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信息     
FAO预测2010年世界渔业的产量根据FAO官方网站预测,2010年世界渔业产量将介于10700-14400万吨,其中约有3000万吨渔产品供制造非供人类食用的鱼粉及鱼油等产品, 而可供人类食用的渔产品约在7400-11400万吨间。渔业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成长迅速的养殖业,捕捞渔业也将因有效的渔业管理及其它水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而增加产量。对目前已遭过渔的渔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04,(2):73-7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产量迅速提高。渔业结构从捕捞向养殖转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养殖在渔业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30%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大国。根据我国渔业发展规划,水产品总产量要从1998年的3906万吨发展到2010年的4500万吨,其  相似文献   

3.
近30多年来,世界渔业总的趋势是稳步发展,总产量(不包括水生植物,下同)从1979年突破7000万吨,1989年突破1亿吨,2000年突破1.3亿吨,2007年上升到1.4亿吨,28年翻了一番。2010年世界渔业总产量为1.485亿吨,总价值为2175亿美元;而2011年世界渔业总产量已增加至1.54亿吨。特别是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2011年产量达6360万吨,对比1980年,31年间增加12.5倍,占同期世界渔业增产量8197.2万吨的71.85%;占渔业总产量比重从  相似文献   

4.
FAO预测2010年全球渔产量 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作了一项分析,预测2010年渔产量。届时全球渔业总生产量约在1.07~1.44亿吨之间,包括渔捞产量约0.8~1.05亿吨,养殖产量约0.27~0.39亿吨。其中食用性消费量估计约有0.74~1.14亿吨,而作为非食用性的鱼粉或鱼油者,则有0.3~0.33亿吨。  相似文献   

5.
印度渔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印度渔业对国家的营养安全保障能力正日益增强。目前,全国捕捞和养殖的鱼类及贝类产量超过780万吨。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渔业生产国,印度渔业在全球渔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与全球渔业发展水平相比,印度渔业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印度内陆渔业年均产量超过480万吨,在这一方面仅次于中国。1950年~1951年,印度有鳍鱼类和贝类的产量为75万吨,到2010年~2011年,有鳍鱼类和贝类的产量已达到780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也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在2003年水产总产量4706万吨中,养殖产量占64%(3029万吨),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世界年养殖增产量中约70%来自于中国.由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极度枯竭,自1999年起,我国已开始实施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其后的捕捞产量一直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因此,未来我国渔业的发展只有依靠养殖业,全面研究和分析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预测发展前景,确定发展战略,找准发展目标,关系到今后我国渔业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7.
张秋华 《海洋渔业》1986,8(2):90-90
印度的渔业产量已名列世界第八位。1983-1984年其年产量为260.4万吨,其中海水产品160.4万吨,内陆淡水产品100万吨。在1971-1981年的10年间,印度渔业产量增长了32%,而在此期间世界渔业产量的增长率为13.2%。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鲟渔业产量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曾龙 《淡水渔业》1997,27(3):30-31
世界鳄渔业产量在逐年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里海渔业产量下降的缘故。1990年世界鲟渔业产量18,297吨,1991年产量降至15,124吨,1992年产量降至14,386吨,1993年再降至9,603吨。现就各国近年产量情况分述如下。1北美国家1·1加拿大1991年产量51吨,其中内陆水域产量30吨,大西洋西北部水域产量18吨,太平洋东北部水域产量3吨。1992年产量289吨,其中内陆水域产量270吨,大西洋西北部水域产量14吨,太平洋东北部水域产量5吨。ig93年产量444吨,其中内陆水域产量260吨,大西洋西北部水域产量181吨,太平洋东北部水域产量3吨。1.2美国1990年…  相似文献   

9.
《海洋与渔业》2011,(10):29-34
“十一五”期间,我国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长4%,渔业产值年均增长5.7%。201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5373万吨,渔业产值达6751亿元,稳居世界首位。作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水产科技发展功不可没,它在现代渔业建设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0.
外刊信息     
《海洋渔业》2000,22(3)
<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初步估计,1998年世界渔业产量约1.15亿t,较1997年下跌6%,下跌的主要原因系厄尔尼诺引发的温室效应,导致位于环太平洋的主要中上层渔业生产国的产量锐减,对鱼粉产业的影响尤甚。另外。1998年亚洲各国的渔业贸易也深受金融风暴的影响。 另据粮农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渔业总产量乐观的估计为1.44亿t,其中,作为非食用的鱼粉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1999,(6):33-33
1996年世界渔业产量达到11590万吨,比1995年的11300万吨增加了290万吨。中国仍然是主要的渔业生产国,1996年产量达到2730万吨(比1995年的2440万吨增加了290万吨),其中50%以上的产量来自于内陆的水产养殖业。  相似文献   

12.
国外简讯     
国外简讯1996年中国渔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成第四届环太平洋渔业会议于1997年4月22~24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代表在会上发表了1996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280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1亿吨的30%;计划到2000年增产至3500万吨。1996年...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公布了世界渔业产量情况,1986年世界水产品的产量为9234.92万吨,比1985年增长7%,最近两年的增长率下降,1987年世界水产品的产量为9269.34万吨,仅比1986年增长0.37%,1988年水产品产量预计为9400万吨,比1987年增长1.4%。从1986到1987  相似文献   

14.
信息     
<正> 我国渔业产量已居世界首位。1990年我国渔业总产量计1237万吨,跃居世界首位。其中海水产品713.29万吨;淡水产品523.76万吨,占总产42.3%。按养殖捕捞分:养殖  相似文献   

15.
渔业动态     
世界渔业产量资料统计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其最新出版的渔业统计年度报告》中,报道了世界的鱼、贝、藻产量。在对18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统计结果表明,1988年世界渔监总产量又创新纪录,为97985300吨,接近9800万吨,比1987年增长近5%。初步的统计数据表  相似文献   

16.
全球罗非鱼的生产与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罗非鱼的生产概况全球罗非鱼的产量在最近十年呈爆发性地增长。1990年全球罗非鱼产量为83万吨,1999年增加到160万吨,2008年增加至350万吨。2005年,专家预测2010年罗非鱼产量将达到250万吨,但当年产量即已达到。2007年,专家预测2010年罗非鱼产量将达到350万吨,但2008年产量  相似文献   

17.
秘鲁是世界上主要渔业国之一,1970年水产品产量曾达1248万吨,跃居世界首位。但好景不长,几经回落,1983年跌到最低谷,产量只有153.64万吨。近年来有了回升,1988年达663.78万吨。1989年初步统计产量为667.95万吨。见表1。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水产品总产量持续大幅度增长,水产品总产量从1978年的465万吨发展到1997年的3602万吨,约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30%左右,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56%,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我国渔业之所以能取得如  相似文献   

19.
世界鲟鱼类资源及其养殖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世界鲟鱼类渔业产量变化 :当今准确掌握鲟鱼的世界渔业产量较为困难。据近几年来的大量资料报道[1- 7] 。①世界鲟鱼的产量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污染影响 ,其栖息水域范围正在缩小 ,而产量也在逐年下降。②世界最大鲟渔业产量生产地为里海的沿海国家 ,其鳇鱼子产量占 5 0 %以上 ,主要渔业产量的国家仍为亚洲。 80~ 90年代中期 ,年产量高达 8万吨左右 ,近几年来锐减为 5 0 0 0吨 ,其中我国是黑龙江鲟、鳇鱼的主要产地 ,据统计 1985~ 1991年黑龙江鲟、鳇鱼捕捞产量见表 1。表 1  1985~ 1991年黑龙江鲟、鳇鱼捕捞量年份 1985 198619871988…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世界上先进的渔业国家,年产量在1千万吨以上。日本能在渔业生产上保持领先地位,首先是由于大力发展公海和远洋渔业,同时也在日本列岛附近的西北太平洋区加强捕捞。日本远洋渔业的产量,1973年比1965年增长了225.5万吨;近海渔业产量,1975年比1965年增长了167.1万吨,沿岸渔业产量稳定在190-2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