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发病情况某饲养户饲养海蓝白蛋雏鸡270只,自配饲料,常规免疫。70日龄用新城疫I系、H52二联苗倍量饮水并刺痘。1996年12月26日(即76日龄,体重650g/只),发现个别鸡有眼炎,疑为鸡痘,遂用病毒灵1瓶(500×0.1g)拌料4kg,于上午...  相似文献   

2.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根据机体的发病情况可分为2种类型,皮肤型(干燥型),在鸡冠、脸和肉垂等部位有小疱疹及痂皮;黏膜型(潮湿型),主要感染口腔和喉头黏膜,引起口疮或黄色伪膜。皮肤型鸡痘较普遍,黏膜型鸡痘的死亡率较高(可达50%),  相似文献   

3.
用羽髓物鸡胚接种法诊断鸡马立克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魁 《中国家禽》2000,22(3):33-33
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试验 ,以绒毛尿囊膜(CAM)上病毒痘斑生长情况为依据 ,诊断鸡MD ,收到满意效果。1健康鸡胚经隔离饲养、血清学检验(AGP)并证明无MD抗体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的鸡胚。2羽髓浸液MD可疑鸡5只(70日龄) ,每只鸡取翅羽20根 ,剪下带羽囊的羽根放入消毒过的试管内 ,加入灭菌生理盐水3mL ,用消毒过的镊子挤出羽髓 ,弃去羽囊壳 ,破碎羽髓 ,搅拌后即为1份羽髓浸液 ,备用。3接种试验用上述羽髓浸液 ,按常规方法 ,即时(不加保存)接种于已孵化4~5d的健康鸡胚卵黄囊 ,每份羽髓浸液接种12个鸡胚 ,每胚…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25日,我市榜山村周某饲养的800羽50日龄雏鸡发生鸡痘后,每天死亡5~7羽,死亡率达9%。用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经实验室诊断,雏鸡之死为鸡葡萄球菌所致。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1999年10月初,我市榜山村周某饲养的20日龄雏鸡发生皮肤型鸡痘。畜主用小刀剥下痂皮并涂布碘甘油。由于14号台风来临,鸡群从原鸡舍迁至临时场所饲养,饲养密度较大(35羽/m2),10月25日,鸡群开始发病死亡。2临床症状从发病后第2天起,病鸡明显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缩颈,两翅下垂,行动迟…  相似文献   

5.
鸡痘是由痘病毒科的禽痘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有皮肤型、粘膜型(白喉型)及两者混合感染型等。现将我们在畜禽门诊中所接触到的不同日龄三黄鸡群爆发皮肤、粘膜型鸡痘混合感染的病例及诊治方法介绍如下:例一 宁海县力洋镇某养鸡户饲养三黄鸡1500羽,90~100日龄时陆续发病,鼻端、眼睑部形成明显痘痂,部分鸡张嘴伸颈,呼吸困难,并发出异常“咯咯”声。打开口腔,可见有一层乳白色伪膜布于喉头表面。根据皮肤及喉头伪膜的典型病变诊断为皮肤、粘膜型鸡痘混合感染。治疗:及时隔离病鸡,全群用病毒灵拌料连用5天,皮肤患部用皮康…  相似文献   

6.
鸡痘弱毒苗几种免疫途径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鸡痘弱毒苗分别以饮水、滴鼻、点眼、肌肉注射、刺翼等5种途径各免疫7日龄非免疫鸡10只,剂量为10羽份/只,免疫后观察14d,检查不同免疫方式对鸡只的安全性;同时,用1个羽份的鸡痘弱毒苗采用上述5种途径各免疫32日龄非免疫鸡20只,接种后28天,连同对照鸡只,用鸡痘强毒攻击,观察21d,比较不同免疫途径鸡痘弱毒苗对鸡只的保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种途径免疫的鸡只均安全;饮水、滴鼻、点眼、肌肉注射、刺等5种途径对强毒的攻击保护率分别为60%,60%,50%,60%和100%。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鸡痘弱毒苗是以鸡胚生产的组织苗,其制苗所用的种蛋要求来自SPF鸡群,饲养成本高造成原材料成本也较高。而且制苗时种毒必须接种在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CAM),需要做大量的人工气室,容易发生操作性污染。我厂近几年改进生产工艺,生产了1亿多羽份鸡痘细胞苗.按《规程》检验成品合格率达100%,而且与鸡痘组织苗相比有以下优点:生产所用原材料成本仅为组织苗的30%;细胞苗不存在杂菌污染,产品质量更好;同等产量所用生产时间、劳力仅为组织苗的四分之一。现将生产经验总结如下:1疫苗制造1.1种毒制备种毒系鸡痘鹌鹑化弱毒…  相似文献   

8.
绵羊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绵羊痘的防治1988年11月,绵羊痘病在本县流行,短期内发病羊达10220只,死亡2520只,占发病羊的24.6%,后呈散发流行。笔者自拟中药方治疗573例,疗效满意。(一)方药荆芥5g、防风5g、白芷4g、葛根5g、升麻5g、生地5g、元参5g、当...  相似文献   

9.
碘青霉素剂治疗鸡痘木合塔尔(新疆阿克陶县兽医站,845550)笔者自1994年10月以来,采用碘、青霉素剂治疗患鸡痘病鸡1300只,治愈1250只。方法是:用5%碘酊100ml,80万u的青霉素(钠)5瓶,混合以后,涂擦患部,连续用2~3次痊愈。碘青...  相似文献   

10.
对固始鸡自然群研究得知,快羽占8.60%,慢羽占91.40%,说明固始鸡的原始种群主要以慢羽为主。其羽型分布结果为:快羽中R1型占68%,R2型占32%;慢羽中,倒长型占58.8%,等长型占16.5%,未长型占24.7%,未出现微长型。依据鸡的快慢羽显隐性关系以及伴性遗传的原理,通过个体选择、测交和纯繁扩群等方法建立了固始鸡快、慢羽纯系。将建立起来的固始鸡快、慢羽纯系进行纯繁,其后代快羽及慢羽比例分别达到了99.5%和99.7%以上。经两系自别配套知,其后代雏鸡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达到了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FP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较慢,以体表无羽毛部位出现散在的、结节状的增生性皮肤病灶为特征(皮肤型);或为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部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增生病灶(白喉型);两者皆有的称为混合型。鸡痘流行于世界各地,多为雏鸡患病,由于感染鸡的日龄、临床表现及有无混合感染差异导致死亡率差别较大(5%~60%),同时鸡痘还可引起鸡群生长及产蛋性能的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鸡血清免疫球蛋白制剂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免疫球蛋白制剂对肉用仔鸡的抗病能力和生长的影响,用健康成年鸡血清制备免疫蛋白制剂。试验鸡组(65羽)在7龄和17日龄分别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每次10mg/羽,对照组(66羽)不予注射。两组鸡均每周检测血清总蛋白及各组分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对照组相比,49日龄平均体重增国55g;平均日半重增加2.59%,总死亡率下降66.18%;腔上囊病和肠道疾病的死亡率分别降低79.18%和66.1  相似文献   

13.
处理鸡痘病例的一些体会袁柏朗(广东省和平县成人中专学校517200)鸡痘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广泛流行,不同品种及不同龄期的鸡都有易感性,但多发生于雏鸡。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在临诊上通常可分为皮肤型鸡痘及白喉型鸡痘。皮肤型鸡痘好发于鸡冠、肉垂、眼...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免疫:5~1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系苗100羽瓶装,兑冷开水或生理盐水100mL溶解摇匀后拌入碎米或玉米粉或鸡颗粒料150g混匀,早晨一次喂给,可免疫70~100羽。第二次免疫:25~30日龄时用Ⅱ系苗100羽瓶装兑冷开水150mL溶解摇匀后,再用200g饲料拌匀,早上一次饲喂,可免疫50~100羽。第三次免疫:60~90日龄时用Ⅰ系苗100羽瓶装兑冷开水250~300mL溶解摇匀后,拌入350~400g饲料中,早上一次饲喂,可免疫50~70羽。注意事项:(1)看清疫苗标签上的厂名、型号、批…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10月,鸡发生眼皮肤型鸡痘比去年有所增多(2004年仅为2例)。入秋后,来我部门诊就诊眼皮肤型鸡痘7例、鸽1例。现将其中1例鸡眼皮肤型鸡痘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以供养禽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狄高辛标记DNA探针对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狄高辛标记的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特异性DNA探针,对自然感染鸡羽囊、人工感染鸡羽囊和脏器、同居感染鸡羽囊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自然感染鸡,其羽囊最早出现阳性的日龄为42日龄,随日龄增大,羽囊阳性检出率升高,150日龄达最高峰(26.7%)。以后则阳性率显著下降(6月龄为0.48%,1年以上为0.24%)。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国际标准强毒(MDV-GA强毒)后3d,就可从5只鸡中3只的心、肝、肺、肾、法氏囊、胸腺、肌胃等脏器检出Ⅰ型MDV-DNA;25d,5只鸡的脏器均能检出MDV-DNA;同时,感染后10d,就可从羽囊检出MDV-DNA,15d羽囊检出阳性率达100%。同居感染鸡从羽囊排毒的最早时间为同居后31d,即接触强毒21d后开始持续排毒,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7.
用两个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中和性单抗,FM20和FM29的混合物(灭囊灵),对人工感染发病和自然发病鸡群进行被动免疫治疗和免疫保护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发病鸡分别注射20μg/ml和40μg/ml的灭囊灵,在24/小时后,全部阳性鸡均转为阴性鸡,治愈率达100%,对野外自然发病鸡群肌注40μg/ml,治愈率达90%以上;以40μg/ml作肌肉注射,被动免疫保护期达8天以上。在福建、江苏等地已经应用120万羽份,治愈率达90%以上,获得了养鸡户的好评。灭囊灵在被动免疫治疗和预防该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42株禽巴氏杆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本省18个鸡场、6个鸭场患禽出败病死禽中分离,鉴定4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按荧光分类Fo27株,Fg6株,中间型9株。药敏试验,多数菌株对常用抗菌药耐药,仅对环丙沙星,蒽诺沙星等少数药敏感。对试验动物有很强毒力,以10~100个活菌对小鼠,5~50个活菌对鸡,70%以上菌株可致死亡。有57%菌株对小鼠用鸡试验19株79%菌株对鸡有较好免疫原性。不同荧光菌株抗原对小鼠保护差异较大,具保护力菌株Fo为909%,Fg为69%,中间型为22%。采用本地菌株和标准菌株混合制苗300多万羽份,用后获得良好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鸡痘(FP)是一种传播较慢的病毒性疾病,可以引起多种禽类皮肤损伤(干性鸡痘),可见鸡冠、肉髯、耳叶和眼部皮肤损伤。白喉型(湿性鸡痘)的损伤常见于口腔和上呼吸道,特别是喉部和气管。个体病程10~14d,群体病程通常为6~10周。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不同基质组成保护剂与鸡痘抗原进行冻干试验,试制一种适宜鸡痘弱毒株的耐热冻干保护剂。应用耐热冻干保护剂和专用的冻干曲线,制成鸡痘耐热保护剂活疫苗,经37℃保存10d的耐老化试验,每羽份病毒含量下降0.2—0.4个滴度;疫苗在2—8℃保存24个月后,每羽份病毒含量下降0.2-0.4个滴度,且均≥10^3.0EID50/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9万羽的田间试验证明,鸡痘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