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郑云峰  高玉鹏  杨烨 《猪业科学》2004,21(12):23-25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小分子量(14~15kDa)的细胞溶质蛋白。1972年,Ockner和Mishkin首先报道了在大鼠细胞内存在FABP,并证实其对长链脂肪酸有高度的亲和性,对动物体内脂肪酸和它们的CoA衍生物的摄取、细胞内转运、氧化、脂化或合成均有重要作用。随后的研究表明,FABP还能协助将动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酸运至其进行β-氧化的场所或甘油三酯和磷酯合成部位,促进心肌和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沉积,提高肌间脂肪、降低体脂沉积等调控作用[6]。1FABP的分类及结构特点1.1FABP的分类FABP作为细胞溶质蛋白,不仅广泛分布在哺乳动物的所…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结合蛋白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3,FABP3)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泌乳期乳腺等对脂肪酸有高度需求的组织中。它参与胞内脂肪酸的短暂存储和运输,使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能量代谢体系,氧化分解并产生ATP,为组织提供能量。它与脂肪酸结合形成胞内外浓度差,促进细胞摄取脂肪酸。作者主要介绍了FABP3基因及蛋白质结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并对其在乳脂合成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肪酸结合蛋白最早是1972年Ockner等从肠细胞液组分中分离出来的,当前成为了动物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主要介绍了FABP的类型、特点和生物学功能,并对FABP在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其调节脂肪酸代谢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10):135-139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一族同源性较高的细胞内蛋白质,对脂肪酸有很高的亲和力。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脂肪酸的摄取和胞内运输,将脂肪酸从细胞膜运送到甘油三酯和磷酸的合成场所。本文介绍了2种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E-FABP的组织分布、结构特性及脂肪酸的结构功能,同时进一步阐述了A-FABP和E-FABP的基因结构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脂肪酸结合蛋白7(FABP7)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家族成员之一,FABP7基因对大脑发育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至关重要。同时,FABP7位于脂质代谢的经典通路PPAR通路中,在脂质代谢、基因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FABP7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脑发育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对于家畜脂质代谢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FABP7的结构、分布及其在脂质代谢、神经系统和癌细胞增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今后利用FABP7基因相关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又称为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或A-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家族中的一员,能结合多种疏水性化合物,在脂肪和卵巢组织中分布广泛,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代谢,作用于卵巢组织中,对于禽类产蛋中脂肪酸的沉积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调控禽类产蛋过程中蛋的脂肪酸营养沉积,提高产蛋优良性能。该蛋白又与肌间脂肪(IMF)含量有关,保证了肉质的良好品质,这让AFABP在禽类养殖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论文就该蛋白的生理功能和在禽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又称FABP4、aP2、脂肪细胞脂类结合蛋白(ALBP)、p422或p15,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家族中的一员。A-FABP最早于脂肪组织中发现,是FABPs家族中研究较多的一个基因,分布广泛,但主要是在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近年来,有关A-FABP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在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CG)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对脂肪酸代谢与自噬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减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FABP4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采用免疫印记和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了FABP4蛋白表达、脂肪酸累积、脂肪酸β氧化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表明,BCG感染极显著上调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FABP4的表达(P<0.001)并促进了脂肪酸的累积。FABP4小干扰RNA(siRNA-FABP4)能显著降低BCG感染后巨噬细胞中脂肪酸含量,伴随着肉毒碱棕榈酰移位酶1A(CPT1A)的表达上调(P<0.05),与ATP产量的提升(P<0.05)。同时,siRNA-FABP4极显著下调了自噬调控关键因子AMPK及自噬相关蛋白p-ULK1、ATG5、ATG7、ATG12和LC3B的表达(P<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BCG感染RAW264.7细胞过程中,下调了FABP4的表达,促进了脂肪酸的氧化,减少了巨噬细胞内脂肪酸的含量,并通过AMPK信号通路抑制了细胞自噬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脂肪酸的吸收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功能,着重概括了小肠内表达的I-FABP、L-FABP两种蛋白。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酸的吸收与脂肪酸结合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脂肪酸的吸收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功能,着重概括了小肠内表达的I-FABP、L-FABP两种蛋白。  相似文献   

11.
畜禽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是肌内脂肪的候选基因,它能影响肌内脂肪(IMF)的含量,对畜禽的肉质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是脂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小肠、肝、心、脑、骨骼肌等多种细胞内.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有9种不同的组织特异分布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它们分别是肝脏型、肠型、肌肉和心脏型、脂肪细胞型、表皮型、回肠型、脑型、髓鞘型和睾丸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族多源性的小分子胞内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脂肪酸的摄取和胞内运输,可将脂肪酸从细胞膜上运送到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及磷脂合成的场所.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都是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构成.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脂类代谢的改变,猪的脂肪细胞型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已被证实是影响脂肪性状的主要侯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高晓娜  郭小权 《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2):4287-4294
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MPK的活性受一磷酸腺苷(AMP)/三磷酸腺苷(ATP)的调节,应激反应可通过ATP的产生减少或消耗使细胞内AM P/ATP增加,从而激活AMPK。激活的AMPK可通过磷酸化下游靶蛋白,改变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使其朝着抑制ATP消耗过程、促进ATP生成反应的方向进行,即抑制脂肪酸和糖原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迅速恢复细胞中的能量,因此AMPK被称为"细胞能量调节器",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AMPK的结构、分布、活性调节及对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物每天从食物中摄取能量,并主要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把多余的能量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动物脂肪沉积所需要的脂肪酸大多来自于脂肪酸的全程合成(de novo fatty acid synthesis)。脂肪在高等动物体内的合成是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来完成的,它需要两种底物前体,即α-磷酸甘油和脂酰CoA(或脂肪酸)。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一种多功能的复合酶,是合成脂肪酸的关键酶,因此,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酶蛋白的多寡、活性的高低对动物脂肪酸的合成及体脂的沉积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报道了脂肪酸合成酶对脂肪合成、代谢的调控。作者将从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结构特征,其与能量代谢及体脂沉积的关系,以及日粮养分与激素对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动物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体脂沉积所需要的脂肪酸大多由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催化乙酰辅酶和丙二酸单酰辅酶合成,FAS是动物脂肪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和表达的变化都会影响体内脂肪的合成。近年来对FAS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FAS的生理功能、组织表达和定位、发育性表达变化、日粮因素对其表达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主要家族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胞内脂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细胞内,在细胞内长链脂肪酸的摄取、转运及代谢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该家族中较常见的4种,分别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本文对FABPs的研究概况及该家族主要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定位、遗传多样性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甘油三酯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机体缺少能量时,可以通过水解脂肪组织的甘油三酯,随后经过氧化(主要是β氧化)作用,将脂肪酸释放出来,参加能量代谢提供能量。普遍认为,调控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激素敏感脂肪酶,此酶可根据甘油三酯中脂肪酸长度不同选择性地将甘油三酯或甘油二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9.
脂肪酸结合蛋白生物学特性及对脂肪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族小分子蛋白质,对长链脂肪酸有很高的亲和力,能把脂肪酸从细胞膜转运到氧化和合成的部位,在长链脂肪酸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就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对脂肪酸代谢调节以及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猪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对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测定牦牛表皮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5)和睾丸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9)基因序列,比较其在牦牛和雄性不育犏牛睾丸中的表达,并结合睾丸中部分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力分析,以探索这两个基因及能量代谢与犏牛雄性不育之间的联系。试验从牦牛睾丸中提取总RNA,采用PCR方法获得了牦牛FABP5和FABP9基因的cDNA序列,编码区长度分别为408和399bp,与普通牛相比分别有1个和6个碱基差异,后者导致FABP9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氨基酸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FABP5基因在犏牛睾丸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大于牦牛,而FABP9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犏牛睾丸中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而β-羟脂酰CoA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与牦牛接近。犏牛睾丸中FABP5基因表达上调以及参与三羧酸循环的柠檬酸脱氢酶活力提高,可能提示雄性不育犏牛睾丸组织在脂肪酸氧化供能水平上高于成年牦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