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明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对三七生长及种苗品质的影响,以三七种子为试材,通过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比较3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出苗、存苗、农艺性状、根腐病病害发生及种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的存苗,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200倍稀释液处理效果最优,但对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哈茨木霉菌剂对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优于植物益生菌液1号和宁盾菌剂,生育期根腐病平均发生率依次为: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1.79%)>宁盾菌剂(1.42%)>对照(1.17%)>哈茨木霉菌剂(0.58%);3)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种苗总皂苷含量的积累及地上部的生长,其中植物益生菌液1号200倍稀释液和宁盾水剂100倍稀释液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36.96%和30.97%。综上,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有利于三七地上部生长、存苗及种苗皂苷含量的积累,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200倍稀释液效果最优。本研究可为微生物菌剂在三七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钾水平对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农艺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钾水平[0、225、450、900、1 350 kg/hm2氧化钾(K2O)]对二年生三七植株的外观形态、生物量、叶片解剖结构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三七的株高、冠幅、叶面积、茎粗及植株的干重在450 kg/hm2钾水平下最高,但是根冠比、根质比和叶质比差异不显著。须根数在900 kg/hm2处理下最多,主根长、块根长、块根直径和根系体积在4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450 kg/hm2处理下,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叶片厚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剪口和主根的总皂苷百分含量在450 kg/hm2钾水平下达到最大,须根的总皂苷百分含量在1 350 kg/hm2达到最大。剪口、主根和须根的单株总皂苷含量均在4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450 kg/hm2的钾水平最有利于二年生三七生长及皂苷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探究生防烟管菌对植株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明确烟管菌对植株抗病性的诱导作用,以期为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以油菜和黄瓜为盆栽植物,分别接种油菜核盘菌和蔓枯病菌,试验共设4组处理:只接种病原真菌(CK_病)、无菌水处理(CK_水)、同时接种病原真菌和烟管菌菌液(CT1)、接种病原真菌并喷施10 m L 80μg·m L-1多菌灵(CT2)。处理两周后收获植株,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株抗病性相关酶活性(SOD、CAT和POD)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生防烟管菌处理病害侵染的植株后,油菜和黄瓜叶片SOD、CAT和POD活性较CK_水和CK_病均有所提高,其中,油菜植株中CT1的SOD活性达到64.0 U·g-1,分别是CK_水、CK_病和CT1的1.8、1.6和1.1倍,黄瓜植株中CT2的SOD活性则分别是CK_水、CK_病和CT2的1.1、1.1和1.0倍;而油菜植株中CT1的CAT活性分别高出CK_水、CK_病和CT2的25.4%、11.9%和340%,黄瓜植株中则分别为CK_水、CK_病和CT2的1.0、1.1和0.9倍;油菜植株中CT1的POD活性最高,但仅为最低活性的CT2的1.1倍,而黄瓜植株中CK_病的POD活性则分别是CK_水、CT1和CT2的3.7、1.4和1.6倍。CT2处理的油菜叶绿素含量为3.1 mg·g-1,分别为CK_病和CT2的1.2和1.1倍,但明显低于CK_水,黄瓜植株中CT1的叶绿素含量达到2.4 mg·g-1,分别为CK_水、CK_病和CT1的1.1、2.5和1.3倍。因此,烟管菌作为生防菌能够诱导植株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提高,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在生物防治的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文山三七中As分配规律及其对皂苷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文山三七主要种植区不同年份三七(二年生和三年生)不同部位(主根、须根、剪口)As分配规律,探讨As元素对三七主要药效成分黄酮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砷含量在三七各部位分布依次为:须根>剪口>主根.三七须根中As含量最高,为0.31 ~ 0.33mg/kg.3年生三七须根和主根的砷含量较2年生高.三七中黄酮含量为3.45 ~ 11.10 mg/g,2年生三七黄酮含量大于3年生三七.三七须根中黄酮含量与须根中As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在剪口和主根中较高,三七总皂苷含量为4.08% ~13.51%,人参皂苷占总皂苷的90.53%~97.79%.3年生三七的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大于2年生三七.须根中三七皂苷R1含量与须根中As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剪口中总皂苷含量、Rg1含量和Rb1含量均与剪口中As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因此,三七As含量对药效成分的影响与不同部位和不同皂苷类型有关,As能导致须根中皂苷含量的累积,须根中黄酮和剪口中皂苷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温对三七皂苷含量的影响,为三七的引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在10、15、20℃下处理30 d的3年生三七,以及在种植基地生长正常、长势一致的3年生三七(对照组)的主根、剪口、茎和叶的4种单体皂苷及其总皂苷含量。【结果】4种不同温度下,三七主根中的总皂苷含量差异显著,以20℃处理的含量最高,对照组含量为最低。三七叶中皂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以15℃处理的含量最高,20℃处理最低。剪口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15℃处理的含量最高。三七茎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对照组的含量最高。但是,不同处理的三七根部总皂苷含量均高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一定的低温(15~20℃)有利于三七根部的皂苷积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对三七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三七幼苗的苗高、主根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在不同质量浓度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处理后均有所降低。其中,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可使幼苗的苗高和主根长显著降低;三七总皂苷质量浓度为0.01,0.10,1.00 mg·L~(-1)时,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28.83%,17.07%,23.21%。三七总皂苷还可降低幼苗的POD和SOD活性,而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处理会增加幼苗的SOD活性。综合表明,皂苷类物质对三七幼苗均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三七总皂苷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两种单体皂苷。  相似文献   

7.
选择生物质炭、钙镁磷肥、有机肥三种改良剂,在云南三七主产区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不同改良剂对降低五加科人参属三七(Panax Notoginseng)Cd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三七主根、剪口、茎、叶的Cd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5.4%~43.6%、40.2%~40.9%、34.3%~51.2%和33.0%~33.5%,且生物质炭、钙镁磷肥处理下三七主根干重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48.7%和50.4%;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处理土壤有效Cd含量分别减少56.1%和58.1%,表明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能有效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抑制三七Cd吸收。这与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处理通过降低土壤酸性、提高土壤CEC及有机质含量有关。有机肥处理三七植株生物量和三七各部位Cd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此外,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处理显著降低了三七主根、剪口、茎、叶Cd的富集系数(Accumulation coefficient,AF),对三七Cd转移系数(Transfer coefficient,TF)影响则不显著,而有机肥处理对三七Cd的AF与TF均无影响;各处理三七须根Cd的AF在2.84~4.64之间,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而三七主根、剪口、茎、叶等部位Cd的AF和TF均小于1,表明三七须根对土壤Cd富集能力较强而转移能力较差,Cd易集中于三七地下部,Cd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与钙镁磷肥能有效降低Cd在三七体内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以微生物菌剂和微生物有机肥为试材,研究了2种类型微生物肥料对连作西瓜生长发育和枯萎病防治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微生物菌剂(T1、T2)和微生物有机肥(T3、T4)对连作西瓜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与对照比生长指标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为T1、T2伸蔓期,T3、T4开花期;(2)不同处理比较,微生物菌剂(T1、T2)更为有效地提高了连作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其中T1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单瓜重提高了42.9%,增产43.9%。(3)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西瓜枯萎病的防效较好,T1、T2分别达到66.4%、60.0%,而T3、T4的防效均低于40%。(4)4个处理可不同程度影响根际主要微生物群落丰度,其中T1较对照差异最显著,开花期、成熟期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118.5%、45.0%,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1.7%、44.4%。由此可知,防控连作西瓜枯萎病微生物菌剂T1、T2比微生物有机肥T3、T4更有效,可作为连作西瓜枯萎病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微生物菌剂和微生物有机肥为试材,研究了2种类型微生物肥料对连作西瓜生长发育和枯萎病防治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微生物菌剂(T1、T2)和微生物有机肥(T3、T4)对连作西瓜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与对照比生长指标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为T1、T2伸蔓期,T3、T4开花期;(2)不同处理比较,微生物菌剂(T1、T2)更为有效地提高了连作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其中T1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单瓜重提高了42.9%,增产43.9%。(3)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西瓜枯萎病的防效较好,T1、T2分别达到66.4%、60.0%,而T3、T4的防效均低于40%。(4)4个处理可不同程度影响根际主要微生物群落丰度,其中T1较对照差异最显著,开花期、成熟期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118.5%、45.0%,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1.7%、44.4%。由此可知,防控连作西瓜枯萎病微生物菌剂T1、T2比微生物有机肥T3、T4更有效,可作为连作西瓜枯萎病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三七病毒病对三七生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深入到文山、砚山、西畴3个县(市)4个乡(镇)的七园,采取随机取样法采集三年生病、健植株样本,对比分析其生物学性状、单株鲜重;采用HPLC法对比分析其三七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三七病毒病对三七生物学性状、三七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感病三七与健康三七相比,株高平均降低27.60%、茎粗减少5.64%、中叶长及中叶宽分别减少26.95%、17.02%;单株鲜重平均减少达48.18%,说明三七病毒病可导致三七生物产量减少。感病三七皂苷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中R1减少0.15个百分点、Rg1减少1.7个百分点、Rb1减少0.3个百分点、总皂苷含量减少1.13个百分点,说明三七病毒病可导致三七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添加纤维素酶对绿肥还田设施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空白对照T_1(CK_1)处理,单独添加纤维素酶的T_2(CK_2)处理,单独处理高丹草的T_3(CK_3)处理,高丹草还田添加纤维素酶的T4处理。结果表明:在高丹草还田过程中添加适量纤维素酶制剂,与空白对照相比,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23.24%,脲酶活性提高48.86%,磷酸酶活性提高30.19%,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33.84%;T_4处理的细菌数量比T_1处理高48.23%,T_4处理的真菌数量比T_1处理高12.39%,放线菌、芽孢杆菌数量变化规律与细菌、真菌相似,T_4处理的放线菌、芽孢杆菌数量均为最多,分别比T_1处理高26.21%、86.79%。绿肥还田过程中添加纤维素酶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多种土壤酶活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快速增加,从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2.
赵燕飞  秦枫  江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075-7076
[目的]确定三七茎基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其回流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三七茎基总皂苷含量的方法,并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优选回流法提取三七茎基总皂苷的工艺条件。[结果]在0.008 3~0.049 6 mg/ml浓度范围内,人参皂苷Rg1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3%(n=4),RSD为3.4%。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乙醇浓度60%,浸泡时间12 h,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提取工艺经济、合理,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1和三七总皂苷对白菜幼苗苗高、主根长等生长性状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蒸馏水)相比,0. 01~100. 00 mg/L三七皂苷R_1和人参皂苷Rg1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白菜幼苗的苗高、主根长和POD、SOD活性,其中,10. 00、100. 00mg/L三七皂苷R_1处理组和0. 01、50. 00 mg/L人参皂苷Rg1处理组白菜幼苗的主根长降低达显著水平,白菜幼苗CAT活性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三七总皂苷处理能增加白菜幼苗的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其主根长、POD活性,而苗高、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低促高抑的趋势,其中,0. 01、10. 00、50. 00、100. 00 mg/L处理组白菜幼苗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35. 57%、37. 90%、45. 35%、35. 42%。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1及三七总皂苷对白菜幼苗均具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但在质量浓度0. 01~100. 00 mg/L的范围内,白菜可以作为三七的轮作作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解磷菌对作物的促生作用,以自主筛选保藏的4株解磷菌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解磷菌对油麦菜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4株解磷菌对油麦菜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W-3菌株处理对油麦菜的促生效果最好,不仅油麦菜的株高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且其植株鲜重、干重和根干重分别比CK增加40.26%、58.02%和33.33%,其次是W-1菌株处理,其植株鲜重、干重和根干重分别比CK增加11.17%、35.80%和33.33%;对油麦菜采收后盆栽土壤有效磷含量和pH值进行分析的结果发现,W-3和W-1菌株处理后其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1.39和40.22 mg/kg,分别比CK高9.96%和6.85%,pH值分别为7.70和7.72,分别比CK降低3.14%和2.89%。因此,解磷菌可分泌致酸物质导致土壤pH值下降,使土壤中难溶性磷溶解,从而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以W-3菌株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W-1菌株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复合促生菌肥研制提供参考,以前期筛选试验较优的2株溶磷菌(P_1和P_2)和2株固氮菌(C_1和C_2)为试材,对溶磷菌剂、固氮菌剂和溶磷菌+固氮菌组合的菌剂进行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分泌的激素和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均未分泌脱落酸(ABA),均分泌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P_2+C_1组合菌剂分泌的IAA和GA3极显著高于P_2,分别较P_2增加51 329. 51%和100. 42%; P_1+C_2组合菌剂分泌的IAA和GA3较P_1低24. 81%和51. 45%,且GA3含量差异显著;激素组合分泌的总量以P_2+C_1最多,为155. 781μg/m L,P_1+C_2最少,为3. 967μg/m L。所有组合的菌剂都分泌草酸、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P_2+C_1组合菌剂分泌的甲酸、苹果酸、柠檬酸和丁酸含量都极显著高于P_2,较P_2分别增加40. 93%、1051. 89%、357 747. 29%和749. 48%; P_1+C_2分泌的草酸、甲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均显著高于P_1,较P_1分别增加627. 66%、89. 30%、252. 89%和37 971. 47%;总有机酸含量都大于单一菌剂的分泌量,且差异显著。P_2+C_1发酵液分泌的激素和有机酸最多,分别为155. 781μg/mL和18 318. 38μg/mL,是最佳组合菌剂。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不同剂量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基质培黄瓜生产效果及根际环境的影响,确定菌剂最佳施用量,为微生物菌剂在基质培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博耐526’品种黄瓜为供试材料,研究基质栽培方式下灌根施用不同剂量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0、1、2、4、6 g/株,分别记为CK、T1、T2、T3、T4)对黄瓜植株形态发育、光合、产量、果实品质和根际环境的影响,并从根际环境和光合作用角度解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通过改善光合作用和根际环境实现促生增产的作用效果。黄瓜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均随菌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T3处理中有最大值。黄瓜叶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果实品质的各项指标最优值出现在T3或T4处理中,其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和还原糖含量以T3处理最高,分别较CK处理显著提高26.88%、30.67%和16.36%;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以T4处理最高,分别较CK处理显著提高19.93%、23.82%和22.35%。菌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基质中的硝态氮含量,且菌剂处理后第50天时T3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基质中的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以通过提高基质酶活性与速效养分含量、促进黄瓜光合作用,加速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转运、同化和积累,进而促进有机基质培黄瓜的生长,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其作用效果与菌剂用量及作用时期有关,综合来看,以灌根添加4 g/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以木薯品种"南植199"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浸种(CK_1)、清水浸种(CK_2)和2%石灰水浸种12 h(Ca_1)、石灰浆蘸种(Ca_2)和石灰粉蘸种(Ca_3)5个处理,研究了石灰种茎处理对袋栽木薯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_1相比,处理CK_2和Ca_1能提高木薯的出苗率、株高、茎径,根的总长和总表面积,根茎叶生物量、根冠比,块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和钙含量;而Ca_2和Ca_3处理抑制木薯幼苗的生长。说明清水浸种和2%石灰水浸种12 h均可促进木薯发芽及苗期生长,以2%石灰水浸种为优。  相似文献   

18.
以木薯品种"南植199"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浸种(CK_1)、清水浸种(CK_2)和2%石灰水浸种12 h(Ca_1)、石灰浆蘸种(Ca_2)和石灰粉蘸种(Ca_3)5个处理,研究了石灰种茎处理对袋栽木薯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_1相比,处理CK_2和Ca_1能提高木薯的出苗率、株高、茎径,根的总长和总表面积,根茎叶生物量、根冠比,块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和钙含量;而Ca_2和Ca_3处理抑制木薯幼苗的生长。说明清水浸种和2%石灰水浸种12 h均可促进木薯发芽及苗期生长,以2%石灰水浸种为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钾肥水平对盆栽现蕾期海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cv.Haifa)光合特性、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方法】设置0、60、120、180、240和300 kg/hm2 (以K2SO4计算) 6个施钾水平处理的盆栽试验,测定海法白三叶植株的光合参数及根系形态指标。【结果】(1)施钾60 kg/hm2可显著提高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0.05),比对照增加11.56%;施钾肥120 kg/hm2可显著提高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29.04%、45.03%和77.17%,且可有效降低植株叶片的胞间CO2浓度(P0.05),比对照减少2.24%。(2)施钾120 kg/hm2可明显提高植株的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冠比(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25.55%、17.31%和7.25%。(3)施钾60 kg/hm2可显著提高植株的总根长及根系活力(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13.10%和29.82%;施钾120 kg/hm2可明显提高植株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33.10%、20.00%和31.00%,但施钾对白三叶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在中钾酸性土壤中,种植海法白三叶推荐施钾量为60~120 kg/hm2。  相似文献   

20.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土壤生产力降低、肥力下降、酸化和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纳米碳液作为增效剂,结合微生物菌使用可以达到增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本研究采用3个试验处理:T1(减施复合肥20%,同时增施微生物菌剂和纳米碳)、T2(减施复合肥20%,同时增施纳米碳)和对照(CK,复合肥和补施尿素),研究纳米碳液和微生物菌剂在灌浆期(散粉后0、10和20 d)对其生长、植株干物质积累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均较CK增加,其中,春季T1的叶绿素a含量在花后0和10 d分别较CK增加23.5%和41.1%,秋季增加10.5%和8.7%,3个处理中T1的叶面积最大。花后3个处理之间叶干重差异较小;3个时期T1的茎干重最高,T2的茎干重最小。春季和秋季T1较CK分别增产2.83%和4.34%,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8.55%和30.38%。这些结果验证了纳米液增效剂配合微生物菌剂在甜玉米生长中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氮肥的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