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瓜果增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具有促进作物发芽、生根,茎叶生长,提早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的增产效果。为此对桑籽发芽率和桑叶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一、瓜果增产剂对提高桑籽发芽率的效果为探明对提高桑籽发芽的功效,于1989年秋用桐庐精细化工厂生产;浓度1000ppm的瓜果增产剂配成0.2、0.4、0.6、0.8ppm四种浓度,另设清水与对照。浸渍时间分12小时与24小时两种,每处理区为100粒桑籽,重复3次。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瓜果增产剂  相似文献   

2.
桑叶颗粒剂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桑叶颗粒剂主剂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以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疗效研究。饲喂含1%和5%桑叶颗粒剂主剂的饲料,调查小鼠的临床表现及血糖值,结果表明,桑叶颗粒剂主剂可改善糖尿病小鼠“多饮”和体重降低的症状,1%和5%的主剂剂量均可极显著降低血糖值(P<0.01),5%的主剂剂量组即使停药后仍保持显著的降糖效果(P<0.05)。因此,桑叶颗粒剂对糖尿病小鼠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绿叶宝”即(“桑叶助长剂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高效叶面肥料。经该所1990~1992三年试验、每个蚕期用推荐浓度喷施桑树2次,可增产桑叶7.6~20.0%,平均增12.1%。增产效果稳定,增幅高于同条件下比试的其它叶肥品种。  相似文献   

4.
氟化钠溶液浸泡时间对桑叶含氟浓度变化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抗氟育种试验中,需要用NaF(氟化钠)溶液浸泡桑叶,使桑叶能达到或接近试验设计浓度300ppm,为了探寻最佳浸泡时间,进行了以下试验。结果得出:在桑叶分别浸泡1~15分钟NaF溶液的试验中,塔分别浸泡11~15分钟这一时间段所得的桑叶含氟浓度比较接近目的浓度,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叶总黄酮提取率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对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检测分析桑叶总黄酮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能力来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总黄酮体外总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桑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溶剂乙醇质量分数70%,料液质量浓度30g/L,提取温度80℃,优化后的桑叶总黄酮提取率达到33.97mg/g;不同桑品种的桑叶总黄酮提取液均对自由基ABTS~+·和DPPH·有清除能力,但不同品种间的清除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昌盛、湘桑7920、佛堂瓦桑、鲁插1号有较强的ABTS+·清除能力,清除率在90%以上,皖桑2号、鲁插1号、湖桑199有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清除率在90%以上,表明桑叶总黄酮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  相似文献   

6.
将药食同源的桑叶加工为桑叶茶是一种保健饮品,桑叶是一种营养结构非常丰富的天然物质,内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粗蛋白、植物纤维、类黄酮和多酚类成分,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常喝桑叶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减肥、抗肿瘤、抗衰老、解毒等功能。与茶叶不同的事,桑叶里不含咖啡碱,因而不必担心饮桑茶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桑茶原料选择"桑茶1号"专用品种为桑茶中佳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三种桑叶消毒方法在农村实际应用防治原蚕微粒子病的效果进行对比,来探寻一种比较适合农村现实原蚕饲育情况的防“微”方法。三种防“微”方法分别为:用50ppm克孢灵溶液全程泡消桑叶;用0.3%漂白粉精溶液全程泡消桑叶和全程桑园喷洒防微灵,其中全程桑园喷洒防微灵效果最好,投入的劳动力最少,而用50ppm克孢灵溶液全程泡消桑叶和用0.3%漂白粉溶液全程泡消桑叶效果较差,劳动强度大。  相似文献   

8.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代谢调节,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采用比色法测定了23个桑树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季节桑叶GAB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桑叶的GABA含量差异很大,高的达10.00 mg/g干桑叶,低的仅4.92 mg/g干桑叶;其中含量达到了9.00 mg/g干桑叶以上的品种有抗青10号、云阳二号、大红皮、强兵、湖桑199等;桑叶中的GABA含量会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春季桑叶GABA含量最高、夏秋季次之,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9.
以7个地区的"农桑14号"桑叶和4个地区的"强桑1号"桑叶为原料,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了桑叶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桑叶提取液清除DPPH、清除ABTS能力和FRAP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产地不同桑叶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江西永新地区"农桑14号"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酶抑制法速测是检测农产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简便、快捷方法。采用CL-BⅢ残留农药测定仪,考察不同桑叶样本对检测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叶样本碎小、浸提过程中振荡处理都会提高抑制率,造成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嫩叶的抑制率明显低于成熟桑叶;强桑1号和农桑14号2个桑品种的抑制率接近。据此,提出了应用酶抑制速测仪的桑叶前处理方法,用该方法检测无毒桑叶建立校准曲线,导入CL-BⅢ残留农药测定仪标准对照库,便于用户检测桑叶时参照,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李南 《北方蚕业》2001,22(3):37-37
桑叶连串立体育蚕,是将有蚕的桑叶和无蚕新鲜桑叶用铁丝穿成串后,搁于饲育箱内,结合覆盖防干措施和定期给桑的方法育蚕.该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将桑叶切碎,平面饲喂小蚕的习惯,达到了节省桑叶、劳力、蚕座面积,减少蚕病发生的目的.现将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 饲育箱的制作 用竹片做成规格为60cm×40cm×18cm的框架,在框架底部装2~3根横档,在框架上两个长边内侧各装1根作搁棒用的调节档.框架的外面用长1m、宽80cm的聚乙烯薄膜包好.1张蚕种需6个饲育箱.同时将8号铁丝剪成44cm长的棒针作穿叶用.  相似文献   

12.
桑叶的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伟强 《广东蚕业》2003,37(2):43-44
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约占地上部的64%,是养蚕的主食料。近年来,随着对桑叶研究的加深,对桑叶的其它利用方面越来越广泛,发现桑叶具有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桑叶的营养成份,主要是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类、胡萝卜素、叶酸、VB1、VB2、VC等:含有钙、镁、磷、铁、锌、钠、铜等营养元素;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15种为体所需)。据测定,桑叶的粗蛋白含量占总干物质的23%,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与油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利用3个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为原料提取桑叶多糖,比较其多糖含量及组分差别,发现多糖含量依次为农桑14号,强桑1号和丰田2号.农桑14号粗多糖中含有4个组分,强桑1号和丰田2号都是由5个多糖组分组成,这3个桑品种中具有两个相似的桑叶多糖组分,其HPLC检测图谱中峰顶时间分别为15 min和41 min左右,不同桑品种问桑叶多糖主要组分相一致(41 min);另外丰田2号与强桑又共同含有峰顶时间为25.8 min左右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14.
以桑品种强桑1号为试验对象,设置0%、50%和75%遮光率处理,检测遮阴处理10 d、20 d、30 d后桑叶中多酚、黄酮、多糖、蛋白质、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变化,分析不同遮阴处理对桑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遮阴处理降低了桑叶中多酚、黄酮、多糖的含量,但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和DNJ的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多酚和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多糖和DNJ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桑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桑叶天然染料的萃取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寻求桑叶多用途开发的路径 ,采用正交实验法及单因子实验法 ,研究了对桑叶染液有效萃取的影响因子 ,并对萃取液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发现桑叶的水萃取液和盐酸萃取液的光吸收曲线相似。桑叶天然染料萃取的最大影响因子是萃取剂的种类 ,NaOH是有效的萃取剂 ,最佳浓度为 2 0 % ,其萃取液的色浓、光密度值大。 3种萃取液的光稳定性和抗还原性能均较好 ,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保存几天 ,其中H2 O和HCl萃取液的抗氧化性能较弱 ,而NaOH萃取液的稳定性则较好。一次萃取一定量的桑叶染液可供给几天染色用 ,如此可减少提取桑叶染液的次数 ,节约时间、劳力及能耗 ,有利于桑叶染料实用化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桑叶茶的活性成分的影响,以茶桑品种桂桑6号制备的桑茶为对象,测定了 6种桑叶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水溶性糖、多糖、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随着桑叶叶位的增加,桑叶茶的多糖、黄酮和DNJ含量整体呈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桑叶保健食品生产对优质桑叶原料的需求,以15个桑品种在5月份、10月份采摘的桑叶为材料,测定桑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品质。15个桑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桑叶中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以5月份采摘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且不同桑品种间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干物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950 mg/g)最高,以澧24×苗33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8.837 mg/g)最高;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520 mg/g)最高,以伦教40号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2.011 mg/g)最高。对2个季节采摘供试桑品种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而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定可以反映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综合品质86.140%信息的4个主成分,用以综合评价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品质较优的是伦教40号和农桑14号,这2个品种可以作为桑叶药食产品生产的专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18.
桑叶生物碱具有降血糖、抗病毒等功效。为了解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变化规律,采用雷氏盐比色法检测分析不同桑树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和生长部位桑叶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桑树品种桑叶中总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是抗青10号,质量比达到3. 55 mg/g,其次是大10(为2. 85 mg/g),含量最低的是69(仅2. 37 mg/g); 3个桑树品种桑叶总生物碱含量从3月份到4月份均表现为增加,4月份后开始减少,到5月份时含量降到最低,随后一直增加,在8月份时含量达到最大值,8月到10月含量略有减少; 3个桑树品种不同叶位桑叶总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1~2叶位、3~4叶位、5~6叶位、7~8叶位、9~10叶位。研究结果为桑叶食、药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西桑叶资源丰富,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广西主栽桑树品种桂桑优12和粤椹大10在不同季节不同叶位的桑叶及桑叶茶的品质,并进行感官评审,筛选出最优的桑叶和桑叶茶。以总多糖、总多酚、总黄酮、总游离氨基酸、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作为检测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24个桑叶样本及24个桑叶茶的质量。桑叶与桑叶茶的品种桂桑优12优于粤椹大10,上叶位>中叶位>下叶位,桂桑优12季节上呈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趋势,而粤椹大10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的趋势。桑叶综合优选的是桂桑优12秋季上叶位,桑叶茶兼备品质和感官最优的原料来源是桂桑优12夏季上叶位。生产上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针对性地选择采摘的季节、桑叶的品种和不同的叶位进行加工,以使桑叶资源优化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岳华平 《四川蚕业》2012,40(3):58-59
<正>桑叶在我国与蚕丝结缘历史悠久,又是常用中药。桑叶具有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功效。早、中、晚饭后此茶浓饮,有利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1传统中医观点1.1桑叶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桑叶性味甘、苦、寒、归肺、肝经、利大小肠、凉血、长发、止咳、化痰、抗糖尿病、疏风散热、清热润燥、清肝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