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通过对鱼类磷营养状况各项指标具体应用的分析,综述评定鱼类磷营养需要的生长指标、磷平衡状况指标、骨骼和血液参数等,为鱼类磷营养需要量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饲料植物原料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植酸磷必须在消化道内水解成无机磷酸盐的形式才能被鱼类利用。但鱼类消化系统中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必须通过添加无机磷来满足鱼类较高的磷需要量,这样对环境易造成污染。植酸酶通过对抗营养因子植酸的降解,不仅能够释放磷、钙等矿物元素,而且提高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率,改善饲料的潜在营养价值,节约原料,降低饲料成本。但由于鱼类的种类较多,不同鱼种之间的消化道结构差异大,植酸酶在不同种类鱼上的效果是不同的。有些种类的植酸酶作用研究较多且结果一致,但有些品种的植酸酶作用研究少且结果不一致,造成植酸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不确定性,使植酸酶在鱼料中规模化使用相对滞后。文中针对消化结构相似的两种主要养殖鱼类(斑点叉尾鮰和罗非鱼)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以期为植酸酶在鱼料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水产养殖学会会议上,营养学专家对鱼类营养进行了许多探索。认为鱼类可以用鳃吸收水体中的钙,减少其对饲料中钙的需要量,但大多数鱼类却不能用鳃吸收水域中的磷,体内所需磷只能靠肠道从食物中获取。大豆产品是目前替代鱼粉的最经济有效的饲料蛋白,但植物产品中的磷存在于植酸的钙镁盐中,  相似文献   

4.
磷在鱼类生长、代谢、骨骼矿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水中磷的含量低且鱼类对水中的磷利用率很低,鱼类所需的磷大部分源于摄食的饵料.文章从鱼类饵料中磷的来源与形式、不同形式磷的利用率、适宜的钙磷比、磷需要量的评价指标以及海水鱼与淡水鱼对饵料中磷的需要量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鱼类对饵料中磷的需要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鱼类磷营养需求及原料消化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鱼类一种重要的必需营养素.本文就鱼类对磷的需求量研究进展及原料中磷的生物利用率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植酸酶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植酸酶的酶学性质、影响因素、对鱼类的营养及能量代谢等方面探讨其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进展,并从国内外研究例证中初步分析了植酸酶提高饲料中磷利用率以及降低水体污染的作用,并为植酸酶制剂在渔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冰  潘庆  郑卫川  毕英佐 《饲料工业》2007,28(18):25-27
<正>钙、磷是鱼体生长所必需的常量矿物元素,是骨骼、牙齿、鳞的组成成分,对维持鱼体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构成辅酶及有机磷化合物、促进血液凝固、肌肉收缩、神经功能传递及维持细胞完整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饲料中的钙和磷还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提高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因而,鱼类对钙、磷营养需要的研究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国外对鲤[1]、虹鳟[2]、真鲷[3]、河鲶[4,5]等对钙、磷需求量已分别进行了研究,认为钙、磷属极重要的饲料矿物质,适宜钙磷比对鱼类的健康、生长以及饵料的利用率产生重要影响。经研究发现,真鲷的钙磷比为1:2[3],而鳗鲡则为1:1[6]。  相似文献   

8.
牛磺酸在鱼类营养中的作用及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磺酸是维持鱼类正常生理功能的营养物质之一,在鱼类营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牛磺酸的性质与分布、合成与代谢、营养生理功能及鱼类牛磺酸的需要量及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尼罗罗非鱼是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的食用鱼之一,广泛高密度商业养殖.高密度养殖就要求提高养殖技术,包括低成本和低污染饲喂方法.鱼粉仍然是水产饲料中重要的蛋白源,然而,许多国家鱼粉资源十分有限,成本也高,因此使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植物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植酸和消化酶抑制因子使植物蛋白效价大打折扣.植物原料中70%的磷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尤其鱼类肠道中植酸酶的缺乏,导致磷不能有效利用.钙、镁、锌、锰、铜和铁也会受到植酸的影响.植酸也会与蛋白结合降低蛋白和氨基酸的利用率.植酸影响常规养殖鱼类饲料的利用率,如:草鱼、罗非鱼和虹鳟.体外研究表明:植酸蛋白复合物是不可溶的,影响水解蛋白酶的分解.  相似文献   

10.
鱼油是鱼粉加工的副产物,是鱼类及其废弃物经蒸煮、压榨、分离得到的。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磷甘油醚、类脂、脂溶性维生素以及蛋白质降解物等。鱼油对养殖鱼类的主要营养作用(1)促进饲料利用。鱼类对鱼油的消化吸收率很高,可有效提高饲料中的可利用能,达到节约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植酸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且植酸磷必须在消化道内水解成无机磷酸盐的形式才能被动物利用,动物消化道内植酸酶的活性一般都很低,尤其是鱼类消化系统中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而鱼类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又高于畜禽,特别是鲤科鱼类属无胃鱼,没有胃酸分泌,通常采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等方法来满足鱼体对磷的营养需求,由于全球磷酸盐的储备量有限,植酸磷作为可供选择和经济的磷源,能被植酸酶有效的分解利用。植酸酶作为一种环保促生长型饲料添加剂,不仅能水解饲料中植酸及其盐类而提高蛋白质和磷、钙、锌、铁及铜等矿物元素的利用率,改善饲料的潜在营养价值,节约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具有无残留、无污染、无毒和不良反应等特点,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鱼类的生长模型及其在营养需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以统计分析方法对鱼类的生长、营养需求进行研究并建立生长模型,可以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数据。通过对鱼类生长模型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动态地了解鱼类的生长过程,预测鱼类的生长规律,而且在鱼类营养需求研究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两年努力,中国农业 科学院饲料所姚斌副研究员 终于研究开发出一种世界上 尚属空白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一中性植酸酶。它主要应用于 淡水鲤科鱼类饲料,能使鱼类 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 60%,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添 加量,降低饲料成本;能使粪 便中磷的排出减少40%,减 轻植酸磷因不能被动物有效 利用而直接排出体外所造成 的磷污染;还可降低植酸盐的 抗营养作用并提供营养物质 ──肌醇,对提高鱼类的生产 效益品质及降低饲料中植酸 磷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植酸酶技术又添新成员  相似文献   

14.
日本鱼类养殖业的研究.近年来进展很快,特别是鱼用配合饲料的研制,更加速了养殖业的发展。现在,谈一下关于鱼类的营养和配合饲料的一些问题。一、鱼类营养的特性了解鱼类成长时所必需的饲料量和饲料的营养素组成,是鱼类营养研究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姚斌副研究员经过两年的努力 ,终于研究开发了一种目前世界上尚属空白的新型的饲料添加剂———中性植酸酶。它主要应用于淡水鲤科鱼类饲料 ,能使鱼类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60 %,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 ,降低饲料成本 ;能使粪便中磷的排出量减少40 %,减轻植酸磷因不能被动物有效利用而直接排出体外所造成的磷污染 ;还可降低植酸盐的抗营养作用并提供营养物质———肌醇 ,对提高鱼类的生产效益、品质及降低饲料中植酸磷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该成果分离到的中性植酸酶NPHYA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质。在 …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而且近年来养殖规模迅速发展。但由于鱼粉价格昂贵而且鱼粉中含有较多的磷而不能被鱼类利用,因此,用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成为最近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热点。蛋氨酸是罗非鱼饲料中所必需而植物蛋白质中含量不足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所以,利用植物蛋白质源替代罗非鱼饲料中的动物蛋白质源,需要补充蛋氨酸以满足鱼类的生理需要。本文就罗非鱼对蛋氨酸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植物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且植酸磷必须在消化道内水解成无机磷酸盐的形式才能被动物利用。动物消化道内植酸酶的活性一般都很低,尤其是鱼类消化系统中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而鱼类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8.
植酸酶能特异性的水解植物中不能被鱼类利用的植酸磷,本文就植酸酶在鱼饲料中的应用,影响自酸梅作用效果的因素,植酸酶在鱼类饲粮应用的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鱼类消化道菌群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态学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深度有较大差距。本文介绍了鱼类消化道菌群对鱼类的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对病原菌入侵的拮抗作用和自身的致病作用;介绍了水体中的微生物、盐度、水温,鱼类摄食的饵料、药物,鱼类不同的生理状态和发育阶段对鱼类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并认为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演替、肠道菌群的免疫机理和利用肠道菌群进行环境监测等是今后鱼类肠道微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关于鱼类脂类营养研究较多,但鱼类脂类代谢机制方面还缺少相应的资料。如何满足鱼类脂肪营养需求,不仅节省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廉价脂肪酸,这方面的内容会直接影响鱼类代谢和饲料质量。因此,了解和掌握鱼类脂肪代谢规律,对于研究鱼类营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