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快速、准确获取农作物长势信息能够为种植业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某猕猴桃农业园为例,基于微小无人机遥感平台,采集了研究区可见光遥感影像、地面实测数据及其它管理信息。经过处理获得研究区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在此基础上选取8个不同样方网格进行分析,运用影像分割算法对DOM进行分割,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DSM进行分类并统计猕猴桃上架的面积,并计算得到各样方的上架猕猴桃覆盖度(%),依据实际上架株数与覆盖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DOM的分割很难区分猕猴桃和其他植被;对DSM的空间分析表明,以搭架的水泥柱平均高度来区分猕猴桃与其他杂草是可行的,覆盖度与猕猴桃实际上架株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2=0. 8416),即猕猴桃覆盖度越多则上架株数也是增加的,通过猕猴桃覆盖度可以反映猕猴桃上架株数情况进而反映猕猴桃的产业状况,该方法为快速监测猕猴桃生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挖掘无人机遥感在核查造林成果中的应用潜力,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福建省将乐县一伐区造林坑穴数量和参数进行自动化提取实验。采用大疆精灵4 Pro型无人机,获取空间分辨率0.01m的可见光遥感数据,经处理后得到正射影像(DOM)、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无人机影像点云数据;分别采用基于DOM人工目视解译、基于DOM模板匹配法和基于DSM圆形霍夫变换法进行各类信息提取,比较各种方法在造林坑穴数量和宽度、深度参数提取上的精度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基于DOM模板匹配法得到的坑穴数量正确率为92.60%。基于DSM数据的圆形霍夫变换法坑穴数量正确率为95.15%,坑穴宽度和深度提取值与测量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和0.9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02cm和1.67cm,该方法不仅可以得到优于模板匹配的数量精度,还可有效提取坑穴宽度和深度参数信息,提高了坑穴参数提取的效率。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提取坑穴数量、宽度和深度参数方面能够满足造林坑穴指标核查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利用无人机影像监测玉米群体株高的精度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无人机搭载光学成像设备构建大田玉米群体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研究不同生育时期下玉米群体株高监测的精度差异。针对3个玉米品种、8个播期处理构建的株高差异化群体,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RGB相机和多光谱成像设备,采集试验区高清RGB和多光谱影像,获取玉米群体数字高程信息DEM和各处理区植株高度,分析不同品种和播期处理下基于无人机和人工测量株高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高清RGB相机和多光谱成像设备获取的DEM均能反映玉米群体的高度差异。高清RGB相机的株高监测精度优于多光谱成像设备,但株高监测精度不足,难以反映玉米群体的较小株高差异。不同生育阶段对玉米株高监测精度具有较大影响,生育前期冠层尚未全部覆盖地表或生育后期植株衰老叶片枯黄下垂时,受裸露地表影响,群体株高被严重低估。本研究分析了影响无人机搭载成像设备监测玉米株高精度的因素,可为该方法应用于大田生产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视角立体视觉的拔节期玉米水分胁迫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采用生理特性指标的玉米水分胁迫检测方法影响玉米植株生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角立体视觉的玉米水分胁迫预测模型。首先,利用RGB相机获取玉米拔节期-30°、0°(玉米叶片展开平面)和30°的3视角图像;然后,基于加速稳健特征点(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SURF)检测的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建立-30°~0°、0°~30°2个玉米点云模型,采用基于KD树(K-dimensional tree,Kd-tree)的最近迭代(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点云配准算法,将2个玉米点云模型数据合并到同一坐标系下;最后,用L1-中值法提取玉米点云骨架,在该玉米骨架基础上提取玉米节间高度、叶片长度及株高等参数,建立基于单一参数的玉米水分胁迫预测模型,并建立基于多参数纠错输出编码思想的支持向量机(Error correcting output codes-support vector machine,ECOC-SVM)水分胁迫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叶片长度、节间高度和玉米株高每日生长量与水分胁迫程度呈显著线性关系,故分别以节间高度、株高每日生长量和全展叶叶长为自变量,以土壤含水率为因变量,建立水分胁迫预测模型,得到相关系数分别为0. 892 2、0. 892 8和0. 817 6,RMSE分别为2. 92%、2. 53%和2. 76%。为了准确判断玉米水分胁迫程度,以上述3个玉米参数为特征向量,建立ECOC-SVM水分胁迫预测模型,该模型测试集预测准确率为93. 3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可以快速检测拔节期玉米的水分胁迫情况,为农情信息精准获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田间大豆株高测量采用作物标尺准确度不够或人工测量费时费力的问题,基于50个试验小区、10个标准株高不同的大豆品种,以无人机(UAV)低空遥感平台获取大豆田间影像及数字表面模型,同时测定地面大豆实际冠层高度;利用克里金插值算法获取地面高程值(DEM),通过计算提取大豆株高信息,并验证此方法的精度和提取误差。研究表明:利用无人机遥感正射影像、数字表面模型和克里金插值算法生成的DEM模型符合试验田的地势情况,提取的大豆株高范围为0~1.13627m,所建立的株高提取模型R2=0.8163,计算得到的大豆实际株高与提取株高平均误差为3.79%。此方法可较为精确地计算大豆的植株高度,能够为大豆田间管理和高产株型选育过程中株高性状数据获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作物的植株氮含量(PNC)信息,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实现农田氮素施肥的科学管理,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首先获取了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的数码影像,并实测了各生育期的PNC、株高(H)和地面控制点(GCP)的三维坐标。其次利用各生育期的无人机数码影像与GCP结合生成试验区域的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并从中提取冠层光谱特征和株高(Hdsm)。然后将各生育期提取的Hdsm和数码影像变量与地面实测的PNC进行相关性分析,从中筛选出相关性较好的影像变量和Hdsm作为马铃薯PNC估算模型的输入参数。最后分别基于影像变量和影像变量结合Hdsm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Lasso回归3种方法构建马铃薯PNC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基于DSM提取的Hdsm与实测H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为0.860,RMSE为2.663 cm, NRMSE为10.234%);各生育期加入Hd...  相似文献   

7.
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玉米植株三维重建与性状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玉米植株性状测量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劳动强度大、有损伤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 M)的户外玉米植株三维重建方法,并提取了株高、单株最小包围盒体积、茎粗、叶面积、叶片数、叶夹角等11个性状参数。采用前期研制的小车,在户外采集不同视角下的玉米植株图像(采集间距为5~6 cm),基于Sf M算法获取玉米植株三维点云;运用直通滤波、圆柱拟合和条件欧氏聚类算法自动分割单株、茎秆和叶片等点云数据,基于距离最值遍历、三角面片化等算法实现株高、茎粗、叶面积等11个性状的准确、无损测量。结果表明,与人工测量值相比,测得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3. 163%、4. 760%和19. 102%,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 557 cm、1. 540 mm、48. 163 cm2,决定系数分别为0. 970、0. 842、0. 901。研究表明,本文方法适用于作物表型户外测量,为表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作物表型户外测量方法,同时还证明,株高和单株最小包围盒体积可以显著区分低地上部生物量玉米植株和高地上部生物量玉米植株。  相似文献   

8.
樊意广  冯海宽  刘杨  边明博  孟炀  杨贵军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16):202-208,294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作物的植株氮含量(PNC)信息,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实现农田氮素施肥的科学管理,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首先获取了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的数码影像,并实测了各生育期的PNC、株高(H)和地面控制点(GCP)的三维坐标。其次利用各生育期的无人机数码影像与GCP结合生成试验区域的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并从中提取冠层光谱特征和株高(Hdsm)。然后将各生育期提取的Hdsm和数码影像变量与地面实测的PNC进行相关性分析,从中筛选出相关性较好的影像变量和Hdsm作为马铃薯PNC估算模型的输入参数。最后分别基于影像变量和影像变量结合Hdsm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Lasso回归3种方法构建马铃薯PNC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基于DSM提取的Hdsm与实测H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为0.860,RMSE为2.663cm,NRMSE为10.234%);各生育期加入Hdsm,均能提高马铃薯PNC的估算精度和稳定性;各生育期利用MLR方法构建的PNC估算模型优于BP神经网络和Lasso回归。该研究可为马铃薯PNC状况的高效、无损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RGB-D点云的田间原位玉米株高测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田间原位玉米株高的测量需求,避免破坏性取样后进行株高测量难以捕捉植株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真实情况与表型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RGB-D相机的田间原位玉米株高的测量方法。首先,通过RGB-D相机同时获取可见光图像和其对应的深度信息,计算相机的内参,得到玉米植株的三维点云数据;其次,通过基于欧几里得距离的统计滤波算法和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RANSAC)的阈值分割快速去除三维点云中的离群点、环境噪声及复杂的自然环境背景(包括土壤面和滴灌管等),并通过OBB包围盒验证滤波效果;最后,通过单株玉米植株分割,提出了一种基于俯视视角下玉米株高的测量方法,并计算出田间原位玉米的株高参数。试验中,在玉米快速生长期中选取两天的试验数据,其试验用5个品种的平均测量误差分别为1.47cm和2.70cm,均方根误差(RSME)分别为1.68cm和2.80cm,人工实测结果和算法测量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后得到待测系数R~2分别为0.9831和0.9797。试验结果表明:利用RGB-D相机对田间原位玉米的表型测量与株高分析具有可行性,所提出的测量与计算方法最后获得的玉米株高参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为玉米表型参数提取提供更为有效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深度相机的玉米株型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提取的改进算法,可实现在大田环境下,使用PMD深度相机快速、无损测量玉米株型参数。首先利用深度图像RGB伪彩色和深度距离信息,提取深度图像的骨架,排除复杂背景干扰,得到单株玉米的二值骨架图像;然后利用基于角点检测的改进归类算法提取骨架图像特征点;最后建立骨架图像中特征点与深度图像的对应关系,利用空间几何数学方法,结合特征点计算出玉米的3种株型参数,即株高、茎粗、叶倾角。农田实验对比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株高测量结果与人工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 r 为0.986,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 cm,农田作物育种抗逆性分析还表明玉米株型参数与抗倒伏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