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病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2、10型鸭疫里氏杆菌(RA)分离株为菌种,研制鸭疫里氏杆菌病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及安全检验合格后,对6日龄樱桃谷雏鸭颈部皮下接种0.4mL/只,免疫后第10、14、21和35d分别用1、2、10型RA强毒株攻攻,第14d的攻毒保护率为91.7%-100%,35d攻毒保护率为66.6%-83.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雏鸭5-7日龄免疫后至上市保护率可达95.0%-100%。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重庆地区分离鉴定的2株鸭疫里氏杆菌培养、灭活、加入佐剂制成蜂胶、氢氧化铝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免疫5日龄雏鸭,结果表明疫苗是安全的,经一次免疫后10天的保护率分别是70%、50%、75%,15天后的免疫保护率分别是80%、75%、100%;经2次免疫后7天的保护率分别是100%、100%、89%,10天后的保护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复合多糖对鸭疫里氏杆菌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复合多糖与免疫效果较好的蜂胶分别作为佐剂,设定不同的浓度制备鸭疫里氏杆菌参考株RA2F2与本地分离株YM1、YM2的三联灭活疫苗,首免后第7天开始采集试验鸭鲜血制备血清,每隔4~5d采用试管凝集反应监测其抗体滴度,比较各试验组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高浓度(10g/mL)复合多糖佐剂及多糖蜂胶复合佐剂于首免疫后的第11天抗体效价均达到1∶40;多糖蜂胶复合佐剂最高效价于免疫后的第19天达到1∶160,一直维持较高水平,适合作为制备鸭疫里氏杆菌多联灭活疫苗的佐剂,其最适添加比例是15mg/mL,其中蜂胶与复合多糖的比例是1∶2;本研究同时也表明于3~5日龄首免、10~12日龄加强免疫一次是预防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生的较好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4.
从河北省某肉鸭场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固体两种方法增菌培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以0.5mL/只剂量经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并在河北省某发病肉鸭场进行了田间试验,表明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保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三价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流行,选择鸭疫里氏杆菌3个不同血清型流行菌株GXRA01、GXRA07和RAGX09制备油乳剂三价灭活疫苗。对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剂量试验、安全性检验、免疫效力检测以及保存期试验。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每只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5 mL,能抵抗鸭疫里氏杆菌的攻击,免疫保护期为50 d,4℃~8℃疫苗保存期为6个月。研制的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三价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制备兔抗高免血清和平板凝集诊断抗原,对收集的2010年3月~10月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院就诊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病例进行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同时,采集山东养殖量较大的9个县、市、区的13个养殖场372份鸭血清,利用平板凝集试验对3型鸭疫里氏杆菌的流行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39株鸭疫里氏杆菌,且19株为血清3型,占鸭疫里氏杆菌总数的48.7%;在采集的血清样本中,3型鸭疫里氏杆菌阳性率为21.7%。可见,3型鸭疫里氏杆菌在山东上述地区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氏杆菌病四价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四川等地流行广泛的鸭疫里氏杆菌(RA)1、2、4和5血清型菌株制备铝胶佐剂四价灭活疫苗。对疫苗经无菌检验及安全检验合格后,给3日龄樱桃谷商品鸭每只颈背皮下注射0.5mL,第10、13和16d免疫鸭对同源RA的攻击分别表现出5%--20%、75%--90%和100%免疫保护力,第23—30d免疫保护力开始下降。用间接ELISA对免疫鸭进行抗体消长规律检测,表明3日龄樱桃谷鸭首免后第23d抗体达到高峰,至93日龄时仍能检出抗体;10日龄时进行二免后可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到第65d时仍能保持较高抗体水平。疫苗免疫雏鸭能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增强其T细胞的免疫力,时间达2周。经攻毒保护试验、抗体消长规律测定、T细胞免疫水平测定和田间试验,证明研制的鸭疫里氏杆菌病(RAI)四价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能有效预防RAI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清5型鸭疫里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4年1月至2000年10月,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0日龄患典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种鸭和商品鸭中分离到89株血清5型鸭疫里氏杆菌。对其病原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血清5型鸭疫里氏杆菌病在我国鸭群感染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白鼠无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各地分离力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和利福平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从山东部分鸭场分离到51株鸭疫里氏杆菌并用凝集试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山东存在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1型、2型、3型、7型、8型及血清未定型,其中血清1型和2型为主要血清型,占分离株的66.8%。将分离到的鸭疫里氏杆菌作成油佐剂多价灭活苗,其免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从扬州某鸭场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和玻片凝集试验确定其为ⅩⅤ型鸭疫里氏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鸭疫里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三种途径感染试验鸭,使攻毒鸭发生100%死亡,说明该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苏中地区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学调查及多价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玻板凝集试验,对72株鸭疫里氏杆菌(RA)分离株血清型进行了鉴定,血清1、2、3、7和10型分别为11、28、10、7和4株,12株未能鉴定出血清型。选择其中3种优势血清型菌株,制成了三价油乳剂灭活苗,并进行了田间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鸭疫里氏杆菌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从本地病番鸭群和樱桃谷鸭群中分离到的鸭疫里氏杆菌(RA),W-4和Z-3株为菌种,蜂胶为佐剂研制而成的鸭疫里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经无菌试验和安全性试验合格后,给6日龄雏鸭注射0.3mL/只,接种后10d用相应的2株强毒进行攻击,能获得80%以上的保护率,临床应用保护率在92%以上,疫苗经半年保存后,其物理性状仍均匀稳定。经临床应用证明它具有使用方便、安全、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3型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福州市北郊某番鸭场接种过1型和2型鸭疫里氏杆菌(RA)双价灭活疫苗而发病死亡的雏鸭肝,从中分离到1株RA,经对分离菌培养特性、形态观察和血清型鉴定,属3型RA。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2周龄~7周龄雏鸭最易感,主要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发病率为5%~90%,病死率高达90%.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无鞭毛的小杆菌,有21个血清型,且各血清型缺少交叉保护.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鸭疫里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诊断、血清型鉴定和疫苗免疫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蜂胶疫苗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重庆疫鸭中分离到2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证明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用改良的血清酵母肉汤进行培菌培养,将2菌株菌液混合(1:1,体积比),经甲醛灭活后加入蜂胶左剂,制成蜂胶灭活疫苗。用其免疫5-7日龄雏鸭,一免后7、10、15d皮下注射RA混合菌液攻毒(0.2mL/只),平均保护率达66.67%;10d后二免,二免后7、10d攻毒(0.2mL/只),平均保护率达94.47%。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及其血清型的分布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北京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及其血清型的分布张大丙郭玉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aanatipestifer,RA)以前曾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鸭疫莫拉克氏菌和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aanatip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血清1型、2型贵州流行株制备二价灭活疫苗,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研究资料。【方法】以血清1型RA(RA-G06株)、血清2型RA(RA-HS01株)地方流行株为菌种,通过涂板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利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菌株对鸭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将2株菌培养至终浓度为1×1010 CFU/mL后等比例混合,以卡波姆为佐剂制备二价灭活疫苗,经疫苗质量检验后进行雏鸭免疫试验;通过检测免疫鸭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试验评价疫苗的保护率,对攻毒试验鸭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A-G06株和RA-HS01株均在培养12 h时到达峰值,活菌数分别为2.1×1011和3.3×1011 CFU/mL,LD50分别为1.44×1010和2.63×108 CFU/mL;制备的疫苗安全性良...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雏多种禽类感染发病的病原,对1~7周龄的鸭危害最大,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目前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几乎所有的商品鸭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2013年6月,辽宁省某鸭养殖场共有25日龄雏鸭280羽,有90余羽鸭患病,病死率可达45%左右。养殖场主送检病鸭3只,剖检怀疑为鸭疫里氏杆菌病,进行了实验室的诊断,并进行了药敏试验,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GN52株为菌种,采用改进的液体培养工艺进行增菌后,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和安全检验合格后,进行免疫原性研究。结果表明,对3日龄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3 ml/羽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7 d用同源菌株攻击保护率可达70%,14 d达100%,至56 d免疫保护率仍可达80%。于10日龄进行第2次免疫,二免后3 d免疫保护率达100%。疫苗免疫雏鸭后能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增强其T细胞的免疫力,时间达2周。疫苗在4-8℃可保存1年,保存6个月和1年的保护率分别达95%和85%。该疫苗经田间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有效控制贵州省鸭多杀性巴氏杆菌发生和流行。【方法】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A:L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地方流行株为菌种,通过涂板法测定该菌株生长曲线,并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该菌株对鸭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将该菌培养至终浓度为1×1010 CFU/mL后分别制备白油佐剂灭活疫苗和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经疫苗质量检验后进行免疫雏鸭试验;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评价比较两种疫苗的保护率,并对攻毒试验鸭肝脏、肺脏、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A:L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株培养至18 h到达峰值,活菌数可达1.0×1010 CFU/mL;LD50为5 CFU;制备的两种疫苗安全性良好;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一免后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免疫保护率可达62.5%,高于白油佐剂灭活疫苗(50.0%)及商品灭活疫苗(50.0%)。二免后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优势更为明显,免疫保护率可达87.5%,高于白油佐剂灭活疫苗(75.0%)及商品灭活疫苗(62.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一免后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能对肺脏提供较好的保护效果,二免后在肝脏、肺脏和脾脏的保护效果上,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组优势明显。【结论】利用贵州地区流行的A:L1型菌株所制备的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明显,能对贵州地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