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核桃跨生态气候区引种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以产于亚热带生态气候区湖北保康县和暖温带生态气候区河北临城县早实核桃‘香玲’和晚实核桃‘清香’坚果为试材,采用连续两年的平均数据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坚果表型数量性状、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和含量及脂肪酸和氨基酸均衡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两个生态气候区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地处亚热带地区的早实核桃‘香玲’脂肪酸含量丰富(67.4%),脂肪酸(ω-6PUFA/ω-3 PUFA =8.06)、氨基酸均衡性好(SRC=68.18),晚实核桃‘清香’坚果重(单果重14.27g)、出仁率高(53.18%)、氨基酸均衡性好(SRC=70.45);地处暖温带地区的早实核桃‘香玲’坚果重(单果重12.83g)、出仁率高(66.53%)、氨基酸总量(21.84 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5.91 g/100g)丰富,晚实核桃‘清香’则脂肪酸含量丰富(72.41%)且均衡性好(ω-6PUFA/ω-3 PUFA =5.77)。说明不同品种类型的核桃坚果品质受生态气候区气候、果园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强化莲子的保健功能,对干红莲进行发芽处理并研究其蛋白质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莲子经发芽18 h后莲胚乳粉中粗蛋白含量达到19.95 g/100 g,提高了1.10 g/100 g;还原糖含量为3.77%,提高了1.05%。莲子发芽经36 h后莲胚乳粉中粗蛋白含量达到19.82 g/100 g,提高了0.97 g/100 g;还原糖含量为3.07%,提高了0.35%。发芽莲子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未发芽处理的莲子。  相似文献   

3.
为核桃跨生态气候区引种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以产于亚热带生态气候区湖北保康县和暖温带生态气候区河北临城县早实核桃‘香玲’和晚实核桃‘清香’坚果为试材,采用连续2年的平均数据比较分析它们的坚果表型数量性状、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和含量及脂肪酸和氨基酸均衡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2个生态气候区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地处亚热带地区的早实核桃‘香玲’脂肪酸含量丰富(67.4%),脂肪酸(ω-6PUFA/ω-3 PUFA=8.06)、氨基酸均衡性好(SRC=68.18),晚实核桃‘清香’坚果重(单果重14.27 g)、出仁率高(53.18%)、氨基酸均衡性好(SRC=70.45);地处暖温带地区的早实核桃‘香玲’坚果重(单果重12.83 g)、出仁率高(66.53%)、氨基酸总量(21.84 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5.91 g/100 g)丰富,晚实核桃‘清香’则脂肪酸含量丰富(72.41%)且均衡性好(ω-6PUFA/ω-3 PUFA=5.77)。说明不同品种类型的核桃坚果品质受生态气候区气候、果园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绿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绿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和异黄酮含量在发芽后均较未发芽时增加。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最多,维生素A含量在7d内增幅92.42%,维生素C含量则由0增加至9.66rag/100g,蛋白质含量增加也较多,由25.01g/100g增加至42.15g/100g,脂肪含量在7d内下降27.78%,还原糖含量在第1天时达到最大值0.82g/100g,以后又逐渐减少,发芽到第7天时降至0.48g/100g,异黄酮含量在第4天时达到最大值0.78g/100g,以后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发芽谷物的开发利用正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检测发芽玉米淀粉、还原糖、蛋白质、赖氨酸、膳食纤维的含量,研究玉米在发芽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经过发芽处理后,淀粉含量迅速下降,发芽144 h时降低了22.7%±1.3%;同时还原糖含量增加6.5%±0.1%。发芽也会造成蛋白质含量的缓慢下降,144 h时从10.2%±0.2%下降至8.5%±0.3%;而赖氨酸含量则有显著增长(p0.05),从0.45%±0.01%增加到0.73%±0.03%。总膳食纤维含量下降,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降低。以玉米发芽过程中的参数变化为依据,试验确定了发芽72 h可作为制备高营养玉米粉的有效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花生‘福花4号’产量与籽仁营养成分积累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福花4号为材料,采用国家有关检测标准,研究花生鲜果产量、花生群体与品质相关的主要营养成分积累过程。结果表明,花生鲜果产量增长,水分逐渐下降。成熟期(下针65天)鲜果籽仁粗脂肪含量为15.1%,其中,C18:1n9c占45.8%,C18:2n6c占31.4%,C16:0占13.0%,三者占粗脂肪含量的90.2%。粗脂肪含量增长曲线呈抛物线,脂肪酸组成积累过程有3种类型,成熟时O/L值最高值达1.46。籽仁蛋白质积累呈波浪型,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一致,峰值都出现在下针35天左右。成熟期蛋白质含量为8.85 g/100 g;氨基酸含量为7.46%;检测出17种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氨基酸变化曲线有3种类型。蔗糖、还原糖、总糖含量曲线均随花生干物质的积累过程呈由高到低后再回升的趋势。成熟期的蔗糖、还原糖、总糖含量分别为2.2 g/100 g、0.1 g/100 g和2.42 g/100 g。本试验结果得出,‘福花4号’鲜果产量与群体品质有关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在花生成熟期达最高或次高值,若要获得高产花生的鲜果产量和良好的品质应待花生成熟时采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黄秋葵泡菜泡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规律,以黄秋葵嫩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泡制过程中有机酸、VC、粗纤维、总糖、多糖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泡制过程中黄秋葵泡菜的有机酸含量从0.02%增加到0.04%;VC含量从0.41 mg/100 g逐步降低到0.33 mg/100 g;粗纤维含量从3.00 mg/100 g增加到8.37 mg/100 g;总糖和多糖的含量分别从30.40%逐步降低到13.01%,从3.20%逐步降低到1.52%;亚硝酸盐含量随泡制先增加到1.29 mg/kg(泡制3 d)后迅速降低至0.80 mg/kg(泡制7 d)。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核桃仁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橱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0.15g/100g).不同品种核桃仁中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各品种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亚油酸含量以青林核桃为最高,为42.19 g/100g;元林核桃最低,为36.12 g/100g.  相似文献   

9.
探究广东烤烟生产常用的有机肥发酵过程产生的有机营养物质的变化,为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采用室内培养法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发酵,测定其产生的有机营养物质的种类、含量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饼肥在发酵过程可产生7种有机酸、18种氨基酸、C12~C20高级脂肪酸和阿魏酸。其中有机酸以乳酸(发酵50天可达80.0 g/kg)、苹果酸含量(40.0 g/kg)较高;乙酸含量(31.84 g/kg)次之;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无显著差异;而草酸含量(0.32~1.83 g/kg)较低。花生饼肥和猪粪发酵过程产生的氨基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含量次之;花生饼肥发酵释放的氨基酸含量是猪粪发酵释放的氨基酸含量的2倍。花生饼肥发酵过程产生的高级脂肪酸以油酸(38.78%~44.46%)和亚油酸(37.0%~38.0%)含量较高,其次为棕榈酸(9.16%~13.22%),再次为硬脂酸(2.31%~3.08%)和亚麻酸(1.08%~1.58%),即以C18、C16酸为主,并且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花生饼肥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阿魏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发酵50天时达到15.23 μg/kg。  相似文献   

10.
以糯米淀粉为原料,经完全和部分糊化后,在25,4和-18℃贮藏过程中测定其结晶性和消化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完全糊化糯米淀粉在25,4和-18℃贮藏过程中,结晶度分别从0增大了1.05%,2.75%和5.42%,快速消化淀粉含量不断减少,抗性淀粉含量变化不大,慢消化淀粉含量不断增加;部分糊化淀粉结晶度分别从22.30%增大到22.98%,26.91%和30.759%,快速消化淀粉含量不断减少,抗性淀粉含量变化较小,慢消化淀粉含量增多;部分和完全糊化淀粉相比较得出部分糊化糯米淀粉结晶速率较快,糊化程度越小,结晶越多,慢消化淀粉的含量越多;与-18和25℃贮藏温度相比,4℃结晶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1.
对涩柿‘Rojo Brillante’与‘Kaki Tipo’生长成熟过程中和经采后不同处理的果实中单宁、抗坏血酸及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初期,可溶性单宁含量显著增加,而在果实成熟后期可溶性单宁含量显著下降,含量仅为0.2~0.3 g/100 g(FW)。在整个果实生长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单宁含量仅占总单宁组成的一小部分(Rojo Brillante中9%~27%,Kaki Tipo中17%~32%);在软化果实中,不可溶性单宁含量约等于或高于可溶性单宁。果实生长成熟过程中的VC总量从0.18~0.20 g/100 g(FW)下降到0.08 g/100 g(FW)左右,这可能是由于果实的生长而不是VC的降解所致。果实中的总糖含量从生长发育初期的4 g/100 g(FW)增加到商品成熟期的17 g/100 g(FW)。在整个果实成熟进程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逐渐增大,而蔗糖含量则先增大后逐渐减小,这可能是由于转化酶的活性增强所致。柿子果实抗自由基的能力与果实中相关单宁的组分关系密切,对于‘Rojo Bril-lante’和‘Kaki Tipo’这两个涩柿品种,采后CO2处理相对于乙烯利处理在降低果实中可溶性单宁含量方面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利用海南五指山特色猪种资源,生产优质猪肉,采用常规营养物质检测方法测定了五指山五脚猪肉的一般营养成分、矿物质含量、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为1.3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21.4 g/100 g,灰分含量为1.0 g/100 g;通过测定五脚猪肉中的磷、钙、锌、铁、铜、硒元素发现,磷元素含量最高,达1 900 mg/kg;五脚猪肉共测出12种脂肪酸和16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必需氨基酸指数高达167.31%。海南五指山五脚猪肉是一种脂肪含量少、营养价值高、绿色的肉类产品。  相似文献   

13.
稻谷发芽过程脱支酶,α—淀粉酶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谷发芽过程中脱支酶,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及淀粉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脱支酶,α-淀粉酶的活力均随发芽天数增加而增大,活力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淀粉的含量随发芽天数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基于GC-MS的玉米萌发过程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8)
为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玉米代谢物质变化情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玉米种子在吸胀、萌动、发芽、成苗阶段(8 h、36 h、80 h、108 h)的代谢物质变化及差异代谢物进行生物学分析,探讨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差异代谢物的分布及其调控代谢途径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有机酸、氨基酸及糖类,并主要通过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途径体现(p0.05);萌动阶段,糖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为主要能量来源;发芽阶段,有机酸含量达到最高水平,脂肪降解为主要能量来源;氨基酸含量发芽阶段达最低水平,成苗阶段氨基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桃仁为试验材料,选择合适的温度条件进行种子发芽,对发芽前后的桃仁进行形态结构观察,并测定种子内含物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在25℃下,桃种子发芽率最高,为76.6%,从浸种到种子吸胀、萌动、发芽3个阶段的天数分别为4,11,18d。桃仁由内种皮、胚、子叶三部分组成,子叶中含量较多淀粉粒和蛋白体,种子吸胀过程中体内开始发生变化,胚芽形成、胚根生长、淀粉粒和蛋白体被水解。从氨基酸含量来看,精氨酸含量最高,为0.10%~1.46%,其次为谷氨酸含量,为0.06%~0.74%,蛋氨酸,甘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7种氨基酸含量较低,为0.01%~0.05%;氨基酸含量和种类随着种子的萌发进程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测定不同材质自发气调(modified atmosphere, MA)包装袋对鲜食核桃仁的保鲜效果。以‘香玲’鲜食核桃为试材,分别采用5种不同塑料复合包装袋包装:PA/PE袋-200 μm(处理1),PA/PE袋-180 μm(处理2),Al/PET袋-210 μm(处理3),PET/PE袋-160 μm(表面平滑)(处理4)和PET/PE袋-160 μm(表面网纹)(处理5),以地膜包装-6 μm(处理6)为对照,低温贮藏,定期测定其呼吸强度、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酸价、过氧化值及碘价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呼吸强度测试中,除处理3外,处理6和其他处理组在贮藏期前12天内呼吸强度从135 CO2 mg/(kg·h)下降至60 CO2 mg/(kg·h)以内,中后期几乎保持稳定状态;处理4和处理5核桃在贮藏15天后呼吸强度在30~40 CO2 mg/(kg·h)之间;脂肪含量测试中,在贮藏30天内处理3的核桃脂肪含量为34.2 g/100 g;处理1、2、4、5的核桃在贮藏前期脂肪含量持续下降,60天时,处理4、5核桃脂肪含量分别为45.8 g/100 g和46.1g/100 g;在贮存60天时,蛋白质含量处理4、5核桃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17.6 g/100 g和17.1 g/100 g;酸价测试中,在贮藏期间处理6核桃仁的酸价从0.24 mg KOH/g增长到4.3 mg KOH/g,处理4、5核桃的酸价从0.24 mg KOH/g增加到2.7 mg KOH/g以内;SOD酶活性测试中,处理6对照组和处理1、2在贮藏30天时,SOD酶活性达到140.1 U/g和135.2 U/g;处理3、4、5的SOD活性在贮藏45天分别达到139.9、149.7 U/g和150.0 U/g;POD酶活性测试中,处理6对照组和处理3在贮藏30天时,POD活性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0.5 U/g和10.7 U/g,其他4组在45天时降至最小值,分别为:10.8、11.0、10.1、10.3 U/g;MDA含量测试中,整个贮藏期,鲜食核桃核仁的MDA含量持续上升,贮藏至60天时,处理4的MDA含量为6.25 mmol/g,处理5为6.08 mmol/g,均低于其他组数据,但差异不显著。上述6种包装材料中,PET/PE-160 μm包装保鲜效果最佳,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大型白羽半番鸭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半番鸭肌肉营养品质特性,对大型白羽半番鸭的胸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做出评价。结果显示:大型白羽半番鸭胸肌水分含量为75.57%,粗蛋白质为21.79 %,粗脂肪为0.96 %,粗灰分为1.33 %,胸肌氨基酸总量为202.37 mg/g,必需氨基酸为83.20 mg/g,鲜味氨基酸为72.50 mg/g;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均表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缬氨酸;脂肪酸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为1.22;雄性鸭与雌性鸭间胸肌谷氨酸和脂肪酸C16:0差异均显著,脂肪酸C18:2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大型白羽半番鸭肌肉具有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8.
5种野生蔬菜叶片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沙芥、斧翅沙芥、沙葱、苦菜和甜苣5种野生蔬菜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常规分析法测定了其主要贮藏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组分及蛋白质含量,以期探明该5种野生蔬菜的营养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5种野生蔬菜叶片中,斧翅沙芥的脂肪含量、淀粉、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的含量最高,野生蔬菜叶片的Vc含量均在226.64~268.48 mg/100g,VB2的含量在1.03~3.23 mg/100g,VB5的含量在33.6~82.2 mS/100g,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7.24~22.29 mg/100g;5种野生蔬菜的叶片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219.22~745.16 ms/g,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8%~35%.沙芥、沙葱、苦菜和甜苣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而斧翅沙芥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  相似文献   

19.
黑菊芋是以鲜菊芋为原料,利用特殊工艺加工成的一种新型食品。采用氨基酸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凯氏定氮法、福林酚法等对加工前后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黑菊芋的粗菊糖含量(25.52 g/100 g)略低于鲜菊芋(36.45 g/100 g);鲜菊芋多糖由果糖、葡萄糖、甘露糖、D-核糖(或鼠李糖)、半乳糖和D-阿拉伯糖(或D-木糖)组成,黑菊芋多糖与鲜菊芋基本相同,只是未检测到甘露糖;黑菊芋和鲜菊芋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1.96 g/100 g和12.18 g/100 g;黑菊芋中含有12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为5种;鲜菊芋中含11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为4种。黑菊芋及鲜菊芋中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占比分别为25.89%和22.91%。黑菊芋多酚含量为1.41 g/100 g,鲜菊芋为0.30 g/100g。结果表明,加工过程对菊芋的营养破坏不大,还原糖和多酚含量的增加赋予了黑菊芋香甜的口感和极强的抗氧化性,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总量占比的增加提升了菊芋的营养价值,黑菊芋产品的研制成功为菊芋的深加工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早实类型核桃品种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以17个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核桃品种园内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果实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17个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中‘金薄香6号’、‘礼品2号’的坚果性状表现突出。17个品种核桃仁中共同检测出6种脂肪酸,包括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及其他酸等。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总含量占到80%左右,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辽宁1号’核桃仁中含油量最高达78.00%,‘薄丰’的最低仅59.40%;且各品种间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性。17个早实类型核桃品种中‘扎343’的油麻比最高达12.40%,‘金薄香4号’的最低为3.50%。‘金薄香1号’核桃仁中棕榈酸含量最高达7.30 g/100 g,‘礼品2号’的最低为5.10 g/100 g。在选育油料核桃品种时,要以出油率较高且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含量的品种为最佳试材。经综合比较,‘礼品2号’、‘金薄香6号’、‘扎343’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亚麻酸、棕榈酸含量较低,是比较理想的核桃油用品种,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