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适应不同机型轮式拖拉机在总装线上总装后的接车下线需要,提供了一种轮式拖拉机总装线用的电控接车下线设备,通过使其设备上的接车台面"平升"或"平降",满足了不同机型轮式拖拉机总装后的自动随线上台的接车需要,并通过使其设备上的接车台面"倾转",满足了接车台面上不同机型轮式拖拉机自动顺坡下滑下线的需要。该设备结构新颖独特,操作方法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并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下线设备是针对轮式拖拉机总装完成后的接车下线工序研究设计的一种新型设备,可以按照程序设定高度水平升降、倾转,满足不同功率、不同轮径的轮式拖拉机混线装配生产接车下线需求。以某公司中小轮拖总装线的下线设备改造为例,详细介绍了该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提供一种电控接车设备配置的应急支撑装置,不仅可在其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地将其转换为手控状态,且通过人工操作方法,使得设备上的接车台面仍可"平升"、"平降"或"倾转",因而可起到临时应急的补救作用,有效减少突发故障对总装后的轮式拖拉机接车下线、总装线上其他轮式拖拉机的装配作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且该装置结构新颖简单,易于制作,易于配置,且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提供一种卡放式接车台板总成,不仅可使其接车台板总成的接车台面可依据需要,在外部传递的驱动力作用下,平升、平降或倾转,而且还解决了原有轮式拖拉机总装线接车下线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且其结构构思新颖,简单可靠,适用面宽,易于制作,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下线设备是针对轮式拖拉机总装完成后的下线工序研究设计的一种新型设备,可以按照程序设定高度水平升降、倾转,满足不同功率、不同轮径的轮式拖拉机混线装配生产的下线需求。以中小轮拖总装线的下线设备改造为例,详细介绍了该设备的参数设计思路、计算方法及试验办法,通过正确的参数设计及设备选型,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使设备达到设计目标,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3接车台板总成的配置及应用前已有述,作为一台轮式拖拉机总装线的接车设备来讲,其组成部分可以包括:驱动部件(如电机)、传动部件(如机械或液压或气动传动)、执行部件和控制系统共4个部分。在此,举一实例,说明其接车台板总成的具体配置情况,如图7所示。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28日,在中国一拖大轮拖上能力上水平技改项目落成暨重型拖拉机下线仪式上,国产最先进的拖拉机——东方红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在到场的数十家媒体的瞩目下,在各级领导、一拖新老领导和员工的见证下,驶下了总装线。据了解,此次下线的东方红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是十一五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2020,(2):36-36
1 东方红LX2404-D轮式拖拉机 中国一拖自主开发的以牵引作业为主的重型轮式拖拉机,可广泛使用于大型农场或合作社旱田的犁耕、深松和播种等多种作业. 适应性强,整机质量大,牵引作业的效率高主离合器配加强型离合器,传递扭矩大,使用更可靠;采用气助力操纵,操纵更轻便.后轮为无级调节安装方式,轮距调整方便;装配LED灯,夜间作业照明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装配重型电控高压共轨“国Ⅳ”排放发动机,满足“国Ⅳ”排放要求,多挡功率输出模式可调,省油降耗,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近日,由中国一拖承担国家"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扭腰轮式拖拉机整机试验"成功达到试验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了任务。扭腰轮式拖拉机采用前后分段扭腰式连接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中间设计有扭腰摆动姿态调整装置连接前后变速箱,实现对地面适应,特别适用于丘陵山地作业。据了解,中国一拖此次承接的"扭腰轮式拖拉机整机试验"任务,主要包括对扭腰轮式拖拉机常用工况车速下单轮打滑、同侧双轮打滑和异侧双轮打滑时各车轮扭矩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用于大中型拖拉机的占比持续处于高位,大中型拖拉机销量中绝大部分为轮式拖拉机产品,2015年大中型轮式拖拉机产品占大中型拖拉机销售量的99%。截至2016年3月,共有119家生产企业的1575个轮拖产品获得部级推广鉴定证书。从调查情况看,我国拖拉机产品型号多、功能较全,可满足大部分农业生产需要。本次调查在河北、吉林、黑龙  相似文献   

11.
电动拖拉机试验具有测试对象多和物理系统复杂的特点,单一试验系统不能满足电动拖拉机性能测试要求。根据电动拖拉机作业特点,通过分析其动力传动系统数学模型,确定了以电动机效率、电池组放电特性为测试变量的设计任务。采用模块化方法,设计了能源系统试验模块、动力系统试验模块和电动拖拉机综合试验系统整体方案。通过研究试验系统总体参数设计方法,得到了加载电动机、电池测试系统和直流电池模拟器等部件的参数计算模型。通过试验系统硬件选型匹配,设计了可满足90 k W以下电动拖拉机性能测试的试验系统。在该试验平台进行了电动拖拉机性能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测试误差与前期仿真分析误差在10%以内,设计的综合台架试验系统对电动拖拉机部件性能测试的适用性较好,满足整机性能分析和标定的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液耦合转向方案转向特性尚不明晰、转向数据采集和记录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硬件在环拖拉机电液耦合转向试验平台设计方案。平台参数设计过程主要考虑功率损耗,为了满足电液耦合转向系统的性能要求,进行精度设计与量程设计。通过总体参数设计,得到电动助力、液压助力和阻力加载系统的参数计算模型,并基于AMESim建立电液耦合转向系统的控制与机械模型仿真进行了参数优化。通过基于dSPACE以及PXI的硬件在环控制方案,进行了各类转向工况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阻力加载模拟系统能根据不同的地面条件、行驶工况等参数实现动态加载,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均能实现田间阻力模拟要求;电液助力转向系统能够产生较好的平滑助力,具有良好的转向路感;控制系统能与各传感器硬件协同配合,使拖拉机电液耦合转向试验平台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能够真实还原拖拉机转向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双轮驱动电动拖拉机传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双轮驱动电动拖拉机的总体结构方案,从作业受力和牵引效率2个方面分析了电动拖拉机的牵引性能,并进行了传动部件的匹配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电动拖拉机传动试验平台,分别进行了牵引性能、带载启动及运输工况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拖拉机牵引转矩达到1 800 N·m,可满足更大耕深作业。带载启动时,驱动转矩从700 N·m增至1 600 N·m,车速由0增至7 km/h,所用时间约为1.1 s。运输试验运输货物为1 710 kg时,速度达到6.5 km/h。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由于电动拖拉机控制系统的改变,拖拉机传统布线难以满足各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信息共享等问题,以功率分汇流式电动拖拉机CAN通信系统设计为例,基于SAEJ1939协议设计了CAN通信网络系统。分析比较了4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采用高、低速CAN通信网络系统构建了整机CAN网络结构。基于SAEJ1939协议,结合电动拖拉机结构及其作业工况特点制定了整机CAN通信网络协议。基于d SPACE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和CANoe软件进行了CAN通信网络硬件在环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功率分汇流式电动拖拉机CAN通信网络系统报文发送接收正常,测试模拟过程中没有出现错误帧,通信效果良好,系统稳定可靠;通信网络理论负载率理论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CAN网络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取轮式拖拉机行进过程中的实时滑移率,设计了基于LabVIEW和单片机的轮式拖拉机实时滑移率监测系统。系统以LabVIEW和单片机为数据处理核心,包括霍尔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测速模块、LCD1602A液晶显示模块、下位机和上位机通信模块、LabVIEW上位机处理数据显示实时滑移率模块。下位机系统主要负责采集拖拉机驱动轮速度和机身速度数据,上位机系统主要负责计算实时滑移率,同时系统将拖拉机工作过程中的驱动轮速度、机身速度及实时滑移率数据在上位机显示并储存到数据库中。不同路面工况下的试验结果表明:监测系统上位机与下位机运行稳定性可靠,测速误差率平均值为1. 61%,能够满足轮式拖拉机行驶时的实时性要求。该研究可为轮式拖拉机农耕作业陷车安全预警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燃油拖拉机作业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人工调节配重费时费力等问题,基于世超1YZS150型燃油拖拉机底盘设计了一种电池位置纵向可调的电动拖拉机.电动拖拉机主要由电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速度仪表、急停开关、BMS仪表、V型皮带、加速踏板、换挡杆、底盘、电池位置纵向调节机构及充电/DC-DC一体机等...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以电动机作为动力的微型电动拖拉机驱动系统方案,在对微型电动拖拉机牵引作业和旋耕作业工况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电动机所需功率的计算方法,选配了相应的电动机和调速装置;确定了传动系统的传动比,设计了传动系统机械结构;所设计的驱动系统依靠调节电动机的控制装置能实现微型电动拖拉机常用工作速度之间的无级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驱动传动系统能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传统电动拖拉机存在续航里程低、难以满足大功率段作业需求等问题,增程式电动拖拉机是在传统电动拖拉机基础上增加一套附加动力驱动装置,较好地兼顾经济性与动力性需求,是未来电动拖拉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在综述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研究、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等主要技术基础上,重点阐述增程式电动拖拉机在动力系统设计、与传动系统的参数匹配与优化算法、转矩分配以及能量管理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精准化、智能化以及如何在电耗以及油耗间寻求一个更好的平衡点,提升电能利用率、降低油耗,是未来增程式电动拖拉机得以推广的关键以及主要发展方向;针对增程式电动拖拉机的建模应充分考虑到拖拉机的诸如运输、犁土、翻土、整地等不同的作业需要,未来可以在基于一定数据分析基础上,全面考虑实际作业需求,实施个性化、精准化建模与参数设计,提高准确性;在充分分析增程式电动拖拉机作业特性与能量需求的基础上,可开展适应增程电动拖拉机的电池及相关技术研发,提升续航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