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DNS法对某种微生物产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7℃和6.5。该酶是一种耐热酶,在有底物保护条件下,酶的热稳定性可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酶的pH稳定性范围为3.5~6.0。金属离子Cu~(2+)、K~+对酶有激活作用,Ca~(2+)、Ba~(2+)、Fe~(3+)、Zn~(2+)、Mg~(2+)、Fe~(2+)对酶起抑制作用。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有较强的分解作用,但对滤纸的分解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诱变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实验室保存的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处理,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复筛,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诱变后突变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4.476倍.该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6.0,且在pH 5.0~7.0酶活力较稳定;该酶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60 ℃,在无底物保护且水浴30 min的条件下,酶活力在30~65 ℃保持稳定;此外,金属离子K+和Ba2+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相对酶活分别为108.11%和105.43%,而金属离子Ca2+和Cu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二者的相对酶活分别为93.80%和89.08 %.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u2 、Mn2 、Fe2 、Mg2 、Zn2 及K 6种金属离子对灵芝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测定底物中分别添加6种金属离子及不同离子浓度梯度下,灵芝纤维素酶的CMC酶活.结果表明,Cu2 、Mn2 和Fe2 对灵芝纤维素酶有抑制作用,Cu2 和Mn2 在离子浓度较低时就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Fe2 浓度增加至1.2 mg/mL时,其对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大;Mg2 、Zn2 和K 对纤维素酶酶活都有促进作用,Mg2 和Zn2 在低浓度时就有较强的促进作用,K 在试验范围内的离子梯度下,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从试验比较分析可知,金属离子可能对来源于不同菌种的纤维素酶有较大的影响.在这项试验范围内,Cu2 、Mn2 和Fe2 是灵芝纤维素酶的抑制剂,Mg2 和Zn2 是灵芝纤维素酶的激活剂.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条件对纤维素酶产量和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均匀设计U_(12)(12~(10))研究影响生产纤维素酶的五大因素(温度、水分、初始pH值、底物粗纤维水平、培养时间),试图找出培养条件最佳组合,取得最高酶产量和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粗纤维含量为40%、初始pH7.5,加水4倍时,在26—31℃条件下培养45h,获得最大酶产量26mg/g和CMC酶活力20mg/g,h.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崂山奶山羊瘤胃真菌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测定,筛选出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底物的最佳发酵条件(N源、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发酵温度),并按筛选出的发酵条件对玉米秸秆、花生蔓、地瓜蔓和麸皮不同发酵底物的产酶活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活力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5mL,发酵起始pH值为5,发酵温度35℃,产酶最高的发酵底物为秸秆。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15mL,发酵起始pH值为7,发酵温度39℃。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在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利用取自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混合厌氧真菌为菌种,分别以花生蔓、地瓜蔓、豆荚、玉米叶和滤纸为培养底物,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监测指标,研究不同纤维素含量的发酵底物对混合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在豆荚底物组培养72 h酶活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底物组(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高点均出现在培养72 h的花生蔓底物组,酶活比地瓜蔓组分别高25.00%、14.67%(P<0.05);滤纸组3种纤维素酶酶活均显著低于其余4种底物组(P<0.05)。发酵120 h后,花生蔓、地瓜蔓和玉米叶组的干物质消失率均达到37%,显著高于豆荚底物组和滤纸底物组(P<0.05)。综上,底物中木质素含量对木聚糖酶、纤维素含量对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诱导作用;选择豆荚做发酵底物可产生较高活性的木聚糖酶,选择花生蔓则可以产生较高活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底物干物质消失率对3种酶的活性高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金属离子对饲料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Na 、K 、Mg2 、Mn2 、Fe3 、Ca2 对纤维素酶具有激活作用 ,而Cu2 对其起抑制作用。Na 、K 、Ca2 对木聚糖酶具有激活作用 ,Mg2 、Mn2 、Fe3 、Ca2 则对其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米曲霉ZW-06中性蛋白酶的粗分离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ZW-06发酵干曲中对中性蛋白酶进行粗分离,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硫酸铵沉降法所得粗酶粉的酶活力高达264443U/g;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作用pH为6.5和9.0;该酶在常温及pH6~10的环境下比较稳定;Mg2+、Mn2+和Ca2+对蛋白酶有强烈的激活作用,Fe2+和Cu2+则对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该中性蛋白酶在pH 6.5和45℃条件下,Km为3.82mg/mL,Vmax为541U/mg·min。  相似文献   

9.
米曲霉ZW-06中性蛋白酶白粗分离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ZW-06发酵干曲中对中性蛋白酶进行粗分离,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硫酸铵沉降法所得粗酶粉的酶活力高达264443 U/g;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作用pH为6.5和9.0;该酶在常温及pH 6~10的环境下比较稳定;Mg2+、Mn2+和Ca2+对蛋白酶有强烈的激活作用,Fe2+和Cu2+则对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该中性蛋白酶在pH 6.5和45℃条件下,Km为3.82 mg/mL,Vmax为541 U/mg·min.  相似文献   

10.
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方法将蛋鸡输卵管碱性磷酸酶提纯了113倍。等电聚焦电泳该酶出现1条带,PI为4.3,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测得其分子量为127000,以磷酸苯二钠为底物,其Km值为4.76mmol/L,该酶对热稳定,对尿素敏感,对左旋咪唑不敏感,L-苯丙氨酸和L-色氨酸对该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DTA对该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一定浓度的Mg2+、Mn2+、Zn2+、Ca2+、Cu2+、Co2+、Fe3+、Cd2+、Se4+对该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除Mg2+和Mn+2外,高浓度的上述阳离子对该酶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分析测定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测定酶活力会得到不同的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值。其中,酶液用量、酶解反应时间、温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酶液的稀释度、DNS显色时间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最适条件为:酶解反应时间为30min,最适温度40℃,DNS用量2.5ml,显色时间5min。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酶对稻草秸秆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3%盐酸预处理的稻草秸秆用木霉(Trichoderma T6)制备的纤维素酶进行水解。研究了酶解温度、pH、酶量对稻草秸秆降解的影响。并探讨了蒸煮、振荡等条件对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最佳温度为50℃,pH4.8,酶用量为30IU/g干稻草。蒸煮对酶解基本无影响;振荡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其还原糖释放量是静置条件下的1.5倍。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高产纤维素酶活突变株ZM-8的筛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对航空诱变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进行筛选,得到纤维素酶高产突变株ZM-8。以玉米秸秆粉为主要碳源,经固体发酵培养,测得其滤纸酶(FPA)、纤维二糖水解酶(C1)、葡聚糖内切酶(CMCase)、β-葡萄糖苷酶(β-Glase)的酶活力分别为110.2、389.9、489.3U/g和1208.1U/g,比出发菌株各组分的酶活分别提高2.1、3.5、1.7倍和1.8倍。经过5次继代固体发酵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产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从河南省不同地方采集玉米地、秸杆垛的土壤样品58份,利用刚果红平板法分离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纤维素酶活,结合菌落特征、显微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分离出的42株产纤维素酶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较高的菌株B.LY02,纤维素酶活力可达0.5351U/mL。该菌株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能形成芽孢。基于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licheniformis strain CICC10095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6.5%,因此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酶对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新鲜的杂交狼尾草为青贮原料,采用不同比例的纤维素酶作为青贮饲料添加剂,探讨纤维素酶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处理组均有良好的发酵品质,较低的pH 值、氨态氮,并且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证明纤维素酶添加剂对改善杂交狼尾草青贮饲料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为调制优质杂交狼尾草青贮饲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施伟梅  吴龙火  杨翔  杨莎 《草业科学》2016,33(3):519-526
采用超声协同酶法提取紫花苜蓿多酚。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考察了液料比、加酶量、酶解时间、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及pH 6个因素对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该提取工艺。同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酶法提取紫花苜蓿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量4.9%、超声时间74 min、超声温度49℃,多酚提取量可达3.642mg·g~(-1)。此外,紫花苜蓿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和·O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78和19.28μg·mL~(-1)。  相似文献   

17.
以里氏木霉40359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线、亚硝酸钠、硫酸二乙酯诱变,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经过平皿初筛和摇瓶复筛,得到一株稳定性好的菌株YB40359,FPA酶活力达到57.31 U/m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87.12%;CMC酶活达到142.60 U/m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58.66%,且遗传稳定性好,可以用作饲用纤维素酶的降解菌。  相似文献   

18.
对发酵黄芪样品中分离的1株产纤维素酶解淀粉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在10℃~60℃环境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40℃。pH5.0~8.0培养基均适宜菌株生长,其中最适pH为6.0。在37℃环境200r/min振荡培养的生长曲线在0~4h为延迟期,4h~12h为对数期,12h~24h为稳定期,24h以后为衰亡期。细菌37℃培养32h开始产生芽胞,在培养72h时芽胞形成率达到80.67%。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且安全性良好。该菌株适应性强,生长条件较为宽松,这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Chopped kikuyu (Pennisetum clandestinum) grass of low digestibility and low in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was treated with three commercial enzyme preparations, namely, Celluclast, SP 249 and Silo Guard II. These enzymes were added to the kikuyu prior to ensiling in laboratory silos with a capacity of 1 kg. After 120 days, silage was removed and analysed for different chemical parameters to evaluate silage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in digestibility.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addition of Celluclast improved (P≤0.01) the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kikuyu silage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observed from the addition of SP 249 and Silo Guard II relative to the respective controls. None of the additives tested succeeded in improving kikuyu silage digestibility in vitro.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通过透析袋体外酶解的方法,研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还原糖生成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对照组,试验1、2、3、4、5组,其中试验组淀粉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4、0.8、1.2、1.6、2.0U/g,试验组纤维素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U/g,每个添加水平分别设5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添加浓度由0.4U/g提高至2.0U/g时,试验1、2、3、4组还原糖生成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22%、26.46%、6.99%、3.93%(二次,P<0.05),试验5组还原糖生成量下降1.72%(二次,P<0.05);试验1、2、3、4、5组干物质酶解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67%、4.58%、4.68%、5.69%、6.13%(线性,P<0.05)。纤维素酶添加浓度由1.0U/g提高至5.0U/g时,试验1、5组还原糖生成量相较于对照组分别降低1.31%、1.82%(二次,P<0.05),试验2、3、4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05%、32.76%、19.70%(二次,P<0.05)。以干物质酶解率为评价指标,淀粉酶添加的最适浓度为0.8U/g,以还原糖生成量为评价指标,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添加浓度分别为1.05U/g和3.08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