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病原:弧肠孤病毒症状:①“红肌肉”型:肌肉明显充血,往往全身肌肉呈红色,与此同时,鳃瓣则往往严重失血,造成“白鳃”,危害7~10厘米的草鱼鱼种;②“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表现明显充血,而肌肉充血不明显。危害7~10厘米的...  相似文献   

2.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及一足龄草鱼。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流行广,严重地影响养鱼生产。草鱼出血病通常分红鳍红鳃盖型、红肌肉型、肠炎型和并发型。现将我们于1981、1982年对病鱼的血液、肝、脾、肾、肠、骨胳肌和鳃等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所作的测定和观察结果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内江市的养鱼专业户,近些年来在养鱼生卢防病上总结出了一套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一、细固性烂鳃病此病是由细菌侵入鱼的鳃部而引起的疾病。1.症状:鱼鳃腐烂发白、鳃上附有污泥和耗液,鳃盖骨内面表皮充血,严重时红的尖端软骨露出,鳃益表皮烂去,中间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状小孔,病自常有单独游动,行动缓慢,体色发黑,头有更加明显;2流行和危害:主要危害草鱼其次是青鱼、既鱼(花鲢)、鲤鱼等,发病均在4~6月,尤以夏季严重,往往还并发赤皮病和肠炎病;3.预防方法:(1)生石灰消毒清塘。(2)用漂白粉装在…  相似文献   

4.
草鱼三大病并发的防治方法王志迁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三种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病鱼肛门红肿突出,肠管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部分烂掉;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松离或脱落,鱼鳍基部充血,鳍条间的组织被破坏,未端腐烂。防治方法如...  相似文献   

5.
草鱼出血病     
<正>│病原│草鱼出血病是危害草鱼的主要病害,其病原是草鱼呼肠弧病毒,也称草鱼出血病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鱼类病害,对2龄以下草鱼鱼种危害特别严重,2龄以上草鱼少见出血病。│症状│按病鱼的症状,草鱼出血病大致可分为红鳍红鳃盖型、红肌肉型、肠炎型三种类型,三种症状可能单一出现,亦可能两种和三种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6.
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病、食物中毒症状的区别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症状区别 1.1 草鱼出血病症状 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鱼体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和灯光的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额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白鳃。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当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变淡。  相似文献   

7.
正草鱼肝胆综合征是草鱼养殖中频繁出现的一种常见鱼病。每年的6-10月份均可发生此病,主要危害对象以高温季节未达商品规格草鱼。发病率高、死亡量大、易反复、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是该病的发病特点。病鱼鱼体发黑,尾鳍、背鳍末端发白,掀开鳃盖,可见鳃部黏液明显增多,附着杂物,鳃丝肿大并伴有局部充血现象,有的病鱼鳃丝末梢发白。将活  相似文献   

8.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危害性大。流行时间长。影响面积广的病毒性鱼病。其主妻症状是病鱼体表充血。口腔。下颚。头顶部或脑眶周围充血发红。并可根据病鱼的症状表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红肌肉”型。病鱼体表无明显充血症状。但肌肉明显充血。与此同时鳃瓣则往往严重失血出现“白鳃”。  相似文献   

9.
草鱼绦虫病———散死病,与草鱼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简称三病)及其并发病的死亡不同。三病的死亡是急性的、大量的,一天比一天严重,绦虫病的死亡是零散的、不间断长期的持续死亡,病鱼时有时无,时多时少,无明显逐日增多的规律。但在三病并发时,患此病的鱼首先死亡。在治疗了三病后,患此病的病鱼在数月以至于全年仍间断地持续死亡。因此,称其为“草鱼散死病”。这是草鱼难养、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惨重的。一、病原与病症1.病原此病病原体在北方多为舌状绦虫,在南方多为九江头槽绦虫。虫体寄生于草鱼胃…  相似文献   

10.
肉眼检查(目检),是目前生产上用于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重点检查体表、鳃、内脏三部分,方法如下: 一、体表: 将病鱼置于盘中依次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等顺序仔细观察。 (一)检查有无大型病原体。如水霉、嗜子宫线虫、锚头蚤、鱼鲺、钩介幼虫等。 (二)根据症状辨别病原。如车轮虫、鱼波豆虫、斜管虫、三代虫等寄生,一般会引起鱼体分泌大量粘液,有时微带污泥,或是头、嘴及鳍条末端腐烂,但鳍条基部一般无充血现象。 双穴吸虫病,则表现出眼睛混浊,有白内障。细菌性赤皮病,则鳞片脱落、皮肤充血。疖疮病则在病变…  相似文献   

11.
邓志斌 《科学养鱼》1997,(12):21-21
我县元坑镇一养鱼户2.3苗池塘放养的草鱼在今年5月中旬发生了严重病害,3天内共死亡草鱼110多层,重30多公斤。经请笔者诊治,用药7天后基本控制住病情,现把其诊治技术介绍如下:一、病症1.目测症状病鱼消康,头部、背部发黑,胸、腹鳍,尾鳍等基部充血,并有蛀鳍症状。手摸鱼体两侧鳞片极易脱落,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手挤压腹部.肛门有浓黄色液体流出。翻开鳃盖可见鳃丝浮肿,末端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有的被腐蚀成“开天窗”,也有的鳃盖略微张开。鱼体腹腔内积水,肠道内无食物,肠壁充血成紫红色,并伴有黄色粘…  相似文献   

12.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鱼病。这种病的症状是体色暗黑,微带红色,肌肉显现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部分病鱼的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周围、鳃盖、鳍条充血。有的鳃丝  相似文献   

13.
二、治疗在池塘中发现病鱼或死鱼时,要仔细检查,正确诊断,及时对症施药治疗。现将主要鱼病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出血病:病鱼口腔、鳃盖、体侧肌肉及鳍基部出血,患处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鲜红色;鳃部却因缺血而呈“白鳃”;肠道出血发红,但无腐烂状。常呈“红肌肉”、“红鳍红鳃盖”和“肠炎”型三种症状。病原是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当年草鱼,其次是一足龄草鱼和青鱼,流行适温为25—30℃。治疗主要是预防1.注射灭活疫苗(10~(-2)的浓度)0.1—0.2毫升(见人工免疫预防)。2.适当稀养、混养或养双季鱼种的办法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与渔业》2009,(10):42-42
病名:罗非鱼链球菌病 病原:海豚链球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游动比较缓慢、离群,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眼眶充血,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解剖病鱼时,腹内有腹水,肛门周围发红等,严重则造成病鱼心外膜炎、腹膜炎等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15.
林延川 《内陆水产》1998,23(6):26-26
烂鳃病是由粘球细菌侵入鱼的鳃部所致,特别是锚头鳝、指环虫、王代虫等寄生虫刺伤或拉网等机械损伤后,细菌感染而引起。其症状及病变表现为: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色,边缘附着污染物或大量粘液;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次常被腐蚀成~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患此病的鱼,在池中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渐渐失去活动能力而停止援食,体色变得暗黑,头部颜色特别明显,故又称“乌头瘟”。烂鳃病对家鱼感染影响较重,以l-2龄草鱼的危害最严重,并经常与肠炎、赤皮、寄生虫等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16.
赤皮病是由荧光极毛杆菌侵入鱼体而引起,主要症状是:鱼体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份或全部鳍条的基部充血,鳍条梢端腐烂,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份充血,呈现块状红斑。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2001,26(3):25-26
初春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气温显著回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迅速复苏并繁殖;又由于越冬期间多拉网及鱼体冻伤,造成体表感染而致病。 3月份鱼类容易得烂鳃病、竖鳞病、痘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鱼害粘球菌。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居,不吃食。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18.
赖勤  喻海石 《内陆水产》2002,27(4):40-41
近几年来,我省观赏鱼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治病措施不力等多种原因,鱼病流行严重。现将我省常见的几种金鱼疾病的防治技术简介如下。1烂鳃病1.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柱状曲挠杆菌。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有时鳃丝末端组织腐烂,造成鳃边缘残缺不全。有时鳃部某处腐烂,不在边缘处。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有时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发病季节终年可发生,以春末夏初(4~10月)为多见。水温在20℃…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黑龙江地区越冬池融冰后发生的鱼病呈上升趋势,种类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笔者自1999年~2001年调查结果表明:对鱼类春片鱼种造成危害比较严重的鱼病按病灶部位归结起来有三大类,即鲤鱼出血病、原虫性鳃病和竖鳞病。一、鲤鱼出血病1.症状:外观病鱼腹部鳞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融冰时,病鱼上浮贴近冰层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结于池边,游动缓慢而逐渐死亡;此鱼运输成活率低。2.判断:(1)出血性败血病:病鱼外观正常或腹部鳞下充血发红,解剖时病鱼体内冒出血水,内脏有淤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2…  相似文献   

20.
《内陆水产》2001,26(6):30-30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鱼类细菌性疾病,也称暴发病、出血病。1 病原目前经初步鉴定,病原体共分3个类型:(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气单胞菌;(3)河孤菌。其中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2 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部、眼眶、鳍及鱼体两则呈充血症状。剖开腹部,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出血症状明显。此外常伴有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等症状。腹部明显可见内脏器官(如肝、脾、肾等)肿大受到损害,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充气且贫血症状,有时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