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气候条件对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气候条件对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菜薹小孢子培养受气温的影响很大,不同红菜薹材料对气温的感应不同,当气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即可进行红菜薹小孢子培养,当气温达到15℃左右时,进入红菜薹小孢子最佳培养阶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红菜薹不耐贮藏的难题,将红菜薹分别置于0、5、10、20℃条件下贮藏,测量其呼吸强度,并进行综合感官评价,研究了不同温度对3个品种红菜薹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菜薹最适贮藏温度为5~10℃,相同贮藏条件下,红菜薹品种耐贮性从大到小依次为:SYHYZHJHB。  相似文献   

3.
早熟红菜薹新品系980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熟红菜薹9801是东西湖区农科所由引进的早熟红菜薹系选而成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4.
正红菜薹,别名紫菜薹、红油菜薹,红菜薹色紫红、花金黄,是武汉地区的特产。红菜薹营养丰富,含有钙、磷、铁及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成分,多种维生素含量均比大白菜、小白菜高,且色泽艳丽,质地脆嫩,是佐餐之佳品。冬天的时候,武汉人都爱吃红菜薹,下面简单介绍红菜薹炒腊肉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吴朝林 《中国蔬菜》2001,1(3):59-59
红菜薹别名紫菜薹、红油菜薹、红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红菜薹以紫红色肥嫩花薹为食用部分 ,色泽鲜艳 ,风味独特 ,营养丰富 ,是长江流域秋冬季节的佳蔬。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从 1990年开始红菜薹地方品种的搜集、整理、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选育出一系列适宜不同季节、不同消费习惯的抗逆性强、丰产、优质品种或组合 ,是种植红菜薹生产者的理想选择。隆平高科湘研蔬菜分公司红菜薹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现将其中 4个品种介绍给大家。早熟优质红菜薹 :湘红一号又名湘红菜薹一号 ,是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相似文献   

6.
从红菜薹的品种资源、遗传育种、良种繁育以及栽培生理、贮藏保鲜、品质安全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红菜薹研究的主要成果,可供今后我国红菜薹教学、科研和生产及宏观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红菜薹主要病虫害识别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菜薹是武汉地区名特蔬菜,每年种植面积较大,是武汉市秋播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但红菜薹采收期长,易遭受多种病虫害侵染,常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现将红菜薹主要病虫害症状识别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生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红菜薹属于喜冷凉蔬菜,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冬季节栽培,由于高温影响,红菜薹难以在夏秋季节栽培.经过几年的试验,笔者摸索出一套夏秋季节红菜薹栽培技术,攸县7月上旬播种,8月底即采薹,连续采收40天以上,667 m2产量达到1 200~1 500kg,口感与冬季红菜薹相似.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贮藏的相对湿度、温度、气调方式和采收时期对洪山红菜薹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和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0.06毫米厚聚乙烯塑料薄膜袋造成密封系统贮藏红菜薹,相对湿度90%以上,自发气调环境(CO_2分压5~10%),温度在5~7℃下,可以贮藏30天,基本上达到保绿保鲜,品质正常的目的。在所给的贮藏条件下,红菜薹呼吸强度较低,物质分解消耗亦较少,并能防止水分大量散失。 结果还表明:红菜薹采收时期对贮藏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与红菜薹的品质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对高山红菜薹生长周期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及遮光覆盖栽培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拔越高,红菜薹越易通过春化而提早抽薹,海拔1 600~1 800 m的高山地区更适于种植高山夏季红菜薹,采用全遮光覆盖栽培的红  相似文献   

11.
红菜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古代为宫廷御菜之一,是武汉市地方特产。毛豆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毛豆属豆科作物,根系可以固氮,既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还可减少氮肥施用。红菜薹、毛豆深受市民欢迎,市场需求量大。经过多年摸索,我们总结出红菜薹一毛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红菜薹是南方周年供应的主要蔬菜,我们在红菜薹种植区调查发现,不论保护地还是露地栽培,其黑斑病发生均较为严重,有些地区该病害引起的病株率高达65%以上。因此,对红菜薹黑斑病的防治愈显重要,现将该病的主要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绍。1症状红菜薹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受害。发病初期病叶上出现水渍状黄绿色近圆形病斑(图1),后逐渐发展为浅褐色略带轮纹的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  相似文献   

13.
红菜薹是原产我国的特色蔬菜,广泛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余姚市红菜薹只有零星栽种,但由于其口味脆嫩,营养丰富,渐渐受到人们喜爱。我站在2011年的基础上在低塘街道郑巷村继续进行红菜薹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红菜薹白花花色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朝林 《中国蔬菜》2003,1(1):35-36
1 材料与方法 芸薹属蔬菜中甘蓝和白菜(包括普通白菜、结球白菜和菜心、红菜薹)花瓣颜色多为黄色,有人在结球甘蓝和菜心等中发现了白色花瓣类型,但未见在红菜薹中发现白花花色材料和有关遗传研究报道。1994年夏笔者在昆明进行红菜薹加代时,从常规品种十月红自交后代中发现了白色突变株白花  相似文献   

15.
2012-2013年对湖南省红菜薹主产区红菜薹根肿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发现,红菜薹根肿病在湖南省普通发生,根肿病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土质、土壤pH值及土壤含水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苗期是防治根肿病的关键时期,播种前苗床处理及移栽时药土处理或移栽后进行灌根处理可达到较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2000年起,利用单倍体培养与雄性不育技术进行了红菜薹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经过8年的选育,已育出红菜薹系列新组合.  相似文献   

17.
以"十月红"红菜薹品种为材料,采用二次回归"3415"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钾3种肥料的施肥量对红菜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红菜薹的产量均有所提高;从拟合的红菜薹氮、磷、钾肥料效应三元二次回归模型Y=1169.93+42.91 N+71.7 P-5.65 K-1.65 N2-3.63 P2-3.12 K2-1.56 NP+2.55 NK+2.62 PK分析,在施有机肥2 000 kg/667 m2的基础上,确定该区域最大施肥量为纯氮15.7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97 kg/667 m2及氧化钾9.72 kg/667 m2,预测最高产量1 838.21 kg/667 m2;生产上红菜薹最佳N、P2O5、K2O配比为1︰0.63︰0.61。  相似文献   

18.
自1985-2014年育成一批红菜薹、菜心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并用不育系配成一批红菜薹、白菜薹及菜心等杂交种,育成菜心、白菜薹、红菜薹新品种共9个,极大丰富了这3种薹用不结球白菜的品种,现将其育种研究过程总结发表,希望对育种工作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更正     
红菜薹属于喜冷凉蔬菜,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冬季节栽培。由于高温影响,红菜薹难以在夏秋季节栽培。经过几年的试验,笔者摸索出一套夏秋季节红菜摹栽培技术,攸县7月上旬播种,8月底即采薹,连续采收40天以上,667m^2产量达到1200~1500kg,口感与冬季红菜薹相似。  相似文献   

20.
播种期和摘薹处理对杂交红菜薹种株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李锡香,鲁德武(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武汉430070)红菜薹是我国名特蔬菜之一。其薹营养品味俱佳;且可在秋冬春三季应市,经济价值颇高;加之近年来一代杂种的选育及推广,使红菜薹的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