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采用不同的浸酸时间和盐酸刺激量处理,调查桂蚕N2原种催青蚕卵发育情况、蚕种孵化成绩,找出该品种冷藏浸酸种浸酸的适浸范围。根据催青的发育情况及蚕种孵化调查成绩得出,桂蚕N2原种在标准的盐酸液温47.8℃(118°F)、比重1.092~1.093条件下,中系品种NC9C×NC99R、NC99R×NC9C适宜的浸酸时间范围为5′00″~5′30″;日系品种NJ7×NJZ、NJZ×NJ7适宜的浸酸时间范围为5′45″~6′15″。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桂蚕2号杂交原种浸酸后再冷藏的期限,本试验调查了桂蚕2号杂交原种浸酸后再冷藏不同时间的蚕种实用孵化率及蚁蚕绝食生命力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浸酸后耐冷藏能力和蚁蚕绝食生命力都不同,中系较日系耐冷藏。932×8810、8810×932、8711×7532浸酸后再冷藏安全期限分别为40d、30d、20d。  相似文献   

3.
施显辉 《广西蚕业》2004,41(1):10-13
试验结果表明:室温即时浸酸(盐酸液温28℃,比重1.100)浸渍时间两广二号正交35分、两广二号反交45分、桂蚕一号正交40分、桂蚕一号反交50分为最佳浸渍时间。加温即时浸酸(盐酸液温46℃,比重1.075)浸渍时间两广二号正交、桂蚕一号正交5分:两广二号反交、桂蚕一号反交5.5分为最佳浸渍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桂蚕N2"原原种繁育的过程中单蛾产卵量偏少的原因,调查"桂蚕N2"4个亲本NC99R、NC9C、NJZ、NJ7的单蛾产卵数和遗腹卵数。结果显示:NC99R单蛾平均造卵数仅476粒,与其余品种相比明显少,是导致该品种单蛾产卵数低的重要原因;NC9C单蛾平均产卵率仅有67.43%,导致了该品种单蛾产卵数偏低。分析表明,"桂蚕N2"的两个中系亲本的单蛾产卵数明显偏少,是导致该品种原原母种单蛾产卵量少的主要原因。认为可以通过改善原原母种蚕期饲养、蛹期种茧保护以及延长交配时间等措施来提高中系品种的产卵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拓宽家蚕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为家蚕雄蚕蛾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在春、夏、秋季节收集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三个家蚕品种的雄蚕蛾样品,测定其未交配、交配1次、交配2次后总蛋白质、总脂肪、总黄酮、总酚、胆固醇含量,并进行营养品质综合评分.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不同交配次数的雄蚕蛾总蛋白质含量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先升后降,在...  相似文献   

6.
针对桑蚕新品种桂蚕N2日系亲本NJ7、NJZ在原原种、原种繁育时,常规交配4 h产卵性能不够好的特性,设计了交配时间延长到5 h、6 h、7 h的试验,以4 h作对照,比较四个不同处理间有效产卵蛾圈数、单蛾产卵数、不良卵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交配时长对NJ7的产卵性能无影响,但NJZ不同交配时长产卵的有效卵圈数、单蛾产卵数有显著差异,不良卵率无显著差异,交配6~7 h,能增加有效产卵蛾圈、增加单蛾产卵数。  相似文献   

7.
不同浸酸和催青条件对广蚕三号×7532蚕种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蚕三号×7532品种自通过省级鉴定之后,在生产上正逐步扩大饲养。随着养蚕数量的增加,为能更好地把握蚕种在冷藏、浸酸、催青各个环节的技术处理措施,提高蚕种的孵化质量,解决在生产上所遇到的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不同浸酸时间、温度以及不同温湿度的催青条件对广蚕三号×7532蚕种的孵化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生产参考。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广蚕三号×7532正反交杂种。二、处理方法 1.浸酸处理用产后在75~78°F的常温条件下、经过20小时(以当天18时盛产~  相似文献   

8.
程锦发 《蚕桑通报》2012,43(1):22-23
随着东桑西移有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广西蚕桑业迅速发展,蚕种饲养量和产茧量列全国首位。蚕品种“两广二号”已成为广西等亚热带地区推广的当家品种,年用种量在1000万张以上。广西蚕区全年饲养批(造)数多,用种灵活,收蚁批数参差不齐。为保障蚕种的有效供给,目前采用冷藏浸酸和即时浸酸二种方法,解决不同用种时间、不同用种期别的蚕种供应,满足广大蚕农需求,冷藏浸酸种约占50~60%,即时浸酸种约占40~50%。  相似文献   

9.
蚕种盐酸孵化法标准及浸酸前后的冷藏抑制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家新 《蚕桑通报》1995,26(4):30-31
蚕种盐酸孵化法标准及浸酸前后的冷藏抑制标准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冯家新一、蚕种盐酸孵化法标准(一)即时浸酸孵化法1.即时浸酸种的浸酸适期如表1表1即时浸酸种的浸酸运期注:1.积算温度以10℃为起点.10℃以厂为无效温度。2.27℃,以上温度仍作27℃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陕蚕五号原种中系卵粒胶着性差,落卵,雄蛾鳞毛易脱落,交配性能差,不耐冷藏的缺陷,对陕蚕五号的亲本进行了重组和选配,确定了新的四元杂交组合,暂定名为改良五号,代号3.7×2.1。统计分析了改良五号在2005—2009年多家单位的实验室试验鉴定成绩,和2007年农村中试鉴定结果。该品种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均达到或超过省定和部颁桑蚕品种审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蚕种室温即时浸酸法因盐酸不需加温节约能源,有效浸渍时间幅度宽处理安全,而被广泛应用于试验种和小批量生产用种的人工孵化。为调查现行中、日系蚕品种室温即时浸酸的有效浸渍时间与孵化率的关系,以及在生产上的实用性,我们于1999年6月进行了本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供试蚕品种:绿·萍×晴·光(正反交),夏7×夏6(正反交),系省蚕茶研究所1999年春制夏秋用种。处理方法:产卵后保护在25℃中,经20h左右(即大部分卵呈淡黄色,少数呈黄色时),进行浸酸。盐酸比重为1∶100、液温为28℃,浸渍时间则分别按30、40、50、60、70min处理,调查浸…  相似文献   

12.
以家蚕两广二号秋制原种滞育卵为研究对象开展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技术研究。试验设计入库前保护30 d后,在2.5~5.0℃的内库分别冷藏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后出库浸酸,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在3~28 min时间范围内,每个冷藏分20个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催青经过和实用孵化率。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出冷藏时间过短,蚕种实用孵化率偏低、成绩不稳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在适浸范围内,蚕种发育趋于整齐,孵化、催青经过逐步缩短,实用孵化率提高。同一冷藏时间内,浸酸刺激过量导致蚕种发育变慢,实用孵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冷藏10~20 d,中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着浸酸时间增加而增加,日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生产上如要提前出库用种,中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50 d以上,日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70 d以上。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中系原种的浸酸时间分别为:冷藏50 d,浸酸时间13~14 min;冷藏6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7~8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6~7 min。日系原种的浸酸时间为: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8~9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7~8 min。  相似文献   

13.
采用滞育卵浸酸冷藏再浸酸孵化技术,处理云蚕7、云蚕8原种,调查其孵化率及饲养成绩。结果表明,滞育卵浸酸种和对照种的龄期经过、虫蛹率、幼虫生命率、茧层率、万蚕产茧量等指标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4蚕种人工孵化技术要点为打破春制越年种进入滞育状态,以解决当年夏秋用种需要,在产卵后适当时间给予蚕种物理或化学刺激,并结合冷藏低温处理打破卵的滞育状态,恢复发育机能,直至正常孵化,这就是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法种类很多,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是盐酸孵化,依处理时期不同可分为即时浸酸、冷藏浸酸、随时冷藏浸酸孵化等,前两种用得较多。4.1即时浸酸4.1.1加温即时浸酸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广西家蚕现行品种两广二号杂交原种短期冷藏不同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与死卵的关系,探讨不同品种(系)在不同的处理组合中对盐酸的敏感性和浸酸的安全范围,对广西家蚕原种四个品种(芙蓉×932、932×芙蓉、湘晖×7532、7532×湘晖)在短期冷藏中不同卵龄和不同冷藏期限对浸酸的敏感性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短期冷藏浸酸品种在同样处理条件下浸酸后孵化率有明显的不同,表明不同品种(系)对盐酸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中系芙蓉×932比932×芙蓉的耐酸力大,浸酸安全范围广;日系湘晖×7532比7532×湘晖更耐酸,在20 d的冷藏期限中卵龄在48~64 h按正常的浸酸标准浸酸,死卵率都较低,浸酸安全范围广。932×芙蓉、7532×湘晖在20 d的冷藏期限中死卵多,对盐酸较敏感,短期冷藏中应选择浸酸安全范围广的品种,确保浸酸安全性。本试验中所有品种中卵龄40 h的不同处理中浸酸后死卵率都很高,其浸酸安全性差,建议在短期冷藏中避免蚕种过嫩入库。本试验中不同处理死卵率不同,表明产卵后保护时间、冷藏时间、浸酸时间,同时影响着冷藏浸酸种对浸酸的敏感性,在生产上蚕种提前出库浸酸,要实现浸酸的安全性及提高孵化率,需要综合选择耐酸品种及最佳的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谈及“桂蚕一号”中系亲本8810的种性保持工作的经验与体会,认为掌握品种性状、防止品种混杂、创造合适饲育环境、加强各期选择是保持该品种优良性状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家蚕天然黄色茧新品种桂蚕10号和桂蚕11号在柳州市农村饲养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为新品种在柳州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和2019年秋季在柳州市农村对桂蚕10号、桂蚕11号与当地主推品种两广二号进行农村饲养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桂蚕10号、桂蚕11号蚕期发育经过与两广二号基本相同,孵化齐一、体质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桂蚕N2在三级原种繁育过程中,中系亲本的卵量较少,不良卵较多,容易出现生种,有效卵圈少、折净率比两广二号低,日系亲本NJZ容易出现较多不产卵蛾、空圈较多等问题,开展桂蚕N2的4个亲本新、旧品系饲养成绩对比试验.经过3批饲养试验,发现桂蚕N2新、旧品系原原种强健性基本保持不变;中系新品系的原原种生种发生率显著低于旧...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桑蚕品种桂蚕N2中系原种繁育的桑品种,以伦教40、强桑1号、桂桑优12杂交桑、桂桑优12母本4个主要桑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桑叶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发育经过的差异较小,生命力、茧质及卵质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强健性、茧质、造卵数、良卵数、折净率等多个指标,确定桂蚕N2中系原种繁育较适宜选用的桑品种为伦教40、强桑1号。  相似文献   

20.
自有人工孵化法以来,人工孵化种因没有经过长时间保护,卵内营养消耗少,具有孵化齐一,体质强健,茧丝质量好,能灵活供应蚕种的优点,所以广泛加以使用。加温即时浸酸孵化法是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一种人工孵化蚕种的方法,其浸酸效果由浸酸适期与刺激量决定,而刺激量又由盐酸浓度、温度和浸酸时间决定。在浸酸适期、盐酸浓度、温度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浸酸时间直接影响蚕种孵化的好坏。目前,加温即时浸酸孵化法在技术推广上已经比较成熟,但若在浸酸过程中技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笔就浸酸时间对蚕种孵化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