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了解引起猫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情况, 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采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就诊的276例和北京某猫舍的30例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猫的眼、鼻和口咽拭子,通过PCR/RT-PCR方法扩增猫疱疹病毒(FHV)、猫杯状病毒(FCV)、支原体和衣原体4种病原体的核酸段。结果显示,306份被检样本中,检出支原体111份(36.3%),猫杯状病毒102份(33.3%),猫疱疹病毒67份(21.9%),衣原体4份(1.3%)。其中FCV与支原体混合感染32例,FHV与支原体混合感染19例,FCV与FHV混合感染13例,支原体与衣原体混合感染1例,FCV、FHV、支原体混合感染8例。  相似文献   

2.
正1病因引起猫上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原因主要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例如猫疱疹病毒、猫杯状病毒、鹦鹉热衣原体、支气管败血性博代氏杆菌、支原体、呼肠孤病毒等。其中,由猫疱疹病毒、猫杯状病毒引起的发病率能够占到总发病率的85%以上。2临床症状(1)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烧、饮食欲降低、精神沉郁,偶尔出现咳嗽和打喷嚏。眼睛和鼻腔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口咽部有水肿或溃疡,流涎。由于病猫饮食欲降低,病猫出现体重减轻和  相似文献   

3.
猫传染性鼻支气管炎的病原体为猫疱疹病毒I型,属于疱疹病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属于传染性极强的恶性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临床症状,宿主为猫和猫科动物,未接种疫苗的幼猫感染后发病率为100%,成年猫感染后一般不致死,但愈后不良,重症病例可见角膜、鼻甲骨造成永久性损伤。FHV-I与杯状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极为相似,临床上一般以分子生物学诊断来确诊。  相似文献   

4.
猫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猫的常见性疾病之一,主要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可以导致猫的死亡。造成猫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猫鼻气管炎病毒、猫杯状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可直接由感染的病猫传染给健康猫,也可通过患病猫的眼睛、鼻腔分泌物和唾液传播。猫上呼吸道感染大约有40%~45%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杯状病毒的发病率与其相近,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少见。  相似文献   

5.
<正>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是杯状病毒科的成员之一,同时也是猫科动物中一种重要的致病病原。猫杯状病毒感染又称猫传染性鼻-结膜炎,是由FCV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可以随唾液、眼泪、鼻液扩散传播,病猫康复后长期带毒[1],且临床症状多样,如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慢性口炎、鼻炎、结膜炎、肺炎与跛行等,与由猫疱疹病毒(Feline Herpesvirus,FHV)引起的猫传染性鼻炎十分  相似文献   

6.
猫的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鼻有分泌物,打喷嚏。 一、病因 多种致病微生物:(1)猫疱疹病毒;(2)猫杯状病毒;(3)鹦鹉热衣原体;(4)支气管败血性  相似文献   

7.
<正>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能引起猫的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还可引起结膜炎,故又称为猫传染性鼻-结膜炎病毒。FCV是杯状病毒科疱疹病毒属(Vesivirus)的成员之一,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无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目前FCV感染已呈世界性分布。几乎所有的猫科动物均易感,一岁以下的猫最易感,也有感染狗的报道。FCV感染猫通常仅局限于口腔和上  相似文献   

8.
<正>猫传染性鼻-结膜炎是由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疱疹病毒属(Vesivirus)的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重要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结膜炎、急性口腔溃疡、上呼吸道炎症和慢性胃炎等。自1957年Fastier首次分离鉴定FCV以来,在欧洲、美洲、亚洲均有发现,目前已呈世界性分布[1-2]。猫被认为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猫杯状病毒的显  相似文献   

9.
猫杯状病毒(FCV)属于杯状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为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无囊膜病毒.FCV呈世界性分布,在猫科动物中具有高度传染性,猫、老虎、豹等猫科动物均易感染.FCV主要感染6~ 84日龄的幼猫,感染幼猫后,主要在猫口腔与上呼吸道增殖,引发口腔溃疡、慢性口炎、鼻炎、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FCV感染14 ~ 18d后临床症状减轻,但仍可以通过猫的唾液、鼻眼分泌物持续排毒,成为危险的传染源.FCV的感染通常以猫的上呼吸道和口腔病变为主,舌上频繁出现水疱和溃疡是典型的感染特征,此外还可导致四肢溃疡、跛行、流产、肺炎和猫慢性龈口炎,而高毒力FCV毒株甚至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0.
猫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猫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猫上呼吸道疾病。猫疱疹病毒主要在猫呼吸道的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复制,猫一旦感染将终生携带。猫传染性鼻气管炎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流产,以上呼吸道疾病的症状为主。猫疱疹病毒对幼猫危害严重,死亡率可达50%。文章就一例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诊疗体会展开论述,以期为建立科学严谨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大庆  李林翔 《野生动物》2013,34(5):281-284
2010年11月底至12月,苏州动物园3头华南虎相继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活动减少,食欲下降乃至废绝,发病后的3~5 d有清亮白色流涎,流灰白色浆液性或脓性鼻涕,5~8 d流泪,从鼻腔中掉出白色块状物,且伴有鼻腔出血;采集病虎鼻涕及鼻腔掉出白色块状物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兽医研究所检验。经实验室核酸提取、RT-PCR/PCR和PCR产物分析,结果表明,此次3头虎发病是由于感染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所致,根据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诊断为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病。经过抗病毒抗感染、解热镇痛和补充维生素治疗,3头虎恢复正常。由于此病毒感染动物发病后临床症状与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猫鼻结膜炎、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泛白细胞减少症以及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猫肺炎相似,因此很难从临床症状上得以区分,所以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在此病毒的确诊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做好该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猫角膜腐骨(feline corneal sequestration),又称猫坏死性角膜炎(feline necrotizing keratitis),是一种损害猫角膜上皮和角膜基质的疾病。典型病灶为角膜逐渐从褐色形成一个由坏死角膜基质所构成的深褐色斑块,大小不定,可单侧或双侧性发生。该病致病原因复杂,多数情况下由长期不愈合的角膜溃疡或频繁的角膜慢性刺激而引起。另外,猫疱疹病毒、猫杯状病毒、支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等病原也可导致该病。该病常规手术治疗采取病灶切除联合结  相似文献   

13.
野生猫科动物杯状病毒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猫杯状病毒感染又称猫传染性鼻-结膜炎,是由猫杯状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2002年4月我园动物表演场一批猫科动物(猎豹、东北虎、非洲狮)发生以采食困难、流涎、口腔溃疡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杯状病毒感染(Feline Calicivirus,FCV),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猫细小病毒、猫杯状病毒和猫疱疹病毒是小动物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病毒,多发于幼龄动物,在多猫环境中极易出现交叉感染。论文所述为8只成年猫组成的多猫家庭,其中1只猫因尿闭,于医院输液1周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回家后次日其余7只猫均出现类似症状。之后,病情进一步发展为高热、呕吐以致食欲废绝,在外院先后被诊断为猫传染性鼻支气管炎或猫杯状病毒感染,在1只猫出现死亡后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就诊。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猫三联抗体、猫细小病毒荧光定量PCR等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猫疱疹病毒和猫瘟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猫传染性鼻气管炎(Feline 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是由猫疱疹病毒1型(feline herpesvirus type 1,FHV-1)引起的一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角膜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流产为特征,但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主要感染猫科动物,发病率很高,可达100%,但病死率在不同年龄的猫上差异很大,成年猫一般不引起死亡,但幼仔猫的死亡率可达50%。该病首先从美国发现,并从中分离到病毒[1]。随后在欧、美等一些国家均相继报道。我国已多次发现可疑病例,但还没有对其进行诊断和检测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猫杯状病毒(FCV)CH-JL2分离株对猫的致病性,本研究采用滴鼻方式分别以10~(8.97)TCID_(50)/mL、10~(7.97)TCID_(50)/mL与10~(6.97)TCID_(50)/mL的病毒液(0.5mL/只)感染6~11周龄健康未免疫中华田园猫,通过对临床症状、体温、排毒情况、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组织中病毒分布情况的观察与监测,评价其致病性。结果显示,不同滴度的FCV CH-JL2分离株感染猫均可发病,发病率依次为100%、50%与25%,FCV感染5d后,感染猫开始排毒,出现体温升高、鼻眼分泌物增多、口腔溃疡等典型临床症状,但在感染猫的肺脏、心脏、脾脏、气管等全身组织脏器中均未检测到FCV的分布。结果表明CH-JL2分离株不同于FCV VSD株,感染猫后仅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不能造成全身感染。本研究为FCV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FR)又称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可引起猫的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猫的常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1-2].病猫精神沉郁,打喷嚏,食欲下降,结膜炎,浆液性的眼鼻分泌物,体温升高,深部的气管咳嗽[3].慢性感染病例舌头和上颔出现溃疡.FHV-1只感染猫及猫科动物,主要侵害幼猫,发病率达100%[4],死亡率约为50%[5].若怀孕猫感染,可造成流产[6].  相似文献   

18.
在猫呼吸道感染时主要分离到两种病毒,即猫疱疹病毒和猫嵌杯状病毒,其发生率几乎相等,在猫的呼吸道疾病中占绝大多数。猫疱疹病毒感染病原疱疹病毒是较大的病毒,直径100~130纳米,有囊膜,含有双链DNA,在细胞核内增殖,并形成核内包涵体。到目前为止,病毒的抗原型只有一种。病毒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流行病学猫疱疹病毒对酸极不稳定,对热,乙醚、氯仿、福尔马林和酚非常敏感,在干燥环境中存活不到12小时。病毒随鼻、眼、喉等分泌物排出,但是疾病主要是通过由鼻至鼻直接接触或者由打喷嚏的飞沫传播。带毒猫从呼吸道排毒2~3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上海市猫上呼吸道疾病病例中猫杯状病毒(FCV)、猫疱疹病毒1型(FHV-1)和猫流感病毒(FIV)的感染比例及其遗传变化特点,对上海市冬季53份表现上呼吸道症状宠物猫的眼结膜、口咽和鼻黏膜拭子,进行FCV、FHV-1和FIV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3份样品中,FCV分离率为58.4...  相似文献   

20.
猫杯状病毒是一种引起猫的急性口腔溃疡、上呼吸道传染病和慢性胃肠炎等病的重要病原。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从基因组结构、编码的结构蛋白功能、基因疫苗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猫杯状病毒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为进一步研制猫杯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及诊断试剂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能更有效地防治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