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1%、2%、3%的螺旋藻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肌肉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可改善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效果随着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螺旋藻对仔猪的腹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螺旋藻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可以显著提高猪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并降低肌肉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培养基N含量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抽滤分离培养基与螺旋藻,测量滤液稀释10倍后的OD值来观察N含量变化,测量滤渣干重来观察螺旋藻的生长情况,从而找到最佳N浓度。[结果]当硝酸钠浓度为0.8 g/L时,螺旋藻生成最快,此时所得细胞密度为1.18 g/L,产量为21.8 g/(m2·d)。[结论]为家庭或办公室内生产螺旋藻时氮素的添加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螺旋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去除NaHCO3和NaHCO3的Zarrouk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培养螺旋藻,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稀释比率(培养基与废水)、培养基中NaHCO3和NaHCO3添加量对培养液中氮、磷浓度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藻体生物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稀释比率〉NaHCO3添加量〉NaHCO3添加量,螺旋藻生物量积累优化培养基为:稀释比率20∶80,NaHCO3添加量6.0 g/L,NaHCO3添加量1.5 g/L;除磷优化培养基为:稀释比率50∶50,NaHCO3添加量4.5g/L,NaNO3添加量1.5g/L,培养基优化后螺旋藻对磷的消除率提高了9.87%;脱氮优化培养基为:稀释比率50∶50,NaHCO3添加量3.0 g/L,NaHCO3添加量1.5 g/L。[结论]该试验确定了螺旋藻脱氮除磷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碱土和盐上不同土壤浸提液及海盐液对螺旋藻生长量的影响以及螺旋藻的化培养基的配方。结果表明:碱土浸提液中稍添加一些营养成分即可培养螺旋藻,其效果接近Zarrouk培养基,且成本较低。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培养基的添加成分进行优选的结果表明,在水土比为15:1的碱土浸提液中,添加硝酸钠2.2~3.9克/升,磷酸氢二钾0~0.4克/升,碳酸氢钠6.6~8.3克/升,螺旋藻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无机与有机碳源混合营养培养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考察碳源混合营养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中的无机碳源(NaHCO3)与有机碳源(葡萄糖)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螺旋藻在基础培养基条件下,添加1.5g/L葡萄糖时,最终生物量为1.242 9 g/L;在以最佳葡萄糖添加浓度时,NaHCO3的最佳添加浓度为8.4g/...  相似文献   

6.
利用沼气废液培养螺旋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沼液培养螺旋藻。[方法]通过向沼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Zarrouk培养液获得了螺旋藻在沼液中的培养技术,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并通过测定螺旋藻培养过程中,沼液中的氮、磷含量的变化,研究了螺旋藻对沼液的净化效果。[结果]螺旋藻不能在直接在沼液中生长,但在其中添加了10%比例的Zarrouk培养液后,螺旋藻生长良好。正交实验显示螺旋藻在沼液中的最佳生长条件为:pH为8、初始密度OD560为0.3,光照强度5 000 lx。螺旋藻对废水中的氮、磷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螺旋藻对活性磷的清除率达到97.1%,对硝态氮的清除率为61.2%,对亚硝态氮的清除率为53.6%。[结论]利用沼液培养螺旋藻不仅可以净化环境,而且降低生产螺旋藻成本,这为沼液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高效而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改良鲫(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对象,以罗非鱼料为基础日粮对照,以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1%的螺旋藻为试验处理,进行了100 d的养殖试验.并就螺旋藻对改良鲫的生长性能和鲫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质量分数1%的螺旋藻处理组鱼平均每天内禀增质量率提高20.15%,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亚麻酸和棕榈酸质量分数、氨基酸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由此认为,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1%的螺旋藻对促进改良鲫生长和改善肌肉营养成分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将初始体质量(37.44±0.18) g的试验用中华鳖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分别用不添加(对照)或分别添加5%、8%、10%的螺旋藻所制成的饲料连续投喂12周,研究螺旋藻对中华鳖生长、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8%螺旋藻的中华鳖的成活率、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8%螺旋藻的中华鳖的粗脂肪、总氨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饲料中添加了螺旋藻的中华鳖的粗蛋白含量均上升,添加5%螺旋藻的中华鳖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为最高,且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饲料中添加螺旋藻,中华鳖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随添加量的增加,总胆固醇含量逐渐降低。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螺旋藻可提高中华鳖的体质量增长率、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提高营养水平和风味,螺旋藻添加量为8%时,促生长效果最好,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能提高中华鳖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降低粗灰分含量和血清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有利于中华鳖体内蛋白沉积,改善中华鳖的品质,有利于降低血脂;螺旋藻添加量为5%时,中华鳖血清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最高,谷丙转氨酶活性最低,有助于改善肝功能。本研究条件下,中华鳖饲料中螺旋藻适宜添加量为5%~8%。  相似文献   

9.
钝顶螺旋藻是蓝藻中螺旋藻属内的一个种,它的光能利用率达18%,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达58%以上,且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合理,富含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等人类和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可用作营养食品或饲料、饵料的添加成份,是一种很值得开发利用的高蛋白生物资源。由于钝顶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高,生长速度又快,对氮的需要量也就多。因  相似文献   

10.
饲料添加螺旋藻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克氏原螯虾饲料中设置了0~8%共6个梯度的螺旋藻添加量,投喂成年及幼年虾,并测定其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适量螺旋藻能促进螯虾生长,2%螺旋藻添加量对成虾增重率和不同虾龄螯虾的含肉率提升作用最为明显;4%螺旋藻添加量对幼虾增重率和不同虾龄螯虾的SOD提升作用最为明显.(2)螺旋藻对幼虾生长性能多项指标的提高作用优于成虾,而成虾仅增重率相对提高比较大.(3)建立了成虾和幼虾增重率(yw)、SOD(yS)和含肉率(yr) 与螺旋藻添加量(x)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均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4)函数解析结果表明:使成虾增重率、含肉率和SOD达最大值的螺旋藻添加量分别为4.00%、2.41%、4.46%;使幼虾增重率、含肉率和SOD达最大值的螺旋藻添加量分别为5.12%、2.23%、4.46%.  相似文献   

11.
对螺旋藻室外培养和培养液主要养分消耗进行了90天的监测,获得了藻的生长和培养液中No_3~-、P_2O_5、K~+及NaHCO_3的动态规律;发现在室外按少量分批添加的原则维持有效磷(P_2O_5)80mg/L,No_3~-150mg/L,K~+250mg/L的低浓度可以支持螺旋藻的生长。本文还讨论了后期改变培养条件,提高NaHCO_3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不同氮肥及其添加量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量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量添加尿素和碳酸氢铵都有助于钝顶螺旋藻生长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尿素的最佳添加量为0.02g/L·d,碳酸铵的最佳添加量为0.03g/L ·d.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探讨了简易塑料大棚及简易培养液在北京地区培养螺旋藻的可行性与效果。试验证明,自然条件下6~8月可以露天放养;加设塑料大棚可放养七个月(4~10月)。6~8月产量可达到6g/m~2·日以上,藻粉质量良好。北京(方)地区利用简易塑料大棚增温放养螺旋藻大有希望。应用工业原料小苏打和廉价易购的化肥配置简易培养液,产量达到用 Zarrouk 培养液产量的94%以上,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达到同类产品的质量。简易培养液可在扩大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及培养基NaHCO3的不同用量等因素对螺旋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为室外大量的培养和室内原种培养时对这些因素的调节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螺旋藻的海水培养方法。[方法]用配制的海水驯化培养液对螺旋藻进行逐级驯化培养,观察螺旋藻的形态学变化并测量其生化指标。[结果]得到了平均长度大于淡水螺旋藻且稳定性良好的藻种,其叶绿素含量基本不变,藻蓝蛋白浓度较淡水培养的螺旋藻增加了62.8%。[结论]该方法可节省资源和成本,为螺旋藻的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沸水浸提法在批量制备螺旋藻多糖上的应用。[方法]利用新鲜螺旋藻和螺旋藻干粉为原料,采用直接加水煮沸提取的方法制备螺旋藻多糖,并测定所提取的螺旋藻多糖质量和含量。[结果]平均每25 kg藻泥平均提取出多糖236.06 g,出糖率为0.94%;每2.5 kg藻粉平均提取多糖191.95 g,出糖率为0.77%;对获得的两种螺旋藻多糖的含糖量分别进行测定,得出:以新鲜螺旋藻藻泥为原料提取的粗多糖含糖量为12.56%(以葡萄糖计),以螺旋藻藻粉为原料提取的粗多糖含糖量为12.38%(以葡萄糖计)。鉴别试验检验显示,样品水解后的葡萄糖来源于粗多糖。[结论]减少了使用量较大的乙醇用量,降低了非食品化学原料的污染可能,使生产的螺旋藻多糖进入了食品行列,建立多糖生产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控制螺旋藻中轮虫为害的理化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螺旋藻和轮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10.5时,轮虫种群密度最低,为90个/mL,而且螺旋藻生长良好,OD560值为0.353。当氮源的浓度为6.25 g/L时,最有利于螺旋藻的生长,而且可以抑制轮虫的危害。碳酸氢铵加入培养液48 h后轮虫数下降为0。培养时,2.0 L/min的通气不仅可以控制轮虫,还可以促进螺旋藻的生长。以每天14 h光照/10 h黑暗的光照条件最有利于增加螺旋藻的产量,而且轮虫为害最轻。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红外光谱三级鉴别技术的螺旋藻产品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天然螺旋藻、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主要成分,为螺旋藻相关产品品质检测和真伪鉴别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和有效的方法。【方法】采集2种天然螺旋藻、4种螺旋藻粉和4种螺旋藻片的红外光谱(FTIR),解析样品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确定出主要吸收官能团,主体成分以及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通过扫描电镜图像(SEM)、样品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测定结果对红外光谱中的差异进行说明。【结果】天然螺旋藻的红外光谱在1 154/1 156 cm-1、1 079 cm-1和1 039/1 035 cm-1出现3个糖类特征吸收峰;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在1 161、1 138、1 083、1 054和1 026 cm-1出现5个强自动峰。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糖类特征吸收峰形状和位置与天然螺旋藻不同,并且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自动峰减少。天然螺旋藻蛋白质的α-螺旋含量为24.6%,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中α-螺旋含量在15.0%左右。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天然螺旋藻的酰胺带吸收峰光滑、少分叉,可完全分离的两个尖峰,而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酰胺带吸收峰宽,分离度不好,并且出现多个分叉峰。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螺旋藻产品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且氨基酸组成与纯螺旋藻的氨基酸组成存在很大差异。【结论】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天然螺旋藻、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糖类和蛋白成分的差异进行鉴别,并为螺旋藻产品的品质评价和真伪鉴别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寻找一种代替磷酸缓冲液的提取溶液,满足尽量保持其活性的要求。[方法]分别用蒸馏水和磷酸缓冲液,采用研磨法提取藻蓝蛋白并保存。[结果]两者提取效果差别不大。但是,水保存的藻蓝蛋白溶液比磷酸缓冲液保存的藻蓝蛋白溶液易分解。[结论]综合试验条件及藻蓝蛋白稳定性影响因素考虑,可确定pH变化为藻蓝蛋白分解的主要原因;蒸馏水可代替磷酸缓冲液用于提取藻蓝蛋白,活性维持时间不超过1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