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Sniffer软件的原理和基本应用,探讨了利用Sniffer软件来架构FTP被动模式通信实验的方法,给出了实验的主要内容及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敏  郭小粉  崔嫱  李萌 《河南农业》2013,(12):18-19
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忽视问题,在分析目前计算机网络实验和网络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改革的必要性及措施,并总结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改革对网络教学的重要影响,以此强调网络实验改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移动自组网和现有的一些路由协议,然后分析了移动自组网中ZRP协议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协议L-ZRP.L-ZRP是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ZRP协议.为了避免路由发现的盲目性,L-ZRP只在节点位置变化大于一定程度时才启动路由发现.通过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L-ZRP能够确定一个包转发域,以此来限制包转发的范围.在L-ZRP中,分组中所携带的位置信息在节点移动造成位置明显改变时也能够及时更新.这些特点使得L-ZRP能够适应节点的移动性.最后使用NS2对L-ZRP协议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显示L-ZRP在减少路由开销和平均端到端时延、提高包投递率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许多基于PCP协议开发的P2P视频播放软件,在实现不同内网节点之间的视频数据流的交换时会面临TCP NAT穿越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研究实现TCP NAT穿越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和详细叙述了一种可靠的TCP NAT穿越实现原理以及通过对PCP协议的扩展来实现基于PCP协议的TCP NAT穿越的实现过程,并最终通过实验和分析来验证TCP NAT穿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以巢湖水质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开发了基于SSM的轻量级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巢湖水中的总磷、氨氮等9种成分进行采集、传输和预测分析。监测系统中的智能传感器通过现场总线协议Modbus 将采集信息发到监测站,监测站再将信息通过TCP/IP协议传送到系统主机;设计了基于Vue的系统主机的前端界面,结果表明,基于SSM框架构建的系统降低了开发难度,系统稳定可靠,实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网络漏洞安全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系统漏洞不仅包括协议本身的不足,而且体现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层面上.探讨了计算机网络漏洞的形成和产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设计了一个漏洞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平台、扫描模块、评估模块和漏洞库,该系统能自适应地选择操作系统,并根据操作系统版本及出现的漏洞对系统进行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在单片机系统中采用计算机网络传输相关数据,使系统能够远程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对TCP/IP协议簇的组成进行分析。采用TCP/IP协议簇,删除无关协议,并对具体协议根据功能需要进行精简,使单片机系统能够使用TCP/IP协议簇进行数据传输。对精简的TCP/IP协议簇进行PING命令验证,表明精简后的TCP/IP协议簇能够进行正常工作,通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Request for Comments(RFC)1122兼容性规范提出了一种可移植的非路由传输层协议实现原型.简化设计了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传输层协议栈.同时提出了几种简化算法以提升性能,包括首部预测、简化重传算法.设计了一种输出挂起队列以解决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协议栈的重入问题.该TCP无须操作系统的支持,整个协议栈运行在裸机平台上.本实现方法强调对TCP的简化,以提高可靠性,其实现代码规模只有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BSD)TCP的30%.应用测试表明,该简化的TCP性能和可靠性与商用TCP相当.最后,将实现源代码移植到X86裸机平台的64K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扩展Read-Only Memory(ROM)中,基于该TCP协议设计了iSCSI远程启动系统,并已经应用于无本地存储设备的超级刀片服务器上.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高,需要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网络系统出现故障的几率显著升高。在网络管理过程中,故障的处理尤为重要,随着网络的不断运行,故障会随着网络不断传播,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准确、快速的定位出故障的具体位置是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基于SNMP管理协议下的事件关联策略进行的网络故障定位,并模拟了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实验,实验表明该算法对日渐复杂的网络系统的网络故障定位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分析移动自组网中节点受干扰的2个因素, 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流量分布, 并对这两方面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 基于拓扑结构干扰和网络流量干扰, 提出具有干扰识别特点的路由度量. 提出干扰识别的路由协议IADSR, 该协议根据路径的干扰情况来选择路由, 由此实现网络吞吐量及性能的提高. 实验表明, 在网络负载较重时, IADSR协议性能优于DSR及DIAR协议; 与DSR协议相比, 网络吞吐量提高7.8%, 网络端到端时延下降9.4%.  相似文献   

11.
基于ZigBee的无线土壤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CC2430单片机,ZigBee协议及上位机软件为核心的无线网络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用来监控土壤的温度及湿度。介绍了如何利用cc2430的硬件资源及ZigBee协议的无线组网功能来实现土壤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重点阐述了系统硬件构成及软件的实现过程。由于本系统实现了c51与cc2430的通信,使连接传感器的c51与无线通信的cc2430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模块,从而是电路设计简化;由于本系统实现了无线网络与上位机的通信,可以方便的通过上位机软件来控制、分析、存储、图像显示整个无线网络的数据,从而使软件系统功能变得强大。这使整个系统具有低成本,低复杂度,功能强大,模块化,便于调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以Packet Tracer 5.3.2仿真软件为基础,构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虚拟实验室,介绍了Packet Tracer 5.3.2仿真软件提供的网络安全技术;以广域网安全实验为例,从终端安全接入、无线局域网加密技术、路由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列表和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等方面论述了广域网安全实验的内容,通过实验拓扑结构的设计和IP地址规划、安全协议的配置和实验结果测试等步骤完成仿真实验;旨在锻炼学生设计、配置和测试网络安全的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理论和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网络,进行远程RFID读写器网络通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阐述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过程及其提供的多任务环境,并阐述了在此环境下微控制器LPC2210与RFID读写器模块的通信硬件与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基于Internet的普及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论述了TCP/IP协议栈的移植原理,并完成微控制器与远程主机的以太网通信软件、硬件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杜艳红  高庆吉  卫勇  于亚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35-11136,11209
以轮式移动机器人驱动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在分析理想直流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串一并行辨识结构的神经网络确定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实现了机器人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辨识。最后,通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未采工、农业等领域机器人的精确运动和动力控制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应用层级的安全协议SSL和Linux中netfilter框架结构及其过滤数据包的机制.最后通过SSL和netfilter相互结合,提出了一种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及其传输的信息都具有安全防护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基于射频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主要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设计以及系统实施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网络协议栈虚拟化的目标是在一台网络设备上虚拟出多个协议栈以实现网络设备的一虚多功能。由于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本身是不支持这种网络协议栈虚拟化技术的,因此本文通过对Linux操作系统3.11.10版本IPV4网络协议栈进行改造以实现Linux网络协议栈的虚拟化,并在设备平台上验证了经过网络协议栈虚拟化改造后的以太网交换机对业务流的隔离功能。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TCP/IP协议模拟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文中系统讨论了模拟仿真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对该系统的具体实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网络协议模拟仿真系统实现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了网络安全协议的一般框架,讨论了网络安全协议中密码技术的安全性,指出了网络安全协议在具体实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琼杨军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109-2112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低功耗协议,使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进行温室环境监测更节能。【方法】以温室环境监测系统为背景,提出一种改进后的低功耗LEACH协议,并利用NS2仿真软件对改进后的协议进行仿真验证及分析。【结果】改进后的协议能够通过简化簇头选择的过程和加入数据融合模型来节约能量,减缓节点死亡的速度,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结论】改进后的协议(New DA)比LEACH协议更适合在温室监测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