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森林康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康养是林业与旅游业、健康服务业相互融合的新业态,作为康养产业和森林旅游中的一支生力军,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森林康养概念、森林环境作用机理、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建议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国内在林业、旅游业、健康产业等方面部分国家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认为,国外发展较早,对森林环境作用机理的医学实证研究较多,韩国、日本等国家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和相关从业资格标准体系;国内在医学实证研究方面比较少,对空气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的研究开展得较晚,尚无统一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提出我国发展森林康养的建议,主要包括政策制度、发展战略、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适应当前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展趋势以及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和“经济转型”国家健康产业行业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两山论”理念的有效途径。要想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要赋予绿水青山的功能,即康养功能。森林康养是森林旅游的高级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期盼在森林中感受其独特的康养功效。文中收集整理了我国截至目前获批的7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相关信息及资源利用情况,统计分析了各区域和省(区、市)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数量及占比,以及当前中国森林康养资源利用现状、资源类型和森林康养产品开发等情况;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森林康养相关从业人员和有森林康养需求的大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森林康养是近年来我国新兴一项绿色产业。介绍了森林康养旅游的好处、管涔山林区生态区位的重要性以及管涔山林区森林康养旅游现状发展,分析了管涔山林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分析森林康养相关提法的由来及内在联系、界定森林康养旅游内涵、梳理其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形成,研究得出了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轨迹。分析了现阶段森林康养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SWOT-AHP分析法,对吉林敦化市老白山森林康养产业进行发展评价。结果表明,其最大优势是多样的地方特产,最大劣势是康养设施的欠缺;最大威胁是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和资金投入的有限性,最大机遇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分析认为,老白山森林康养基地应充分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吸引相关专业人才,逐步完善康养设施;通过大力发展地方特产,扩大品牌效应,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提高行业竞争力,推动其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及康养要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和分析森林康养的概念以及德国、日本、美国等国森林康养的不同发展模式。从大气环境要素、景观要素等方面阐述其对于森林康养的作用。以日本东京都奥多摩森林康养步道建设为例,分析了该项目专业化的运营方式,个性化的建设策略,以期为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利用《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标准》对延安是现有4个森林康养基地资源评价基础上,分析了延安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出台扶持促进政策、转换经营机制,系统调查、设点监测、全面准确掌握延安市森林康养资源和条件,完善整体规划与试点示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科技支撑、注重人才培养,注重理念宣传与公众引导等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结合日照市海滨旅游城市特点,浅析其森林康养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基础优势及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具有的内在潜力,探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对日本森林疗养文献查询与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将日本森林疗养研究分为森林疗养效益实证研究、森林疗养基地研究及自然体验活动研究三个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并将日本森林疗养的概念、研究内容与我国的森林康养进行比较,最后对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湖北利川苏马荡森林康养养老地产为例,探讨其旅游发展可持续性,为其他森林康养产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收集苏马荡森林康养养老地产2012~2018年的森林覆盖率、空气优良天数百分率等12项影响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以森林康养养老地产开发评估为目标层,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为准则层,12项影响指标为指标层的层次结构模型。苏马荡森林康养养老地产2012~2018年综合发展指数数据虽有部分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的数据反映出苏马荡森林康养养老地产产业具有旅游发展可持续性,能为其他森林康养养老基地的建设提供部分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森林康养作为“两山”理论的新实践,已成为我国绿色、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它的发展对建设“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中在阐述国内外森林康养相关概念及内涵基础上,结合我国典型森林康养地区的现状研究,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其具体发展路径提出以下建议:1)提升理论认知,加强森林康养教育;2)完善政策指引,实现产业合理布局;3)优化资源利用,构建产业等级制度;4)完善后勤服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5)强化创新意识,丰富森林康养内涵;6)结合地区特色,打造品牌产业。  相似文献   

12.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健康产业与林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林业发展和森林旅游的新生力量,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学者的文献及专著,在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进程进行综述,建议性地提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期望对我国刚处于起步阶段的森林康养产业,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森林养生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国内外传统养生理论和养生旅游的相关概念及背景着手,概括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内涵和特征,重点梳理了国内森林养生旅游的理论研究、资源研究、市场需求及市场调查现状、产品开发策略等相关研究成果,并从提高森林养生旅游的社会认知度,加强森林养生旅游资源研究,加强市场营销策略和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注重森林养生文化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开发森林养生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山村森林资源丰富、民风各异, 为山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历史较短, 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日本埼玉县饭能市的山村环保旅游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旅游业的新气象, 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发挥了旅游的带动作用, 使林业由资源产业向生态产业转移, 给我国山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6.5亿元引导和支持竹产业的快速发展,竹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江西省竹产业仍存在着资源质量偏低、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缺乏、三产融合不足等问题。文章立足江西省竹产业发展现状,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产业规划、加强资源分类经营、延伸产业链、发展林下经济以及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提升竹业科技水平和加强科技服务等策略,并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江西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森林康养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基于森林的生态保健功能,利用优质的森林资源开展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正成为国际社会维护人类健康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森林康养应运而生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森林康养产业也随之兴起。文中系统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森林康养对人体健康有效性、森林康养食品、森林康养安全性等研究现状,分析当前森林康养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森林康养科学研究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首批10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法,从地区、面积规模、运营主体等角度分析康养产品特征。康养基地有氧运动类产品最多,户外体育类和医学康复类产品较少,其中森林登山和森林漫步最常见;不同地区、面积规模和运营主体的康养产品类型供给差异不明显,但珠三角地区、大面积规模和国有林场运营的康养基地提供优势产品的数量更多。开发康养产品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运营者的康养认知,打造精品特色产品和提供专业化康养服务。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成功进行植树造林、迅速实现国土绿化的国家,韩国实现森林生态修复的良好经验和森林管理政策获得世界瞩目。文中对于法律层面的韩国森林立法进行分析,并比较中韩两国森林立法异同。韩国森林立法已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基本法+单行法”体系,即以《森林基本法》为基本法、以《森林资源法》等19件专门法律为主干。中韩两国森林立法既体现出差异性,又存在共性。两国森林立法在体系化建设、政府职责、森林功能的规定、森林类别的界定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不同,而在法律渊源、立法价值取向、林地管制和林木采伐制度、林业规划和经营方案制定等方面则体现出共性。韩国森林立法体系建设对完善我国森林立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我国未来的森林立法应加强体系化建设,特别是针对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领域要增加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9.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orest sector toward a bioeconomy calls for finding new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the whole sector to retain its future viability.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owners a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actors in the Finnish forest-based sector, as they supply 80% of industrial roundwood and control numerous other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forest-based ecosystem services. Our study analyzes forest owner views on the future use of forests in Finland, their perceptions on the evolving sectorial interlinkage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forest sector now and in the future bioeconom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wo phases: through telephone interviews of forest owners (n?=?278) and four focus group (FG) discussions (n?=?17), and were analyzed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interviews showed that forest owners consider the highest potential for strengthening the sector toward bioeconomy to come from collaboration with energy and construction businesses. During the FG phase, we identified new possibilities founded on forest-based recreational services, cooperation with nature-based tourism and in increasing value-added wood products. In total, forest owners as a high-involvement group emphasized future value creation to be based upon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in diversifying the utilization of forests beyond the dominant raw material-driven mindset.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政策有待完善,日本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政策体系值得借鉴。文中在阐述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日本促进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的20余项政策,并将其分为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经济扶持3类;总结出其政策具有体系完善、连贯协调、可操作性强、重视分布式发展4个特点,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最后从4个方面提出对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政策的启示,包括健全政策体系、实施覆盖全产业链的补助政策、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促进区域性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