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用鸡胚接种试验研究中草药的抗新城疫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高效的抗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中草药,采用鸡胚接种试验测定了常用清热解毒中草药的体外抗NDV作用.结果表明矮地茶、侧柏叶、贯众、诃子、虎杖、白蔹、夏枯草、黄连对新城疫病毒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防治新城疫的中草药,采用鸡胚接种试验,对大黄煎煮液的体外抗新城疫病毒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药大黄在体外对新城疫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分析大黄、虎杖、丹参、地榆、甘草和银杏叶对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强弱,为其在抗感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抗菌中药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大黄、虎杖、丹参、地榆、甘草和银杏叶对15个种属33种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合SPSS 17.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及同种属菌株MIC50和MIC90的统计分析,比较6味中药体外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大黄、虎杖、丹参、地榆、甘草和银杏叶6味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强于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6味受试药以地榆的抑菌活性最强,对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MIC为0.39~6.25 mg/mL。而大黄、虎杖、丹参、甘草和银杏叶的抑菌活性强弱因菌株种属差异而明显不同,对于阳性菌,总体以甘草的抑菌活性最强,其次为丹参、大黄和虎杖,最差为银杏叶;对于阴性菌,相对抑菌活性最好的是丹参,其次为大黄和虎杖,再次为银杏叶,抑菌活性最差的是甘草。研究表明地榆和丹参体外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4种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体外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的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传统水煎法对4种复方中草药进行提取, 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大肠杆菌标准菌ATCC 2592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ATCC 25923的体外抑菌活性; 在测定复方中草药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作用。【结果】 泻心汤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最好, 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均为7.81 mg/mL; 三黄虎杖汤和黄连解毒汤次之, 其MIC和MBC为31.25~125 mg/mL; 清瘟败毒散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较差: MIC和MBC均>250 mg/mL,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和三黄虎杖汤非常敏感, 其MIC和MBC为0.24~0.98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 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0.49、0.49、3.90和1.95 mg/mL。4种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与直接灭活作用较好, 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均在0.98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作用, 泻心汤和三黄虎杖汤在0.24和0.12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效果。【结论】 4种复方中草药中泻心汤的体外抑菌及抗PRRSV的效果最好, 其次是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 4种清热解毒复方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抗病毒活性, 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180只1日龄北京白鸡,饲养至21日龄随机分组进行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每组分别添加黄芪、岩藻和油菜3种植物提取多糖成分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剂量为10 mg/只,每种成分又分为滴鼻点眼和肌肉注射两种免疫途径.首免和二免后定期采血检测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结果表明:黄芪和岩藻多糖能显著提高新城疫的血凝抑制抗体水平,三种多糖都能显著提高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这三种植物多糖能增强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和观察细胞病变(CPE)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米糠凝集素的特性和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米糠凝集素能凝集鸡红细胞,促进新城疫病毒对红细胞的凝集,对热有一定的稳定性,耐酸碱;在体外,用米糠凝集素与新城疫病毒作用或用米糠凝集素预处理Vero细胞,均能抑制新城疫病毒在细胞上病变的形成。提示,米糠凝集素具有直接抗新城疫病毒和预防新城疫病毒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新鱼腥草素钠对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及其对新城疫病毒抗体消长规律,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新鱼腥草素钠与新城疫病毒活疫苗接种鸡胚的方法,以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判断新鱼腥草素钠体外对新城疫病毒复制效果,同时用新城疫病毒活疫苗(La Sota株)和新鱼腥草素钠免疫黄羽肉鸡,于免疫前及免疫后第14,21,35,42,49天分别采血检测血清中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新鱼腥草素钠能够降低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抑制新城疫病毒在鸡胚尿囊液中的增殖,其中以200 mg/L浓度抗病毒效果最好。说明一定剂量的新鱼腥草素钠与新城疫疫苗联合使用可降低HI抗体消长规律,从HI抗体水平来看亦能保护整个肉鸡生长周期,但与其给药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中草药提取液对临床分离鸡源变形杆菌抑菌效果,本试验对野菊花、穿心莲等9种中草药,采取水提法和醇提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鸡源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对抑菌效果较佳的黄芩等5种水提液与虎杖等3种醇提液分别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测定其FIC指数。结果表明:水提液中,黄芩抑菌效果最佳,MIC为62.5 mg/mL,穿心莲、虎杖、黄连、香薷次之,MIC均为125 mg/mL;醇提液中,虎杖、穿心莲、香薷抑菌效果较好,MIC均为125 mg/mL;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本试验各组合均无协同作用;说明黄芩水提液对鸡源变形杆菌抑菌效果最佳,其余药物水提液抑菌效果一般或较差;醇提取液抑菌效果为一般或较差;本试验各联合用药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琼脂孔洞法测定中药水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二倍稀释法确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并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在中药浓度为1 g/mL的情况下,艾叶、虎杖、乳香、麻黄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5.10、19.26、28.92、21.66 mm;艾叶、虎杖、乳香、麻黄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MIC分别为15.62、31.25、3.90、125.00 g/L;MBC分别为62.50、125.00、15.62、250.00 g/L。艾叶、虎杖、乳香、麻黄在pH值为3~7时,对枯草芽孢杆菌仍具有高的抑菌活性。这4种中药可有效抑制和杀灭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寇庆  梁咪娟 《江西饲料》2012,(3):5-6,12
本文研究了酵母多糖对雏鸡新城疫抗体效价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值的影响。实验选取健康蛋公鸡雏鸡20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饮用纯净水,实验组分别饮用含0.5%、1%、2%和4%的酵母多糖溶液。与免疫接种后第7d、14d、21d、28d测定新城疫血凝抑制效价。于免疫后第10d、20d、30d、40d分离雏鸡血液淋巴细胞,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变化。结果表明,酵母多糖能明显提高雏鸡新城疫HI抗体效价,促进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桦褐孔菌多糖抗新城疫病毒活性,本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测定桦褐孔菌菌核多糖提取率。并将提取的多糖配制成试验所需浓度用于测定其体外抗新城疫病毒活性。MTT法检测预先加多糖、接种病毒后加多糖和多糖与病毒同时加入3种不同方法对新城疫病毒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初步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为新型抗新城疫病毒药物或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用预防接种来控制,免疫效果也比较好,但由于有时免疫程序不正确、疫苗保管不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免疫失败而发病.发生鸡新城疫后,抗生素、磺胺类药品无治疗作用.金刚烷胺对鸡新城疫病毒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探讨中药桠土珠对鸡新城疫的治疗效果,对其进行了抗新城疫病毒的体外抑制试验,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醇提法及水提法制备10味中草药的提取物,采用常规平皿二倍稀释法对不同源性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0种中草药醇提物对不同动物源性耐药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水煎提取物对上述菌种的抑菌效果,且牛耳大黄及虎杖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的禽病毒一新城疫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性疾病。人们对ND的病理学已经作了较详细的研究,但对NDV引起淋巴细胞凋亡导致免疫抑制的研究报道较少。有报道NDV可在体外诱导鸡外周血液和胸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至今未见NDV在体内诱导鸡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凋亡的报道。本试验利用光镜、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技术对NDV的F48E8株在体内诱导鸡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和探讨NDV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城疫病毒的流行和毒力演变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城疫在世界各地流行的概况,介绍了新城疫病毒感染宿主不断扩大的趋势,探讨了新城疫毒力演变的分子机制,结合我国不同时期新城疫流行的基因型变化,对新城疫的演变规律做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当前鸡新城疫的发生特征以及免疫失败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城疫防治具有艰巨性,笔者根据1996-2008年对新城疫的研究结果,对生产中的免疫失败做剖析,希望对新城疫的控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鸭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能够导致鸭死亡和产蛋率下降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近几年,鸭新城疫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对国内养鸭业造成巨大危害。文章对鸭新城疫流行病学和综合防控策略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国内更好地防控鸭新城疫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MSB-1)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体外培养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新城疫病毒(NDV)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作用。结果表明,该上清液只对MDV的作外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NDV和IBDV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新城疫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城疫病毒变异的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一些新城疫常规疫苗所作的评价,以及对新城疫各种联合疫苗的研究和多种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作了简要介绍。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距离实际应用尚远,还需继续研究才有可能成为防控新城疫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非典型新城疫也叫慢性新城疫,目前在养鸡生产中由于采用疫苗免疫接种,典型的新城疫少见,而非典型新城疫仍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强对非典型新城疫的认识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