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的气候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小气候、旅游舒适度和空气负离子含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气候变化相对缓和,与广州市区相比公园内年平均温度低2.2℃,年较差小1.9℃,相对湿度增加10.4%,风速降低了0.4m/s,紫外线辐射几乎全部被林冠遮挡或者吸收,舒适旅游期比广州市区长32d。此外还分析了公园中的空气负离子含量,结果都在900个/cm3以上,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分析表明帽峰山森林公园具有旅游舒适期长,景观丰富,负离子含量高,气候资源的利用价值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澳门作为典型湿热地区,伴随着人口增长和建筑容积率的提升,其局地气候微环境愈发恶劣。文章基于WindPerfectDX软件模拟澳门议事厅前地的停留型和通过型空间夏季风环境与热辐射状态,计算热舒适值,分析街道高宽比与空间类型对热舒适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通过型空间中设置休憩性绿色设施、在停留型空间设置遮阳性绿色设施可以有效降低热辐射,“本土绿植+景观设施”的模式可有效提高议事厅前地的热舒适度。研究结果可为湿热地区高密度历史街区微气候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可调节微气候,进而提升居民室外空间使用的舒适度。绿地微气候评估从实测为主逐渐转为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多元路径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其中ENVI-met模型在当今绿地微气候模拟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且成果显著。文章首先归纳阐述了ENVI-met模型在热岛效应缓解、人体热舒适度改善、空气污染物消减3个方面的主要应用,其次探究了基于城市绿地布局结构、绿量和植物配置、景观材料运用的微气候优化途径,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郑州市居住区为例,采用手持式路昌LM-8000四合一环境测量仪,对郑州市区中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布局形式分类的6个居住区微气候环境进行观测,对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空间布局形式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结果表明:居住区白天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高于温度;测量日内,高层小区和多层小区的温湿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在静风条件下,植物蒸散和阴影影响的范围为10~50 m,相对湿度的影响范围为10~50 m;居住区相对湿度最小值、均值分别与测点1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分形维数有关;相对湿度最大值与5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形状指数有关;白天时段,湿度的变化与50 m范围内的形状指数和连接度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林业》2022,(1):49-55
研究使用城市微气候常用的参数表征古典园林的园林设计要素,并评估园林设计要素对古典园林夏季温度和热舒适度的影响。以拙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测量和移动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微气候测量,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拙政园内部温度、湿度、黑球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分布存在差异,拙政园内部建筑及铺装、植物和空间等园林设计要素对其微气候和热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建筑及铺装的比例与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率与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空间的开敞程度与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古典园林研究和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高校微机实验室内热舒适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高校微机实验室在学生上课和使用期间的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在哈尔滨多所高校的微机实验室进行了现场研究.现场测试夏季微机室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等热环境参数,并以问卷方式和ASHRAE的7级热舒适指标调查记录了学生对微机室内环境的热感觉.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哈尔滨大多数高校微机实验室的热环境处于ASHRAE舒适区之外,80%学生可接受的热环境对应的有效温度上限为27℃,人体热中性温度为23.8℃.接近半数的微机室内相对湿度在ASHRAE舒适要求以下,70%以上的学生感到空气干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郭庄春季小气候因子的实地观测,分析各个小气候因子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得出:郭庄内部环境对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都有显著调节作用,气温相对园外环境更为稳定,相对湿度更高;遮阴可以有效削弱太阳辐射,显著影响局部空间的热环境、湿环境;地表温度主要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水平影响,辐射越强温度越高,而环境温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因园内水体所占面积比例较大且不同水体相距较近,均匀地调节了全园的气温和湿度,因此各测点的温、湿度没有明显差异;西湖的风岛效应对园内有明显影响,并且主导了园内的主导风向。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街区空间布局与空间形态特点、微气候环境和使用者环境感知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理论并结合林荫空间对街道的限定,在成都市选出6条符合相应指标的街道,在冬季进行热舒适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时空下,不同LCZ分区下的街道微气候数值有差异。紧凑型街道温度波动大于开敞型;开敞型街道湿度波动范围大于紧凑型。2)紧凑低层型街道和开敞中层型街道是最为舒适的两种街道类型。3)人群对微气候的热感觉与热舒适具有二次线性关系,街道空间形态会对人的热偏好产生影响。4)空间形态与行为活动会影响人的热期望与热中性范围。因此,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街道空间特征,还应将街道所处环境、使用群体属性及活动特征纳入考量,以创造更为舒适的街道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地区的夏季典型高温日,通过垂直实测空气温湿度的实验方法,对悬铃木行道树进行垂直方向的有遮荫与无遮荫对比实测,以了解植物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对垂直方向的空气温湿度分层影响机制。实验发现:无遮荫垂直方向的温湿度日变化受太阳辐射与空气流动影响,没有与高度相关的明显变化规律;悬铃木行道树垂直温湿度日变化受树冠层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影响,从下垫面到树冠表面的各高度分层中,日最高温度位于树冠表面,且使垂直方向上的温差加大,树冠表面和林荫下人活动层的垂直温差最高达到10℃,同时因为蒸腾作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降温使与树冠表面同高度水平方向的无遮荫测点温差达到5. 1℃。研究结果为研究植物改善室外小气候舒适性在垂直分层高度的空间作用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春季以济南森林公园内广场为对照点,分别在9个专类园区内随机选取1个监测点,进行了定时定点的监测.测定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空气负离子浓度等小气候环境因子,并计算了人体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春季植物群落有降温、增湿、降低风速、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作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在舒适范围(DI:58~75)内;郁闭度高的春花园...  相似文献   

11.
As the main part with the function of self-purification in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urban forest ecological system is of far-reaching importance in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beautifying urban landscape and taking human health care, especially i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health. In the south of the North Tropic and in South Asia tropical monsoons climate zone with 4 mild seasons and rich rainfalls, Shenzhen is a place in favor of forest vegetation multiplication. It is also a place with t…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苏州穹窿山植物群落的物种重要值、多样性、群落内温湿度和空气颗粒物浓度等进行研究,并评价其体感舒适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紫楠林、栎类林、松林、毛竹林的乔木层中,栎类林和松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最高;栎类林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最高;毛竹林的S、D、H和J均为最低;4类群落的体感舒适度等级均为很舒适,栎类林的体感舒适度最佳;通过相关性分析,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与其体感舒适度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体感舒适度指数越高,表明体感舒适度越低),群落丰富度越高,其体感舒适度越好;研究结果可为管理穹窿山森林资源和提升森林的保健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林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 5:00 —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著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 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生态作用的有关原理,选取典型的城市园林绿地进行小气候实测分析。试验选择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4个不同结构类型的园林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冬季进行了连续3 d的试验。研究结果如下:由常绿针叶林构成的纯林、混交林型的乔-草型绿地上的湿度较高,温度较低,具有降温增湿效应;草坪型绿地和由落叶乔木构成的乔-草型绿地上的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经研究得出了不同结构类型园林绿地温度、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并对城市绿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油松中龄林的气候效应,笔者运用自动气象站对晋东南油松中龄林林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气压进行了为期1年的同步、连续观测,分析不同因子在林内外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太行山油松中龄林林内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太阳辐射的变化趋势相近,林内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年平均风速、年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分别为6.43℃,69.06%,0.09 m/s,87.94 KPa和39.67 W/m^2;林外分别为8.92℃,62.27%,0.82 m/s,87.81 KPa和137.14 W/m^2.油松林具有降温、防风、增湿、改变风向和减少太阳辐射的作用。此外,油松中龄林不仅具有明显的小气候效应,且改变了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生态风景林的人体舒适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同步观测深圳市生态风景林的几种绿地类型地区的温湿度、风速、空气正负离子浓度、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对比研究几种绿地类型地区的人体舒适效应,结果表明:几种绿地类型的人体舒适效应顺序为:森林公园 > 风景林地 > 居民区绿地 > 街头绿地。    相似文献   

17.
以诸暨市体育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夏、冬两个季节诸暨城市公园绿地不同样地的小气候要素数值,结合游人行为观测,探究了风、湿、热等小气候要素与人群行为间的复杂关系.结果发现:①高郁闭度对T HI有一定调节作用;②乔木、草本植物和水体蒸腾作用强,具有一定保湿作用;③灌木比高大乔木对风的阻碍更明显;④坐憩行为对小气候舒适度较...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城市环境的持续恶化与公众对健康舒适户外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风景园林是影响城市小气候环境变化的直接因素,在气候适应性设计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文中以城市滨水带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小气候适宜性为目标,提出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字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求水体、驳岸、植物、地面铺装、园林构筑等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与空气流动、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热辐射等小气候物理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基于ENVI-met模拟软件提出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不同密度人工梭梭林的林内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的观测,就不同密度人工梭梭林改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梭梭林保留密度为1111株?hm^-2与833株?hm^-2时,改善小气候效应与高密度梭梭林相当;保留密度为500株?hm^-2时,改善小气候效应略有降低,但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抑制梭梭林的衰败退化;保留密度为278株?hm^-2时,改善小气候效应严重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