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验材料1.鱼苗来源: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所用鱼苗,系由将天然亲鱼及人繁后代池塘培育成可催产的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受精、孵化而获得。2.培育池塘: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池塘为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0.4~3.5亩,水深0.8~1.2米,分新开挖塘和老鱼塘。试验塘在放养太湖花鱼苗前均按常规方法用生石灰消毒清塘。3.鱼苗放养: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的鱼苗放养均在每年的4月中旬5月上旬进行。每批试验即在受精卵孵化出膜后第4~5天放养,放养密度在2.8万~22.2万尾/亩。二、培育方法1.鱼苗下塘:培育试验采用“半…  相似文献   

2.
翘嘴红鲌的夏花鱼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翘嘴红的人工养殖,从199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将翘嘴红鱼种培育成亲鱼的试验;2000年起进行该鱼的人工繁殖、夏花鱼种培育及冬片鱼种的人工饲料驯化培育等试验,均取得成功。并积累了一些数据和资料,现就有关该鱼的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鱼苗来源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的鱼苗,系将翘嘴红的野生鱼种在池塘培育3年,成为可催产的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受精、孵化而获得的鱼苗。2.培育池塘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的池塘有两种:一是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为3~3.7亩,水深1.2~1.5米;另一…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2014,(9):3-3
<正>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14年8月8日,从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中的一个新品"长丰鲢",经过驯养、选育和亲鱼人工催产孵化,2014年已成功培育出新品"长丰鲢"水花鱼苗500多万尾,夏花鱼苗300多万尾,全部鱼苗已转入培育池培育,且长势良好。目前,家鱼新品良种"长丰鲢"的人工繁育工作已进入批量  相似文献   

4.
顾权  胡国宏 《内陆水产》2000,25(3):16-17
革胡子鲶作为畏寒热带鱼类被引入北方已成为一种优良养殖鱼类。但苗种靠从南方购进 ,这样既不经济 ,鱼苗下塘成活率又低。为此 ,我们利用节能温室进行家庭式人工繁育鱼苗。通过几年试验 ,取得了良好效益 ,并得以推广。温室实用面积1180 ,每年可繁殖鱼苗156万尾 ,培育夏花、鱼种105.3万尾 ,获利15.64万元 ,可满足23.3~33.3hm2 池塘的养殖需求。本试验优点是投资不高 ,管理方便 ,水温水质易控制 ,病害易防治 ,鱼苗下塘成活率高等。现将1997年的试验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1.1温室建造温室属南北向 ,东西…  相似文献   

5.
2002年我们在自治区水产站平罗基地的3口池塘共4.2亩进行池塘高密度养殖革胡子鲶试验,经过三个月的养殖,总产鲶鱼5820千克,亩均产1386千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苗种来源与早期培育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平罗基地于2002年5月30日从四川省新津县鱼苗场购进革胡子鲶夏花鱼苗3.84万尾,规格为3厘米,投放于40米2的水泥催产池进行早期苗种培育。催产池注水80厘米,并且每天冲水2次,投喂枝角类做饵料,枝角类从外池塘中捞取,每天喂3次,每次投喂量为湿重3千克,…  相似文献   

6.
为就近解决网箱育种所需鲤鱼夏花的培育问题,在自然条件下网箱池塘并用,采用网箱培育亲鱼、网箱人工催产、池塘自然孵化、池塘水花培育至夏花、网箱培育鱼种的技术路线,在不增加产孵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了野鲤、松浦镜鲤人工催产、池塘育苗、网箱育种试验。试验采用规格为4m×1m×1.5m三个试验箱进行催产和孵化;两个面积同为1 300m2的池塘进行夏花培育;6个规格为6m×6m×2.5m的网箱进行网箱育种。结果表明,试验思路正确,技术路线可行。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采用此技术进行人工繁育鲤鱼苗种,可达到网箱养鲤的苗种自给,显著提高苗种入箱成活率,降低苗种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河北渔业》2011,(7):F0002-F0002
<正> 2006-2007年,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应用海洋动物生理学、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学、水产增殖学等多学科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繁育和池塘养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采用系列技术措施使乌贼亲体越冬培育成活率达到60%;人工繁育出体长1.5cm苗种5.9万  相似文献   

8.
杨家坚  林勇 《内陆水产》2000,25(9):8-11
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PG、LRH-A2和HCG的方法,对池塘人工养殖7年的斑Hu亲鱼进行8批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151990粒,催产率达100%;采用人工受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106450粒,受精率58.2%~82.5%,平均值达70%;使用小型孵化环道池、孵化网片及玻璃培养缸共12个,孵出全长1.2~1.5cm鱼苗及玻璃培养缸共12个,孵出全长1.2~1.5cm鱼苗33808尾,孵化率8.2%~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翘嘴红的人工养殖,我们在2000年6月突破了池塘小水体条件下培育翘嘴红亲鱼的人工繁殖,同年便相继进行翘嘴红的夏花鱼种培育试验和翘嘴红冬片鱼种人工饲料驯化培育试验,均获得成功。现将两年来翘嘴红冬片鱼种人工饲料驯化培育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夏花鱼种来源试验所用的翘嘴红夏花鱼种,均由人工繁殖的鱼苗培育而成,规格3~5厘米/尾,体质健壮,活力强。2.池塘条件冬片鱼种培育试验的池塘有两种:一是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2~4亩,水深1.2~1.4米;另一种是虾蟹养殖池塘,面积0.8~9亩,…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月从启东沿海港口购进野生菊黄东方计150尾,进行低盐度亲本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孵化、苗种培育、诱食驯化和土池淡水养殖试验,均获得成功。30万尾菊黄东方苗种进行土池淡水养殖到2001年10月底,已卖出鱼种(俗称巴鱼)27万尾,经济效益显著,是适宜在江苏沿海、内地等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种,现将低盐度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育苗设施1.亲鱼培育池:Ⅰ级池1只,Ⅱ级池3只,规格分别为Ⅰ级:8.5米×5米×1.2米,Ⅱ级:4.5米×4米×1米,室内光线1000~2500勒克斯。2.轮…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佛山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南海区西樵镇显恒水产农业有限公司和南海区西樵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共同成立“宝石斑人工繁育技术和池塘高产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小组,并于2004年3月在南海区科技局申请立项,2004年6月经人工催产孵化出仔鱼约12.5万尾,至7月育成规格为3cm的鱼种3.2万尾,率先在国内突破澳洲宝石斑人工繁育技术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六须鲶苗种繁育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DOM、LHRH-A2和HCG的方法,对在池塘驯养了2~4年的六须鲶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催产的11批45组亲鱼中,顺产39组,催产率达86.7%;收集鱼卵310.6万粒,获得受精卵244.6万粒,平均受精率78.8%;孵出全长0.6~0.8cm鱼苗177.9万尾,平均孵化率达72.7%;投喂丰年虫、水蚤、水蚯蚓、鱼肉等饵料,经17~25 d,培育出2.5~10.0 cm的鱼种114.3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4.2%。试验中还获得了具不同时期变态特征的胚胎发育图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mg·kg~1DOM+10μg·kg~1LHRH-A2+1000 IU·kg~1HCG对六须鲶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水温23~26℃,微流水+充氧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六须鲶鱼苗;以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按1000~1500尾·m-2的密度培育鱼苗,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使用从黑龙江引进六须鲶成鱼42尾,经池塘越冬强化培育达性腺发育成熟。采用人工催产试验筛选敏感药物(DOM、LHRH-A2、HCG单一或混合)催产的方法,在2008-2010年,先后进行了9批34组的人工繁育试验。收集受精卵205.5万粒,在水温17.5~28.7℃条件下,利用圆形产卵池和育苗池孵化出鱼苗149.6万尾,平均孵化率为72.8%。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水产苗种培育中滥用药物、高温促长的劣质苗种严重威胁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局面,亟待研究有效、实用的高品质苗种培育方法。为此进行本试验,研究黑鲷苗种池塘半生态系培育技术。一、试验材料和方法育苗试验于2000~2001年,在宁波市水产研究所水产苗种实验场进行。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1号池300米2,正方形,2号池和3号池280米2,长宽比为1.5∶1,池水深度为1.5米,池底埋有排水管,进水采用水泵抽水,池水经过清淤,生石灰每池100千克和漂白粉清池消毒处理。2.池塘生态系的人工建立放养仔鱼前20天…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5月15日,从福建省顺昌县农业局获悉,2018年年初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湖北引进,保存在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的水产新品良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亲本,经过驯养、选育和人工催产繁育,已成功繁育出680多万尾水花鱼苗,即将上市供应。目前,水产新品良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人工繁育批量生产工作还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据介绍,水产新品良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桂建芳院士团队最新培育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6批次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亲鱼采用在成鱼池或亲鱼池中套养方式培育,其催产效果优于专池培育的催产效果。黄颡鱼人工繁殖催产三率分别为催产率69%~82%、受精率63%~81%、孵化率63%~73%。同时进行了不同孵化水源对黄颡鱼催产孵化效果的比较试验.池塘过滤水孵化效果好于曝气的自来水。  相似文献   

17.
匙吻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的酷渔滥捕 ,鲟鱼资源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有些种类已濒临灭绝。运用人工养殖的鲟鱼亲本繁殖制种是保护鲟鱼物种、恢复鲟鱼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 2 0 0 1年我们利用人工培育的匙吻鲟亲本进行了人工催产与孵化 ,得苗 11 9万尾 ,在国内首次获得匙吻鲟人工繁殖成功。 2 0 0 2年利用上年催产过的亲鱼再次催产并获得成功。1 人工繁殖技术1 1 亲鱼来源 :匙吻鲟亲鱼 ,平均体重 9kg ,共13尾。原种为湖北省水产局从美国引进 ,本公司从 1992年的受精卵中经过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阶段培育后 ,将其中的一部分用池塘培…  相似文献   

18.
影响半滑舌鳎生长发育的水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亲鱼强化培育、药物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人工授精、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及鱼苗室外池塘培育方式,进行了锦鲤的亲鱼培育与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LHRH-A3与DOM混合胸腔一次注射法催产140组锦鲤亲鱼,结果138尾雌鱼顺产,孵化出仔2500万尾。对230万尾仔鱼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出3~5cm长的苗种150万尾,成活率65.2%。50万尾夏花鱼种经3次挑选,按照业内分级标准,选留了5万尾优质鱼种,其背部挺直,色彩鲜艳,图案斑纹清晰,品种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斑鳢(Ophicephalusmaculatus)俗称草鲡、生鱼,是一种淡水名优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斑鳢的生产过去主要以天然捕捞为主,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因此人工育苗及养殖将成为斑鳢生产的主要方式。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鱼卵孵化、鱼种培育摸索一套实用的斑鳢养殖技术,为今后斑鳢的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一、人工繁育1.亲鱼来源2000年从闽江流域收集体质健壮、2~3龄、体重700g~1300g的斑鳢作亲鱼。2.亲鱼培育培育亲鱼所使用的水泥池,放…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口胭脂鱼是我国“九五”期间推广养殖的淡水养殖良种之一。近几年来在人工繁苗、池塘育种、成鱼养殖各项试验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网箱养殖尚未见报道。我县在1997年引进养殖 ,1999年人工繁苗成功的基础上 ,在池塘培育鱼种的同时 ,进行了网箱培育鱼种试验。一、试验材料1.试验场地选在离县城11公里的道托乡胡家庄水库。该水库属小(二)型 ,养殖水面50亩左右。水质肥爽 ,无污染。2.网箱由聚乙烯机织网布缝制而成。规格为3.5米×3.5米×2米 ,网目大分别为0.8厘米、1.2厘米。箱体呈六面封闭单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