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应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1、灭活疫苗2和合成肽疫苗对198头试验猪进行至少2次免疫,定期采血后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测定免疫前后抗体效价.[结果]在首次免疫时,疫苗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的干扰较大;仔猪首免后抗体很难达到完全保护(大于61og2)水平,应适当缩短首免与二免的间隔时间,尽量减少免疫空白期;合成肽疫苗的首免效果较灭活疫苗好,首次免疫推荐使用合成肽疫苗;如果生猪饲养周期过长,免疫2次的生猪出栏时抗体不能达到完全保护水平;规模场试验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低于散养户,随着试验猪日龄的增加和免疫的加强,规模场试验猪的免疫抗体滴度逐渐高于散养户.[结论]该研究可为研究猪O型口蹄疫抗体变化和制定猪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用免疫层析试纸评价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果,对50头试验仔猪进行免疫注射,并在首次免疫后28 d及2次免疫后20 d采血,通过试纸定量测定结果来监测试验猪抗体水平变化,同时对比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能快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首次免疫抗体阳性率达88%,2次免疫抗体阳性率高达100%.试纸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次免疫后猪群免疫抗体水平整体显著提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与ELISA试剂盒比较二者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农村散养猪口蹄疫免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制定在农村散养条件下猪口蹄疫控制的疫苗免疫策略。[方法]研究猪口蹄疫O型和亚洲I型母源抗体、口蹄疫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和猪瘟与口蹄疫免疫干扰。[结果]结果表明,仔猪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能保护15日龄内仔猪,而亚I抗体不能保护仔猪。2 ml免疫剂量组的O型和亚I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1ml免疫剂量组,1次免疫接种不能形成免疫反应的抗体平台期,抗体效价迅速下降;2次免疫接种后60 d达到峰值,O型和I型抗体滴度维持长达60 d以上;猪瘟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免疫相互不发生干扰。[结论]结合农村散养实际情况,为提高免疫保护力,建议实行30日龄同时首免口蹄疫和猪瘟,间隔28 d进行二免,每次免疫剂量口蹄疫为2 ml/头,猪瘟为2头份/头。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仔猪口蹄疫疫苗首次免疫时间,以规模化养猪场经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后母猪所生产的仔猪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阻断ELISA诊断试剂盒对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0、20、30、40日龄仔猪99%以上被保护的分别占该日龄组的60%、80%、80%、50%,50、60、70、80日龄仔猪99%以上被保护的分别占该日龄组的40%、0、0、0,60%以上仔猪未被充分保护.随着日龄的增加,抗体效价明显下降.对检测猪O型口蹄疫抗体小于1∶45的45日龄仔猪10头进行猪O型口蹄疫免疫试验,结果O型口蹄疫一免后14 d抗体效价≥27的有10份,达到100%保护.因此,对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进行口蹄疫疫苗的最佳首免时间为45~50日龄.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A、B、C 3个厂家O型口蹄疫合成肽苗的免疫效果,将80头苏太杂交仔猪随机分成4组,I组为空白对照,II~IV组按厂家推荐剂量分别肌肉注射3种不同的O型口蹄疫合成肽苗,每组编号为1~10的供试猪45日龄免疫一次,编号为11~20的供试猪45日龄和73日龄分别免疫一次。结果表明,3个厂家合成肽苗免疫副反应均较小;3种合成肽苗抗体合格率二免较一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B、C厂家合成肽苗可使机体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水平的抗体滴度,且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监测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4年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效果,对猪O型口蹄疫O/MYA98/BY/2010株灭活疫苗与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在临床应用中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表明:4年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抗体免疫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2014年使用O/MYA98/BY/2010株口蹄疫灭活苗免疫合格率最高,为89.3%;除2013年外,其余3年的疫苗免疫合格率均达到国家农业部规定的70%的要求;相应猪O型口蹄疫疫苗当年在不同养殖场中的免疫效果表现均有一定的差异,但各年的变异系数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类型的疫苗在连续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效力减退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市场上4家企业生产的猪用口蹄疫O型油佐剂灭活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40~45日龄苗猪80头用于试验(公母各40头),45日龄进行首免,1mL/头;间隔25~30d进行二免,1mL/头。首免后25d、二免后45d和二免后90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正向间接血凝实验检测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结果:首免后25d,ZJ组、NY组、TD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免疫前(P<0.05),并达到峰值,其中TD组抗体水平最高,HC组抗体水平最低且显著低于免疫前(P<0.05);二免后45d,TD组、NY组、HC组抗体水平与首免后25d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TD组抗体水平仍然最,最低的仍为HC组。二免后90d,各组口蹄疫抗体水平均有下降,与二免后45d的抗体水平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除HC组外,TD组、ZJ组、HY组抗体水平仍高于免疫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TD抗体水平最好,持续时间最长,其免疫效果最好;ZJ和HY效果较好,达到国家标准;HC抗体水平低,未达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养猪业防治口蹄疫采用传统灭活疫苗免疫预防,但经灭活苗免疫后的猪群会产生食欲下降、机体消瘦、呕吐、身体发热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为生物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为了探索更为安全、高效的产品,近年来我国引进并开发了人工合成新型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对合成肽疫苗进行分析,希望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并使用此类新型口蹄疫疫苗。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效果好的猪口蹄疫疫苗来免疫猪群,试验分两组,分别选用A和B两种不同厂家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猪群进行两次免疫,每组重复4个批次,每组每批次随机选择40头猪,每批次猪在同一栋舍饲养,在一免前、一免后4周,二免前、二免后4周、二免后8周分别进行五次采样检测,跟踪免疫猪群不同日龄抗体变化情况,来评估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两组疫苗免疫抗体变化总体趋势一致,叠加效应好,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B组疫苗较A组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Th表位肽和聚肌胞苷酸[Poly(I:C)]2种免疫增强剂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增强作用。[方法]将上述2种免疫增强剂分别与O型口蹄疫病毒(FMDV)合成肽抗原混合乳化,分组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免疫后7、14、21和28 d检测小鼠血清中的VP1抗体、IL-4和IFN-γ水平,以及脾脏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脾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免疫后14 d Th表位肽疫苗组和Poly(I:C)疫苗组血清VP1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免疫后28 d Th表位肽疫苗组显著高于Poly(I:C)疫苗组和普通疫苗组(P0.05)。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4、21 d Th表位肽与Poly(I:C)疫苗组IL-4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免疫后14 d Th表位肽疫苗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免疫后21 d Th表位肽与Poly(I:C)疫苗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Th表位肽与Poly(I:C)均可使试验小鼠脾脏白髓区增大,着色加深,动脉周围淋巴鞘胀大,Poly(I:C)疫苗组淋巴细胞增殖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结论]Th表位肽和Poly(I:C)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均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而Th表位肽可延长体液免疫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1.
猪口蹄疫的免疫属于强制免疫项目,每年除定期的春秋防疫外,还要求月月补针,首免后20~30天加强免疫一次,确保免疫效果。但在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后猪有时会出现精神不振、皮肤发红、不食、流涎、口吐白沫等过敏反应,严重的引起死亡或母猪流产。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含合成肽疫苗抗原多肽的重组表达蛋白,根据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中抗原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使用大肠杆菌偏好性密码子人工合成该抗原多肽的双拷贝基因序列,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 - P2.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 (DE3),经IPTG诱导表达,收集诱导的菌液进行SDS - PAGE电...  相似文献   

13.
于2008年秋季进行了日照市亚I-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检测,结果表明,日照市牛亚I型口蹄疫和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都达到80%以上;而猪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偏低,刚达到农业部70%以上的要求。对猪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要针对检测情况抓紧时间组织补免,确保免疫程度达到1 000%。  相似文献   

14.
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菌株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制备成仔猪大肠杆菌病、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仔猪红黄痢疫苗),以不同剂量的疫苗免疫怀孕母猪,然后对其所产仔猪用发病剂量的相应菌株进行攻毒,同时将连续3批疫苗置2~8℃保存,分别于保存后的不同时间取样进行保存期试验。结果发现,用1.6mL以上剂量疫苗免疫组仔猪的攻毒保护率均在80%以上。通过对免疫母猪所产的1、4、7和10日龄仔猪进行攻毒,仔猪的攻毒保护率均不低于80%,说明疫苗免疫产生期为仔猪吸食初乳后24h内,仔猪被动免疫持续期为7d以上。疫苗保存期检测结果显示,疫苗保存27个月后,疫苗的性状检验合格,对怀孕母猪安全,疫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攻毒保护率均不低于80%。因此,确定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6mL,仔猪被动免疫持续期为7d以上,疫苗保存期为2~8℃保存24个月。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前期研制的猪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试纸的临床应用效果,检测了162头份口蹄疫病毒(FMDV)多肽疫苗免疫猪血清和87头份灭活疫苗免疫猪血清,并与UBI FMDV抗体检测ELISA和美国BioXL FMDV抗体检测ELISA做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试纸与2种ELISA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5.06%和96.55%。说明该试纸可以用于猪FMDV O型抗体的临床检测,为评价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猪O型口蹄疫(FMD)、猪瘟(HC)、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疫苗不同剂量的免疫效果,在黔东南州的宏大、万富、兴旺三个养殖场各选择35日龄仔猪120头,每个场分成6个组,每组20头,在免疫后的21天、28天、35天、42天、49天、56天、63天采血检测抗体,猪O型口蹄疫、猪瘟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用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猪O型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免疫剂量,可增强免疫效果,适当增加猪瘟疫苗免疫剂量,并不能增强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人工合成的三肽囊素与胸腺九肽对伪狂犬和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选择40头体重相近的1月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接种伪狂犬疫苗1头份/头,同时,第I组注射10μg/kg的三肽囊素,第II组注射5μg/kg的胸腺九肽,第III组注射10μg/kg的三肽囊素和5μg/kg的胸腺九肽,第IV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周后接种猪O型口蹄疫疫苗2头份/头,同时各试验组注射与前次等量的三肽囊素(10μg/kg)或胸腺九肽(5μg/kg),在伪狂犬疫苗注射后第1、2、3、4、6、7、8、9周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伪狂犬及口蹄疫抗体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三肽囊素与胸腺九肽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提高伪狂犬及口蹄疫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以及抗体的维持时间,说明三肽囊素与胸腺九肽可增强猪伪狂犬和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南省猪场猪口蹄疫的感染情况及其抗体保护水平,应用ELISA方法对河南省部分猪场共计2 930份猪血清进行了猪口蹄疫抗体检测。口蹄疫3ABC感染抗体阳性率为3.11%、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为90.24%。后备母猪、种公猪、经产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血清样品,口蹄疫3ABC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4.61%、2.10%、2.44%和3.39%,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68%、91.55%、92.45%、80.56%和88.93%。结果表明,河南省猪场的猪口蹄疫O型抗体水平较高,免疫效果较好。各个阶段的猪群均存在口蹄疫3ABC感染抗体阳性,均有感染口蹄疫的风险,需要加强对各个阶段猪群的疫苗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掌握汉中市规模猪场使用量最大的两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M和N)在实际生产中的免疫效果,在两个规模猪场各选择4窝体质健康、体重接近的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分别接种两个不同厂家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采用IHA方法检测免疫前后抗体效价。结果显示:N苗免疫效果稍好于M苗,但两种疫苗用标准剂量免疫,免疫效果都不佳,必须要在首免后30 d进行二免,才能保证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的标准。N苗免疫后抗体上升快,而M苗免疫后抗体上升慢,但持续时间长。N苗加大剂量免疫后,其免疫效果与标准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M苗加大剂量免疫后,其免疫效果明显优于标准剂量,能满足预防猪口蹄疫疫病的需要。结论:广大养殖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使用口蹄疫疫苗。  相似文献   

20.
参照既定的商品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方案,对47头不同日龄的商品猪免疫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2价灭活疫苗,并通过免疫应激反应观察、抗体效价跟踪监测,以评价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及摸索合适的免疫方案.结果表明,受试的47头不同日龄的猪,除个别出现一过性采食下降外,均未出现其他异常表现;该2价苗在猪只30日龄以1 ml/头肌肉注射做基础免疫,间隔30 d以>2 ml/头剂量做加强免疫,其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