亚临床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瘟亚临床感染的诊断与防制陈宝钦黄见超(福州动植物检疫局350013)黄纪铨(福建省农业厅畜牧局)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常呈散发性流行,表现为慢性化和非典型化,症状明显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变化也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非常普及,对防制猪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大面积暴发猪瘟和典型的急性猪瘟都很少见,但是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还是时有发生,尤其是繁殖障碍型猪瘟和哺乳仔猪的非典型猪瘟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温和型猪瘟的症状和病变不典型,靠肉眼凭临床经验已经难以作出确诊,给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以至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延误病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猪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表现不明显,缺乏典型性,临床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介绍了非典型猪瘟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防治方案,详细分析了非典型猪瘟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新城疫(ND)的发病出现新特点,大多发生在免疫鸡群,表现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症状,发病率较低,在10%~30%,病死率为15%~45%[1~3].目前普遍认为,鸡群HI抗体平均值在7~9 log2以上才能有效地防制非典型ND.  相似文献   

19.
经实验室诊断为非典型猪瘟的临床血液学变化特征是:杆状核中性白细胞比值显著增加,一般增加到19~37%,高达46%;白细胞总数显著减少,一般降到5000~8000个/mm~3,低至1400个/mm~3左右;血小板值显著减少,一般减少到30000~70000个/mm~3。这三项血细胞值的变化,可维持至病的末期,尤其是杆状核白细胞比值的变化,不受诸种因素的影响。证明这三项血细胞值的变化,对非典型猪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几年来,我县有些乡村的生猪,散发流行一种以高温稽留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等药物治疗无效,病程一般为10~20天之间,长者可达二个月以上。经调查940头病猪,死亡559头,死亡率为59.4%。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为10~30公斤体重的小猪与小架子猪,哺乳仔猪和肥猪较少发病,种公、母猪极少发病。大多数病猪已经猪瘟疫苗免疫,免疫猪发病多无明显或典型的猪瘟病变。经实验诊断,证明本病系由低毒力的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非典型猪瘟。在实验诊断中,笔者注意观察对本病的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几项血细胞值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 ,临床类型表现为败血型、淋巴结脓肿、关节炎型及脑膜脑炎型等。在诊断上易与猪瘟、猪肺疫等疾病混淆 ,且由于链球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现对我院实验牧场在 2 0 0 1年 2月~ 1 0月间发生的3 5例疑似链球菌 (败血型 1 6例、关节炎型 1 9例 )病猪进行诊断和综合防制 ,总结如下。1 现场诊断1 .1 败血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猪突然停食 ,体温升至 42~43℃。精神沉郁 ,流浆液性鼻汁 ,有的鼻液中带有血性泡沫 ,粪便带血。腹下、四肢及耳朵呈紫红色 ,并有出血斑块。部分最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