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旨在用含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的复合菌制剂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提高金针菇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复合菌剂的接种比例、接种量、水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的pH值和乳酸、氨态氮、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复合菌固态发酵金针菇菌渣的最优工艺。结果显示,最优发酵参数为: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接种比例2∶2∶1,接种量5%,固体培养基含水量50%,温度33℃,发酵时间5 d。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金针菇菌渣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以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后,菌渣pH值降低,且营养成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剂对黄芪渣发酵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将晾干后的黄芪渣粉碎过筛,利用光合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植物乳杆菌对黄芪渣进行单一菌及两菌剂复合、三菌剂复合发酵,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枯草芽孢杆菌组(BS)、植物乳杆菌组(LP)、光合菌组(PSB)、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组(BS+LP)、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组(BS+PSB)、植物乳杆菌+光合菌组(LP+PSB)、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光合菌组(BS+LP+PSB)。检测发酵后黄芪渣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黄曲霉B1以及呕吐毒素,选择合适的发酵剂,以便提高黄芪渣的利用率。除BS组以外,其他各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干物质含量均显著下降(P <0.05);PSB、LP+PSB、BS+LP+PSB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BS、LP、BS+PSB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 <0.05);BS、PSB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LP、BS+LP、LP+PSB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各组粗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P> 0....  相似文献   

3.
菌种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单一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菌种分别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时间、pH、温度、接种量和菌种比例进行优化,比较研究菌种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菌种发酵豆粕比用单一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更有利于提高发酵豆粕营养水平,发酵豆粕最优的方案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菌种比例为2∶1,初始pH为7.5,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指标,可以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笔者分别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蛋白酶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蛋白酶发酵豆粕,在3个周期内,每组分别测定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消化率、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含量、大豆抗原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组:对照组,TMR;试验1组,TMR+0.5%复合益生菌1(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物);试验2组,TMR+0.5%复合益生菌2(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纤维分解菌复合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个贮存罐,调整TMR含水量为50%,密闭发酵,试验期30 d。分别在发酵第0、3、5、7、15和30天测定TMR中霉菌毒素、pH、铵态氮、有氧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发酵第30天时,对照组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整个试验期内,试验1、2组TMR各时间点3种霉菌毒素含量均未超标;②各组TMR有氧稳定性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升高,在发酵第3、5、7、15、30天,试验1组有氧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③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各试验组pH呈下降趋势,各处理TMR的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发酵第7~30天,试验1组pH、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在发酵第30天,两试验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第7~30天,试验1、2组TMR的C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NDF和ADF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发酵第7~30天时,试验组NDF和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有利于延长TMR贮存时间,强化全混合日粮有氧稳定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养损失。由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不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接种苹果渣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的效果,并对混合菌种发酵结果的影响条件进行分析比较。通过3因素(浆料比、接种量、pH)正交试验设计,测定发酵产物中真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混合菌种最佳发酵条件下真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到13.58%,混合菌种发酵对产物中真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浆料比,其次是pH,推荐发酵参数为浆料比1.0∶1、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3%、pH 5。酵母与菌剂之间呈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发酵苹果渣中真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餐厨垃圾发酵生产生物活性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热带假丝酵母、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解脂假丝酵母在经处理后的餐厨垃圾上混合发酵,将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活性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其试验最佳工艺条件为:以2:2:1的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混合菌剂,接种量1%,添加1.5%尿素,30℃发酵48h后晾晒烘干,所得生物蛋白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粗纤维、水分含量分别为28.57%、2.16%、1.27%、2.09%、15.73%,且有酒香味,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3种益生菌复合发酵半滑舌鳎配合饵料的最适比例及时间。试验以半滑舌鳎配合饵料为底物,菌种总接种量为3%,35℃下进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处理,对照组未接种任何菌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80.27±0.19) g的半滑舌鳎30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0尾鱼。对照组半滑舌鳎饲喂配合饵料,试验组在配合饵料中添加10%发酵饵料(按照优化试验所得最适条件发酵饵料)。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发酵后各组发酵饵料的活菌数均提高十万倍左右,3种菌种混合发酵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以1∶3∶2的比例发酵第5 d时发酵效果最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半滑舌鳎体增重与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全价饵料在35℃下,以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1∶3∶2比例发酵5 d的效果较好,且发酵饵料可促进半滑舌鳎生长,提高饵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9,(19):15-19
研究旨在筛选杏鲍菇菌糠最佳发酵菌种及条件,评价其作为饲料原料的安全性。以杏鲍菇菌糠饲料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饲料卫生标准,检测其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含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梯度含水量(低50%、中60%、高70%)与三组不同微生物发酵剂(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试验设计,设置对照组不发酵,每隔24 h测定概略养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干物质)、有氧稳定性、霉菌毒素。结果表明,发酵前后的杏鲍菇菌糠饲料各项安全性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当杏鲍菇菌糠饲料水分含量为60%时,采用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剂发酵,营养水平各项指标最优,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质含量平均提升27.12%,粗纤维含量平均降低19.52%,粗脂肪含量平均提升38.92%,干物质含量平均下降3.41%。其有氧稳定性也高于其他组,生物毒素含量降低,AFB1、OTA、DON含量较未发酵前平均降低4.77%、40.42%、4.65%。研究表明杏鲍菇菌糠发酵饲料符合国家饲料安全标准,且经微生物发酵后的杏鲍菇菌糠营养水平提高,霉菌毒素有所降低,以杏鲍菇菌糠饲料水分含量为60%与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剂发酵最佳。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固态发酵菜籽饼对纤维及硫甙的降解效果以及养分含量的改善效果。试验以菜籽饼为发酵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与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以总变化率(Y)作为综合指标,进行最佳混菌比例和最佳发酵工艺的研究。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与植物乳杆菌的交互作用对总变化率及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混菌固态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量12%、液料比1.2 mL/g、温度35℃、发酵时间96 h,此时总变化率最高,发酵菜籽饼的酸溶蛋白增加了120.77%,硫甙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57.53%和3.09%。研究表明,混菌固态发酵可提高菜籽饼的酸溶蛋白,降低硫甙和纤维含量,提高菜籽饼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拟利用前期筛选的分离于斜带石斑鱼肠道的短小芽孢杆菌SE5、分离于小丑鱼肠道的乳酸乳球菌17和分离于酒曲的酿酒酵母菌Sa,开发一种水产专用发酵豆粕。先通过控制因素,确定复合菌株的配伍比例、接种顺序、最适接种量、温度、料液比和发酵时间,然后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显示:以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为指标,最佳发酵工艺为:短小芽孢杆菌SE5:酿酒酵母菌Sa:乳酸乳球菌17比例为2:2:1;分别在0 h接入短小芽孢杆菌SE5,12 h接入酿酒酵母菌Sa,24 h接入乳酸乳球菌17;发酵温度30℃,总接种量10%,发酵时间为48 h,料液比1:1。在最优工艺下,发酵豆粕中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分别为71.48%和73.29%。  相似文献   

12.
江成英  刘晓兰  王松 《中国饲料》2021,1(21):123-125
为提高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利用率,本试验以添加一定比例麸皮的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1∶1∶1的比例混合)制备发酵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固态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比例7:3、料水比1:1.3、接种量6%、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87.08 h。采用该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发酵饲料中可溶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3.77%,达到预测值的99.14%,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多菌种|固态发酵|饲料|可溶性蛋白|响应面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复合益生菌组成对全混合日粮(TMR)发酵后贮存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TMR),试验1组(TMR+0.5%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米曲霉复合物),试验2组(TMR+0.5%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米曲霉和酵母菌复合物),每组设置6个重复,密封发酵30 d。结果表明:添加复合益生菌可提高TMR的有氧稳定性。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在第5、7、15、30天,试验2组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对照组和试验1组分别显著降低77.46%和61.90%(5 d),80.51%和61.22%(7 d),95.92%和87.19%(15 d),97.18%和86.09%(30 d)(P <0.05)。各处理组赤霉烯酮含量结果显示,在第5、7、15、30天,试验1组和试验2组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5.41%和18.04%(5 d),25.83%和39.56%(7 d),34.39%和44.55%(15 d),37.81%和47.68%(30 d)(P <0.05)。30 d,试验组中并未出现超标现象。7~30 d,试验1组...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筛选出苹果渣发酵蛋白饲料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选取白地霉、啤酒酵母、根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分别在6%苹果渣培养基上进行单菌种、两菌种、5菌种不同混合比例发酵试验.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白地霉∶啤酒酵母∶根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2.0∶2.0∶0.5∶0.5∶1.0组合发酵效果最好,苹果渣蛋白质含...  相似文献   

15.
采用副干酪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酿酒酵母对无抗全价猪饲料进行复合微生物固体发酵,对不同发酵时间含菌数、pH值、营养成分、蛋白酶、有害菌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发酵产物pH值逐渐降低,在发酵5~10 d发酵饲料含菌数达到最高,此后副干酪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含菌数均逐渐减少,而发酵饲料中粗蛋白和小肽有增加的趋势,粗纤维含量略有降低。发酵过程中未检测到淀粉酶和植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有检出,同时饲料中有害微生物大肠杆菌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减少。因此,可以用副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对无抗全价猪料进行三菌复合固体发酵,发酵效果以5~10 d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菌酶协同处理对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设置未发酵玉米秸秆为对照组(CK),3个复合菌组,即T1组(枯草芽孢杆菌50%、植物乳杆菌25%、假丝酵母菌25%)、T2组(地衣芽孢杆菌50%、植物乳杆菌25%、假丝酵母菌25%)、T3组(枯草芽孢杆菌50%、米曲霉菌25%、假丝酵母菌25%),3个复合菌酶组,即TG1组(T1+0.5%葡萄糖氧化酶)、TG2组(T2+0.5%葡萄糖氧化酶)、TG3组(T3+0.5%葡萄糖氧化酶),每组3个重复,活菌数1.0×108 CFU/mL,酶活2 000 U/g,分别处理玉米秸秆,发酵60 d后,检测营养成分、霉菌毒素、72 h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TG1组和TG2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复合菌酶组钙含量高于复合菌组(P<0.01),T1组磷和粗灰分含量高于其他组(P<0.01),T2组、T3组和复合菌酶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6个试验组的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霉菌毒素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试验组培养液pH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益生菌对桑枝叶发酵品质的影响,以带枝条桑叶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布氏乳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两种菌的添加水平均为106?CFU/g鲜重(fresh weight,FW)、108?CFU/g FW、1010?CFU/g FW,每组6个重复,桑枝叶发酵15?d后取样进行发酵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布氏乳杆菌处理组pH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32.56%、34.88%和36.63%,而106水平枯草芽孢杆菌组pH显著下降12.65%(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说明布氏乳杆菌产酸能力明显强于枯草芽孢杆菌|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布氏乳杆菌组均显著提升了粗蛋白质含量(P<0.05),而枯草芽孢杆菌组差异不显著|布氏乳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桑枝叶,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枯草芽孢杆菌组发酵桑枝叶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50.47%、56.79%和57.49%(P<0.05),而布氏乳杆菌组干物质含量仅106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16.33%(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益生菌均具有提高粗蛋白质、分解脂肪和降解纤维的能力,布氏乳杆菌处理桑枝叶的发酵品质优于枯草芽孢杆菌。 [关键词]桑枝叶|布氏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评估植物乳杆菌和EM菌剂对青贮大麦营养成分和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将收集的全株大麦萎蔫24 h后,使其干物质含量达到481.34 g/kg,然后切成3~5 cm,分为3份,每份4个重复,对照组直接加入2 mL/kg水,植物乳杆菌组接种1.0×106 CFU/g植物乳杆菌,EM菌剂组接种0.5×106 CFU/g商品EM菌剂。每个处理的牧草在微生物接种后,-20℃保存,用于分析养分含量。然后将混合物放入塑料桶中青贮(3 kg/10L),在青贮14周后对青贮料进行取样,分析其营养成分含量、发酵指标和好氧稳定性。结果:EM菌剂组青贮大麦的干物质和粗灰分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2.54%和9.38%(P<0.05),而植物乳杆菌和EM菌剂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中粗蛋白质分别降低了4.50%和7.31%(P<0.05),粗脂肪分别降低了26.59%和20.94%(P<0.05)。大麦通过植物乳杆菌和EM菌剂发酵后pH、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M菌剂组青贮大麦丙酸含量显著提高272.22%(P<0.05),乳酸含量显著降低72.44%(P<0.05)。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和EM菌剂组青贮大麦乳酸菌数量分别显著提高16.85%和16.03%(P<0.05)。植物乳杆菌组青贮大麦酵母菌数量较EM菌剂组显著提高了8.86%(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用植物乳杆菌和EM菌剂对大麦进行青贮可以改善发酵品质,降低发酵产物pH和氨氮浓度。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EM菌剂|青贮大麦|营养成分|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干谷草为原料,研究枯草芽孢杆菌F-1、2N-14和魏斯氏菌X-2复合菌剂对其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和复合菌剂组2个处理,每个处理60个重复,每个重复50 kg。发酵60 d后取样,测定含水量、pH、有机酸等物质含量,并采用瘤胃体内、体外法测定养分利用率及产气量。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的乳酸、乙酸含量分别为5.42%、1.80%,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31.37%(P < 0.05)、63.64%(P > 0.05)|pH为3.98,较对照组降低了23.46%(P < 0.05)|含水量为49.87%,较对照组降低了0.85%(P > 0.05)|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含量分别为60.34%、13.04%,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0.13%(P > 0.05)、61.19%(P < 0.05)|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分别为65.95%、7.47%、43.59%,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06%、12.28%、14.92%(P < 0.05)。瘤胃体内试验表明,添加复合菌剂后谷草DM、CP、NDF、ADF有效降解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55%、9.29%、26.85%、17.74%(P < 0.05)。体外试验表明,试验组总产气量较对照组提高了4.28%(P < 0.05),产甲烷量较对照组降低了5.92%(P < 0.05)。综合考虑,添加枯草芽孢杆菌F-1、2N-14和魏斯氏菌X-2复合菌剂,能够有效改善干谷草发酵品质,显著提高其营养价值。 [关键词] 干谷草|发酵|发酵品质|营养价值|体内法|体外法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其复合菌发酵棉粕的常规营养成分、棉籽肽含量及棉籽肽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试验设4个组:对照组(未发酵组)、试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1)、试验Ⅱ组(酿酒酵母)及试验Ⅲ组(枯草芽孢杆菌-1和酿酒酵母复合发酵)。检测各组棉粕样品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钙(Ca)、磷(P)、棉籽肽含量和棉籽肽分子质量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①试验Ⅰ组DM、CP和Ash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P < 0.01);对照组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P < 0.01);试验Ⅲ组ADF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1);3个试验组Ca和P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Ca和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②各试验组之间游离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 >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34.02%、75.59%和75.44%;③各试验组酸溶蛋白质和棉籽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其中试验Ⅰ组的酸溶蛋白质和棉籽肽含量最高;3个发酵试验组1 000 u以下的棉籽肽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9.41%、77.61%和84.58%。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其复合菌的作用下,通过固态发酵能显著改善棉粕的营养价值,为棉粕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