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烟粉虱为害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虫口密度下烟粉虱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人工接种的方法将定量烟粉虱接种至不同生育期番茄植株上。结果表明:随着烟粉虱为害等级的升高,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不同虫口密度为害可使成熟期番茄维生素C含量下降15.07%~54.49%。低虫口密度烟粉虱可刺激番茄果实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但随着虫口密度的升高,为害加重,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最高达33.67%;不同虫口密度下,烟粉虱可使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下降9.83%~62.31%;番茄果实内有机酸含量和糖酸比,均随着为害等级的升高而降低,而胱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等在虫口密度较大时却出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Q型烟粉虱为害对不同辣椒品种叶绿素及营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机制,以不同抗性程度的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受Q型烟粉虱危害后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危害后,辣椒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未接虫)增加,其中抗性品种(苏椒5号、新研988椒王)叶绿素含量增加显著(P0.05);可溶性糖含量以抗性品种增幅最大(P0.05),中抗品种(萧新九号、湘辛三号)次之(P0.05),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大禹牛角王)的增幅最小。烟粉虱危害后所有参试品种除中抗品种湘辛三号外,其余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对照降低;所有参试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大禹牛角王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高抗及中抗品种(P0.05)。因此,辣椒品种对Q型烟粉虱的抗性强弱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有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瓜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的不同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B生物型(中东-小亚细亚1种)和Q生物型(地中海种)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杀虫剂的滥用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危害到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因此,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十分必要。利用植物抗性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论文旨在探讨黄瓜植株被B型、Q型烟粉虱取食后营养和防御相关酶系的反应差异,阐明黄瓜植株应对烟粉虱取食防御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为利用植物抗性防控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提供依据。【方法】以实验室长期培养的B型、Q型烟粉虱和黄瓜博杰1号品种为供试材料,在黄瓜植株4片真叶期分别接B型、Q型烟粉虱成虫200头,同时分别以不接虫的黄瓜植株为对照,在烟粉虱持续取食1、3、5、7、9 d后,分别测定黄瓜叶片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酚含量、防御物质合成相关酶活性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在整个实验期内,B型烟粉虱取食3 d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Q型烟粉虱取食1 d后,黄瓜叶片内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植株显著下降。黄瓜叶片中多酚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取食后均升高,但对Q型烟粉虱取食更敏感,即活性更高。B型烟粉虱取食后引起黄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均升高、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下降;而Q型烟粉虱取食后则引起SOD活性升高、POD和CAT酶活性下降。【结论】烟粉虱B型和Q型取食诱导黄瓜的营养物质含量、防御酶或保护酶活性发生不同变化。B型、Q型烟粉虱取食均能诱导黄瓜植株防御物质多酚的合成,导致叶片内多酚含量升高;但二者对黄瓜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活性诱导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诱导黄瓜营养物质增加,Q型取食导致营养物质下降,而黄瓜防御物质在Q型烟粉虱取食后活性更强。两种烟粉虱生物型在寄主适应性上存在差异,在制定防治策略上,应该因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或不同寄主植物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在夏季番茄植株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烟粉虱各虫态在番茄不同叶位层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烟粉虱各虫态在番茄植株各部位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匀。卵、若虫主要集中分布在番茄的中部,而成虫主要集中分布在番茄的中部偏上。夏季番茄植株上调查烟粉虱卵、若虫和成虫的适宜叶位(由上往下)分别为第3~4叶、7~8叶和5~7叶,并建立了根据相关叶片上烟粉虱的数量估算整株虫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从3月初至7月中旬调查玻璃温室种植的苏粉8号和金陵秀玉番茄品种烟粉虱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春季玻璃温室种植苏粉8号和金陵秀玉番茄烟粉虱的发生动态基本相似,从3月初至4月中旬,番茄幼苗期的虫量较低,从4月中旬至5月30日,番茄开花期烟粉虱的数量开始逐步上升,6月后进入番茄挂果期,烟粉虱数量急剧上升,第1次采收前后虫量均维持较高;早春温室烟粉虱的基数较低,在番茄苗期用黄板防治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番茄开花期后尤其挂果期后,黄板的诱捕率明显下降;温室番茄在开花期后,烟粉虱虫量开始增加,田间施用25%噻嗪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烟粉虱,苏粉8号和金陵秀玉14 d防效的分别为73.8%、64.2%,并能维持近20 d虫量不明显增加,说明此阶段利用化学防治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温室番茄进入挂果期后,烟粉虱数量激增,田间打叶对2个品种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并不一致,金陵秀玉的虫口数有所减退,苏粉8号虫口数没有明显减退;在番茄采收期后,田间的烟粉虱数量达到高峰,田间喷施孢子浓度为1×10~7个/mL的玫烟色棒束孢防治烟粉虱,2个品种苏粉8号和金陵秀玉的烟粉虱量均略有下降,7 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8%、29.0%。  相似文献   

6.
在日光温室内系统研究不同虫口密度烟粉虱危害对辣椒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粉虱为害对辣椒产量和营养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且随着虫量的增加,影响逐渐加重。叶片上若虫虫口密度为20~30头·cm-2时,叶片和青椒果实中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28.01%和30.99%,结实率下降14.13%,单果重下降8.48%,单株产量下降15.73%,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下降6.37%、4.64%和3.65%。叶片上若虫虫口密度为50~60头·cm-2时,叶片和青椒果实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39.86%和53.52%,结实率下降29.04%,单株果重下降45.82%,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下降41.08%、32.51%和6.99%。结果提示,对保护地辣椒上的烟粉虱防治应立足早防。  相似文献   

7.
李言  王家云  余昊  王运兵 《湖北农业科学》2014,(14):3294-3296,3299
研究了转Bt/CpTI基因棉受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危害后体内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及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棉叶受烟粉虱危害后,叶绿素、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受害后保护酶活性有增有减,CAT酶活性增强29.21%,而POD酶活性大幅降低66.24%。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与不同为害时间下,棉花植株对烟粉虱持续取食胁迫所产生防御应答响应,分析叶片中防御酶活性,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分析烟粉虱与棉花的互作关系。【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叶片真叶生长至5叶的棉花植株(NJ-135)上,分别接入0头(对照)、50和500头烟粉虱,单株罩140目尼龙网,在烟粉虱持续取食24、48和72 h后,分别采集棉花叶片,测定总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50和500头/株处理组,烟粉虱持续取食24、48和72 h,叶片中总蛋白、脯氨酸、过氧化氢酶含量均与取食时间的增长呈正相关,随取食时间和密度的加大而增高(3.23, 4.87和5.55 μg/mL, 3.84, 5.38和5.92 μg/mL; 0.85, 0.92和0.99 μg/g, 0.89, 0.98和1.21 μg/g; 9.81, 10.98和18.45 U/mg prot; 12.42, 15.29和19.16 U/mg prot),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取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16.77, 15.83和15.64 mg/g; 18.10, 15.75和7.84mg/g),丙二醛含量随烟粉虱持续取食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3.76, 3.26和4.44 nmol/mg prot; 4.45, 3.94和5.15 nmol/mg prot),叶绿素含量变化低密度与高密度处理含量动态变化不同,50头/株为先下降后上升(1.27, 0.90和1.92 mg/g),500头/株为逐渐上升(0.50, 0.86和1.98 mg/g)。【结论】 棉花叶片会对烟粉虱取食胁迫产生相应的防御应答,与棉花生理生化性质改变有关。密度与烟粉虱持续取食时间,均是诱导叶片内总蛋白、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因素。高密度的烟粉虱会增强这种应答的程度,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应答程度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7):1007-1010
对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烟粉虱成虫后其体内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烟粉虱成虫后,烟粉虱成虫体内SOD,POD,CAT,GSTs和CarE活力都受到明显影响;SOD,POD,CAT,GSTs和CarE活力在感病前期均有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在接菌48~60 h时酶活力达到最大,然后酶活力开始下降,至84 h时均显著低于对照。可见,玫烟色棒束孢的侵染严重影响了烟粉虱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呋虫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 3 种药剂在广西区域控制番茄烟粉虱的效果及其施用 方法,为广西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露地和温室比较呋虫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 3 种药剂 通过喷雾和灌根施药对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在露地番茄试验中,药后 3~21 d 不同处理间烟粉 虱成、若虫虫口密度无显著差异,均低于 0.53 头 / 叶;而药后 42 d,溴氰虫酰胺喷雾处理烟粉虱成虫虫口密度为 0.63 头 / 叶,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的 1.41 头 / 叶。药后 28~42 d,不同处理间烟粉虱若虫虫口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呋 虫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喷雾及溴氰虫酰胺 3 倍药量灌根处理烟粉虱若虫虫口密度均低于 0.31 头 / 叶。在大 棚温室内,使用溴氰虫酰胺或螺虫乙酯喷雾后 28、42 d 成虫和若虫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其药后 28 d 若虫虫口密度分别为 0.33、0 头 / 叶,而空白对照若虫虫口密度达 2.85 头 / 叶。【结论】溴氰虫酰胺对烟粉虱种 群有较好且稳定的控制作用,呋虫胺在露地番茄上喷雾处理对烟粉虱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而螺虫乙酯在大棚 温室喷雾处理对番茄烟粉虱防治表现出较好的长效作用。在相同剂量下,溴氰虫酰胺和螺虫乙酯采用喷雾施药对 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比灌根施药效果好;加大溴氰虫酰胺灌根药量可提高其对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3.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7.
干旱对合丰42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垄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的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农业基地建设行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万涛  刘明池  佟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30-11831,11835
为了编制实用性强的基地建设行动方案,首先,确定参与式发展的主体,搭建一个“决策框架”;其次,针对行动目标,提出不同参与主体,如管理者、农民、消费者等团队与个人的目标及行动内容;最后,工作应向重塑伙伴式合作关系,挖掘农民自我发展潜力,完成三大角色的转换,打造农业基地文化等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9.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20.
崩岗风化壳形成的地质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福建省典型崩岗发育区的实地调查和局部钻探研究,探讨了深厚风化壳形成的地质成因.结果表明:构造活动历史是崩岗区形成深厚风化壳的主导因素;构造活动影响崩岗侵蚀动力势能以及各断块遭受侵蚀的历史;侵蚀动力势能和侵蚀历史确定了崩岗发育之前风化壳的厚度.当构造运动条件适合时,岩石的构造节理不发育的区域也可以形成深厚风化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