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单季晚粳秧苗期避开灰飞虱迁移高峰期,将会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是一项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结果表明,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从5月中、下旬推迟到6月上、中旬,田间灰飞虱虫口密度明显下降,水稻条纹叶枯病始病期、发病高峰期明显推迟,发病高峰次数减少,发病率显著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增产效果明显。结合考虑第1代灰飞虱成虫迁移高峰期和水稻安全齐穗期,建议在江淮南部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区,单季晚粳播种期推迟到6月9~14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灰飞虱虫口密度增大、带毒率增加等特点,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上升,造成生产上感病水稻品种大幅度减产.文章介绍了天津市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特点、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丹阳种子公司提供的南粳42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耐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灰飞虱特大发生年份,南粳42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很好的抗(耐)病性,在未防治灰飞虱的情况下,自然病株率均在3%以下,病株率低于本地抗(耐)病对照宁粳系列品种W006。产量表现:在水稻条纹叶枯病自然发病情况下,南粳42产量达563.48kg/667m^2,无产量损失,可作为抗条品种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洪泽湖农场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与危害逐年上升,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04年麦田越冬灰飞虱虫量大,是去年同期的10倍,带毒率达31.3%,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呈特大流行趋势,流行程度超过过去.对此,我们从去年秋季开始对在冬麦田越冬的传毒媒介开展定点定期虫口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密切关注其发生发展动态,在作物布局上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坚持以化学防治灰飞虱为主,控制传毒媒介,达到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水稻灰飞虱活动猖獗,虫口数量剧增,大量灰飞虱不仅刺吸秧苗汁液。而且传播条纹叶枯病病毒和黑条矮缩病毒,造成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爆发流行,导致水稻大幅减产。因而秧田期控制灰飞虱虫口数量成为水稻苗期预防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关键。为此。我们选用“天斩”系列农药在秧苗期进行杀虫效果试验。以期找出适宜的药剂及其施药方式,为水稻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研究成果及各地防治实践,因地制宜,采取“抗、避、断、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危害的关键。即在因地制宜种植抗(耐)病品种、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的基础上,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在灰飞虱传毒前狠治灰飞虱,综合控制条纹叶枯病危害。  相似文献   

7.
对14个优质早籼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Z5317、Z5320、04—113、浙辐203、04—311五个品种(系)小区产量比对照(竹青)增产10%以上。针对早籼稻务纹叶枯病发生趋重的情况,在对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系统考察的同时,还考察了各品种(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试验,明确了旱育秧和水育秧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在旱育和水育条件下,秧苗对病原病毒RSV的抗性相同、单位面积灰飞虱的侵入量接近、单位面积灰飞虱数量区别不大、两者病情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表明旱育秧上平均灰飞虱株虫量低是其条纹叶枯病病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水稻灰飞虱对晚稻的危害加重。由它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单季稻上有流行的趋势。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和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叶病的特点及主要时期:通过试验探索形成了一套以秧苗期治虱(或避虱)防病、抗(耐)病良种推广与播种期调整为核心,农田生态改善、穗期“达标”防治与“精、准”施药技术相互协调配套的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加强领导、建立示范区、广泛宣传发动,加强技术培训,加速综防配套技术的全面实施。条纹叶枯病控制在较低水平,穗期灰飞虱种群数量得到有效遏制。水稻产量损失控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淮阴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包括:麦田和秧地灰飞虱密度高、种植感条纹叶枯病的品种、田边杂草未防除和忽视灰飞虱的防治,据此提出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当地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阐述2007年东海县灰飞虱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及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提出防治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选用抗(耐)病品种、优化秧田布局、适期内适当推迟播栽期、积极推广物理防治、清洁田园、科学肥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药剂浸种、做好麦田、秧田、大田前期灰飞虱的化学防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宣州区灰飞虱的消长与水稻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阐述了宣州区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气温对灰飞虱安全越冬、极端气温(温差大)对灰飞虱的生长发育不利的影响。指出灰飞虱的虫口基数高、带毒率高是宣州区近几年水稻病毒病重发的主要原因。灰飞虱主要传播2种水稻病毒病,即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根据近几年这2种水稻病毒病发生情况,重点分析了近几年这两种水稻病毒病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水稻条纹叶枯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不但使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受害,而且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一般发生田块减产10%~30%,严重发生田块减产50%~ 70%,个别田块甚至绝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在生产上强调推广抗耐病品种、采取各种措施推迟水稻播栽期而避过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高峰期、做好灰飞虱的防治工作达到治虫控病以及采用病毒钝化剂来延缓病情,减轻发病程度.为探索不同病毒钝化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特在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年份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冬春气候变暖、农作物耕作制度的改变及栽培方式的多样性,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灰飞虱种群的生存和越冬,造成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鲁西南水稻种植区连年流行。采用调整抗(耐)病品种、改变栽培方式及生态、化学防治等有效措施将病穴率控制到1%以下。文章阐述了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重发原因,并坚持"治秧田,保大田,治虫控病,治前控后"的技术防治策略,以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毁灭性水稻病毒病,一旦发病,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通过研究发现:暖冬造成灰飞虱种群基数大、灰飞虱带毒率持高不下、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可以采用开展灰飞虱的虫情监测与适期播种避病、推广高效抗病品种、改免耕直播为翻耕直播、适期进行化学防治压低灰飞虱基数等综合措施来控制。  相似文献   

16.
2001—2006年对天津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上升原因及灰飞虱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冬季出现暖冬,春季和秋季雨水偏少,灰飞虱越冬基数增加,春季繁殖系数增大,虫口密度逐年上升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期和插秧期,结合药剂防治,可控制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7.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4-144,17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赣榆县麦田灰飞虱虫量高、灰飞虱带毒率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易感生育期与一代灰飞虱集中迁移期相吻合。因此,2009年赣榆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呈大流行趋势,黑条矮缩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思路,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栽培措施对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播种方式、播栽期、品种布局下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的差异,探讨栽培措施对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的影响,控制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近年来,我们对不同栽培措施间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微山湖区逐年加重,通过田间调查观察发现:此病大流行一是与灰飞虱越冬基数、气候和灰飞虱带毒率关系密切,二是感病品种面积大;三是防治不及时。防治对策:1.种植抗病品种;2.吡虫啉药剂浸种;3.秧田治虫防病。采取以上措施综合利用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微山湖区逐年加重,通过田间调查观察发现:此病大流行一是与灰飞虱越冬基数、气候和灰飞虱带毒率关系密切,二是感病品种面积大;三是防治不及时。防治对策:1.种植抗病品种;2.吡虫啉药剂浸种;3.秧田治虫防病。采取以上措施综合利用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