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黑麦(Secale cereale L.)是人工合成的异源六倍体(AABBRR)或异源八倍体(AABBDDRR),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均有广泛的种植面积。黑麦的R组染色体带有抗病、抗旱、耐瘠、多小穗、丰产基因,产量一般高于普通小麦,营养丰富,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含少量蛋白质、钾和B族维生素。相对于普通小麦,小黑麦籽粒饱满度、面粉弹性较差,面粉颜色发黑,因此在制粉业中不及普通小麦受欢迎。但黑麦  相似文献   

2.
小黑麦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简介1 1 小黑麦 (Triticale)是一种新开发的高产优质饲料作物。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和黑麦进行属间杂交 ,并对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人工综合而成的异源多倍体新物种 ,由于小麦亲本不同又分为异源八倍体和异源六倍体小黑麦。1 2  1970年加拿大首先推广应用的第一个品种是罗斯纳六倍体小黑麦。自 70年代以来 ,我国相继育成八倍体冬性和春性小黑麦 ,并在云贵高原等地首先推广种植。小黑麦兼备小麦和黑麦双亲的优点 ,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较强的抗逆性、丰富的营养性、广泛的适应性。在加拿大、波兰、美国、法国、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等许…  相似文献   

3.
小黑麦的生产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小黑麦 (Triticale)是一种新开发的高产优质饲料作物 ,是由普通小麦和黑麦进行属间杂交 ,并对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人工综合而成的异源多倍体新物种。由于小麦亲本不同 ,又分为异源八倍体和异源六倍体小黑麦。1 970年加拿大首先推广应用的第一个品种是罗斯纳六倍体小黑麦。自 70年代以来 ,我国相继育成八倍体冬性和春性小黑麦 ,并在云贵高原等地首先推广种植。小黑麦兼备小麦和黑麦双亲的优点 ,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较强的抗逆性、丰富的营养性、广泛的适应性。在加拿大、波兰、美国、法国、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发展很…  相似文献   

4.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2n=8x=56)是经人工培育并改良的新型物种,由于其有高抗逆性、高蛋白含量、适口性好等优良的饲用性状和较高的生态价值,适宜推广种植。本文就其饲用特性、生态价值以及利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杂交形成的第一个异源多倍体,它既继承了小麦的优质高产,又具备了黑麦抗逆性强的特点。主要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小黑麦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及淀粉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旨在深入了解盐胁迫对小黑麦淀粉合成酶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淀粉合成酶基因在不同程度盐胁迫下其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淀粉含量变化与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有着直接的相关性。该研究表明,盐胁迫可以改变淀粉组成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拓宽和丰富麦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在甘肃中西部区域对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不同麦类种质材料(包括六倍体小黑麦、人工合成小麦、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鉴定主要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时六倍体小黑麦的丰产性、抗病性、抗旱性明显优于其他麦类作物,灌溉处理时熟期较晚,丰产、抗病,植株高,籽粒粉质,欠饱满;(2)人工合成小麦秆矮、籽粒小、产量低,穗粒数低,千粒质量较高,籽粒琥珀色,丰产性、抗旱性较差;(3)硬粒小麦植株普遍矮,籽粒角质,大部分材料丰产性和抗旱性较差,抗条锈病;(4)能直接应用于中西部小麦生产的普通小麦极少,大部分灌溉圃小麦材料较宁春4号(CK1)植株偏高、产量低、晚熟,但抗条锈病;半干旱圃小麦品系较甘肃中部抗旱小麦品种植株矮小,大部分材料的产量水平比西旱2号(CK2)低,但抗条锈病和抗旱性好。  相似文献   

7.
1 特点小黑麦是用普通小麦和黑麦进行杂交,经染色体加倍,人工合成的一种新作物。它具有小麦和黑麦双亲的优点。它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旱,耐瘠,营养体生长繁茂,同时具有蛋白质和赖氨酸等含量高于小麦和黑麦的新特性。 1.1 生物产量高饲用小黑麦具有远缘杂交优势,茎叶生长旺盛,植株茂密,鲜草产量高。在我省安达市中等肥力土壤种植,植株高达122~140厘米,茎粗0.5~0.7厘米,每株分蘖数3~5个,亩产鲜草可达2920.34千克,干草亩产可达730.11千克。在高产技术栽培条件下,亩产鲜草可达3000千克以上。由于小黑麦综合了小麦、黑麦属间的优点,它根系发达,茎杆坚实,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8.
1产品特点小麦麸(wheat bran)俗称麸皮,是以小麦籽实为原料加工面粉后的副产品。小麦麸的成分变异较大,主要受小麦品种、制粉工艺、面粉加工精度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小麦麸的分类方法较多。按面粉加工精度,可将小麦麸分为精粉麸和标粉麸;按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小黑麦是一种新型优质饲料作物(Triticale,为小麦和黑麦属间杂交经染色体加倍人工合成的新物种),666.6m2(亩)产籽实265~271kg,籽实粗蛋白质含量为15.33%~18.16%,赖氨酸含量0.47%,热能达15.503MJ/kg,在10种必需氨基酸中有8种氨基酸含量高于小麦、玉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了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不同土地类型(山地、塬地、川地和沙滩地)的株高、枝条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质(CP)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干物质(DMD)和相对饲料价值(RFV)等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宜甘农 2 号小黑麦种植的最佳土地类型,从而为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的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结果表明:甘农 2 号小黑麦在 4 个土地类型的鲜、干草产量分别在 46.02、17.34 t/hm~2以上,但以川地最高,川地的鲜、干草产量分别为 53.14、22.71 t/hm~2;在 川 地 的 CP 含 量和 RFV 最高,分别为 10.35%和 109.81,NDF 含量最低,为 54.00%;在塬地的 DMD 最高,为 63.74%,ADF 含量最低,为 32.30%。 综合评价表明,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川地的表现最优,其次为塬地、山地和沙滩地。 因此,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的不同土地类型均适宜种植,但最适宜在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
小黑麦新品系的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16,24(6):1164-1169
论文通过研究小黑麦新品系(Triticale Wittmack)(P1,P2,P3,P4,P5)在2013年和2014年的株高、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筛选高产稳产和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系,为小黑麦新品种登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小黑麦新品系的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3的平均鲜(干)草产量最高,其次为P2;各小黑麦品系2014年的平均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2013年;小黑麦新品系P3在2013年的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参试小黑麦新品系的粗蛋白含量(Crude Protein,CP)和中(酸)性洗涤纤维(Neutral/Acid Detergent Fiber,NDF/ADF)也存在显著差异,P2的CP含量最高,P3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1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不同年份间的CP,ADF和ND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小黑麦新品系中,P3的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P2,以上2品系可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申报登记小黑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小麦淀粉和谷朊粉生产技术朱克庆(郑州粮食学院科研设计所)小麦淀粉和谷朊粉(也称活性蛋白粉)是以小麦或小麦面粉为原料提取而成的。在生产小麦淀粉的过程中,同时分离出相应数量的谷阮粉。小麦淀粉呈白色粉末状,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却是些形状和大小都不同的透明小颗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甘肃中部地区不同小黑麦种质的农艺性,筛选出在甘肃兰州地区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黑麦种质。【方法】分别测定6种参试小黑麦种质,测定小黑麦种质田间形态特征(株高、枝条数、叶片数)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25株高最高(154.27 cm),但其叶片数较少(57.6个/株),枝条数最少(10.47个/株);藏饲1号株高(143.15 cm)次之,但枝条数较多(11.9个/株),叶片数较多(64个/株),单株地上生物量最高(80.79 g);甘农7号枝条数最多(13.82个/株),但其前期株高增长缓慢;甘农4号分蘖性能优异(12.49个/株),叶片数最多(69.7个/株),但叶片数最少(54个/株)。【结论】藏饲1号小黑麦种质在甘肃中部地区农艺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全株小黑麦干草对育成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小黑麦干草在畜牧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选取10月龄、平均体重为(325.0±20.0) kg、健康、生理状态良好的荷斯坦育成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Ⅰ、Ⅱ组,每组10头牛,每头为一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苜蓿干草:小麦秸秆=1:1),Ⅰ、Ⅱ组分别以全株小黑麦干草替代饲粮中50%(苜蓿干草:小麦秸秆:全株小黑麦干草=0.5:0.5:1)和100%干草(100%全株小黑麦干草),试验预饲期7 d,正试期66天。于正试期前后对每头牛称重,并每天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正试期最后4 d采集粪便和饲粮样品,测定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正试期第66天晨饲前采集血液,晨饲后2 h采集瘤胃液,测定血清生化和瘤胃发酵指标。【结果】①各组育成牛体重、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Ⅰ组育成牛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Ⅰ组牛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育成牛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牛血清白蛋白(ALB)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1);Ⅰ组牛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④育成牛瘤胃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及乙酸/丙酸(A/P)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牛瘤胃NH3-N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将育成牛粗饲料中50%的干草替换为全株小黑麦干草,对其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显著提高了饲粮中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5.
六倍体小黑麦饲用特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莹  杨芳萍 《草业科学》2018,35(3):635-644
本文阐述了六倍体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发展历史、形态习性、饲草产量、营养品质、抗逆性、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发现小黑麦产草量高,茎叶蛋白质、赖氨酸、粗脂肪含量高,粗灰分、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饲用品质较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燕麦(Avena sativa)、高粱(Sorghum bicolor)好,籽粒和饲草经济效益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小黑麦作为饲草在畜牧业中具有更广泛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高寒牧区需加大其研究和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7.
王伟强  刘晶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20,28(6):1626-1634
本试验以‘甘农4号’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品种为试验材料,‘石大1号’(CK1)和‘中饲1048’(CK2)为对照,通过研究在青海省不同区域(海晏、湟中、平安)的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评价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从单因素看,‘甘农4号’在3个试验点的平均干草产量(14.07 t·hm-2)显著高于CK1和CK2;海晏点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CP含量(10.54%)显著高于湟中和平安点;2018年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2.98 t·hm-2)显著高于2019年(9.23 t·hm-2)。2因素间,品种×试验点交互作用中,‘甘农4号’在海晏试验点的平均CP含量(11.0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品种×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甘农4号’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6.26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试验点×年份交互作用中,平安点2018年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5.20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因素交互作用中,2018年平安点‘甘农4号’小黑麦的干草产量(20.45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评价表明,‘甘农4号’小黑麦更适宜于在青海省低海拔且水热条件丰富的地方推广种植,这是获得小黑麦高产优质饲草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小黑麦与不同豆科牧草混播时草地土壤养分特征。【方法】研究了3个豆科牧草品种(青建1号饲用豌豆,青海箭筈豌豆和绿箭1号箭筈豌豆)与甘农2号小黑麦以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混播对浅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混播组合A1(小黑麦×青建1号)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降低土壤pH值,A2(小黑麦×青海箭筈豌豆)和A3(小黑麦×绿箭1号)有利于提高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混播比例随豆科牧草比例的增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土壤pH值和速效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混播组合与混播比例的交互作用表明,混播比小黑麦单播的土壤pH值降低0.55%~1.52%,有机质含量提高13.07%~18.30%,全氮含量提高20.24%~44.05%,碱解氮含量提高5.44%~12.5%,全磷含量提高12.77%~29.79%,速效磷含量下降17.15%~44.62%,速效钾含量提高6.61%~19.06%。【结论】与小黑麦单播相比,小...  相似文献   

19.
小麦面筋(WG)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小麦面筋,一般是按照传统的手工方法操作生产出来的,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小麦面筋作饲料蛋白源,笔者对工厂化生产进行了研究,以降低加工的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率。1连续式加工工艺笔者研究的用小麦面粉,连续生产小麦面筋的工艺流程。首先,在面粉中加入少量的温水(48℃─57℃),经螺旋混合机搅拌成有弹性、表面光滑的面团。在加水搅拦时,可加入少量食盐,利于面筋的形成,改善面团的韧性和弹性。然后,面团由螺旋输…  相似文献   

20.
小黑麦的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为第一个人工培育的谷类作物,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在我国草田轮作或填闲种植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价值。详细论述了小黑麦农艺措施对小黑麦生长情况的影响,小黑麦的种质特性,抗性生理,以及收获利用等的研究进展,提出在小黑麦饲草加工与利用方面,还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