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白头翁6g,龙胆草3g,黄连1g,秦皮4.5g,苦参3g,白芍3g,甘草1.5g,共研细末,加米汤灌服,每日一次,连用3d。  相似文献   

2.
实验旨在克隆绵羊PIK3R3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分析。以敖汉细毛羊为实验对象,利用PCR技术克隆绵羊PIK3R3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IK3R3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IK3R3基因mRNA在绵羊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绵羊PIK3R3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山羊的同源性较高,达到99.9%。PIK3R3基因编码蛋白是一种结构较不稳定、等电点为5.75的亲水性蛋白,由461个氨基酸组成;PIK3R3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预测一致;没有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域;PIK3R3基因mRNA在绵羊多个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腹部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肩部皮肤次之,说明PIK3R3基因可能与皮肤的生长发育有重大联系。本实验对绵羊PIK3R3蛋白的功能进行了基础研究,可为探究绵羊PIK3R3基因在皮肤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6年,一种新的圆环病毒在美国被发现,该病毒被命名为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PCV3感染可造成临床猪只呼吸、消化、生殖等多系统炎症。目前,PCV3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人们对PCV3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却在不断深入。为了解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作者通过对GenBank中我国上传的426条PCV3全基因序列进行整理,借助分子生物学软件对PCV3各基因型统计分析,并统计了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相关文献,回顾了我国近年来PCV3流行及其分型研究进展。通过对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做好PCV3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5-羟D3不同添加水平对罗曼父母代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羟基维生素D3是维生素D3的代谢物,它与维生素D3不同,更容易吸收,很少受肠道中脂肪和胆汁存在与否的影响,是维生素D3的一种活性产物。它能有效的降低蛋鸡的破蛋率、腿病发病率,提高鸡的生产性能,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维生素D3彼家禽或动物采食后,需要在肝脏经羟化作用转变为25-羟基维生素D3,25-羟D3经血液运送到肾脏后,在1-α-羟化酶作用下,转变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二羟基维生素D3为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可调节钙和磷结合蛋白的合成,继而调节钙和磷自小肠的吸收、运送血液钙和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01,33(1):17
本场急售奶牛3 000余头,小母牛4~18月龄价格800~1 800元,怀头胎牛3~5月,价格3 50 0元,2~3胎产奶35 kg,价格3 200~4 500元。任您单独选购,量大从优,免费办理一 切出境手续,有专车运输,按半价计费。欢迎集体、个人前来洽谈。  相似文献   

6.
利用C8柱经HPLC对QHyper D柱分离的驼精清活性组分F3和F5进行分离纯化,大鼠垂体组织培养,RIA测定培养液中LH和FSH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F3和F5经过HPLC纯化后,各得到4个组分,分别以F3-1-F3-4和F5-1-F5-4表示。其中F3-3和F5-3可引起体外培养的大鼠垂体LH的释放显著增加,但均未引起FSH发生明显变化。用C18柱经HPLC或毛细管电泳对F3-3进一步纯化,无论在HPLC或毛细管电泳仪中,F3-3均呈现两个波峰,而且间隔非常靠近,说明F3-3至少是由两种分子特征非常相似的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侵入猪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现介绍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中草药疗法于下,供参考:1.雪见草、白花蛇舌草、一枝黄花各50g,水煎浓汁3次混合,一日分3次喂(灌)服,连眼2~3天可愈。2荔枝草、牡蒿、马鞭草、灯笼草各50g,水煎浓汁3次混合,一日分3次喂(灌州医,连服2~3天可愈。此方孕猪禁用。3.灯笼草30g,蒲公英15g,水煎浓汁3次混合,一日分3次喂(灌)服,连服3~4天可愈。4.金银花15g、地耳草30g、紫花地丁15g,水煎浓汁3次混合,一日分3次喂(灌)服,连服2~4天可愈。5.黄羊、黄粕、黄莲、大…  相似文献   

8.
供试肉兔93只,由市场购得,按窝别、体重等生物学相似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31只。试验之初.3组体重平均725.3克.717.0克,710.3克,经t测验,差异不显著,符合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DBK细胞上增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HN-1株,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取脾细胞并与NS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得到4株能稳定分泌抗BV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3A8、3C7、3C11和3E9。经鉴定,3A8、3C7、3E9株为IgG1亚类,3C11株为IgG2a亚类;杂交瘤细胞的平均染色体数目为99条。3A8、3C7、3E9、3C11与BCV、BRV均无交叉反应,但3A8、3C7、3E9与HCV、BDV存在交叉反应,而3C11与HCV、BDV无交叉反应,3C11显示出较好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及小鼠腹水McAb的ELISA效价分别为1:1000和1:200000,该杂交瘤细胞连续培养20代后仍能稳定分泌抗体。这些McAb的获得为BVDV的研究及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症状 病犬精神沉郁,呼吸高度困难,哮喘,结膜发绀,心跳加快(达152次/min),肌肉震颤,继而发生昏迷、抽搐。2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确诊为青霉素中毒。3 治疗措施3.1 0.1%肾上腺素液0.3mL,皮下注射,以解救青霉素中毒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3.2 10%葡萄糖液300mL,静脉注射,以促进患犬体内青霉素的排出。3.3 氢化可的松液0.03g,溶于葡萄糖液,静脉注射,以增加输出量,降低外周阻力,同时抑制组织胺类活性物质和溶酶体等释放,从而解除青霉素过敏反应。3.4 氨茶碱0.05g,肌肉注射,以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下旬淘汰鸡平均价格3.61元/斤,比1月上旬跌0.11元;鸡蛋3.01元/斤,涨1毛;蛋雏2.57元/只,涨0.11元;肉雏2.775元/只,跌1分;白羽肉鸡3.79元/斤,涨7分。蛋价湖北最高平均3.5元//斤,新疆较低2.78元/斤,宁夏3.25元/斤,安徽3.14元/斤,山东3.12元/斤,江苏、河北3元/斤,甘肃2.98元/斤,山西2.97元/斤,河南2.94元/斤,辽宁2.925元/斤,陕西2.875元/斤,吉林、黑龙江2.85元/斤。  相似文献   

12.
用选出的制苗用种素AsiaⅠ L/96的不同代次BHK-21细胞传代毒试制疫苗3批,共13.1L,在室内用健康牛进行了效力试验,保护率均达100%(5/5、5/5、5/5),对照牛全部发病(3/3、3/3、3/3);免疫持续期测定2批次,免疫后6个月的牛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为1:20-1:120,8个月为1:8-1:60,经强毒攻击保护率达65%;保存期效力试验2批次,在2-8℃保存1a,对该疫苗的效力无影响;最小免疫剂量为每头3mL,注射免疫牛2322头,安全性良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究兔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CARD domain containing 3,NLRC3)基因序列、分子结构和体内外表达特性。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预测序列(登录号:XM_017338739.1)设计引物,PCR扩增并克隆兔NLRC3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分子结构进行预测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NLRC3-HA,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探究兔NLRC3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LRC3基因在兔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后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兔NLRC3基因编码区长3 192 bp,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显示,兔NLRC3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性较高,并在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兔NLRC3由N-端、NACHT及LRR结构域组成,三级结构模型呈单曲率马蹄形,凸面由α-螺旋组成,凹面由β-折叠组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兔NLRC3位于细胞浆中,且不与线粒体共定位。兔NLRC3基因在所有被检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肠系膜淋巴结、淋巴滤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机体后,在脾脏、肝脏、肾脏中兔NLRC3基因mRNA表达量均上调,表明兔NLRC3基因参与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后的免疫应答。综上,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兔NLRC3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其为胞内受体,在各组织中广泛分布,并参与了细菌感染后的免疫应答,为进一步探究兔NLRC3在炎症反应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4.
犬2型腺病毒E3区缺失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外源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构建可用于同源重组或体外重组的犬腺病毒(canime adenovirus,CAV)E3区缺失性表达载体,在克隆的E3区两末端设计并合成了2对突变引物,在引物中分别引入1个BgⅠⅡ酶切位点,以PBE3质粒为模板,经2次点突变后,得到含有2个BgⅠⅡ位点的重组质粒PBE3^M。该质粒经BgⅠⅡ酶切后自连得到E3缺失的质粒PBE3△。在PBE3△质粒的BgⅠⅡ位点加入接头后,产生含多个酶切位点的质粒PBE3L,经相应的酶切鉴定,证明突变,缺失和接头连接正确后,利用PBE3L分别构建了带有和不带有外源性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分别进行转染以检测其表达。结果显示,PBE3LCGFP质粒在转染DK细胞后,于36h即可观察到荧光,72-96h无明显差别,传3代后仍可见表达荧光的细胞;而PBE3LGFP质粒转染DK细胞后经检测无表达。结果表明,构建的E3区缺失性载体不能利用E3区自身的启动子进行目的的基因的表达,外源性启动子的加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感染宿主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炎症反应,而TLR3通路是介导细胞炎性反应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研究口蹄疫病毒蛋白对TLR3通路的影响,本研究首先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筛选影响TLR3通路的FMDV蛋白;接着用Q-PCR试验验证筛出来的候选蛋白对TLR3通路下游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并用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与候选蛋白有相互作用的TLR3通路蛋白;最后用Western blot试验检测候选蛋白对TLR3通路下游分子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显示,口蹄疫病毒3D蛋白促进TLR3通路介导的Ⅰ型干扰素的产生并呈剂量依赖性,Q-PCR试验表明,3D能够促进TLR3通路下游基因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FMDV 3D与TLR3有相互作用;Western blot试验进一步显示,过表达3D能够促进TLR3下游分子的磷酸化水平。综上,口蹄疫病毒3D蛋白能促进TLR3介导的Ⅰ型干扰素的产生,从而调控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1 禽霍乱(出败、摇头瘟) 穿心莲片2~3片1次内服,每天3次,重者配合肌注抗菌药。 2 雏鸡白痢藿香正气水(液)10ml加温开水30ml调匀内服(20只小鸡量),每天3次,连用数天或穿心莲片1片1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数天。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3.1 枇杷止咳露2~3ml滴服,甘草片2片内服。每天3次,连用3~4天。3.2 炎得平胶囊1粒1次内服,每天3次,连用2~3天,或六神丸10粒(幼鸡酌减)1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天,并用5%碘酒涂擦喉部皮肤,每天1次。3.3 六神丸5粒,1次直接放入咽部,每天2次,连用1~2天;或冰硼散少许喷撒于鸡喉头上,每天2次,…  相似文献   

17.
以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作为抗原的ELISA,适用于鉴别诊断感染和注苗动物。以3ABC基因片段为模板,经RT-PCR扩增得到3AB基因片段,与pET32a连接后,转化宿主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和Westem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3AB蛋白,分子量约为50Ku,ELISA结果显示,重组3AB蛋白可用于猪、牛口蹄疫病毒感染与疫苗免疫抗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对芦花鸡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鸡IFITM3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350061.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芦花鸡IFITM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芦花鸡IFITM3基因片段大小为414 bp,与GenBank中发表的鸡IFITM3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350061.1)同源性为99.9%;编码137个氨基酸。IFITM3基因理论分子质量为14.95 ku,理论等电点(pI)为6.89,不稳定系数为33.98,脂肪系数为103.14,平均疏水指数为0.300,存在3个明显的疏水区,无信号肽,存在2个跨膜区,分别位于第46-68、101-123位氨基酸处;二级结构预测显示,IFITN3蛋白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存在多个α-螺旋和β-折叠区域。本研究成功克隆了芦花鸡IFITM3基因,为进一步研究IFITM3蛋白功能及阐明其抗病毒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5-羟D3不同添加水平对罗曼父母代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羟D3(Hy—d)是一种维生素D3的新产品,它与目前市场上各厂家销售的维生素D3不同,具有容易吸收,很少受肠道中脂肪和胆汁的影响等特点,是维生素D3的一种半活性产品。它能有效的降低蛋鸡的破蛋率,腿病发病率,提高鸡的生产性能,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主要作用机理是缩短了普通D3在体内转变为活性D3的步骤。普通D3被家禽或动物采食后,需要在肝脏经羟化作用转变为25-羟D3(Hy—d),25-羟D3经血液运送到肾脏后,在维生素C存在的情况下,转变为1,25-羟D3,1,25-羟D3为维生素D1的活性形式,可调节钙和磷结合蛋白的合成,继而调节钙和磷的吸收、运送及血液钙和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2016年发现的圆环病毒。本文从PCV3的流行现状、易感动物、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等方面综述了该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外及国内多个地区的养猪场报道了PCV3感染以及由PCV3引起的疾病,阳性率较高,表明该病毒也是养猪业潜在的重要病原体。PCV3可感染家猪和野猪,且存在多种其他中间宿主;既可通过接触、消化道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从父母代到子代垂直传播。未来应密切监测PCV3与其他猪病原体的合并感染,持续跟踪PCV3优势毒株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的动态变化,开发针对性的PCV3疫苗,加强对PCV3流行的控制,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