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油橄榄种植区温度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橄榄在我国引种已有近30年的历史,是我国引种范围最广,引种株数最多的树种之一。国内外专家大多认为中国引种油橄榄的最大问题是气候,它将影响到油橄榄生产的发展。本文将就如何根据油橄榄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我国现有种植区的气候特征和近30年的引种经验,综合地研究了我国油橄榄种植区的温度适应性。这对于油橄榄的生产、科研和全面地评价油橄榄在我国的气候适应性,可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油橄榄(Oleo europaea)在湖北省引种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引种油橄榄的重点省份之一。总结引种的经验,气候因素是我国引种油橄榄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并且影响到将来的扩大栽培以及对油橄榄资源的利用。因此,根据油橄榄生物学特性及湖北省的气候特征,划分油橄榄生物气候区,并对各生物气候区发展油橄榄生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油橄榄引种栽培50周年之即,剖析我国油橄榄栽培出现的问题。认为应从品种引种和遗传性改良、生态学特性研究、栽培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解决现存问题并期待中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国内外对油橄榄适生条件的研究,概括地叙述了油橄榄的起源,引种范围,适生条件,影响引种的主要生态因子,国内外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引种油橄榄的主要限制性生态因子以及引种驯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于1964年开始引种油橄榄,迄今有20年的历史。当前,由于许多引种点开花结实少,产量低,因此,人们对湖北引种油橄榄提出了不少异议,一些同志认为,湖北的气候不同于地中海,不适宜发展油橄榄,有的甚至对过去的引种工作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有必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分析、探讨湖北引种油橄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正> 油橄榄自地中海引种到我国后,在与原产地有较大差异的生态条件下栽培,其油脂质量,尤其是脂肪酸组成方面的状况如何,国内尚未见有详细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我国橄榄油的质量状况,并与国际橄榄油协会通过的标准规定进行比较。由于我国幅员广大,油橄榄产区自然条件变化很大,因此,也初步探讨了自然环境条件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30多年的油橄榄引种试验工作中,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在引种初期,对油橄榄的生态适应性与引种地生境因素的特点尚未探索清楚,就提出生产发展计划,走了一段弯路.我国的油橄榄曾经发展到2000余万株,占地14万hm2,但大部分地区不能满足油橄榄生长和结实对生境因素的要求,没有实现预期效益,油橄榄的发展受到阻碍.但中国的油橄榄引种并没有停止,经过30余年的艰苦工作,引种试种基本成功,主要表现在(1)找到了油橄榄在中国的适生区;(2)适生区的油橄榄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可以正常开花结实,集约栽培园的油橄榄产量达到了原产地的水平;(3)试验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条件的繁殖和栽培技术.目前中国油橄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选育的重要性在引种油橄榄时,虽然在选择宜林地时已经尽可能寻找与原产地环境条件相似的地区,使它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能够成活,但这仅是引种的初期工作,要使它在我国更好地生长还必须在了解其最适生态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其遗传性,为选育新的良种打下基础。油橄榄品种繁多,差异很大。从目前引种的20多个品种来看,表现也不一致。例如佛奥品种普遍认为生长健壮,结果期早,丰产,是各地准备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油橄榄栽培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一种亚热带常绿果树,也是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营养丰富的经济树种,果油兼用。引种到我国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湖北省引种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到1.5万亩,约100万株。湖北省油橄榄栽培区划,根据生态条件的分析及湖北省油橄榄引种的实践,以湖北省油橄榄生态区划为主要依据,结合栽培区的适宜程度来划分,冬季低温和雨量是两个主导因子,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坡地,土壤条件作为划分等级的参考,同时,考虑各地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保证作用,划分为:1.最适宜栽培区;2.适宜栽培区;3.次适宜栽培区;4.试栽区或不适宜栽培区。并提出了各栽培区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油橄榄是我国引种自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木本油料果树,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要求较为特殊。本文在多年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出发,对油橄榄生长与结果习性、油橄榄栽培和营养施肥与果园管理、灌溉和排水以及整形修剪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总结出一套油橄榄在我国适生区的实用技术。对我国油橄榄适生区的栽培与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油橄榄是我国引种自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木本油料果树,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要求较为特殊。本文在多年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出发,对油橄榄生长与结果习性、油橄榄栽培和营养施肥与果园管理、灌溉和排水以及整形修剪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总结出一套油橄榄在我国适生区的实用技术。对我国油橄榄适生区的栽培与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油橄榄(Olea turopaea L.)是世界著名的高产优质食用木本油料树种。其果肉内所含油脂叫橄榄油,橄榄油品质居食用植物油的首位,被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3.4%。且富含维生素A、D、E、K等,营养价值很高,在医药及电子、食品、仪器等工业上有重要用途。陇南地区从一九七八年引种油橄榄,通过八年多时间的栽培试验,实践证明,陇南现有油橄榄分布区的生态条件,能够适应油橄榄的种植。分析研究油橄榄在陇南地区的适应性,探索出最佳的生态条件,对今后发展与开发利用这一新油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油橄榄是我国引种自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木本油料果树,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要求较为特殊。本文在多年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出发,对油橄榄生长与结果习性、油橄榄栽培和营养施肥与果园管理、灌溉和排水以及整形修剪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总结出一套油橄榄在我国适生区的实用技术。对我国油橄榄适生区的栽培与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油橄榄是我国引种自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木本油料果树,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要求较为特殊。本文在多年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出发,对油橄榄生长与结果习性、油橄榄栽培和营养施肥与果园管理、灌溉和排水以及整形修剪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总结出一套在我国适生区种植油橄榄的实用技术。对我国油橄榄适生区的栽培与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油橄榄考察组一行六人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赴希腊考察了油橄榄的生态条件、经济效益和生产栽培、科学研究以及榨油与果品加工等问题。这是我国派往希腊考察油橄榄的第一个考察组。通过考察,我们深感借鉴希腊的经验对我国油橄榄生产的巩固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油橄榄引种情况 璧山县位于东径106°02′——106°20′,北纬29°17′——29°53′。海拔高一般为500—800m,最高海拔885m。气候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1972年开始引种油橄榄60株,其中佛奥(Frantioi)58株,卡林(Kalinjoti)2株。1974年扦插成功,生根率达90%以上,现保存5万余株。  相似文献   

17.
油橄榄具有严格的适生范围,只有在最适栽培区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越性状和特性。我国油橄榄在栽植过程中存在引种混乱、品种混杂、苗木质量低劣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油橄榄产量的提高,因此高产油橄榄品种的筛选和推广种植已经成为发展油橄榄产业化的紧迫性任务。通过对我国油橄榄适生区品种的适应性及抗性、果实产量及含油率、油品质等指标的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形成一套可行的油橄榄高产品种筛选评价体系,为我国油橄榄适生区高产品种选植推广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进行了不同栽培地区几个不同品种油橄榄花芽形态分化及其与气候条件和新梢生长关系的探讨。研究认为,油橄榄花芽分化具有高度的时间集中性;温度是影响花芽分化的主导气候因素,花芽分化起始的界限温度为旬平均7—9℃,最适温度为10—15℃,并推断油橄榄花芽生理分化依赖于冬季一定程度的低温积累;不同年度及地区花芽分化在时间上的变化集中反映了温度变化这一本质;油橄榄花芽分化与新梢生长在时间上的顺序关系是树体内部营养物质调节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四川北部的巴中县,位于大巴山南麓,地处深丘,海拔高度300—1413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粮、棉及经济林木油桐、核桃的产区。1967年引种油橄榄以来,发展速度较快,已定植成活油橄榄30余万株,成为我省油橄榄基地县之一。 油橄榄寿命长、产量高、油质好,是世界上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在植物油料产量中名列第六;目前已遍及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油橄榄在我省已过成活、生长、开花结实、传宗接代“四关”,目前高产稳产已成为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有计划地引种国内外优良树种以丰富森林资源,改良现有树种,创造新品种和提高林木生产,是当前发展我国园林事业主要任务之一。所谓引种,就是把一个树种引到它现在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而环境条件基本相同或近似的地区进行栽种。如果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如纬度、海拔的高低、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能满足引种树木生长发育的要求,它就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