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反应温度范围内,中国龙虾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肠、肝胰腺内,胃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1、39、31—47℃;类胰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9℃;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23℃;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23、31、31℃.中国龙虾的消化酶活力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反应温度下,中国龙虾不同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顺序为胃蛋白酶:胃》肠》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脂肪酶:肝胰腺》肠》胃,纤维素酶:肝胰腺≈肠〉胃,淀粉酶:肠≥肝胰腺≥胃;中国龙虾各消化酶在同≈消化器官内的活力顺序为胃内:纤维素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肠内:纤维素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肝胰腺内:纤维素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假溞状幼体Ⅲ~Ⅺ期及仔虾的消化酶活力,分析比较了各发育期幼体和仔虾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口虾蛄幼体发育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先增大,至假溞状幼体Ⅴ期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纤维素酶活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仔虾的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力显著小于假溞状幼体酶活力(P0.05);随着幼体的发育,幼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活力逐渐增大,除了仔虾的脂肪酶活力和Ⅺ期假溞状幼体无明显差异外(P0.05),仔虾期的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期幼体的酶活力(P0.05)。研究表明,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力的高低与幼体发育期有关,同时受食性和各发育阶段能量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5℃下就饥饿与再投喂对褶皱臂尾轮虫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饥饿条件下,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在最初的1~2天下降最为明显,此后保持在一定水平;类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总体下降不大.饥饿条件下带卵率<0.09时,轮虫消化酶活力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恢复投喂1天后,褶皱臂尾轮虫带卵率从0增加到0.21,类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恢复正常水平,而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高于正常水平;活体观察显示褶皱臂尾轮虫胃和胃腺在再投喂1天内恢复正常结构.投喂条件下,这几种消化酶活力的高低与与带卵率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揭示鲈鲤仔稚鱼肠道早期发育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和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鲈鲤仔稚鱼肠道形态发育特征,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其发育过程中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在水温(20.6±0.7)℃条件下,初孵仔鱼肠道未分化,出膜后第5天(days after hatching,dah)肠道贯通,肠道"Z"形折点分别出现在30 dah和33 dah,此后形态变化不明显。伴随肠道形态变化,各肠段肠黏膜褶皱高度呈增高的趋势,且一直保持前肠中肠后肠。未分化肠道就能检测到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肠道贯通过程中,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呈上升的趋势,α-淀粉酶变化不明显,而脂肪酶则呈下降的趋势。肠道出现"Z"形折点过程中,4种消化酶比活力显著增加;肠道形态稳定之后,4种消化酶比活力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鲈鲤仔稚鱼体长和体重生长分别呈线性和三项式关系;出膜后35 d,肠道形态发育基本稳定;消化酶的比活力随仔稚鱼肠道的发育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金钱鱼为对象,测定1龄雌、雄个体日摄食量(IDF)、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性腺成熟指数(GSI),及不同年龄阶段(1龄以下、1~2龄和2龄以上)金钱鱼胃、肝胰脏和肠等组织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显示:雌性金钱鱼日摄食量、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3-5月期间雌、雄金钱鱼GSI均上升,且实验结束时(5月底)雌鱼GSI显著大于雄鱼(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雌、雄金钱鱼消化酶比活力的研究发现,1龄以下和1-2龄组金钱鱼,雌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后肠除外)、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鱼上述消化酶及各年龄阶段脂肪酶比活力与雄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金钱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比活力均表现为1龄以下组>1-2龄组>2龄以上组,而脂肪酶表现为2龄以上组>1-2龄组>1龄以下组,且1龄以下与2龄以上组(除个别组织外)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龄以下雌性金钱鱼生长快于雄鱼与其具有较高的摄食量、食物转化率及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关,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雄间生长速度出现差异与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pH值对黑鲷胃肠道及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试验研究了pH值对黑鲷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3种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鲷正常的消化道酸碱条件下(胃pH值2.5,肠pH值7.5),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0,5.0和4.0,均在酸性范围;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0,7.0,7.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5,7.0,7.0,均为中性或略偏碱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价配合饲料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体及成体消化酶的活性。[方法]取克氏原螯虾幼体全消化道组织,成体胃、肠组织,对克氏原螯虾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克氏原螯虾幼体的淀粉酶活性较高,胃蛋白酶活性较低;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相差不大,且活性均小于淀粉酶活性。成体的胃和肠中蛋白酶及淀粉酶比活力均较高,而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较低,且蛋白酶比活力为胃大于肠,淀粉酶比活力为肠略大于胃,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在胃和肠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克氏原螯虾的水产养殖中专用饲料的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梭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生长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受精卵及出膜后3~28日龄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鱼苗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梭鱼苗全长、体重与日龄均呈指数相关;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增长相关,且为异速生长。梭鱼受精卵及鱼苗可检测到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且在受精卵中活性较低,未检测到脂肪酶活性。3~16日龄,胃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至最小值,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最大值出现在10日龄,之后降低,16日龄后,两种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均在28日龄达到最大;淀粉酶活性分别在3~10日龄和22~28日龄不断升高,最大值出现在28日龄;3~7日龄,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均显著升高(P0.05),7~22日龄碱性磷酸酶不断降低,酸性磷酸酶保持稳定,22~28日龄,两种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最大值分别在7日龄和28日龄。研究表明,梭鱼仔鱼消化酶并非外源性饵料所致,其活性与梭鱼发育阶段密切相关,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和食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度和pH对黄金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和pH对黄金鲈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其中,蛋白酶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淀粉酶和脂肪酶分别采用淀粉酶试剂盒和脂肪酶试剂盒测定。【结果】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黄金鲈各组织器官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和肝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肠、中肠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胃、中肠、肝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前肠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各组织器官脂肪酶活力最适温度均为40℃。黄金鲈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肝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5,8.0,9.0,9.0和6.0,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6.0,7.0,7.0和6.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7.0,7.0,7.0和7.0。黄金鲈不同组织器官的消化酶活力不同。在最适温度下,不同组织器官蛋白酶活力顺序为幽门盲囊前肠胃中肠肝脏,淀粉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脏前肠中肠幽门盲囊胃,脂肪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脏胃前肠幽门盲囊中肠。【结论】黄金鲈消化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均高于其生长的最适水温。胃蛋白酶在强酸性时活力较高,肝脏蛋白酶活力在偏酸性条件下较高,肠道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在偏碱性时较高;淀粉酶活力在中性偏酸性时较高;脂肪酶在中性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pH对澳洲宝石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改变酶反应温度和pH,分析了澳洲宝石鱼Scortum barcoo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澳洲宝石鱼肝胰脏、肠道、胃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6.2;肝胰脏、肠道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7.5、7.0~7.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说明淀粉酶在中性偏酸性时活性最高,肝胰脏、肠道蛋白酶在中性偏碱性时活性最高,而胃蛋白酶在强酸性时活性最高。肝胰脏、肠道、胃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35℃,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40℃。在一定温度和pH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各自最适的温度下,3种消化酶比活力的大小均为肠道>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未孵化的鸡受精蛋与未受精蛋在形态及化学成份上差异不大,采用适度冷冻的方法收集受精蛋胚盘及未受精蛋胚珠的细胞,进行了3种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受精蛋的谷丙转氨酶(GPT)、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都高于未受精蛋,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兴凯湖翘嘴鲌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活体连续观察法描述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早期发育(从受精卵至4日龄仔鱼)的形态特征。将其与部分同属的鱼类胚胎发育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受精卵的形态、孵化有效积温、初孵仔鱼大小及群体差异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符合鲌属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兴凯湖翘嘴鲌的成熟卵呈淡黄绿色或青灰色,无粘性,为半浮性卵,卵径为(1.13±0.21)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4.75±0.32)mm。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体形成期4个主要阶段,22个发育时期。当水温为(26.8±0.5)℃时,从受精到完全孵出需22.5 h,积温为603.00℃.h。初孵仔鱼全长(3.98±0.37)mm。开口摄食时全长达(5.47±0.26)mm,此时鳔出现黑色素,卵黄囊几乎消失,消化道发育完整,鳍分化。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探究澳洲淡水龙虾受精卵发育到仔虾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情况,本研究分别对澳洲淡水龙虾前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形成期、孵化准备期受精卵及初孵仔虾的营养成分组成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表明:水分含量随着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仔虾而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随发育过程而显著降低(P<0.05),灰分含量以初孵仔虾最高(P<0.05);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DAA)均随发育过程而显著降低(P<0.05);在AAS模式下,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Cys,受精卵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Leu,初孵仔虾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Ile。在CS模式下,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也是Met+Cys,前无节幼体期受精卵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Val,复眼色素形成期之后的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Ile。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的EAAI随着受精卵发育到初孵仔虾而显著降低(P<0.05)。澳洲淡水龙虾受精卵和初孵仔虾共测出主要脂肪酸10种,初孵仔虾的PUFA及DHA含量显著低于受精卵(P<0.05),EPA+DHA含量却显著高于受精卵(P<0.05)。综上,澳洲淡水龙虾初孵仔虾灰分及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受精卵,故在澳洲淡水龙虾仔虾开口饵料配制中可考虑适当提高磷酸二氢钙及EPA+DHA添加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基质中香菇菌丝生长期4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为香菇营养生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提取不同基质中的粗酶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值,分析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及漆酶的活性变化.[结果]不同基质对胞外酶活性大小有影响;各种酶活性高峰期不同,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转色末期;淀粉酶的活性高峰位于转色初期;漆酶的活性高峰在发菌初期.[结论]胞外酶在不同基质和菌丝不同生长阶段活性存在差异,但同一种酶在不同基质中的活性变化趋势总体一致.  相似文献   

15.
洞庭黄鲶胚胎发育观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technical basis for fry rearing of Silnrus asotus in Dongting Lake.[Method] The induced spawning medicine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o conduct artificial induced spawning and fertilization for obtaining round green fertilized eggs.According to embryonic development,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mbryo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recorded detailedly through microscope.[Result]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Silnrus asotus in Dongting Lake was divided into 7 stages,namely, blastoderm stage,cleavage stage, blastula stage, gastrula stage,neurula stage,organogenesis stage and pre-hatching stage.After hatched for 37 h 20 min in water at 22-24 ℃, fries were come out.[Conclusion] The time sequence of Silnrus asotus in Dongting Lake was bas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other catfish,while its hatching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other fish in Siluriform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洞庭黄鲶(Silnrus asotus)的苗种培育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催产药物对其进行人工催产、受精,获得圆球形、绿色的受精卵。根据发育过程取材,在显微镜下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发育各时期形态特征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洞庭黄鲶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在22.0~24.0℃水温条件下,经过37 h20 min孵化出苗。[结论]洞庭黄鲶与大多数鲶类胚胎发育时序基本相同,在20.0~25.0℃水温范围内孵化时间短于鲶形目其他鱼类。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pH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中肠腺4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4种消化酶在中肠腺、胃、肠中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35、65、45℃,最适pH分别为6.2、5.5、4.4、7.5;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试验条件下,中肠腺中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为最高;蛋白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胃〉肠,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肠〉胃,而淀粉酶活性在中肠腺、胃、肠中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于2008年6月—2009年5月,对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分别为5、10、20、30、40 g)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不同生长阶段仿刺参的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活性(P〈0.05);相同温度下,体重对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也呈规律性。最小体重组(5 g组)仿刺参肠道内含物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比活力,在温度为12.7~16.2℃时,分别在较低水平上平稳上升;在16.2~22.1℃时,迅速上升,在22.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13%、(1143±16.95)、(1188.42±34.13)、(118.06±0.56)U/g;在22.1~26.1℃时,在较高水平上平稳下降到24.39%、(934.57±63.46)、(983.56±23.58)、(116.11±0.33)U/g。与之相反,最大体重组(40g组)仿刺参肠道内含物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比活力,在温度为12.7~16.2℃时,在较高水平上平稳上升,在16.2℃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9.32%、(1 366.49±45.02)、(1 556.32±37.05)、(121.23±0.45)U/g;在16.2~22.1℃时,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在22.1~26.1℃时,在较低水平上平稳下降,在26.1℃时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0.02%、(257.61±34.39)、(603.28±31.95)、(96.34±0.86)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