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莱州湾污染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8年4、7、10月对莱州湾污染调查结果,讨论了入海污染物对莱州湾的污染影响、分布特征及其入海通量。结果表明,莱州湾主要污染物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结果,小清河是莱州湾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渔业资源影响关系表明,环境因子对幼虾对虾相对数量变化均有一定的影响。1990-1998年COD与幼对虾相对数量相关相对较明显(γ=-0.565.8),无机磷和无机氮与幼对虾数量相关性不明显,但从不同时间段看,1990-1993年只有无机氮与幼对虾数量相关性明显,呈正相关关系,而1994-1998年COD、无机磷与幼对虾相对数量却呈显著负相关(γ=-0.86333,γ=-0.7928)。说明近年来COD、无机磷对莱州湾幼对虾相对数量的变动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陆源性污染对海域环境影响加剧,使得渔业资源,结构,组成和数量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口污染的加剧,不仅破坏了渔业资源,更重要的是破坏了产卵场。鱼卵的种类和数量在小清河附近海域的分布范围也缩小,仔稚鱼分布数量,已由小清河附近海域北移至黄河口至刁口一带,仔稚鱼有回避该区污染的现象,在莱州湾中,小清河为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即有代表性,又有普遍性,从中说明了渤海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产生的环境氮磷负荷及其来源的数量和比例。2006年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产生的环境氮负荷为210.21t,其中来源于对虾的排泄氮、粪氮和残饵氮分别为157.10t、39.61t和13.50t;环境磷负荷为45.45t,其中排泄磷、粪磷和残饵磷分别为4.93t、24.87t和15.65t。对虾养殖环境氮负荷主要来源于对虾的排泄,占氮负荷的74.74%,而磷负荷主要源自粪便,占磷负荷的54.72%。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的环境氮磷负荷量以湾北部沿岸最大,北部、西部和东部沿岸环境氮负荷分别为144.86t、53.99t和11.36t,环境磷负荷分别为31.32t、11.68t和2.46t。  相似文献   

3.
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环境的氮磷负荷与区域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产生的环境氮磷负荷及其来源的数量和比例.2006年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产生的环境氮负荷为210.21 t,其中来源于对虾的排泄氮、粪氮和残饵氮分别为157.10 t、39.61 t和13.50 t;环境磷负荷为45.45 t,其中排泄磷、粪磷和残饵磷分别为4.93 t、24.87 t和15.65 t.对虾养殖环境氮负荷主要来源于对虾的排泄,占氮负荷的74.74%,而磷负荷主要源自粪便,占磷负荷的54.72%.柘林湾沿岸对虾养殖的环境氮磷负荷量以湾北部沿岸最大,北部、西部和东部沿岸环境氮负荷分别为144.86 t、53.99 t和11.36 t,环境磷负荷分别为31.32 t、11.68 t和2.46 t.  相似文献   

4.
对虾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自1993年发生对虾大面积暴发性流行病后,对虾养殖业急剧滑坡,养殖产量由20多万吨下降到7万—8万t,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为了有效地防治对虾病害的发生,国家有关部门向全国大力推广集约化健康养成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对虾养殖模式有较大改革,对虾暴发性病害得到有效的遏制,养殖产量持续增长。但是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现状及年际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6~2009年莱州湾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莱州湾海域5月和8月无机氮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显著高于东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5月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高于东部海域,8月影响不明显;5月,53.3%的海域内无机氮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100%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8月,34.9%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总体偏低,只有5月小清河口海域超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海域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年际变化结果显示,5月有逐步上升的趋势,8月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活性磷酸盐5月变化不明显,8月下降趋势明显;活性硅酸盐5月和8月变化不明显。4年整个海域无机氮污染严重,磷缺乏;平均N/P为164、Si/P为130、Si/N为0.77;净营养盐收支呈磷减少而氮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虾养殖鼎盛时期,渤海莱州湾沿岸修建了大量的养虾土池。1993年以来,受白斑病影响,加上池塘条件、养殖模式等相对落后,此类池塘普遍采用低密度的粗放式养殖,产量和效益很低。近几  相似文献   

7.
厦门同安湾水产养殖对海域污染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和2004年同安湾水产养殖业、沿湾工业、船舶运输业、农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及东、西溪径流的氮和磷有机污染物对湾内的排放量,估算水产养殖污染占总体污染的比例,以期水产养殖业者正视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和人们对水产养殖污染的正确评价。结果显示,2000和2004年排入同安湾的污染物总量分别为19063.6和34588.1t,其中径流排入的分别为8564.8和21137.3t,分别占总排污量的44.93%和61.11%;居民生活污水排污量分别为6552和9487t,分别占34.17%和27.43%;水产养殖排污量分别为3473.3和3266.4t,分别占18.22%和9.44%;工业排污量分别为227.6和482.3t,分别占1.19%和1.39%;农业排污量分别为239.82和208.6t,分别占1.26%和0.60%;船泊运输污染物分别为6.1和6.5t,分别占0.03%和0.02%。据测算2000和2004年同安湾养殖生物吸收的N和P数量分别占自身养殖排放量的14.58%、26.32%和20.91%、37.02%。因此,2000和2004年水产养殖业实际对同安湾的污染仅分别占总污染物17.37%和8.74%。  相似文献   

8.
黄河和小清河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的估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河和小清河入海径流量从1998~2002年间呈下降趋势。黄河入海径流量1998年为107.34亿m^3,2002年下降到41.57亿m^3;小清河入海径流量从1998年的4亿m^3余下降到2002年的1亿m^3余。黄河平均年CODmn、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挥发酚入海总量为44322t,最高年份达到67336t,其中CODmn和硝酸盐的入海量起主导作用,约占年平均总量的93.8%。小清河平均年CODmn、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挥发酚入海总量为17017t,最高年份达到24314t,其中CODmn和氨氮的入海量起主导作用,约占年平均总量的98.8%。黄河与小清河比较,黄河年平均CODmn、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挥发酚入海量是小清河的1.83倍,而径流量是小清河的21.48倍。可看出小清河径流中CODmn、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挥发酚的浓度要比黄河高10多倍。  相似文献   

9.
三种方法处理后养殖海水的浮游生物变化及培水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成波 《水产学报》2005,29(1):137-142
1992年始于福建和粤东、1993年流行于全国沿海地区的大面积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使我国养殖对虾总产量由1992年的22×104t,锐减到1994年的5×104t,给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1-4]。到2001年,我国对虾产量已经恢复到30×104t,主要得益于广东、海南和广西3省区的对虾养殖得到恢复和发展,而我国其他对虾养殖省区对虾产量仍没有恢复到1992年水平。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对虾养殖和病害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对虾病毒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5-7]。为探寻更有效的对虾健康养殖模式,有效控制病害的暴发流行,笔者在海南莺歌海洋生物技…  相似文献   

10.
<正> 1993年5月中旬始,温州沿海各县因受赤潮影响,养殖对虾普遍发生严重病害,其面积之广、发病期之早为历史罕见(以往虾病高峰期为6~7月高温季节),虾病发生率高达30%,不少虾塘甚至绝产无收。为此,广大虾农不得不忍痛提早起捕,大量小规格鲜虾涌向市场。面对突发性对虾病害的狂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13年6月对莱州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盐度(S)、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分别对该海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春季莱州湾所有站位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污染严重,31%站位的DIN含量超Ⅳ类海水水质标准;PO4-P含量较低,所有站位PO4-P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由评价结果来看,2013年春季莱州湾海域N/P比值总体处于高值,P相对缺乏,营养水平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ⅥP)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于Ⅱ级,表明该调查海域开始受到有机污染,但有机污染程度轻于2007年夏季。  相似文献   

12.
摘 要:根据2010 年5月、8月和11月三个航次对黄河口主要入海河流附近海域9个调查站点海水化学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水体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水平。结果发现:与历史数据相比,黄河口海域S上升,PO43--P污染加剧,DIN有所下降但含量仍超标;DIN 和COD沿黄河口向南递增,向北先递减,至刁口河、马新河海域又上升,主要与南部广利河、小清河,北部刁口河、马新河等入海河流径流量和污染程度较高相关。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超标率为55.6%,8 月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有机污染指数(A值)8 月(3.07)>11月(2.05)>5月(1.40),分别为中污染、轻污染和开始受污染水平。对比两种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富营养化指数与有机污染指数具有较好的相互印证作用。COD 和DIN是造成黄河口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8月、11月N:P比明显低于以往报道,叶绿素a与TN、DIN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随着水体P含量逐渐上升,在春季以后黄河口海域水体正在由P限制型逐渐向N限制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养殖措施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泥池、土池及不同水处理方法等不同措施养殖对虾,研究养殖升旗与对虾暴发性病毒发生的关系,探讨合理养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水泥池、沙滤水、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和使用防病药物等措施对防治暴发性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使用优质饵料强化对虾体质,合理使用防病药物及水质净化剂,优化养殖生态环境对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有效;虾池内放养部分肉食性鱼类能延缓对虾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4.
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对莱州湾渔业资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8月-2013年8月莱州湾海域渔业拖网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渔业种群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和资源量的年际变动,以了解黄河入海泥沙通量对莱州湾渔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莱州湾渔业资源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以鱼类为主,甲壳类次之,头足类最少;鱼类中以中上层鱼类为主,网获量明显多于底层鱼类,但2011年8月底层鱼类稍多于中上层鱼类;(2)莱州湾渔业资源各年份的优势种有所变动,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的优势种变动较大,甲壳类优势种变动较少,鱼类优势种组成存在年际更替现象,主要由经济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向经济价值低、个体小的种类演替.主要优势种集中于斑鲦、矛尾鰕虎鱼、口虾蛄、小带鱼和日本枪乌贼等种类.2010年斑鲦大量暴发,为唯一优势种;(3)2009-2013年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与鱼类种数、底层鱼类数和渔业资源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底层鱼类生物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的变动对莱州湾渔业资源量和资源结构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6年4—11月对烟台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环境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四十里湾海域海水基本理化指标及月变化趋势,并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A)、营养状态指数法(E)、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NQI)以及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其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海水温度、pH和盐度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0.06~20.00℃、7.85~8.25和29.61~30.31,均适合扇贝养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以及硫化物均符合海水水质一、二类标准,活性磷(DIP)在10月个别养殖区超出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总无机氮(DIN)在4月和10月个别养殖区同样超出海水水质二类标准;5—7月环境质量良好,其他月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总体而言,烟台四十里湾扇贝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符合扇贝养殖I类区或II类区的要求,但应注意对养殖区的保护,特别是控制陆源污染物的输入。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室内集约化养殖水体中添加红糖和枯草芽胞杆菌及其强化发酵液,研究其对养殖水质及日本囊对虾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水体在14d时即可形成具生物絮团特征的絮状物,镜检显示,该絮状物包含细菌、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无定形碎屑。对照组水体中的无机氮总产生量为56.2g/m2,而处理组水体中的无机氮总产生量为4.13g/m2;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水体的COD和活性磷酸盐含量显著提高;对照组日本囊对虾产量为0.55kg/m2,处理组产量为0.65kg/m2;每千克对虾耗用水量对照组为28t,处理组为3.4t。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体中添加红糖和枯草芽孢杆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对虾集约化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同安湾潘涂对虾养殖垦区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丰 《水产学报》2001,25(5):443-447
1996年5至1997年2月对厦门市同安湾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进水渠道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虾池的颗粒磷(PP)含量明显高于邻近内湾,可溶性有机磷(DOP)含量略高于内湾,可溶性无机磷酸盐(DIP)含量则明显比邻近内湾的低。虾池中的磷主要以PP形态存在(78.25%),DOP、DIP含量较少(14.82%和6.93%);垦区内湾 则是以PP和DIP为主(44.49%和46.39%),DOP所占比例最小(9.12%)。虾池也垦区内湾不同形态磷的季节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地理学特征与鱼类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历史和调查资料为基础,介绍了莱州湾及黄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其发育史,指出莱州湾是一个年轻的海湾,而黄河三角洲则是一个不稳定的河口三角洲。莱变地质构造复杂,东部为上升区,西部属沉陷区;黄河三角洲则属于淤泥岸坡,沉积物呈从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细化为特征,其水文特征因地处暖温带北缘、属季风气候区。在陆上气候、黄河冲淡水和黄海冷水团交互影响下,本水域形成温、盐季节变化显著,逆时针环流、往复流性质的潮流及  相似文献   

19.
夏季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理化环境及营养现状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7年8月对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水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西部和西南部水域表层和底层的DIN含量较高,均呈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表层PO4^3--P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在湾口中部水域有一小范围的高值区,并呈向四周逐渐递减分布。底层水平基本与表层一致,但其高值区范围较大,等值线较为密集。营养盐与盐度的相关分析表明,DIN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DIN主要来自河流径流的输送;而PO4^3--P与盐度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这表明莱州湾PO4^3--P的补充并非主要来自河流径流输入,而是以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再生为主,同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水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看,N/P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16,P显得相对缺乏。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2007年夏季莱州湾水域营养水平基本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有机污染程度属3级,表明该调查水域受到轻度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