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猪场利润大小取决于猪场生产指标的高低,尤其是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保育期病僵猪的增多是严重影响猪场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笔者对造成保育期病僵猪增多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1圆环病毒病圆环病毒病是造成保育期病僵猪增多的原因之首。圆环病毒病能造成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一)流行形势与特点 这是由圆环病毒2型所引起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所表现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于保育仔猪和育肥猪,成年猪发病较少见.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包括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肺炎、肠炎、先天性震颤等。猪圆环病毒分布非常广泛,在猪群血清检测中,阳性率高达20%~80%;猪圆环病毒病主要侵袭断奶后2~3周龄和5~12周龄的仔猪;繁殖障碍主要危害初产的后备母猪和新建的种猪群;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保育猪和生长育肥仔猪。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病(PCVD)或猪圆环病毒相关性疾病(PC-VAD)是由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引起的一大类猪病的统称。PCVD的临床表现包括种猪的繁殖障碍、哺乳仔猪拉稀、保育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保育猪与生长肥育猪的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昆明市某规模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的免疫效果,本研究按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妊娠母猪18份,哺育母猪24份,保育猪38份共80份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对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保育猪圆环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和68.4%,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62.5%和86.8%。结果表明哺乳母猪和保育猪圆环病毒免疫合格,但保育猪免疫程序需要修订并尽快补种疫苗。哺乳母猪的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偏低,考虑到该场已停止接种蓝耳病疫苗10个月,抗体阳性率哺乳母猪低、保育猪群较高的原因可能与野毒感染有关。建议做好蓝耳病的控制工作,重新启动蓝耳病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猪发病的一种传染病,是近年来比较多发的猪的一种传染性疫病。2014年11月20日,广西柳州柳北区某养猪场陆续出现保育猪死亡,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圆环病毒病继发链球菌病引起的死亡病例。通过对出现相似症状的保育猪进行及时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朱凤霞  路方 《中国猪业》2014,9(11):40-42
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养殖场由于外购保育猪,导致猪群发病。经过发病情况调查、临床诊断、剖检、实验室检验等,确诊为猪圆环病毒和猪瘟病毒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2019年1月,湖南省益阳地区一个中小规模场的保育猪出现发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皮肤发绀、腹式呼吸等临床症状,保育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它阶段猪群未出现临床症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解剖、临床诊断,再结合实验室检测,初步确诊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猪场疫病越来越复杂,许多猪场生产成绩不好,突出表现在保育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主要原因是生产管理水平低下,保育猪多病原混合感染严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13年3月,笔者调查龙岩市多个发病猪场发现,猪场保育猪发病率高主要存在以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现象,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控制了疫情,现将某猪场疫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猪圆环病毒病可以导致免疫抑制,使猪的体质下降,猪感染圆环病毒后,一些平时很难侵入猪体的细菌便会乘虚而入,引起猪发病。最近,一中小型猪场的保育猪发生了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发病后,保育猪死亡严重,经过半月的治疗,目前猪群已经稳定,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该猪场存栏母猪200头,最近未引进过种猪,也未购买过仔猪。半月前,刚转到保育舍的300头  相似文献   

11.
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暴发一种以保育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腹泻、消瘦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利用RT—PCR和PCR分别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检测,结果猪瘟病毒和猪蓝耳病病毒为阳性,其他病毒均为阴性。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为阴性。根据诊断结果紧急接种疫苗,提高疫病综合防控等措施,疫情最终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断乳后不久的仔猪.2007年4月福建省某集约化大型养猪场断乳后不久的保育猪大量发病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引起猪的新传染病,引发仔猪断奶衰竭综合症、猪皮炎与肾病综合症和母猪的繁殖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还可导致猪群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家猪和野猪是本病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猪均易感,但本病主要发生在保育阶段和生长期仔猪.最近笔者遇到一起猪圆环病毒病的病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冬春季节保育猪群的各种健康问题普遍增多,严重影响猪场的效益。各种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断奶应激、各种母源抗体消减、生产管理水平较差、日粮问题、天气寒冷和常见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和2型圆环病毒等)的持续感染等。以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保育猪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进而保育猪群原发或继发感染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鼻支原体和猪肺炎支原体等细菌性病原。  相似文献   

15.
正猪圆环病毒感染主要侵害怀孕母猪、保育仔猪和育肥猪。引起的疾病包括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性震颤、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等。同时感染产生的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引发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在临床上猪圆环病毒病最易与猪蓝耳病协同感染,致病力明显增强,死亡率增高,增加临床控制难度。曾处理一起典型的猪圆环病毒病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案例,分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现场调查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11月,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病死数量明显上升,12月底调查人员对这一地区内的5家猪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经现场调查、座谈、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该地区保育阶段猪群病死数量异常升高的主要病因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2型,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造成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2型的混合感染和细菌继发感染是主要因素;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野毒感染,使保育猪死淘率增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对林可霉素和替米考星等耐药。结果表明,各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上述疫病的免疫,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和卫生消毒管理以及饲养管理工作,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保育猪死淘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江苏省某猪场的感染状况,本试验采用复合PCR技术,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理切片等方法对发病的保育猪进行诊断,结果显示,PCR方法检测出猪伪狂犬病毒和猪圆环病毒处有明显条带。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的混合感染,采用经实验室诊断给出的综合防治方案治疗后,疫情得到控制。本次病例的诊治为养猪业可能发生的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并的混合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猪感染圆环病毒后,会出现严重免疫抑制,从而容易继发和并发其他传染病。主要有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病毒(CSFV)、副猪嗜血杆菌、猪溶血型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等。2016年3月7日,鸿福检测中心接到呼兰某猪厂的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圆环病毒和链球菌混合感染。1临床症状某猪场购进300头40日龄仔猪,经过一周饲养后保育猪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例猪病进行了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认为引起保育猪死亡的病毒性因素为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细菌性因素为副猪嗜血杆菌。建议利用抗生素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在控制疫情的同时,建立合理的猪场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0.
目前,猪圆环病毒病给我国的养猪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种病的的主要病原来自于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在发病时有可能单独发病,也有可能是通过感染或者继发发病。对猪圆环病毒病进行控制时主要是通过加强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的疫苗免疫以及加强猪在养殖过程中的管理等措施来进行实际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