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奶牛的毒血症,多见于犊牛,成年奶牛发生此病少见。2006年黑龙江省农垦857农场发生成年奶牛产气荚膜梭菌(D型)肠毒血症,东北农业大学专家专门为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奶牛毒血症,多见于犊牛,成年奶牛少见。2006年857农场发生成年奶牛产气荚膜梭菌(D型)肠毒血症,后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现将治疗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22,39(1):28-30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常见于动物肠道内的革兰氏阳性厌氧孢子形成的棒状细菌,产气荚膜梭菌传播的介质包括饲料、污水、土壤以及腐烂的植物、人和动物的创口等部位的污物.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产生的α、β(1、2)毒素是引起新生1周龄内仔猪腹泻(仔猪红痢...  相似文献   

4.
“有鸡的地方,就有鸡球虫”,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且高发病率的寄生虫病,对养鸡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鸡消化道内,是一类条件性病原菌,当动物肠道黏膜受损和肠道内环境失衡时,致病性产气荚膜梭菌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导致坏死性肠炎发生[2]。由于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的黏膜可以被不同种类的球虫寄生和侵害,造成广泛肠道黏膜受损,为梭菌继发感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其致病性主要由它所产生的外毒素引起[1]。在健康的猪肠道内都会有产气荚膜梭菌及其芽孢存在,这些梭菌及其芽孢可随粪便排泄到体外并在猪舍内蓄积。当蓄积到一定程度时,猪在采食时会摄入较多的梭菌。这些梭菌会在肠道内快速繁殖,并造成局部的营养不足,从而使梭菌形成芽孢,在形成芽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外毒素,最终导致发病[2]。  相似文献   

6.
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发病急、病程短、肾软化为特征。1发病原因1.1羊只采食被病菌芽孢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芽孢进入肠道并繁殖进而产生大量毒素,高浓度的毒素改变了肠道通透性,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并损害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发生休克而死。1.2过食,舍饲或放牧时间过长,牧草幼嫩  相似文献   

7.
产气荚膜梭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导致许多类型动物坏死性肠炎和肠毒素血症.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多种毒素以及许多酶,该菌可产生3种唾液酸酶,包括1个内分泌唾液酸酶NanH与2个外分泌唾液酸酶NanI和NanJ.产气荚膜梭菌唾液酸酶表达调控系统(VirS/VirR 2组分信号转导系统、RevR调控系统、ReeS调控系统、N...  相似文献   

8.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所引起。主要发生于绵羊,以发病急、病程短、肾软化为特征。(一)流行病学D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土壤常在菌,也存在于水中,羊采食被病原菌芽孢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芽孢随之进入羊的消化道。当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从吃干草改吃大量谷类或青嫩多汁饲料  相似文献   

9.
α毒素(CPA)是产气荚膜梭菌最重要的毒素之一,而且也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最主要的毒力因子。Macfarlane首先发现α毒素的本质为酶,它具有细胞毒性、溶血活性、致死性、皮肤坏死性、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血管渗透性等特性。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人类的食物中毒和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分为A、B、C、D、E5型,其致病因子是菌体产生的外毒素。本文主要综述了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基本特征、结构、功能、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和肠毒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α、β、ε、ι毒素、肠毒素及β2毒素等被认为是主要致病性毒素,其中β2毒素被推测在该病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β2毒素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和完善。论文就产气荚膜梭菌β2毒素的分子结构特征、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检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方法,本研究以抗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为特异性检测抗体,对人工腹腔注射α毒素的病死兔器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临床16例疑似产气荚膜梭菌病兔组织中的α毒素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到人工感染兔心脏、肺脏、脾脏、肾脏、膀胱、肝脏、胃、小肠、盲肠和延脑中的α毒素分布,对照组则均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临床应用检测结果表明:16例疑似病兔胃和肾脏中α毒素的检测均为阳性,检测阳性率高于细菌分离培养。本研究建立的该方法可以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病的临床诊断,也为该毒素在动物机体内的分布规律及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绵羊、山羊和其他动物的肠道疾病,不同毒素型的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等。产气荚膜梭菌对宿主通常具有破坏性影响,根据发病羊群的以往病史、临床病变和剖检病例变化是羊产气荚膜梭菌病初步诊断的基础,而该病的确诊还需实验室检测后方可确认。确定羊产气荚膜梭菌病最广泛被接受的方法是从患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羊肠内容物检测到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此外,大脑的组织病例理学检查对于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诊断中十分有用。本文对各种类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疾病的临床病变和组织病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4调节病原体毒力 机体被病原性微生物侵袭后就会发生感染性疾病。然而仅是传染性微生物存在于机体内并不一定就能导致随后疾病的发生,日粮和营养状态都能对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产生影响。4.1坏死性肠炎和产气荚膜梭菌许多梭菌能够分泌强力毒素,能够引起人和动物的诸如破伤风、波特淋菌中毒、产气性坏疽和坏死性肠炎等。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家禽病原菌,如果不加控制,  相似文献   

14.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为了调查不同动物A型产气荚膜梭菌流行情况及α毒素基因同源性,本试验从不同地区共采集病料307份,其中鸡133份(包括肉鸡112份、蛋鸡21份)、鸭65份、犬31份、猪14份、兔子20份、小鼠9份、牛粪便18份、鸵鸟粪便17份。取肠道内容物和粪便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和毒素基因分型,并检测cpe、β2毒素基因携带率;从不同地区、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挑选18株进行α毒素基因扩增,将所得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307份样品中68份(22.1%)呈产气荚膜梭菌阳性,不同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介于5.9%~44.4%;68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α毒素基因阳性率为100%,所有分离株毒素基因分型均为A型,未检测到cpe毒素基因,β2毒素基因总阳性率为63.2%;分离株与NCBI参考菌株α毒素基因相似性介于97.8%~100%。结果表明,不同动物α毒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本调查为研发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通用疫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一、羊猝疽。为成年寒羊的一种致死性肠毒血症。系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中产生毒素(B毒素)所致,病程短,常见不到症状而突然倒毙 剖检可见雏胃及小肠粘膜坏死,胸腔、腹腔积液。 二、羊快疫。是腐败棱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三、羊肠毒血症。系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所致。 临床症状:以上3种传染病,其共同的特点是死亡快,往往不表现症状即死亡。有时也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磨  相似文献   

16.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肠毒症。其病原是产气荚膜杆菌,即魏氏梭状芽胞杆菌。本病常发生在4~8周龄幼兔,因此时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抗体已下降,同时兔体生长加快,肠道微生物开始在肠内生长繁殖,所以一遇到饲养管理不当,病原菌在小肠和盲肠绒毛膜上立即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改变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毒血症。本病以急剧下痢、水泻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在23日龄左右易出现肠炎、水泻、拉饲料样稀便、生长缓慢等现象,这是由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小肠黏膜损伤而导致养分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引起。特别是夏季,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更多一些,必须引起重视。一病原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菌,能够产生芽孢,可分泌各种毒素及酶。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α毒素,C型产生的β毒素,毒素引起肠道上皮细胞膜水解,肠道黏膜严重坏死和脱落,导致一系列的肠道问题:肠炎、腹泻、饲料消化不良、拉红色带黏液的稀便等。  相似文献   

18.
C型产气荚膜梭菌能够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的坏死性肠炎。该菌能产生α外毒素和β外毒素,大部分该菌菌株也能分泌出产气梭菌细胞溶素O(PFO)和TpeL。试验证明β外毒素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病毒素。在兔子肠襻和小鼠模型试验中发现,通过细胞中同源基因C型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敲除基因突变株而导致该菌株失去毒力。当野生型β毒素基因补充这些突变体时毒素的活力将会复活。大多数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所有毒素(除TpeL外)都易与肠癌(Caco-2)细胞紧密结合并发生反应,比它在体外生长更加迅速。VirS/virR双组分调节系统(TCRS)被证明是在Coca-2细胞中导致β毒素和PFO产生快速上调。当virR基因被抑制时,pfoA和β毒素基因的表达也会受阻,这种系统是可逆的,virR表达时会恢复。通过β毒素作用于动物模型的试验研究,来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导致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等多种疾病,对畜牧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较大威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显著升高。本文对影响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的毒力因子,如毒素、芽胞和生物被膜,以及近5年来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其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um perfringens)是一类G 产芽胞的厌氧梭菌,可以引起人食物中毒和家畜气肿疽,其致病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产生不同的外毒素.目前至少已鉴定出20余种不同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根据产气荚膜梭菌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т),可以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E5个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