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国内三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8个红麻参试品种(系)于2009-2010年分别在广西南宁、河南信阳等七省(区)的七个区试点进行了国家红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全文对所有参试品种的田间试验、室内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对影响参试品种纤维产量性状的相关变异来源进行了LSD法测验,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对2016―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区域试验的159个棉花新品种(系)对棉铃虫抗性的动态进行分析,为棉花抗虫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参试品种(系)类型包含中熟常规棉、中熟杂交棉和早熟常规棉。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较高,除2020年有4.35%的低抗品种(系)外,其他均为中抗或高抗,无不抗棉铃虫的品种(系)。多数年份以抗虫品种(系)为主。中熟杂交棉抗虫性多优于中熟常规棉,棉花苗期平均抗性多高于蕾铃期。5年参试品种(系)对棉铃虫的平均抗性值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及蔗糖分表现的区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甘蔗品种(系)在1999-2000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蔗茎产量及甘蔗糖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参试的甘蔗品种(系)的蔗茎产量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2)参试的甘蔗品种(系)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蔗糖化变化的相对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本届国家苎麻新品种(系)生产试验于2008-2009年分别在湖南南县、江西宜春等四省的四个试点进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国内四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参试品种(系)共计六个。全文对参试品种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我国苎麻科研、品种鉴定和大面积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品种信息。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当前黄河流域棉区新品种(系)的抗病水平,比较分析了2015-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213个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高抗和抗病品种(系)比例均在60%以上,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为48.2~75.0;参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抗性为中等水平,抗病品种(系)所占比例为3.6%~24.6%,呈逐年升高趋势,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为22.3~31.1;参试品种(系)的总体兼抗指数(rFV)为11.4~17.4;各年度均表现为rF>rV>rFV;常规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高于杂交棉品种(系),但2类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当前黄河流域棉区新品种(系)的抗病水平,比较分析了2015-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213个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高抗和抗病品种(系)比例均在60%以上,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为48.2~75.0;参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抗性为中等水平,抗病品种(系)所占比例为3.6%~24.6%,呈逐年升高趋势,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为22.3~31.1;参试品种(系)的总体兼抗指数(rFV)为11.4~17.4;各年度均表现为rFrVrFV;常规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高于杂交棉品种(系),但2类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第8轮国家区域试验的10个甘蔗新品种(系)。结果表明,加权关联度值大于新台糖22(CK2)的包括云蔗05-51、柳城03-1137、福农39和云蔗06-407共4个品种,亦是参试品种中含糖量优于或最接近CK,的品种;除了福农36含糖量约低于新台糖16(CK2)外其余新品种(系)含糖量均大于CK2赣南02-70、云蔗05-51、柳城03.1137、福农39、赣南02-70和福农02-5707等6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值均大于新台糖16(CK2),亦是参试品种中蔗糖分优于或最接近CK2(高糖CK)的品种;其中赣南02-70是参试品种中蔗糖分表现最佳的品种,可用作高糖亲本。该评价结果与参试品种的田间综合表现相吻合。建议云蔗05-51、柳城03.1137、云蔗06-407、福农39等4个品种(系)可以在云南瑞丽及其气候相似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陕西省农科院温振民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6~1997年度山东省高肥区域试验11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高产性与稳产性,将所得结果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标准差(S)、变异系数(CV)、回归系数(b)只与产量的稳定性有关,而与产量的高低无关;只有高稳系数(HSC)才能综合地表示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是分析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2015-2020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区域试验的192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分析,为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除2018年高抗和抗病品种(系)占比为 88.2%外,其他年份均在92%以上;参试的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水平除2017年较高外,其余各年均较低,以耐病为主,6年耐病品种(系)平均占比为56.2%;参试品种的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远大于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和总体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且三者均呈振荡上升趋势;早中熟常规棉的抗枯萎病、黄萎病性及兼抗性表现均优于早熟常规棉。可见,黄萎病抗性的提高是西北内陆棉区选育兼抗棉花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吐哈盆地对10个陆地棉品种(系)开展区域试验,应用AMMI模型评价陆地棉品种(系)的稳定性和丰产性。结果表明:AMMI模型能够准确评价各参试品种(系)不同试点产量的稳定性和丰产性;在参试品种(系)中,6号丰产性和稳定性均较好,9号丰产性较好,稳定性一般,4号丰产性较差,稳定性较好,8号和10号的丰产性较好,稳定性较差,其他品种的稳定性和丰产性均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1.
黄淮冬麦区区试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对1998-1999年度黄淮冬麦区区试18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粉质参数等品质性状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总体水平较高,沉淀值多数属于中、中低类型、稳定时间多数属于中、低类型、大多数参试品种的软化度过高,评价值偏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的绿茶适制性研究及茶叶品质分析,得出:金观音、乌牛早、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等5个品种均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且都具有适宜的绿茶滋味特征;金观音、丹桂等2个品种在香气、滋味上均表现出较好的优势;斜背山茶在滋味上表现出较好的滋味特征;九龙袍、0309G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金观音、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较高。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均具备制绿茶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新品种(系)的抗病水平,分析比较了2015―2019年参试的244个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高抗和抗病品种(系)比例均在50%以上;对黄萎病的抗性有待提高,仍以耐黄萎病品种为主;兼抗品种所占的比例较低,枯萎病总体抗性指数(rF)远大于黄萎病总体抗性指数(rV)和总体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常规棉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优于杂交棉,但2类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差异不大;夏棉对枯萎病的抗性优于春棉,而春棉的rV优于夏棉。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对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系)进行客观,准确,全面的分析评价,因地制定推广最适宜的品种,应对参试品种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充分反映品种(系)的丰产性,稳产性,作为推广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蔗区示范和推广的5个甘蔗品种(系)在榨季期间产酒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系)产酒精量随成熟期不同而变化,到成熟高峰期产酒精量达到最高值,这一变化趋势与甘蔗蔗糖份累积的变化曲线相似。参试的5个甘蔗品种(系)中,闽糖86-05产的酒精量最高,达111.60升/吨。  相似文献   

16.
第九轮全国夏棉品种区域试验于1996~1997年进行,参试品种(系)共7个,中棉所16为对照。试点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和江苏等6个省,共计16处。两年有效点次为29个,经联合方差分析全试验总变异系数为8.53%,试验结果准确可靠。本轮试验7个参试品种(系)综合评价优劣顺序为:豫早275→中394→中421→德92-047→徐219→鲁288→中棉所16(CK)。1998年组织了2个综合性状较优的品系中394、豫早275的生产试验,对照仍为中棉所16。1 徐219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以…  相似文献   

17.
对2017―202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581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进行分析,为新疆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81个品种(系)中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且稳定,达到抗级及以上的占比在90%以上,其中2019年早中熟棉、2020年早熟棉和早中熟棉、各年彩色棉和长绒棉中抗级及以上的品种占比均为100%;除参试长绒棉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外,早熟棉、早中熟棉和彩色棉品种(系)均以耐病为主,5年中耐病的品种(系)平均占比为60.0%;长绒棉和早中熟棉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总体抗性优于早熟棉,不同年份间彩色棉的黄萎病抗性波动较大。所有参试品种(系)的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远大于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和总体枯黄萎病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可见,筛选出抗黄萎病的品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审定双抗棉花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97—1998年国家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清明  臧巩固 《中国麻作》1999,21(2):5-8,38
“九.五”第一轮国家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于1997-1998年全国红麻主产区的河南省信阳地区。福建省龙文区等具有不同生态条件的九省十点进行。参试品种(系)为KB11,KB2,743(CK),福红951,福红952,闽红88/31,DO2,浙3。本文对7省8点2年3重复的8个参试品种(系)纤维产量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对几项变异来源进行LSD法测验及稳产性参数的估算,并结合其产量构成因素,抗逆性,生育  相似文献   

19.
宁德地区早稻优质组区试品种产量稳定性研究杨炎官(宁德地区农科所)宁德地区近年引进和选育一批优质早稻新品种(系人进行早稻良种(组合)区域试验。笔者就早晚优质组的汇总结果,对9个参试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有优质早制品种6个,早糯品种...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陆地棉品种(系)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9.25%。根据各品种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对各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系)3个,为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陆地棉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