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染色体倍性鉴定是开展桑树进化研究及多倍体育种的基础。选择11份只开雄花的雄株桑种质资源,以其有丝分裂中期的造孢细胞为材料,利用去壁低渗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其染色体数目。按照桑树染色体基数为7(x=7)的理论,在11份桑种质资源中鉴定得到9个四倍体(2n=4x=28)、1个六倍体(2n=6x=42)和1个十八倍体(2n=18x=126)。试验结果表明,造孢细胞是鉴定雄株桑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性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野生桑染色体倍数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酸解法去壁染色压片法 ,对贵州 117份野生桑种质资源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性研究。结果为 :二倍体 (2 n=2× =2 8) 6 2份 ;六倍体 (2 n=6× =84 ) 4 2份 ;混倍体 (二倍体与六倍体 )13份。简析了野生桑多倍体的形成及用途  相似文献   

3.
从桑芽离体培养应用育种的立场出发,以在试管内培育多倍体桑为目的,在规定浓度的秋水仙碱液和含有秋水仙碱液的MS培养基中接种2倍体和3倍体桑品种的分离芽,根据规定时间浸渍或培养处理。实施这些处理后,对培养而获得的个体,鉴定其形态与染色体数的变异,调查秋水仙碱的处理效果。实验经3次重复后,从处理个体中获得了形态正常,而染色体数为2n=84的6倍体。这些6倍体是岛之内、福岛大叶(都为3×)的离体芽经浸渍或培养所得,都是用MS+BA1mg/1+3%果糖培养基经前培养后,分别进行处理、移植而得。育成个体细胞分裂正常,没有混倍体细胞,但其它的2×,3×品种中的异常个体,在2倍体(2n=28)的正常细胞中混有2n=56(4x)细胞,在3倍体(2n=42)的正常细胞中混有2n=84(6x)的细胞和两者中都混有高倍体细胞的混倍体。这些结果暗示,桑芽离体培养经秋水仙碱处理,能够诱发多倍体。  相似文献   

4.
正品种名称嘉陵40号。选育单位西南大学。品种米源将广东桑(Mores atropurpurea Roxb.)优良品种中桑5801(2n)与四川省的优良地方品种纳溪桑(2n)的杂交F_1代种子萌发后,取下胚轴为外植体离体培养出丛生芽,再以秋水仙碱诱导其细胞染色体加倍,选拔优良株系获得人工四倍体(4n)桑品种嘉陵40号。  相似文献   

5.
对加拿大披碱草与野大麦2个四倍体亲本杂交产生的三倍体(2n=3x=21)属间杂种F1的自然加倍植株、自然加倍植株F1代及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及配对构型、花粉育性、结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自然加倍植株、自然加倍植株F1代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植株的RTC染色体数目均为42条,即为六倍体(2n=6x=42);其PMCM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04Ⅰ 20.96Ⅱ、0.03Ⅰ 20.98Ⅱ和0.03Ⅰ 20.97Ⅱ,配对行为规则;它们的花粉可育率分别为84.97%、94.08%和90.21%,自然结实率分别为77.51%、83.87%和80.13%。证明该属间杂种F1染色体已加倍,且染色体加倍植株的育性已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
天然多倍体桑的种类,我国是桑多倍体资源最丰富的,迄今发现的有3、4、6、8和22倍体,还有天然单倍体.阐述了多倍体桑的性状,其中以3倍体的经济性状较好.总结了人工诱导4倍体的方法,其中以0.2%为中心浓度的秋水仙碱注射膨芽、生长点和处理子叶展开期的实生苗较有效.说明了4、2倍体间杂交和诱导二倍化性配子培育三倍体的技术问题.对今后桑的多倍体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兰州百合同源四倍体诱导及其基因组大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百合(2n=2x=24)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进行其种质创新和基因组大小分析对于丰富其种质资源和生物学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百合的种子和试管小鳞茎为试验材料,通过秋水仙素浸泡诱导染色体加倍,经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分别有10和4株,四倍体诱导率分别为21.11%和33.27%。为了估算兰州百合基因组大小,以小麦品种"中国春"为内标,通过流式细胞仪测算兰州百合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中的DNA含量,得出兰州百合基因组为64.9 Gbp,是"中国春"核基因组的4倍。  相似文献   

8.
桑树多倍体及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杨今后  杨新华 《蚕业科学》1992,18(3):195-201
列举了天然多倍体桑的种类,我国是桑多倍体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迄今发现的有3倍体、4倍体、6倍体、8倍体和22倍体,还有天然单倍体。阐述了多倍体桑的性状,其中以3倍体的经济性状较好。总结了人工诱导4倍体的方法,其中以0.2%为中心浓度的秋水仙碱注射膨芽、生长点和处理子叶展开期的实生苗较有效。说明了4倍体、2倍体间杂交和诱导二倍化性配子培育三倍体的技术问题。展望了今后桑的多倍体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类型的桑树特异种质资源的冬芽为材料,分别在含有不同种类生长调节剂及添加量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桑树再生植株,考察桑树特异种质资源利用冬芽培养再生植株的可行性,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及其用量。结果表明:供试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在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外植体停止生长,添加生长激素TDZ能较好地诱导和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但会抑制生长芽的再生长,而添加细胞分裂素6-BA能促进冬芽的再生,且添加3.0 mg/L 6-BA的培养基中冬芽再生率显著高于添加1.0 mg/L 6-BA的培养基;8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在含3.0 mg/L 6-BA的改良培养基中培养,新疆药桑和小花叶皮桑的丛生芽诱导率最高,其冬芽的再生率均为66.7%,滇桑次之,再生率为55.5%,天目山桑和斯里兰卡的再生率分别为40.0%和25.0%;5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再生组培苗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后,只有滇桑和新疆药桑分别诱导出再生根系(诱导率为分别为20.0%、14.3%)后移栽成活。研究结果初步显示,离体组织再生培养是保存和利用天然22倍体新疆药桑、渐危种滇桑等珍稀桑树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兰州百合(2n=2x=24)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进行其种质创新和基因组大小分析对于丰富其种质资源和生物学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百合的种子和试管小鳞茎为试验材料,通过秋水仙素浸泡诱导染色体加倍,经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分别有10和4株,四倍体诱导率分别为21.11%和33.27%。为了估算兰州百合基因组大小,以小麦品种“中国春”为内标,通过流式细胞仪测算兰州百合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中的DNA含量,得出兰州百合基因组为64.9 Gbp,是“中国春”核基因组的4倍。  相似文献   

11.
植物的体细胞经秋水仙碱处理后,由于秋水仙碱阻止了细胞内染色体的有丝分裂.从而使染色体加倍.关于桑用秋水仙碱处理获得四倍体材料,利用桑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后可获得三倍体,国内外早巳有报导。三倍体桑一般比二倍体桑高产,质优。我所1989年以来.开展了桑树多倍体育种工作,用秋水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高产四倍体桑品种圌桑6号育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倍体塘10×伦109的杂种实生苗为材料,用秋水仙碱溶液诱导其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经无性固定育成人工四倍体桑品种"圌桑6号"(2n=4x=56)。该品种通过多年栽培和5龄蚕试养表明,每667?桑园产叶1330kg,万蚕茧层量4.068kg,100kg桑产茧9.37kg,667m2桑园产茧106kg,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提高22.0%、8.4%、10.1%和34.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秋水仙碱不同浓度(0.05%、0.2%、0.3%)、不同处理时间(1d、2d、3d)、种子不同萌芽阶段(芽长<0.5cm、1~2cm、>3cm)对二倍体鸭茅染色体加倍效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对诱变效果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有染色体加倍植株均为混倍体,即同一根尖细胞中二倍体和四倍体细胞共存;混倍体早期生长弱于二倍体,以后的生长发育及开花期形态特征二者几乎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人工无性系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0.1%~0.4%的秋水仙碱处理二倍体桑品种新一之(2n=2x=28)当年嫁接苗的茎尖,诱导出8个突变株,将这些突变株按株系进行单芽分离嫁接,发现编号为402-3的株系在所分离出的四倍体(2n=4x=56)株系中性状突出,经系统选育培育成无性系四倍体品种陕桑402(2n=4x=56)。该品种发芽率高,生长旺盛,在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域试验的桑叶产量较湖桑32号(2n=2x=28)提高26.9%,万头茧层量增加5.4%,抗逆性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能突出的人工无性系四倍体桑品种。  相似文献   

15.
陈正余 《中国蚕业》2005,26(4):35-37
多倍体桑树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桑树营养器官(桑树顶芽、幼苗生长点等),使桑树细胞染色体(遗传物质)数目发生变化,染色体数目出现加倍,由二倍体产生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从中获得许多变异芽,然后经过单芽培育,选拔出实用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陈瑞阳的去壁、低渗法鉴定了新疆桑树品种资源16种的染色体倍数性。其中发现药桑为二十二倍体(2n=22x=308);和田白桑、沙溪1号、阿白1号、阿白2号、伽克1号为三倍体(2n=3x=42);库粉红、新小桑、皮八桑、依白1号、站1号、库1号、红旗1号、吐胜2号、吐白1号、阿白9号为二倍体(2n=2x=28)。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人工诱导加倍桑树染色体的方法,获得丰产性能更优的桑树多倍体品种。将鲁桑系二倍体杂交组合塔桑×农桑14号F1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碱处理诱导出人工四倍体植株,经过对优良人工四倍体株系的选择、扩大繁殖以及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强桑2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性试验中与对照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增产18.93%,桑叶养蚕的万蚕茧层量提高3.03%,并表现出抗桑疫病、抗旱耐瘠等特点。新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18.
桑树人工三倍体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桑树的人工三倍体,通常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桑杂交获得。无性系品种的四倍体,可以用照射剂量为5000拉特左右的γ-射线辐照刚膨大或休眠的冬芽,或者用浓度为约0.2%的秋水仙碱处理诱导获得。在这些方法中,用2ppmBA(激动素)配制的约0.2%的秋水仙碱溶液注射膨芽最有效。在产生三倍体的两种杂交组合中,由4x×2x组合获得的杂交种子发芽率差,将种子冷藏在2℃7天以上,可以提高发芽率。人工三倍体也可以由二倍体植株的雌花,与用2ppmBA配制的0.05—0.1%的秋水仙碱溶液,每天一次,连续处理7—10天而加倍的雄性配子杂交获得。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术鉴定黄花苜蓿染色体倍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份黄花苜蓿种质材料的染色体倍性水平,同时结合传统的根尖染色体制片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7份黄花苜蓿种质材料中45份为四倍体(2n=4x=32),核DNA含量为1.85±0.09 pg/2c;2份为二倍体(2n=2x=16),核DNA含量为1.016±0.021 pg/2c.研究结果为黄花苜蓿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苜蓿属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代表性成果在桑树种质资源收集和创新利用方面,率先开展了桑树杂交育种技术研究,选育出杂交桑新品种"塘10x伦109";创建了桑树多倍体诱导与多倍体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多倍体杂交桑树新品种"粤桑2号"、"粤桑10号"和"粤桑11号";开展了果桑品种和加工专用型品种选育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