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野生中国大鲵幼鲵和成鲵驯养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出了见解,内容包括苗种培育(苗种的运输、挑选、消毒、日常管理、饵料、幼鲵脱鳃期的管理、幼鲵的病害)和成鲵养殖(养殖模式、日常管理、饵料、病害),还有野生大鲵从自然环境条件进入人工养殖环境条件后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以选择生长快、体积大、出成品率高的红头、红盖的浙江红品种为佳。苗种的伞弧径15cm左右,即碟状幼体育成幼蜇的7~10日龄的幼水母,无畸型、环肌收缩力强的苗种。  相似文献   

3.
关于控制幼蟹性早熟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眼幼体在养成扣蟹、商品蟹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幼蟹性早熟现象。所谓幼蟹性早熟,就是幼蟹长到15-20g左右时.不蜕壳.不生长。体质饱满,发育基本成熟。这种幼蟹不但市售价格低廉,而且若不及时从池塘挑检分离出来.还会捕食其它正在蜕壳的幼蟹,影响河蟹养殖的整体效益。因此,控制和减少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幼蟹性早熟现象,是目前广大养殖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经过三年的养殖摸索,积累了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1、重视苗种质量尽量购买天然的大眼幼体苗种。养殖实践表明,投放天然大眼幼体苗种出现性早熟比率很低,占在池蟹总量的…  相似文献   

4.
一、材料与方法 1.苗种来源 苗种来自滩涂培育的青蛤幼贝,2004年12月15日随机选取规格为6245粒/千克、平均壳长为0.8-0.9毫米的幼贝450千克做养殖试验。体质健壮的优良苗种,外壳略显膨胀,光泽度好,腹缘呈现微红色,反应灵敏,一受刺激立即闭合贝壳:质量差的苗种则相反,壳色灰暗,缺乏光泽度,外壳扁平,  相似文献   

5.
罗刚 《水利渔业》2004,24(1):24-25
介绍了将河蟹早繁苗种利用锅炉加热和自然水体进行幼蟹培育的技术。苗种质量的优劣、饲料的适量投喂、及时出池或分池是培育幼蟹获得高产的关键。此外还简要阐述了培育过程中常见的上岸病、蜕壳不遂、肠炎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EM发酵人工配合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刺参幼参的饲喂效果,以及对发酵饲料的最适日投喂量和日投喂次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饲料较配合饲料能显著提高刺参幼参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可作为生产高产大规格刺参苗种的主要饲料;发酵饲料的最适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3%~4%,增加或减少投喂量均会降低幼参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发酵饲料的最适日投喂次数为2次,增加或减少投喂次数均会降低幼参的生长速度。本研究表明合理投喂EM发酵饲料可以为刺参养殖业提供高产且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7.
一、切实把好幼蟹苗种选购关人工养蟹苗种质量的好坏,是养殖成败的关键所在,苗种质量好,成蟹生长快,个体大,成活率和回捕率高,效益相对就好。幼蟹苗种质量不好,就会导致成蟹个体小,疾病多,死亡率高,效益差。因此,对河蟹苗种要认真把关,做到“两选五看”。一要尽量选择长江水系河蟹养殖。不能随心所欲,什么苗种都买,要懂得和掌握一定的幼蟹苗种知识和选择识别能力,以判辨优劣,以保证有足够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二要选择规格大的蟹种,每公斤数量在100-150只以内为宜,价格适中。这些较大规格的幼蟹必须是性腺未成熟的个体,以…  相似文献   

8.
试验从形态学角度揭示半滑舌鳎鳔和冠状幼鳍的生长变化与苗种早期培育阶段生长发育的关系。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3日龄仔鱼出现鳔泡,5日龄仔鱼鳔开始充气,79日龄左右鳔消失,鳔是否正常充气与早期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密切相关。2日龄仔鱼冠状幼鳍原基出现,4日龄仔鱼冠状幼鳍出现鳍条,18日龄冠状幼鳍长度达到最大,此时,鱼苗进入变态期,此后,随着冠状幼鳍的退化和消失,鱼苗逐渐完成变态,伏底生活,冠状幼鳍最迟在29日龄完全退化消失,成为背鳍的一部分。另外,本试验过程中还记录了眼间距、体宽和全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环境条件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蜕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大眼幼体蜕壳数量少、成活率低;光照可刺激并促进大眼幼体的蜕壳与生长,但长时间光照会影响Ⅰ期到Ⅳ期幼蟹的蜕壳生长;泥土和隐蔽物作为栖息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成活率;苗种质量是提高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到Ⅳ期幼蟹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鲶鱼(土鲶)在幼鱼期自相残杀严重、成活率低,满足不了苗种需求,严重制约了鲶鱼养殖的发展。笔者根据几年的养殖情况,总结探讨幼鲶的食性、生活习性及其养殖技术,以利于鲶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普及。一、幼鲶的食性鲶鱼刚破膜时卵黄囊较大,常侧卧水底或贴附在鱼...  相似文献   

11.
河蟹幼蟹培育技术小结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苗种紧缺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笔者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河蟹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幼蟹(俗称蟹种、扣子蟹)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成功,为成蟹养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廉价的苗种,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幼蟹池塘培育方法今年五、六月间,我乡水产站苗种场进行了用大眼幼体(蟹苗)池塘培育幼蟹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由于个体均匀、活力强,售价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苗种场1、2、3号培育池3口,每口面积2亩,四周用石棉瓦片沿池围拦。1994年5月8日,每口...  相似文献   

13.
养殖群体的退化对河蟹养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年斌 《水产科学》1998,17(5):40-42
辽宁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养殖业的兴起始于90年代初,且发展迅猛。至今已有养蟹面积达1.33万hm2;人工育苗水体达30多万立方米,年可产河蟹苗种4万多kg。但随着养殖技术日渐被人们认识和掌握,幼蟹、成蟹和苗种生产的单位产量却呈下降趋势。幼蟹的早熟(...  相似文献   

14.
抓好幼蟹放养初期的管理,能增强河蟹的体质,有效地提高养殖成活率,该项工作是全年养殖的关键。我们认为主要做好四个方面。  一、苗种消毒幼蟹因捕捉、运输等操作易造成创伤,继而感染,虽然育苗场出苗时已集中用药消毒,但幼蟹到塘时仍应再消毒一次,有些承包户习惯用孔雀石绿、高锰酸钾等直接自行配制消毒,往往因浓度掌握不准,易发生伤苗现象或达不到消毒效果,应提倡购买市售专用苗种消毒剂,该制剂配制准确合理,简便易行,将苗种消毒与试水结合在一起进行。  二、建好暂养池在蟹池中选择进排水方便的一地区用网片、塑料布等…  相似文献   

15.
魁蚶亲贝促熟与健康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温和升温促熟两种方式培育魁蚶亲贝,经产卵、孵化、选幼,筛选出健康苗种,投放附着基让其附着并进行中间培育.在550 m3水体中两个批次共孵出正常发育的D型幼虫42亿粒,附着变态后,获得健康稚贝约21亿粒.试验结果表明:魁蚶苗种培育过程中的D型幼虫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及变态率与卵子的质量相关;亲贝在性成熟时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理差异;魁蚶幼体的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魁蚶苗种挂到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后,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北方刺参苗种南方越冬培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南方冬季水温优势对北方当年刺参苗种进行越冬培育试验,并对比北方升温越冬试验结果,对不同规格的苗种成活率和增重率作了分析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北方刺参苗种在南方自然海区越冬培育的适宜规格范围为800~15 000头/kg,在此规格范围下,幼参的生长指标呈现出随着规格的增大递减的趋势.同时通过对比试验,北方刺参苗种在南...  相似文献   

17.
<正> 从河蟹大眼幼体养成成蟹二般需2个秋龄,经过苗种培育和成蟹养殖两个阶段。本实验苗种培育采用塑料温棚培育当年早繁苗,经45d天培育成Ⅴ—Ⅵ期幼蟹后,投入池塘中进行当年成蟹养殖。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温棚及水温调控 东西向,长30m,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苗种紧缺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笔者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河蟹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幼蟹(俗称蟹种、扣子蟹)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成功,为成蟹养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廉价的苗种,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了推进幼蟹培育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现将试验情况、培育方式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梭子蟹池塘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底质的池塘,设置不同的隐蔽物,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放养不同规格的苗种,调节不同的透明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梭子蟹养殖池塘以面积在5亩~30亩、水深在1.5m~2.0m、底质为泥沙质和沙泥质,养殖效果较好;幼蟹规格为720只/kg时,亩放养2000只~2500只,单产较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1000只/kg的苗种,单产最高;透明度为30 cm~40 cm的池塘,平均单产、成活率均较高,设置隐蔽物对防止梭子蟹互相残杀效果不明显;透明度大于40 cm时,设置隐蔽物的池塘养殖梭子蟹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池塘、  相似文献   

20.
刺参养殖已经成为山东省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养殖面积已达到2.9万hm^2,2007年产量达5.1万t,年产值达到108亿元。由于养殖面积的扩大,需要大量的优质苗种。目前,在刺参苗种培育(保苗)过程中,往往存在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等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刺参苗种培育过程中,对幼参饵料配方、培育方法及光照强度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