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宁夏的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方法对宁夏4个不同地区猪场的403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宁夏部分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3.08%,且该病的发生与季节、猪日龄和地区有关.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1型荚膜多糖的提取制备实验,并以该抗原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1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此抗原与猪巴氏杆菌病、猪布氏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等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2型、3型、4型、6型、7型、8型、9型、10型标准阳性血清也无交叉反应。可用于猪群感染血清1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3.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是一种能够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细菌病原体,它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膜蛋白W(Omp W)在细菌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Omp W与细菌的感染、耐药性以及分子调节等都有着紧密联系,因而阐明ompW基因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调节机制对于该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胸膜肺炎放线杆菌ompW基因为研究对象,成功构建自杀性质粒p EM-Omp W,为构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Omp W突变株以及探究ompW基因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子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PCR克隆得到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I型完整的apxⅡC基因和部分apxⅡA基因约2 000 bp,通过重叠片段PCR方法使apxⅡC基因缺失,并将该DNA片段克隆到PBS-T载体中构建了apxⅡC基因失活的转移载体pBSCA(-),为构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I型apxⅡC缺失菌株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一、病原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本菌抵抗力不强,易被常用消毒药杀灭。二、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6.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国英  朱忠珂  钟华  陈俊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94-2695,2698
采用生化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送检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的病料及血清进行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病猪肺脏中分离到1株疑似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球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TSA平板上形成不透明的淡灰色、湿润、光滑、表面隆起的菌落,血凝试验为阳性,确定所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同时对该猪群随机抽检12份血样,用猪胸膜肺炎间接血凝试剂盒检测胸膜肺炎抗体,其阳性率为8.3%。药敏试验表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长效痢清为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7.
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急性病例病死率高,慢性病例常能耐过,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本病的发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病原病原体为胸膜肺炎放线菌(原名胸膜肺炎嗜血杆菌,亦称副溶血嗜血杆菌),为小到中等大小的球杆状到杆状,具有显著的多形性。菌体有荚膜,不运动,革兰氏阴性。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  相似文献   

8.
邹明  曾振灵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6):2333-2337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麻保沙星等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然后对人工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猪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猪人工发病4 h后,分别以1.25、2.5、5 mg/kg体重的剂量肌注给药麻保沙星(每组10头),1 d 1次,连续4 d。结果表明:麻保沙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1μg/mL;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麻保沙星(2.5、5 mg/kg)有显著疗效,治愈率分别为80%及90%。  相似文献   

9.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相似文献   

10.
在已经建立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单项PCR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扩增条件和引物的筛选,成功地建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多杀性巴氏杆菌(PM)复合PCR诊断方法,利用1次PCR反应,即可同时扩增App的342bp和PM的457bp的特异性片段。检测灵敏度分别达9.7pgDNA/1.4×103OCFU和16pgDNA/2.3×103OCFU,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临床分离的23株可疑菌株,App阳性8株,PM阳性2株,与其它鉴定方法检测结果相符,表明该方法的建立能够对这2种疾病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