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家蝇胚胎细胞系(MDEC-07114)染色体制作的方法。[方法]以MDEC-07114细胞为材料制备染色体。实验分组:秋水仙素浓度为5、10mg/L组;秋水仙素处理时间为5、6、10h组;预固定组和直接固定组。[结果]秋水仙素浓度为10mg/L、作用时间为5h组,细胞分裂相多,染色体形态好;预固定处理后细胞分散好,染色体形态清晰。[结论]10mg/L秋水仙素作用5h,经预固定处理后制作MDEC-07114细胞染色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子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对愈伤进行处理,探讨秋水仙素、诺考达唑、安磺灵3种不同诱变剂在相应条件下对芒多倍体诱导的作用效果。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含量测定、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比较四倍体与二倍体叶片中气孔保卫细胞大小和密度等手段检测再生植株的倍性。结果表明:在对芒的愈伤进行处理时,最佳组合为安磺灵浓度10 μmol·L-1,温度5℃,1.02 mmol·L-1的Ca2+浓度,处理15 min,其诱导率为35.19%。诱变剂对材料的毒害作用表现为秋水仙素毒害作用最大;诺考达唑和安磺灵对材料的毒害作用次之,且二者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
四川白鹅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方采用外周血酒巴细胞培养,用中等剂量的5-溴脱尿苷(Brdu)和微量的胸苷(TdR)同一时间处理细胞,并加秋水仙素-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四川白鹅染色体52条。此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白鹅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78,其中双臂染色体26条,单臂染色体外,还对四川白鹅染色体组型的特点和在纽胞培养中Brdu和TdR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中华鳖心组织为材料,用含10%胎牛血清的TC199培养基,于25℃条件下,经14个月传代培养60余次,获得一个能稳定生长、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的细胞系,称之为TSH(Trionyx sinesis heart)细胞系。分别对其原代和传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温度下细胞的生长线及原代和传代细胞的显微形态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细胞在25℃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原代细胞约有64%的染色体为2n=66,而传代细胞为四倍体的有62%。初步估计的细胞周期为2-3d。传代细胞冻存后,复苏状态良好,能继续增殖传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WHO倡导的血吸虫病二元化防治策略的指导下,对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研究日渐深入。取材问题、秋水仙素浓度、低渗处理时间和染色体的制备方法是成功制备钉螺染色体标本的关键。钉螺染色体核型主要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形态。地域差异或者不同地理种群是造成染色体核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发展,为钉螺染色体核型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论文对钉螺染色体核型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牛的染色体研究简况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的染色体研究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Kralinger就已确定了牛(Bostaurus)的染色体数为2n=60。到了五十年代,由于染色体理论的发展,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的发明,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的使用,使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进入非常旺盛的时期。七十年代以后,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染色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标本制备是细胞遗传学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进行白血病、先天愚型等遗传性痰痛的检查和小型动物,如鼠、鸟类等的核型分析,是重要的临床辅助手段.试验对雏鸡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简化了操作程序,并详细讨论了秋水仙素、样品的低渗处理和固定等因素对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避免不利因素,从而确保取得良好的制片效果.  相似文献   

8.
抗浪鱼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浪鱼核型研究可为抗浪鱼的物种生物学研究、资源保护、管理以及种质鉴定提供依据.采用腹腔注射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采集抗浪鱼前肾,利用“低渗-空气”干燥法制片,分析抗浪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抗浪鱼细胞染色体数目在46~50之间,以染色体数目2n=48所占比例最大;共有7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0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7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总臂数NF=82;与其他鲐亚科鱼类核型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抗浪鱼在进化上的独特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抗浪鱼的物种生物学以及物种鉴定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胎儿三毛滴虫和猪三毛滴分离物在Diamond′s培养 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置37℃下孵育6-8h,运用低渗溶胀技术处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这两种三毛滴虫的染休要现,胎儿三毛滴虫和猪三毛滴虫的双倍体染色体数目是2n=10。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目的分析制苗用传代细胞染色体的变异稳定性,以判定其质量,方法采用直接法制取传代细胞染色体标本,用常规Giemsa染色,1000倍光学显微镜下计数中期分裂相染色体数目,求出染色体变异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F81为亚二倍体细胞系,染色体众数为30;Vero是超二倍体细胞系,染色体众数为73-75;MDCK属于亚四倍体细胞系,染色体众数为125-135。BHK21为亚二倍体或亚四倍体细胞系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对连城白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连城白鸭体细胞数目为2n=78±,1号常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常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3~9号常染色体及W性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Z性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本文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连城白鸭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的检测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的β 酪蛋白,鉴定该细胞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通过分析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以鉴定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是否发生转化。结果显示:培养液中含有β 酪蛋白,说明该乳腺上皮细胞生理状况良好;染色体数目正常,染色体数目为60,核型与哺乳动物染色体图谱一致,说明该细胞系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未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3.
隐性白羽肉鸡(农大系)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系制备染色体和G显带技术,对隐性白羽肉鸡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组成为ZZ(公)和ZW(母)。根据着丝粒位置,1号,8号,Z和W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和7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4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而3,5,6,9,10,11和12号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而另26对染色体为无法辨别的点状染色体。研究分析了前1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G带带型,并绘制了包含165条带(其中75条阳性带)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压片法,首次对甘肃康乐地产野生百里香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上午8:45-9:15取材,0.04%秋水仙素和0.002 mol/L 8-羟基喹啉溶液等体积混合液处理百里香芽尖2~3 h,改良石炭酸品红染色液染色1 h效果最好;对百里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统计,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百里香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其中中部染色体(m)为10对,近中部着色点染色体(sm)2对,其核型公式为2n=2x=24=20m+4sm,核型属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63%。  相似文献   

15.
新麦草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与倍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麦草幼胚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悬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1.5%DMSO诱导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并对处理后的愈伤组织再生幼苗进行根尖染色体倍性鉴定。在25℃下用100mg/L秋水仙素和1.5%DMSO处理72h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平均加倍细胞比例最大,为53.58%。比较分蘖期加倍幼苗与二倍体幼苗形态差异,结果除分蘖数无显著差异外,四倍体叶片长、宽均显著高于二倍体,与混倍体叶长差异不显著。四倍体新麦草叶片气孔保卫细胞长度比二倍体增加13.52%,差异显著。同时四倍体叶表皮气孔之间距离也显著大于二倍体,混倍体以上气孔特征介于四倍体与二倍体之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牧草离体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育种中的诱导剂的介绍,进一步概述了诱变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染色体加倍时的选材等因素对染色体加倍的影响及倍性鉴定技术,初步探讨了牧草离体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技术的研究概况,并展望了离体组织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家蚕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研究家蚕遗传、变异和基因定位等的重要方法之一。用Luc ia染色体分析软件对家蚕品种大造卵母细胞粗线期染色体的长度和染色粒分布情况作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总长度差异较大,同一细胞内各染色体绝对长度也互不相同,而且不同细胞相同序号染色体之间的长度差异也很大,但不同细胞相同序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比较接近,差异较小,适合作为建立核型模式的参数。对家蚕粗线期染色体的染色粒分析表明:染色粒在整个染色体群的各条染色体中含量均较高,染色粒相对长度在1%~3%之间的染色体比例最大。综合4种参数,建立了一个家蚕粗线期染色体的核型模式图,初步反映粗线期每条染色体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番红花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番红花为2倍体(2n=2x=24)植物,核型公式为K(2n)=2x=24=2t+2st+8sm+12m,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6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4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1对,端着丝粒染色体(t)1对.核型类型为2B,并且倍性不是...  相似文献   

19.
孙浩男  李明阳  刘冬云  王鑫  田琳  吴芳芳 《草地学报》2021,29(11):2477-2485
为了区分不同金鸡菊的种质,明确目前广为栽培的金鸡菊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特征,采用常规压片法,以60个不同的金鸡菊种质为材料,鉴定其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并选取其中18个籽播系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0个金鸡菊的染色体数目包括12个类型,染色体数目24~52不等,18个核型分析的材料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存在x=10,12,13,14四种。在6个材料中发现了随体,未发现B染色体,染色体类型包括s,sm,st三种。核型全部为2A,核型整体上较为对称,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56%~64.93%,一年生类型的金鸡菊普遍进化程度更高。亲本复杂的染色体基数及染色体倍性是造成栽培金鸡菊染色体数目多变且产生大量非整倍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细胞学方面为金鸡菊的分类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