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研究在稻田系统种植利用紫云英后减少不同化学氮肥用量对水稻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此明确在水稻生产上种植利用紫云英后化学氮肥适宜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氮肥处理水稻的产量为7515 kg/hm2,与对照(不施氮)处理相比,水稻增产45.9%。种植利用紫云英后减少化学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其中种植利用紫云英后减少20%化学的氮肥处理后,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高于其他处理,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通过对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可知,种植利用紫云英后减少20%化学的氮肥处理产值和纯收入最大,与单施化肥处理差异不显著。综合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收益结果,紫云英替代一定量化学氮肥较单施化肥处理水稻不减产,其中以替代20%的化学氮肥处理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在紫云英-单季晚稻轮作模式下,研究减量化肥条件下紫云英翻压对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紫云英替代对水稻千粒重、株高和每穗实粒数都有一定影响,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每穗实粒数以紫云英+80%氮肥的效果最好。以不显著减产为标准,甬优9号冬季种植紫云英可以替代40%的氮肥,紫云英替代能提高氮肥的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水稻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量。[方法]以常规化肥施用为对照,研究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处理水稻产量最低,较其他施肥处理减产2.3%~8.6%,常规施肥处理和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产量相当,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且随着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量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产值和纯收入以常规施肥最高,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与其相当。[结论]综合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以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稻谷产量的影响及替代率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试图探索出有机肥料氮替代化肥氮的最适替代率,为研制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奠定基础。【方法】试验在江苏省常熟市进行,采用田间试验研究4个氮用量下(0、180、240和270 kg?hm-2)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水稻(4007和常优1号)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结果】(1)与单施化学氮肥相比,氮用量为180 kg?hm-2并且有机肥料氮的替代率在15%~30%或氮用量为240 kg?hm-2并且有机肥料氮的替代率在10%~20%时,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稻谷产量。两个水稻品种(4007和常优1号)的稻谷产量分别达到8 242~10 187 kg?hm-2和10 048~11 654 kg?hm-2;(2)与单施化肥相比,氮用量在180 kg?hm-2并且有机肥料氮的替代率在15%~30%或氮用量在240 kg?hm-2并且有机肥料氮的替代率在10%~20%时,两个水稻品种的氮素累积量分别为172.6~256.4 kg?hm-2、185.9~235.6 kg?hm-2,显著高于单施化学氮肥处理,此时,氮肥利用率也达最高,分别为36.6%~48.1%、34.3%~40.0%;(3)与单施化学氮肥相比,氮用量在180 kg?hm-2并且有机肥料氮的替代率在15%~30%或者氮用量在240 kg?hm-2并且有机肥料氮的替代率在10%~20%时可以获得较为平稳的氮素供应过程。 【结论】有机肥料氮与化肥氮配施能获得比单施化学氮肥处理更高或持平的稻谷产量并有效地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开展连续5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减量施肥下不同紫云英与稻草利用处理对洞庭湖地区紫潮泥双季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F100)相比,不同紫云英、稻草利用处理均能促进水稻增产、稳产,其中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的增产效果优于紫云英或稻草单独利用,协同利用处理中又以晚稻高茬稻草还田冬种紫云英(F80+HR+A)处理的效果更好。F80+HR+A处理的早、晚稻,5年平均产量较F100分别增产20.2%、11.9%,稻谷纯收益增加13.7%,边际成本报酬率为3.4元/元。早稻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和晚稻株高、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晚稻留高茬还田冬种紫云英,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获得较佳经济收益,减少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翻压紫云英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设置7个处理,即M0F0(不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M0F1(不翻压紫云英+推荐施化肥)、M1F0(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M1F1(翻压紫云英+100%化肥)、M1F0.9(翻压紫云英+90%化肥)、M1F0.75(翻压紫云英+75%化肥)和M1F0.6(翻压紫云英+60%化肥),检测不同生育期各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对水稻有效穗、穗总粒数、实粒数、空瘪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M0F0相比,M1F0有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及分蘖初期至成熟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单施化肥处理(M0F1)相比,各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与M0F0相比,翻压紫云英处理及施肥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有效穗、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其中以M1F0.75实际产量最高,达到8 437.5 kg·hm-2,较单施化肥处理增产3.8%,差异显著(P0.05)。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在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后,配施75%化肥(N123.8 kg·hm-2、P2O545 kg·hm-2、K2O 45 kg·hm-2)时,可实现水稻理论和实际产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探讨稻田系统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对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有机肥分别替代20%、40%、60%、80%和100%的化学氮肥7个处理,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稻田系统有机肥合理施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其中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同时也获得了最高经济效益。相对于不施肥处理,水稻增产48.79%,增加经济收入1296元/hm2;相对于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增产3.97%,增加经济收入71元/hm2。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80%化学氮肥处理不仅减少了化学肥料的投入,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53%、1.67%、3.85%和6.24%。综上所述,本研究条件下,有机肥替代80%化学氮肥处理是增加中稻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化肥与紫云英不同配比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计5个不同化肥与紫云英配比处理,连续2年在江西省丰城市研究了养分总供应量相同时紫云英NK代替等量化肥NK对水稻养分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钾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20%~40%紫云英氮钾替代等量化肥氮钾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促进水稻地上部对氮钾的吸收与累积,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但是,60%~80%紫云英氮钾替代化肥氮钾,水稻地上部氮钾含量和水稻产量显著下降。因此,化肥/紫云英适当配比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水稻对氮钾养分的吸收累积,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达到在水稻生长期少施化肥而获得高产,探讨紫云英还田减量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 500kg·hm~(-2)、80%化肥施用量处理产量最高,翻压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水稻的丛有效穗数,说明翻压紫云英22 500kg·hm~(-2)可替代20%化肥。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103.49%、81.62%和74.64%,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减施20%化肥下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对洞庭湖地区紫潮泥双季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经济效益以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6年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均可提高水稻产量,晚稻留高茬冬种紫云英(80%F+HRMv)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6年平均产量较单施全量化肥(100%F)增产11.2%;株高、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的增加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经济效益上,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虽增加了农业支出,但提高了经济产值,收益高于100%F,其中80%F+HRMv纯收益最高,增收17.2%;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还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其中80%F+HRMv效果最优,早、晚稻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106.1%、24.9%,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89.4%、38.3%。综合产量和肥料效率来看,晚稻留高茬还田冬种紫云英,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水稻经济收益,还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氮肥适宜用量、氮肥分期和合理栽插密度,为指导大面积水稻生产提供支撑,2020年在昌宁县田园镇右文村实施田间小区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同时研究氮肥减量、氮肥分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30%且不施基肥的处理较对照水稻最高茎蘖数减少10.83%~24.85%、有效穗数减少9.60%~12.28%、产量减少5.22%~6.24%、效益降低3.75%~6.13%;减氮50%的处理较对照水稻最高茎蘖数减少3.05%~12.87%、有效穗数减少6.92%~8.71%、产量减少9.17%~12.35%、效益降低9.32%~11.30%;丛栽2苗的处理2、处理4较丛栽3苗的处理3、处理5水稻产量分别减少1.08%、3.50%、效益分别降低2.48%、2.19%。由此可知,氮肥对水稻分蘖成穗影响极大,水稻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产量及效益随施氮量减少而减少;基肥不施氮肥对水稻分蘖影响极大,幼穗分化期增加氮肥用量,对水稻成穗率和千粒重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水稻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大量研究表明有机培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土壤肥力以及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有机肥在化肥减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利用豆科绿肥生物固氮和稻草富含钾素的特点,以明确双季稻系统冬种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在减少化学氮钾肥用量上的效果。于2013—2014年开展田间试验,设置无肥对照、单施化肥(NPK)、在NPK的基础上,冬种紫云英联合双季稻草还田(GM+RS)、冬种紫云英联合稻草还田下,NK肥在NPK的基础上减少20%,P不变(G+S-20%)、冬种紫云英联合稻草还田下,NK肥在NPK的基础上减少40%,P不变(G+S-40%)等5个处理,以明确冬种紫云英和稻草还田下NK肥减量施用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GM+RS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均有增加的趋势,但仅在2014年的早稻季存在显著差异。NPK与G+S-20%处理的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G+S-20%处理甚至显著提高了2014年的早稻产量。与NPK处理相比,除2014年的早稻外,G+S-40%处理有降低水稻产量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有机肥处理主要是通过有效穗数影响水稻产量。NPK和G+S-20%处理的N素吸收量无显著差异。与NPK相比,G+S-40%处理降低了2013年早晚稻的N素吸收,但差异不显著。但是,2014年G+S-40%处理早晚稻的N素吸收均显著低于NPK处理。与NPK处理相比,G+S-20%和G+S-40%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早稻地上部的PK吸收量,晚稻季差异不显著或者有降低趋势。因此,冬种紫云英和双季稻草还田具有显著的节肥效果,而且冬种紫云英和双季稻草还田下有进一步降低早稻化学P肥和K肥用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2017—2018年在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宁乡市开展了秸秆还田下冬种紫云英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冬种紫云英+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植株茎、叶、穗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其中,早、晚稻有效穗数分别增加2.58%、3.18%(2017)和5.22%、6.32%(2018),产量分别提高11.85%、10.07%(2017)和12.42%、10.92%(2018),周年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90%(2017)和11.66%(2018)。综上所述,秸秆还田下冬种紫云英有利于提高机插双季稻的干物质积累,水稻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双酶尿素对水稻成穗率、产量结构、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双酶尿素后,氮肥利用率提高;等氮条件下,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在等氮情况下,2试验点平均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6.2%,达显著水平;双酶尿素减少用量后,总粒数、实粒数增加,千粒重降低,在减氮20%內,产量仍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因此,在同等收益情况下,可用双酶尿素代替普通尿素,并减少20%用量。  相似文献   

16.
2017—2018年在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宁乡市开展了秸秆还田下冬种紫云英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冬种紫云英+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植株茎、叶、穗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其中,早、晚稻有效穗数分别增加2.58%、3.18%(2017)和5.22%、6.32%(2018),产量分别提高11.85%、10.07%(2017)和12.42%、10.92%(2018),周年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90%(2017)和11.66%(2018)。综上所述,秸秆还田下冬种紫云英有利于提高机插双季稻的干物质积累,水稻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氨挥发是稻田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紫云英还田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对于合理利用绿肥以及稻田化肥减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稻麦轮作常规施氮(M)为对照,在紫云英旺长期(F1)、始花期(F2)、盛花期(F3)和初荚期(F4)翻压还田并减少稻季20%的化学氮肥用量,研究了紫云英不同时期还田部分替代化肥对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氨挥发损失总量随紫云英翻压还田时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较对照显著减少.F3、F4、F2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显著高于F1处理,但与对照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F1、F2、F3、F4处理间氨挥发排放强度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不同翻压还田时期造成了紫云英干物质质量和氮素养分还田量的差异,最终影响了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减少化学氮肥的投入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氨挥发.说明,紫云英还田应选择在盛花期至初荚期进行,并减少稻季20%的化学氮肥用量,可在确保水稻高产前提下降低氨挥发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8.
节水灌溉下减施氮肥对水稻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北方水稻水资源短缺和氮肥过量施用的生产问题,试验设置优化干湿交替灌溉下不施氮(CK_0)、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40%、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30%、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20%、农民习惯氮肥用量,以及常规灌溉下农民习惯氮肥用量,研究了节水灌溉下水稻高产的氮肥合理用量,以及优化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水稻分蘖动态、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过量均会降低有效分蘖成穗率;优化水氮配置可以提高穗粒数、结实率以及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当前研究区农民习惯水氮管理相比,优化干湿交替灌溉下施氮量较农民习惯用量减少30%的处理水稻有效分蘖成穗率为93.20%,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7.37%)、穗粒数(6.77%)和结实率(6.88%),增产8.72%,提高经济效益4 146.14元/hm~2,且减少氮肥用量30%,节省灌溉水21.7%,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当前合理的水氮管理方法,可用于指导相似类型区水稻生态栽培。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有机氮肥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旨在探索该区水稻生产的氮肥减量技术。试验共设不施肥(CK)、无机氮肥(100%N)、沼渣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RO)、微生物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OF)、秸秆替代20%无机氮(80%N+SW)5个处理。采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测定水稻移栽前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测定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结果表明,80%N+BOF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CK和100%N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7.21%和2.72%;水稻整个生育期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放线菌先升高再降低;80%N+BRO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量,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B/F值、降低真菌数量,并减小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产量构成要素、水稻籽粒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且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为适宜于汉中盆地稻田化学氮肥减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B)、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D)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F)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103.49%、81.62%和74.64%,分别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氮肥利用率以20%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C)最高,达32.64%,比纯化肥处理高了2.66%,且处理B与处理D均比纯化肥处理高,分别提高了1.12%和1.04%.有机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10%的稻草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A)、处理B、处理D、30%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30%化学氮肥处理(处理E)和处理F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可降低稻米的垩白度,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和处理F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可提高稻米的胶稠度,处理A能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表明有机肥能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