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大量成年银杏树和实生苗叶片形态及叶柄解剖结构的观察认为,银杏叶主要为扇形,还有相当部分的楔形叶、蒲扇形叶和心形叶,亦有少量的畸形叶,共5个类型;银杏叶片叶裂的深浅、叶裂数的多少是其在进化过程中系统发育的表现,在长枝的中上部叶片反映出原始性.在相近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银杏雌株长枝上叶片长和叶裂深显著小于雄株,而长枝粗长比显著大于雄株.银杏长枝上的叶片形状和叶柄维管束的形状有较多的类形,表现出丰富的生物学多样性,值得深入研究.银杏叶柄维管束周围树脂道就是"脂隙"或"油状空隙"的话,其有无不能作为其性别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量成年银杏树和实生苗叶片形态及叶柄解剖结构的观察认为,银杏叶主要为扇形,还有相当部分的楔形叶、蒲扇形叶和心形叶,亦有少量的畸形叶,共5个类型;银杏叶片叶裂的深浅、叶裂数的多少是其在进化过程中系统发育的表现,在长枝的中上部叶片反映出原始性:在相近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银杏雌株长枝上叶片长和叶裂深显著小于雄株,而长枝粗长比显著大于雄株。银杏长枝上的叶片形状和叶柄维管束的形状有较多的类形,表现出丰富的生物学多样性,值得深入研究。银杏叶柄维管束周围树脂道就是“脂隙”或“油状空隙”的话,其有无不能作为其性别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银杏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GinkgobilobaL .)又名公孙树、白果树、鸭脚子树、灵眼等,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高大乔木,树干通直,株高30~4 0m。雌、雄异株,雌株大枝开展,雄株大枝向上伸展,有长、短枝之分。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片扇形,顶端常2浅裂。花单性,异株,罕见同株,花球状,生于短枝叶腋  相似文献   

4.
以成熟的短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maki)叶片为实验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叶片进行观察,比较了雌、雄株叶片在解剖结构和表皮形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短叶罗汉松雌、雄株的叶片均为异面叶,雌、雄株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叶片紧密度、上下角质层厚度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转输组织长度、栅海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雄株的气孔宽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器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扫描电镜下,雌、雄株叶片表皮的角质层纹饰、细胞壁等微形态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根据叶片表皮的蜡质能谱分析,雌、雄株叶片含有相同的9种元素,其中雌株的C、O、Si、Au等元素的含量大于雄株,而雌株的Na、Mg、K、Al、Ca等元素含量小于雄株;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在雌、雄株叶片的栅栏组织内均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且雌株叶片内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稍大于雄株.  相似文献   

5.
以成熟的短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maki)叶片为实验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叶片进行观察,比较了雌、雄株叶片在解剖结构和表皮形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短叶罗汉松雌、雄株的叶片均为异面叶,雌、雄株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叶片紧密度、上下角质层厚度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转输组织长度、栅海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雄株的气孔宽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器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扫描电镜下,雌、雄株叶片表皮的角质层纹饰、细胞壁等微形态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根据叶片表皮的蜡质能谱分析,雌、雄株叶片含有相同的9种元素,其中雌株的C、O、Si、Au等元素的含量大于雄株,而雌株的Na、Mg、K、Al、Ca等元素含量小于雄株;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在雌、雄株叶片的栅栏组织内均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且雌株叶片内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稍大于雄株。  相似文献   

6.
银杏为著名的孑遗植物,雌雄异株。长期以来,我国银杏生产以种核为主,因而雌株的研究和应用得到广泛深入地开展〔1,2〕,并形成了若干品种〔1〕,而雄株只是散居于寺庙、园林等处,供作观赏,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随着银杏叶片的药用价值不断开发利用,银杏叶片生产已成为银杏产业的另一大方向。许多研究表明,银杏雌雄株在形态上具有许多明显区别,其中雌株的叶片比雄株的叶片小〔2〕,但未有确切的文献报道,并且对有关两者的光合、蒸腾等生理特性差异的研究几乎未见报道。本文比较了银杏雌雄株的光合能力、蒸腾速率及构成叶片产量的部分因子的…  相似文献   

7.
雌雄银杏植株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对两种不同树龄的雌雄银杏植株叶片进行了多项生理生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雄株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及CAT、POD活性均大于雌株叶片,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则是雌株大于雄株。这表明不同性别的银杏叶片在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研究结果可为叶用银杏资源的优选及银杏的合理栽培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杂交鹅掌楸花芽发育的形态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鹅掌楸属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发育和传粉适应性特征。[方法]从生长发育良好的成年植株上取材,通过解剖观察研究了从花芽到成熟花的发育过程杂交鹅掌楸花芽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3月初花芽开始明显萌动,中旬外层鳞片开始脱落,下旬最内层鳞片包裹的幼花显露。4月上旬幼花逐渐开展,中旬到下旬进入盛花期。5月上旬花期结束。花芽及叶芽具有多层帽盔状芽鳞,花芽常6层。花芽为混合芽,由顶端幼花和幼花下枝段组成。花芽最内层幼叶的叶柄与其帽盔状托叶合生,叶片完全退化。花芽及叶芽的幼叶柄与其芽鳞近等长。不同芽内的幼叶片一致随机地偏向左侧和右侧,花被片上的有色斑纹由内部含有色体的组织形成,分泌结构类似气孔器。[结论]鹅掌楸花被片上的分泌结构是特化的气孔器。  相似文献   

9.
通过显微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观察,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雌雄植株叶片的形态学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华猕猴桃不同品种之间在叶片形态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作为品种区分的依据;同一品种不同性别植株叶片在叶形和叶柄直径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但没有发现性别相关的特征性参数;气孔器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形态相似,但保卫细胞长宽比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明显;雄株叶片保卫细胞长宽比大于3,雌株长宽比小于3,此标记在不同品种的雌、雄植株中表现稳定.根据猕猴桃气孔器保卫细胞长宽比值,可以有效区分猕猴桃雌雄性别,是一种良好的性别鉴定遗传标记,能够应用于猕猴桃实生苗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了解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间的形态特点。[方法]以栽培高山红景天和野生高山红景天为材料,进行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植株形态的比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间形态有一定的差异,株高雌株略高于雄株,主茎叶片数雄株多于雌株.叶片形态雄株比雌株狭长且薄、两性植株叶片较宽,茎粗雄株比雌株细,茎数雄株明显多于雌株,地下部根茎粗、根茎长和根茎数等性状雄株均大于雌株。[结论]该研究为高山红景天的性别分化机理、组织培养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银杏Ginkgo biloba雌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用酶联免疫等方法对银杏雌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和矿质营养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雌花芽在生理分化期(花芽诱导期),花芽中赤霉素(GA1 3)和脱落酸(ABA)质量摩尔浓度下降,玉米素(ZRs)、异戊烯基腺嘌呤类(iPAs)质量摩尔浓度出现峰值,ZRs/GA1 3,ABA/GA1 3及iAPs/GA1 3的值也出现峰值。随着形态分化的开始,ZRs和iPAs的质量摩尔浓度、ZRs/GA1 3和iPAs/GA1 3的值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雌花芽中的ABA质量摩尔浓度、ABA/GA1 3的值在高于雌叶芽的水平上波动。银杏雌花芽分化过程中,雌花芽叶中钾和淀粉质量分数均高于同期雌叶芽叶的质量分数;而雌花芽叶全氮的质量分数基本低于同期雌叶芽叶全氮水平;在生理分化期中雌花芽叶内磷质量分数均高于叶芽叶质量分数。说明银杏雌花芽分化过程中,ABA,ZRs,iPAs及钾和银杏雌花芽的诱导及分化密切相关。图11参16  相似文献   

12.
反季节龙眼成花差异的碳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相近树体状况的龙眼树在催花之后,有的可以成花,有的却只能抽生叶芽.为了研究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以成花和未成花两种反季节催花龙眼树为对比试材,研究了氯酸钾催花之后树体成熟叶、嫩叶、成熟枝、嫩枝、顶芽中碳素含量差别.结果表明:碳素在成花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成熟叶片碳素含量达到50.93 mg/g的树可以成花,成熟叶片碳素含量在37.40 mg/g以下的反季节龙眼难以成花.同时嫩叶成熟度对成花的影响很大,较为成熟的嫩叶含有较高的碳素含量,该类树也容易成花.这可以作为反季节龙眼树体催花的一个新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苹果大小年树生育规律与优质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1972~2000年对苹果生育规律之探索和对国光苹果大小年树连续5年的系统研究,探明了苹果树根系和地上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小年树年周期内根系与新梢各有3次生长高峰,二者呈交互生长;大年树有2次根生长高峰和1~2次新梢生长高峰,根系与春梢生长高峰期一致。小年衰弱树有2次新梢生长高峰和1次根生长高峰,春季和秋季根系生长高峰消失。大年树和小年树春季根系生长高峰期与盛花期和营养枝全枝叶面积的生长高峰期一致。小年树树体贮藏营养不足,在新梢生长高峰前出现养分亏缺,新梢生长高峰期新根日生长量降至低谷,同时新梢第8,9节出现小叶,是营养转换期开始的标志。大年树贮藏营养充足,春季新根生长旺盛,在新梢生长高峰期第7~10节出现最大叶片,明显地促进了枝叶生长和幼果细胞分裂。在新梢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阶段,根系进入第二次生长高潮时花芽开始分化,10d左右达花芽分化高峰。大年树结果期明显地抑制了根系和新梢生长及花芽分化,使翌年成为小年。早秋施基肥对促进第三次根系生长高潮及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至关重要。早期疏花疏果,调节果实适宜负载量是苹果优质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何健  卓书斌  廖凌娟  王瑛  吴林芳  曹洪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35-14238,14242
分别选取东莞市交通繁忙路段(污染区)和东莞植物园(对照区)的4种乡土行道植物,观测不同年龄叶片的气孔形态和叶绿素含量,了解交通污染对乡土植物形态和生理的影响及植物的响应。结果表明,污染区和对照区同种植物气孔形态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叶片年龄增加气孔形态发生一定变化,不同物种气孔被表皮附属物覆盖程度不同;污染区植物都不同程度地增加气孔密度,减小气孔大小;交通污染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调查观察表明,橄榄根深且广。成年树年抽梢2次。春梢多成为结果枝,除顶芽外,叶腋间多能抽生小花序。顶芽萌发成秋梢(少量成夏梢),为翌年结果母枝。因此,加强管理,橄榄是可获得连续高产稳产的。橄榄花芽分化期从3月下旬开始,到5月下旬基本完成,花芽分化是连续进行的。其花序为聚伞式圆锥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有雌花、雄花及两性花3种类型,其比例因品种而异。生理落果主要在花谢后两周内。果实初期迅速膨大,至7月中下旬,纵横径几乎停止生长,但内质仍继续变化。  相似文献   

16.
毛棉杜鹃芽形态分化期间封顶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观察了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f.)花芽与叶芽的分化进程,测定了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过程中封顶叶内源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变化,探讨了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内源植物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叶芽分化形态特征与所持续的时间明显不同,花芽分化时期从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历时约40~45 d,而叶芽分化持续35~40 d;在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ABA和ZR含量明显比叶芽封顶叶的高,而且其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GA3和IAA则相反,花芽封顶叶中ABA/GA3、ABA/IAA、ZR/GA3和ZR/IAA的比值都明显高于叶芽,并呈显著上升趋势,表明封顶叶内源激素及其各自之间的平衡关系对毛棉杜鹃的花芽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平欧杂交榛84-1品系不同部位不同枝长的花果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枝条营养对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对平欧杂交榛品系84-1树体不同部位不同枝长的1年生枝条的枝长、基部直径、顶端直径进行测量,统计其雌花芽和雄花序数量,对各类枝条着生果实进行外观品质和内含物测定。结果表明:84-1品系的产量75%来自长枝,上部枝条的产量是下部枝条产量的2倍;树体上部着生果实的单粒质量、果仁质量、果壳厚度、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树体下部的;上部中枝着生单位果序所需枝条长度为8.79 cm,基部(直径)/顶端(直径)的比值最小(2.48),萌发的雌花芽比例最高(47.47%),从枝条末端到枝条顶梢均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其枝条营养和果实品质最佳;下部长枝着生单位果序所需枝条长度为10.25 cm,萌发雌花芽比例最低(32.01%),其枝条营养和果实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8.
三叶木通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三叶木通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三叶木通一年内可萌发三次新梢,春梢和夏梢的生长期分别为110,130天左右,当年能进行花芽分化;秋梢因寒害多为枯尖死亡。其花期为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9.
郑蕊  岳思君  柳玲  李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06-7507
[目的]揭示枸杞雄性不育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枸杞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叶片及花蕾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研究枸杞雄性不育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成熟期,雄性不育株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宁杞1号。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春梢生长期最高,在展叶期最低。在生殖生长阶段,宁杞1号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随着花蕾的发育,YX-1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宁杞1号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减数分裂时期和花粉成熟期,YX-1的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宁杞1号。[结论]不育株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可育株,可能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