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目的]探讨矿化基因、贝壳和珍珠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47个培育优质珍珠的马氏珠母贝,测量贝壳的壳宽、壳高、壳长、绞合线长、总壳重、左壳重、珠层厚度及珍珠的直径、重量、珠层厚度,并分析矿化基因msi60在外套膜内缘组织的相对表达量,珍珠经济性状和贝壳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珍珠的珠层厚度、珍珠直径和珍珠重量3个经济性状均与受体贝贝壳的壳宽、壳长、总壳重和左壳重呈显著相关,推测育珠贝的生长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珍珠的培育;msi60在外套膜内缘的相对表达量与珍珠重量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9),贝壳和珍珠的珍珠层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9),推测在马氏珠母贝中,贝壳的矿化和珍珠的矿化可能具有共同的上游调控元件。[结论]msi60在形成贝壳珍珠质层的外套膜内缘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与珍珠的经济性状相关。该研究为马氏珠母贝生物矿化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我国热带海水大型珍珠贝类的白蝶贝、黑蝶贝、企鹅珍珠贝,是培育大型游离珍珠与附壳珍珠的优良贝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就3种大型贝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详细分析我国大型珍珠贝类养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议加大力度保护珍珠贝资源,建立严格的生产许可制度,提出大型贝类深水养殖新模式,旨在促进海水珍珠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洋珍珠贝是人工养殖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多个国家的海洋珍珠贝出现大量死亡[1-6],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推动了对海洋珍珠贝病害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珍珠贝的病害研究进展进行概括。1 养殖海洋珍珠贝的种类目前世界上能够养殖海水珍珠的贝类约有20种[7],但在世界各地大规模进行养殖的海洋珍珠贝主要有大珠母贝、马氏珠母贝和珠母贝三种。1.1 大珠母贝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俗名白蝶贝,是目前世界珍珠养殖母贝中…  相似文献   

4.
海洋珍珠贝病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洋珍珠贝是人工养殖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多个国家的海洋珍珠贝出现大量死亡[1-6],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推动了对海洋珍珠贝病害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珍珠贝的病害研究进展进行概括。1 养殖海洋珍珠贝的种类目前世界上能够养殖海水珍珠的贝类约有20种[7],但在世界各地大规模进行养殖的海洋珍珠贝主要有大珠母贝、马氏珠母贝和珠母贝三种。1.1 大珠母贝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俗名白蝶贝,是目前世界珍珠养殖母贝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贻贝贝壳基质蛋白的分子多样性,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外套膜组织开展转录组文库构建及从头测序研究,总计产出6 970 102 920nt数据,共77 445 588条干净阅读子;经序列拼接与组装,获得厚壳贻贝外套膜转录组单一基因共计106 452个,总长55 222 289nt,平均长度519nt,N50达到754nt;并对上述单一基因进行了生物学功能注释和聚类分析。为进一步挖掘贻贝贝壳基质蛋白相关基因,通过对单一基因的序列注释以及利用已知贝壳基质蛋白序列进行本地搜索,共鉴定出与12种已知贝壳基质蛋白同源的厚壳贻贝外套膜单一基因124条。通过对厚壳贻贝贝壳基质蛋白单一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比较,发现厚壳贻贝与其他软体动物,如鲍属、牡蛎属和珠母贝属等在贝壳基质蛋白组成以及序列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暗示着贝壳基质蛋白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同时,首次从贻贝属中发现了3种贝壳棱柱层特异的贝壳基质蛋白单一基因。这为后续贻贝贝壳基质蛋白的大规模鉴定以及对贝壳形成机制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企鹅珍珠贝金唇选育系和白唇选育系的育种性能,为企鹅珍珠贝良种选育及优质珍珠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H)和广西(G)群体的金唇(J)、白唇(B)选育群体F2为亲本,构建4个自繁选育系(J-HH、J-GG、B-HH和B-GG)和2个杂交选育系(B-HG和J-GH),观察并统计6个F3选育系的珍珠层边缘颜色变异情况,综合比较6个F3选育系的生长性能及珍珠层颜色差异,并比较金唇选育系和白唇选育系左右壳及不同测量位点颜色的差异.[结果]3个金唇选育系群体的贝壳珍珠层颜色变异率为0,3个白唇选育系群体的贝壳珍珠层颜色变异率为2.0%~5.5%,表明白唇表型相对于金唇表型为显性.金唇选育系左壳较右壳颜色更亮、偏黄红、鲜艳,其色差为2.77;白唇选育系右壳较左壳颜色暗、偏蓝绿,其色差为6.01.不论是金唇选育系还是白唇选育系,都是下测量位点比上测量位点颜色更暗、偏蓝绿,但同壳两测量位点的颜色差异较小.3个金唇选育系群体的体质量均显著大于3个白唇选育系群体(P<0.05,下同),金唇选育系与白唇选育系的贝壳珍珠层边缘颜色参数(L*、a*、b*、C*和ho)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金唇选育系中,J-HH选育系生长性状及贝壳珍珠层颜色的综合评价值(Pi)均最高,分别为0.390和0.415;在白唇选育系中,B-HH选育系生长性状及贝壳珍珠层颜色的综合评价值(Pi)均最高,分别为0.108和0.722.[结论]6个企鹅珍珠贝F3选育系的生长性能和珍珠层颜色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J-HH选育系可作为生长和金唇协同选育的最佳选育系,B-HH选育系可作为生长和白唇协同选育的最佳选育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企鹅珍珠贝蛋白质组成及重金属镉在不同蛋白质组分中的分布特征,对企鹅珍珠贝蛋白质进行分离,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镉的检测及用SDS-PAGE和HPSEC技术测定蛋白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显示:①从企鹅珍珠贝全脏器中分离得到3种主要蛋白质组分,各分离蛋白组分占总蛋白含量分别为肌浆蛋白27.3%、肌原纤维蛋白23.1%、总基质蛋白50.0%(其中酸溶性基质蛋白10.3%,酸不溶性基质蛋白39.7%;碱溶性基质蛋白22.1%,碱不溶性基质蛋白27.9%)。②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酸溶性和碱溶性基质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在20~200 ku的高分子质量段,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宽,组成复杂,酸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组成较为简单;在2~20 ku的低分子质量段,肌浆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由较多相对分子质量组分构成,而肌原纤维蛋白和酸溶性蛋白组成相对较简单。③总基质蛋白、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中的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 5),而在各基质蛋白质中,镉的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 4),说明镉在企鹅珍珠贝体内蛋白质中并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有选择性地结合在不同蛋白质组分上,在温和提取条件下,镉与蛋白质的结合态不被破坏,而在极端pH条件下,由于蛋白质变性可能会导致镉从中解离。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从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贝壳肌棱柱层中鉴定的一种新型贝壳基质蛋白——转凝蛋白类蛋白(transgelin-like protein, TLP)在贝壳形成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在序列分析基础上,对厚壳贻贝TLP进行原核重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纯化,并分析其对方解石型和文石型碳酸钙晶体形貌的诱导作用及对晶型的影响,同时,分析其对2种晶型碳酸钙晶体结晶速度的抑制及结合作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厚壳贻贝TLP含有一段钙调理蛋白同源(calponin homology, CH)结构域,其三级结构以α-螺旋结构域为主。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重组厚壳贻贝TLP能诱导方解石型和文石型碳酸钙晶体在形貌上产生变化,其中:对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的晶型具有向文石型转化的作用,但对文石型碳酸钙晶体的晶型无影响。重组TLP对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的结晶速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文石型碳酸钙晶体的结晶速度在蛋白质量浓度较高时具有促进作用。此外,重组TLP具有结合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的作用,但与文石型碳酸钙晶体无明显结合。以上结果表明,TLP对贝壳的形成具有影响并可能在贝壳肌棱柱层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简称ICP-MS)、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对粉红贝贝壳的化学成分、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珍珠层的成色机制,结果表明,粉红贝贝壳无机相由95.67%的文石和4.33%的方解石组成;粉红贝贝壳在珍珠质层中的文石为圆角六边形,呈堆垛式排列,在棱柱层单个棒柱结构中的文石以假六边形薄片形式呈叠瓦状排列;粉红贝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的文石厚度越靠近棱柱层越薄;内表面珍珠质层可以分为核心区与过渡区,核心区为螺旋生长结构,过渡区为堆垛结构;粉红贝贝壳的珍珠层具有一维光子晶体的结构特点,结构与色素共同作用使其产生独特的颜色和晕彩。  相似文献   

10.
三角帆蚌贝壳珍珠质颜色与体内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otal carotenoids content,TCC)密切相关。为研究养殖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三角帆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及贝壳珍珠质颜色的影响,选用不同颜色选育系(紫色选育系和白色选育系)的三角帆蚌进行了为期40 d的养殖实验。通过设置4种浓度梯度(5、10、20、40 mg/L)分别进行添加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类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三角帆蚌肝胰腺和外套膜组织中TCC也相应增加,但不同颜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对类胡萝卜素的累积效果差异显著(P0.05),实验40 d后,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贝壳珍珠质的各颜色参数(L*、a*、b*、C*和ΔE)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不同实验组之间随着类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边缘壳珍珠质颜色参数值a*、b*和C*呈现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变化(P0.05)。白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各实验组贝壳珍珠质的颜色参数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体内能够富集更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而白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对类胡萝卜素的富集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稀土元素铈对珍珠微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铈对中国浙江诸暨三角帆蚌珍珠表面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珍珠表面微结构和光泽度与养殖液中稀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当养殖液中不含稀土元素时,珍珠生长较缓慢,其表面主要由菱形和纺锤形文石层构成;当养殖液中添加1.0mg.L-1的稀土元素铈时,珍珠生长速度较快,珍珠表面微结构由菱形、纺锤形转变为结晶学上理想的正六边形文石晶片,说明适量的稀土元素能够促进珍珠的发育和生长,并能显著提高珍珠的表面光亮度;而当养殖液中稀土铈含量达1.5mg.L-1时,表面微结构又转变为圆形、椭圆形,珍珠粗糙度增加、光泽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育珠前后马氏珠母贝外套膜和珍珠囊中的Ca、Cu、Fe、Mg、Zn等8种矿物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旨在通过对育珠前后外套膜和珍珠囊中8种重要的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来探究珍珠形成机理。比较结果得出:外套膜中,Ca、Fe、Mg、Mn、Zn等5种元素在育珠后都发生了显著变化,Ca、Mg和Zn上升率分别为46.6%、30.12%和132.80%;珍珠囊中,Cd、Fe、Mg、Mn、Zn、Co等元素的含量在育珠前后存在显著差异,Zn含量变化最明显,上升达155.18%。  相似文献   

13.
沙拿利  张晓晖  罗慧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37-10340,10352
对采自江西九江的淡水有核珍珠与无核珍珠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淡水有核珍珠在珠核与珍珠层之间有中空夹层,中空夹层是产生“尾巴珠”的直接原因.结合偏光显微镜下薄片观察与阴极发光镜下特征,淡水有核养殖珍珠的结构可分为4部分:珠核、有机质层、中空夹层和珍珠层,无核珍珠分为中心有机质和珍珠层,在阴极发光镜下珠核不发光,有机质发红色荧光,珍珠层发黄绿色荧光.在扫描屯镜下有核珍珠中文石晶片大小一致,文石层排列紧密,无核珍珠中文石晶片大小有差异,文石层排列疏松,这是导致有核珍珠光泽强于无核珍珠光泽.通过对珠核的SEM观察发现珠核表面参差状断口和不规则层状结构,文石晶片形态和大小均相差悬殊,存在大量空洞和断裂,这是造成有核养殖珍珠在珠核与包裹其上的珍珠层间易于出现中空夹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光泽度为衡量珍珠价值上限的指标,为了研究三角帆蚌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有核珍珠光泽度的相对贡献,以白蚌(内壳主体色为白色的三角帆蚌)为材料,以壳长和外壳青色为选择性状,设置不同选择策略,建立8 组三角帆蚌群体,在每组群体随机选出供片组和育珠组,开展组合插核手术。经18个月培育,发现不同育珠组合中,供片蚌和育珠蚌同时来自 Ⅰ 组选择群体的YAA育珠组合所育珍珠光泽度值最大,比YGG、YHH产珍珠光泽度分别提高15.46%、21.51%;不同组供片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 = 0.717 ~ 0.939 ),建立供片组内壳光泽度和珍珠光泽度回归方程为:y=16.81+0.93x(R^2=0.777),供片蚌生长性状与珍珠光泽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组育珠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但育珠蚌生长性状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幼蚌期选育外壳颜色青色的三角帆蚌,达到了提升珍珠光泽度的目标,可作为选育产高光泽度珍珠三角帆蚌的间接性状,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显著相关,以其作为目标性状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制作魔芋珍珠奶茶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淀粉用量、魔芋粉用量、海藻酸钠浓度、乳酸钙用量对魔芋珍珠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奶液、茶汁、魔芋粉和白砂糖添加量对魔芋珍珠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魔芋珍珠的最佳配方为淀粉用量10 g,魔芋粉用量4%,海藻酸钠浓度0.4%,乳酸钙用量0.10%;魔芋珍珠奶茶的最佳配方为奶液用量50%、茶汁用量20%、白砂糖用量5%、魔芋粉用量为0.20%。[结论]该研究可为魔芋珍珠奶茶的生产和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大型珍珠生长、色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5个不同地域的珍珠养殖基地的水质、底泥、珍珠色泽调查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与统计。结果表明:浅色珠是我国淡水珍珠的主流;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分泌浅色珠珠质的能力较强,平均月产珠量达0.70g/只;水体中元素的含量与底泥中的元素的含量基本呈正相关;珍珠的呈色与水体中不同元素的含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pH、温度、基质、激素、超声波对珍珠半夏种子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以适宜pH 20℃温水浸种18 h细沙保湿催芽,最适宜珍珠半夏种子的萌发;适宜浓度的激素、超声波处理时间适当可提高珍珠半夏发芽率和发芽势.用TTTC法检测珍珠半夏种子生活力,其寿命不到1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便开始采捕珍珠。先秦以迄西汉中期,出土珍珠的墓葬或规模宏大,或随葬品丰富,反映出这一时期珍珠作为昂贵奢侈品流通的属性。而西汉中晚期以来,尤其是东汉时期,珍珠较多地在中小型墓中出现,表明珍珠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随着岭南珍珠开采和贸易的兴起,合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先秦至汉晋时期,珍珠被广泛应用于装饰、丧葬、美容等领域,并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文化含义,从而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Atomically resolved images of pressed powder samples have been obtained with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The technique was successful in resolving the particle, domain, and atomic structure of pismo clam (Tivela stultorum) and sea urchin (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 shells and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alcium carbonate (CaCO(3)) and strontium carbonate (SrCO(3)) powders. Grinding and subsequent pressing of the shells did not destroy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se materials. The atomic-resolution imaging capabilities of AFM can be applied to polycrystalline samples by means of pressing powders with a grain size as small as 50 micrometers.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AFM is a promising tool for material science and the study of bio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