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LED白光(W)和紫外光(UV-A)两种不同光条件下,研究培养液中添加富氢水(HRW)对萝卜芽苗菜生长、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检测了花青苷合成过程中关键结构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紫外光处理显著抑制了萝卜芽苗菜的生长。不同连续光照时间(3、12、24、36h)下,紫外光处理的萝卜芽苗菜下胚轴花青苷含量均显著高于白光处理;连续光照处理24h和36h时,UV-A+HRW处理下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UV-A有利于花青苷的合成,而HRW可进一步提高UV-A对花青苷合成的诱导作用;各连续光照时间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趋势与花青苷含量基本一致。与白光相比,紫外光处理可明显提高花青苷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UV-A+HRW处理下,PAL、CHS、CHI、F3H、DFR、LDOX和ANS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UV-A+HRW处理下,上述基因的上调对花青苷含量的提高起到主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芽苗菜为材料,在白光下外源添加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相关的试剂为处理,以加水为对照,探究HO-1对花青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处理均不影响芽苗的鲜质量。与对照相比,添加HO-1诱导剂(Hemin)后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显著升高,HO-1抑制剂(ZnPP)及血红素降解产物(BR、CO、Fe2+)处理下花青苷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抑制剂ZnPP处理后下降最多;经诱导剂Hemin处理后HO-1及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的调控基因PAP1和关键结构基因PAL、CHS、CHI、F3H、DFR的表达量以及PAL酶活性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提高。由此表明,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过上调花青苷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促进花青苷积累。  相似文献   

3.
光影响植物花青苷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占丽英  王晶  林义章 《北方园艺》2016,(12):197-201
近几年来,对于环境因子影响花青苷合成的研究已有相关报道。现基于对花青苷合成影响最大的光因子,结合国内外研究,综述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和不同光质对植物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相关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以及植物的呈色反应的影响,指出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光照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花青苷的合成,植物呈色效果明显;光照促进植物花青苷合成和积累,光强越大,提高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相关酶活性,促进相关基因上调表达以及促进植物花青苷的积累,呈色效果明显;在不同的光质中,对合成花青苷最有效的是蓝光和紫外光,可以提高酶活性,增强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植物呈色。此外,还分析了目前花青苷光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研究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对大豆芽苗菜生长、
总酚类物质含量及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光质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UV-B)处理显著降低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
长及可食率,且有利于植株水分积累;各光质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下胚轴中总酚类物质含量,其中UV-B 处理含量最高,显著
高于黑暗培养和其他光质处理;UV-B 处理子叶和下胚轴中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均显著高于黑暗培养。光周期试验
结果表明:UV-B 8 h·d-1 处理大豆芽苗菜根长最长,下胚轴长最短;UV-B 8 h·d-1 和12 h·d-1 处理下胚轴中总酚物质含量
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均显著高于黑暗培养和其他光处理,其中8 h·d-1 光周期处理比12 h·d-1 效果更好。总体而言,
8 h·d-1 的UV-B 处理最有利于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总酚类物质积累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过表达苹果多肽激素基因MdCEP1促进花青苷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林’苹果(Malus×domestica‘Orin’)愈伤组织为试材,初步探讨苹果多肽激素Md CEP1(C-TERMINALLY ENCODED PEPTIDE1)在调控花青苷合成方面的作用。分析显示Md CEP1位于苹果第15号染色体,只有1个外显子。蛋白序列比对显示不同物种中CEP结构域非常保守。启动子分析表明,Md CEP1启动子序列包含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包括与分生组织有关的CAT-box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P-box)、光响应元件(MNF1)和与类黄酮合成相关的MYB类蛋白结合位点(MBSI)。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Md CEP1转基因苹果愈伤组织,进一步分析发现过表达Md CEP1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花青苷积累,并且促进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Md CEP1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同样能够促进拟南芥中花青苷的积累,并且促进拟南芥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Md CEP1能够正调控苹果花青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以3年生‘北陆’越橘为试材,对发育过程中果实花青苷含量及合成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3种紫外光(UV-A、UV-B、UV-C)分别照射转色期越橘果实,测定了果实中花青苷等酚类物质的含量、生物合成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从底物、酶活性、基因转录水平阐明了不同紫外光对花青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3种紫外光都明显诱导了果实花青苷的积累,特别是UV-C照射后果实花青苷含量提高了2.36倍。UV照射显著诱导果实PAL、UFGT酶活性升高,VcPAL、VcUFGT转录增强,但同时也抑制了DFR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其中PAL、UFGT酶活性与花青苷的积累极显著正相关(r = 0.807**,r = 0.894**),而DFR酶则相反(r =–0.854**)。结果表明,UV照射能诱导丙苯氨酸途径中响应紫外处理的一些关键基因的转录激活(如VcPAL,VcUFGT)或抑制(如VcDFR),并影响相应酶活性的变化,促使花青苷等酚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采后红富士苹果色泽变化与氧化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供试红富士苹果在贮藏初期(1-4周)果皮的花青苷含量有一个再合成过程,且这种合成过程无需光照条 件。不同的贮藏温度条件下花青苷合成发生时期不一样。20℃条件下,果皮花青苷含量第2周增加了31.2%。从第3 周开始,果皮的花青苷含量急剧下降;0℃条件下,果皮的花青苷含量第4周有增加达到最高峰。不同贮藏温度条件 下果实的花青苷的降解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在高温(20℃)条件下贮藏,SOD活性变化与苹果果皮内花青苷含量的 变化相吻合,表明SOD可减缓苹果果皮内花青苷的降解。POD存在2种调控机制:在贮藏前期,果实具有较高的 POD活性,能够清除H2O2,起保护反应。贮藏后期POD活性高促进了果实的衰老。而低温(0℃)条件下贮藏,除SOD 酶在贮藏初期增加外,其他相关酶活性在贮藏后期均保持较低水平,变幅较小,果实的花青苷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 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红肉苹果‘紫红3号’(新疆红肉苹果与‘富士’F_1代)的红色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诱导的红色愈伤组织为试材,初步探讨生长素调控苹果花青苷代谢机理。根据拟南芥AtARF3蛋白序列在苹果基因组中Blast比对得到一个生长素信号相关基因(MDP0000173151),暂命名为MdARF3。克隆测序发现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 127 bp,编码708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表明,MdARF3与AtARF3在同一进化支上,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愈伤组织在含有0.3 mg·L~(-1) NAA的MS培养基培养2 h之后其MdARF3上调表达,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无NAA培养基(对照),而CHS、CHI、F3H、DFR、UFGT及LDOX等花青苷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并且MdARF3表达量与培养基中NA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与愈伤组织花青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推测MdARF3对培养基中生长素快速做出反应调控花青苷合成;通过原核诱导获得了MdARF3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MdARF3蛋白在花青苷代谢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在(0±1)℃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聚氯乙烯袋(PVC,厚度为0.03mm)包装处理(MAP)和不包装处理(对照),研究MAP对苹果果皮色素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素含量及色泽指标(果皮光泽的明亮度、果皮色泽比)的影响,以及花青苷含量变化与其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及降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AP抑制贮藏期间叶绿素降解及贮藏前期花青苷的积累,延缓类胡萝素的积累及花青苷的后期降解;延缓果实色泽亮度L*及色泽比a*/b*的下降;贮藏期间花青苷的合成与PAL、UFGT活性变化有关,与CHI、DFR活性变化不相关;贮藏期间花青苷降解相关酶PPO、P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AP抑制果皮PPO活性的升高,MAP明显抑制贮藏前期果皮POD活性的上升及贮藏后期POD活性的下降。在采后贮藏过程中,自发气调包装(MAP)有利于延缓"红富士"苹果果皮底色黄化和红色色素的降解,可较好地保持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0.
花青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花青苷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天然色素,本文依据有关文献,简要说明了花青苷的结构、提取鉴定方法以及生物合成途径,并从生物化学和基因调控的角度重点介绍了PAL、CHS、DFR和UFGT在花青苷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归纳了其他植物色素、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以及光照和温度在花青苷合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同时指出,关于光敏色素调节酶活性机理以及基因调控花青苷合成模式的研究是揭示花青苷合成机制的关键,为今后的科研提出了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国光’苹果及其红色芽变为试材, 测定了果实发育期间的花青苷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并研究了套袋对芽变花青苷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①在果实发育期间, 芽变果皮的花青苷含量明显高于‘国光’, 尤其是成熟期芽变果皮花青苷含量为132170 U·g-1FW, 而‘国光’仅为49140 U·g-1FW; ②在果实发育期间, 两个品种间PAL 和UFGT的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但芽变的CHI和DFR酶活性明显高于‘国光’, 表明芽变花青苷合成能力的提高与CHI和DFR酶活性高有关; ③套袋抑制芽变果皮花青苷的合成, 但解袋后花青苷的含量极显著升高, 解袋后4种酶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CHI和UFGT活性均迅速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 这与解袋后花青苷迅速合成相吻合。综上结果, 芽变与原有品种在着色机理上的关键指标是果皮花青苷含量和CHI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百合花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滢  窦晓莹  包放  郎利新  白锦荣 《园艺学报》2015,42(9):1747-1759
百合花色主要由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形成,一般粉色和棕色花中主要成分是花青苷;黄色和橙色花中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红色是由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共同组成。百合花色的遗传现象比较复杂。目前初步构建了几个群体,通过遗传连锁图谱标记了花色相关位点。百合中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大部分结构基因已经被克隆和研究。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的转录因子LhMYB12调控百合花被片中的花青苷的有无,其转录水平调控花青苷的颜色强度和着色类型。本文总结了百合花朵的着色机理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百合花色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咨询园地     
《落叶果树》2010,(5):63-64
1 我栽的红富士苹果。红果率不足50%。怎么办? 关于苹果果实的着色机理,请参考《落叶果树》杂志2010年第4期44页魏红妮的文章。苹果果皮的颜色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组成。如果叶绿素为主,则果实呈绿色;如果花青苷成分为主便呈现红色。花青苷的合成要以糖为基础,且要在阳光的照射下合成。  相似文献   

14.
植物激素对果实花青苷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中花青苷的合成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综述了植物激素调控花青苷合成的机理,详细讨论了植物激素对花青苷合成的机理,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花青苷成分对瓜叶菊花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卫  李崇晖  王亮生  戴思兰  徐彦军 《园艺学报》2009,36(12):1775-1782
 通过测定不同花色瓜叶菊舌状花花色表型和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成分组成, 探讨不同瓜叶 菊花色表型与其所含花青素类色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色差计(NF333) 测量了不同花色的色相值。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 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 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 花色表型中亮度和花青苷总量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蓝色和红色瓜叶菊花色分别由飞燕草素苷元(Dp) 和矢车菊素苷元(Cy) 为核心的花青苷决定。粉色瓜叶菊含有Cy和天竺葵素苷元( Pg) 为核心的花青苷。紫色瓜叶菊主要含有Dp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瓜叶菊花色亮度与花青苷含量负相关, 瓜叶菊花红色程度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含量正相关。瓜叶菊主要由花青素决定其呈色。  相似文献   

16.
红皮梨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砂梨、秋子梨、新疆梨、白梨和西洋梨在内的世界梨主栽种类,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综述了红皮梨果实着色与其花青苷合成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了红皮梨着色过程中色素种类及其变化、花青苷的组分、花青苷在果皮组织中的分布、花青苷的合成途径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同时还介绍了与花青苷合成有关的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和转录因子等研究进展,并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阐述了花青苷代谢与红皮梨着色的关系,为今后研发红皮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培育色泽鲜艳的红皮梨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冷藏期间果实硬度, 叶绿素、类胡萝素及花青苷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花青苷含量变化与其合成相关酶(PAL、CHI、 DFR、UFGT)和降解相关酶PPO、POD 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MCP 处理能抑制叶绿素降解及 贮藏前期花青苷的积累,延缓类胡萝素的积累及花青苷的后期降解;贮藏期间花青苷的合成与CHI、DFR 活性不相关,与PAL、UFGT 活性正相关;贮藏期间花青苷降解相关酶PPO、POD 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 下降的趋势,对照的PPO 活性始终高于1-MCP 处理,1-MCP 处理明显抑制贮藏前期果皮POD 活性的上 升及贮藏后期POD 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质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荧光灯为对照,采用LED调制光质和光量,研究不同光质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影响显著,下胚轴长、子叶面积、植株鲜质量及干质量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红光与红蓝光组合处理下,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认为应用红光照射有利于萝卜芽苗菜生长,提高产量,改善部分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高温条件下芥蓝菜薹色泽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温条件下3个芥蓝品种菜薹色素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芥蓝菜薹的叶绿素、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尖叶夏芥蓝均为最高,荷塘芥蓝次之,中花芥蓝最低。尖叶夏的有机酸含量最高,中花次之,荷塘最低。花青苷含量较高的品种,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比较高。芥蓝菜薹表皮色泽是叶绿素、类黄酮和花青苷等色素的综合表现,并受表皮酸碱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光质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荧光灯为对照,采用LED调制光质和光量,研究不同光质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影响显著,下胚轴长、子叶面积、植株鲜质量及干质量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红光与红蓝光组合处理下,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认为应用红光照射有利于萝卜芽苗菜生长,提高产量,改善部分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