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博斯腾湖水污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 ,对博斯腾湖水质污染的特点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 :(1)造成博斯腾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农田排盐水入湖 ,导致湖水污染 ;(2 )博斯腾湖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黄水区 ,主要超标物是可溶盐、COD和氨氮 ;(3)污染物入湖量最大的时间是 7~ 9月 ,入湖污染物约占全年入湖量的一半 ;(4 )博斯腾湖水质的污染主要是几个大排水渠引起的 ,它们的排放量占全部排水渠排放量的 80 %以上。同时 ,根据博斯腾湖水污染的特点 ,提出了农业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博斯腾湖的咸化与淡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斯腾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南疆经济建设中很重要。本文对该湖概况、湖体效应、水质演变、水盐平衡、生态环境等作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治理建议,对湖水淡化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岱海水质咸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岱海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一个内陆湖,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湖水水质出现恶化,2004的水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岱海湖水矿化度4 658.6mg/L,已接近咸水湖标准。从近50年的变化历程来看,岱海呈现出明显的咸化趋势,且咸化速度不断加快。利用流域内的水文、气象数据,并结合湖泊及河流的水化学特征,建立岱海盐量平衡方程,对岱海湖水矿化度进行模拟计算,恢复了近50年岱海湖水矿化度的变化序列。依此序列对岱海水质咸化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计算,结果显示:湖泊萎缩对水质咸化的影响占到86.5%,而由入湖径流与降水所带入的盐分对水质咸化的影响仅占到13.5%。  相似文献   

4.
结合博斯腾湖1960—2018年水位、出入湖径流以及气象站点实测资料,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水量平衡和气候弹性方法,对近60 a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18年博斯腾湖水位总体呈下降态势,具体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四个阶段。(2)在年际尺度上水位存在准3~4 a、准8~9 a的周期性振荡,而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准29~30 a和准33~34 a的周期性变化。(3)1960—2018年降水、气温和潜在蒸散发对开都河、黄水沟和焉耆径流的累积贡献率分别达85.1%、42.1%和23.8%,而下垫面、其他气象变量和人为等因素累积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4.9%、57.9%和76.2%。(4)对不同阶段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原因分析:1960—1987年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同入湖径流减少和湖面蒸发量大有关;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增加是1988—2002年水位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入湖径流减少和出湖水量增多,导致2003—2014年水位显著下降;博斯腾湖入湖水量的显著增加及对出湖水量的严格控制是2015—2018年水位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疆博斯腾湖水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博斯腾湖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也是新疆境内迄今为止最大的湖泊。 195 8年前湖泊水位持续保持在 10 4 8.0m左右 ,此时湖体东西长约 5 5km ,南北宽约 2 0~ 2 5km ,湖水水面积为 116 0km2 ,湖泊容积 84 .1×10 8m3 ,水深变化在 8~ 15m之间 ,平均水深 8.1m。博斯腾湖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 ,其湿地面积已由 95 0km2 缩减到 12 0km2 ,沼泽面积亦由 6 0 0km2 缩减至 4 0 0km2 ,矿化度则由 0 .5 5mg/L上升至 1.2mg/L ,土著鱼种濒于绝迹。通过对博斯腾湖的形成与演变及湖泊水系的原始生态环境的探讨 ,分析近 5 0a来该湖水环境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博斯腾湖流域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遥感技术确立生态风险受体,通过生态风险的综合计算和GIS分析叠加,得到博斯腾湖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局部地区为高矿化度及富营养化危害;随着水域面积的缩小和水环境恶化,芦苇长势不断衰退。开都河入大湖河口区和西泵站区为洪涝灾害高发区;西南小湖区面积不断萎缩,矿化度严重;大湖平均水质为III级。在以博斯腾湖湖水水质改善、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恢复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保持为前提,实施水源地工程、灌区改造工程、芦苇湿地恢复工程和东泵站等工程,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博期腾湖流域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遥感技术确立生态风险受体,通过生态风险的综合计算和GIS分析叠加,得到博斯腾湖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局部地区为高矿化度及富营养化危害;随着水域面积的缩小和水环境恶化,芦苇长势不断衰退。开都河入大湖河口区和西泵站区为洪涝灾害高发区;西南小湖区面积不断萎缩,矿化度严重;大湖平均水质为III级。在以博斯腾湖湖水水质改善、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恢复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保持为前提,实施水源地工程、灌区改造工程、芦苇湿地恢复工程和东泵站等工程,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岱海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岱海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内陆湖,由于流域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多,入湖的污染物质增加,根据2004年水质监测结果,岱海全湖属于劣Ⅴ类水质,其中湖水中氯化物、矿化度超标严重,已接近咸水湖标准,此外,湖水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与90年代相比,湖泊水质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博斯腾湖径流入湖、出湖口过近的水文现状对有机物浓度及其空间分布形成制约。采用MIKE21软件构建水动力水质二维数值模型,分析工程方案对博斯腾湖有机物污染的改善效果。根据模拟结果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在现状基础上实施扬水站东移或引开都河水3×10^8m^3·a^-1进入黄水沟,均可显著改善博斯腾湖有机物污染,年均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分别降低13.4%和8.91%;两方案同时实施效果更为显著,年均COD浓度降低20.2%;通过工程实施改善博斯腾湖有机物污染切实可行。但在流域尺度上,工程方案仅改变了有机物平衡而未改变总量,博斯腾湖有机物污染改善源于污染物转移至下游孔雀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博斯腾湖水盐变化及趋势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质由淡水逐渐变成了微咸水,生态与环境受到了破坏。1958年历史上第一次对博斯腾湖水质监测结果中的“矿化度”,就成了近几十年来研究博斯腾湖水盐变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经分析,1958年博斯腾湖的矿化度并非人们所认为的0.39 g/L,而应是0.56 g/L。扬水站的建立抑制了博斯腾湖总盐量的上升,使博斯腾湖的总盐量从1.30×106t这个平衡点,回落到目前的9.60×105t平衡点上。并分析了未来扬水站东迁后博斯腾湖的总盐量的平衡点为8.50×105t。  相似文献   

11.
新疆平原湖泊最优运行水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中叶以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新疆大多数平原湖泊咸化、萎缩甚至干涸,湖泊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近十年以来,在全球气候普遍变暖的情况下,新疆气候逐渐向暖湿转变[1],气温升高、降水增加,部分湖泊水域又呈扩大趋势,给湖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新的挑战。如何确定湖泊最优运行水位,是实现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首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总结与分析影响新疆平原湖泊水位的因素及湖泊水位变化对湖区生态环境和社会济发展的影响,来构建新疆平原湖泊最优运行水位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疆艾比湖湖面动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艾比湖是新疆典型的平原区湖泊,随着近50年来流域气候和人类扰动双重影响下,艾比湖湖面相应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态势。由于其地理区位独特,艾比湖湖面变化所引发的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新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的紧迫问题。本文以艾比湖为研究靶区,从年内与年际尺度对湖面变化进行研究,并在剖析湖面动态变化原因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湖面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1,2]。指出要维护艾比湖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对艾比湖最优运行水位加以研究,通过最优运行水位模型的构建来确定具体优化管理方案,以确保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干流纳污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塔里木河是我国第一大内际河,全长1321km。近些年来,由于流域内不合理开荒、无序引水及大量农田排水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塔里木河,使塔里木河水质恶化严重,已严重影响流域内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本文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取样、分析及对塔里木河不同区段、不同时段纳污量的计算,从定量指标上反映塔里木河各排污口允许排入塔里木河的农田污水的数量。通过计算和统计,每年有835万t污染物进入塔里木河,而塔里木河的纳污能力仅为76.98万t,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塔里木河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14.
Changing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ex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have influenced the global water cycle. 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limate and land use have degraded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of the Ebinur Lake Basin 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In this paper, variations of runof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lake area, socio-economic water usage, groundwater level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Ebinur Lake Basin from 1961 to 2015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y the Mann-Kendall test methods(M-K) mutation test, the cumulative levelling method, the climate-sensitive method and land-use change index. In addition,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 use change and water qualit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rom 1961 to 2015, despite a decrease in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The Wenquan st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as it is situated at a higher altitude. Runoff at this st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climate warming. In contrast, runoff at the Jinghe station was severely affected by numerous human activities. Runoff decreased without obvious fluctuations. The contributions of climate change to runoff variation at the Jinghe and Wenquan stations were 46.87% and 58.94%,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human activities were 53.13% and 41.06%, respectively. Land-use patterns in the basin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1990 and 2015: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ed lands, saline-alkali land, bare land, cultivated land, and forest land have expanded, while areas under grassland, lake, ice/snow and river/channel have declined. Human activities have dramatically intensified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From 1961 to 2015, both the inflow into the Ebinur Lake and the area of the lake have declined year by year; groundwater levels have dropp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water quality has deteriora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In the oasis irrigation area below the runoff pass, human activities mainly influenced the utilization mode and quantity of water resources. Changes in the hydrology and quantity of water resources were driven primarily by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oasis, as well as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projects. After 2015, the effects of some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jects were observed. However, there was no obvious sign of ecological improvement in the basin, and som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ntinue to persist. On this basis, this study recommends that the expansion of oasis should be limited according to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local water bodies. Moreove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basin,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oasis are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新疆水土开发及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6,具有很大的资源开发和空间发展优势。在当前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调水工程逐步实施、新的水土开发正在或即将进行时,本文总结近50年来新疆荒漠水土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强调要深刻认识新疆荒漠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新疆现有耕地313.33万公顷,可供开发的荒地约有700万公顷,是全国可垦荒地面积最多的地区之一。在可垦荒地中,受盐渍化限制的土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据统计约有585.71万公顷。按地域分布南疆尤为突出。喀什、和田、克州三地区的待垦耕地中,受盐碱限制比率最高,占96.28%;阿克苏占68.82%;巴州占46.26%。随着自治区粮、棉、糖、瓜果、畜产品基地建设的需要,人口剧增的要求,因而对开荒造田,中低产田改造,同时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天山北坡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一区域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于这一区域的自然资源及经济资源禀赋条件,特定区域人口和经济的双重合理布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0年天山北坡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天山北坡各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及差异特征。研究表明:① 以新疆为参照区,近10 a来天山北坡处于人口非常富余、经济超载或严重超载阶段。② 与全疆相比,水资源是天山北坡的优势资源,土地资源是制约天山北坡人口、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③ 以天山北坡为参照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非常富余度最大的是克拉玛依市,超载最严重的是博乐市;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超载最严重的是克拉玛依市,非常富余度最大的是奇台县。④ 依据相对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的超载或富余状态,将天山北坡各县市归为4类资源承载力匹配区。  相似文献   

18.
用虚拟水理论探讨干旱区生态用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有限的水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绿洲农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虚拟水理论是有别于传统水资源配置的一个新理论.通过分析目前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现状,计算出新疆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尝试用虚拟水策略探讨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分析该理论在新疆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前景,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变化与区域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艾比湖流域地处干旱的北疆地区,人类活动中最突出的建设水利设施和土地开发利用,加之全球变化的影响,改变了艾比湖及其水系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和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综合研究流域内水资源变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源和节流并举,保证生态用水量,调整产业结构,依靠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响应水资源变化,降低脆弱性,实现流域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