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种植业产业化实施农业保险模式进行管理,提高了农业种植产业发展的经济保障,为促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专业化管理模式,优化农业种植管理的产业分配结构,本文从种植业专业化的实际情况着手,对农业保险模式进行探究,推进现代新农村农业种植与管理的科学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在对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开展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种植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种植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提出了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建平县种植业结构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建平县种植业结构、种植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市场需求和建平县农业生产实际,进行分析,提出建平县种植业改进措施及发展建议,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在对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开展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种植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种植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提出了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旱作区农业种植业结构因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是指旱作区的农业种植业普遍产量低下,普通农业种植产品无法成为其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而特殊性,是指旱作区的自身限制带来的农业种植业特殊结构性发展方向,简单来说,就是旱作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以趋利避害式的多元化结构发展。本文就以旱作区农业种植业的结构现状为着手点,简要探析有利于旱作区农业种植业优化与升级的结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6.
旱作区农业种植业结构因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是指旱作区的农业种植业普遍产量低下,普通农业种植产品无法成为其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而特殊性,是指旱作区的自身限制带来的农业种植业特殊结构性发展方向,简单来说,就是旱作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以趋利避害式的多元化结构发展。本文就以旱作区农业种植业的结构现状为着手点,简要探析有利于旱作区农业种植业优化与升级的结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邯郸市农业节水发展、推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以邯郸市种植业为研究对象,在对邯郸市水资源概况、种植业结构发展与农业需水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粮食安全为前提,根据邯郸市人口数量、粮食安全指标和相关粮食生产数据,推算出了地区农业可调整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当前邯郸市种植结构以高耗水低效益的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而以谷子为代表的旱作雨养作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未来邯郸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可以向旱作雨养农业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其结构会相应调整,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弄清河北省低平原中低产类型区种植结构调整过程,对该区1986—2010年间种植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明确了该区不同时期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蔬菜等作物的构成情况,探讨了该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及内在原因.提出了未来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种植业水平也在稳步提升,然而水资源紧缺是农业种植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负面影响。需要建立一个节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做好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措施,提高科技含量,保证种植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1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基础 由于降雨减少,一些地块不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喜水作物,通过示范、宣传,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玉米、花生、甘薯等相对耐旱作物,这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