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刍动物通过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可以利用大量纤维性饲料。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和多组学的发展,调控瘤胃微生物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的稳定性,导致调控技术收效甚微。然而,如果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的早期进行人为干预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规律对科学调控瘤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近年来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过程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过程与调控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在饲料消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是目前反刍动物的一个研究热点,瘤胃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是研究的前提,本文对瘤胃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瘤胃微生物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的生产力主要由瘤胃微生物驱动,包括细菌、产甲烷菌、真菌和原虫等功能性微生物群。瘤胃微生物可将植物性饲料分解发酵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蛋白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反刍动物生命早期到每个生命重要节点,其瘤胃微生物群落会发生剧烈变化。目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早期调控是畜牧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因此,了解瘤胃微生物定植状况对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瘤胃中常见的微生物菌群及其主要功能和定植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了解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方法很多,人工瘤胃技术是利用体外方法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营养与代谢以及评定反刍动物日粮营养价值的一项重要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从人工瘤胃技术分类、应用及进展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瘤胃内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组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它们在瘤胃内物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Seq技术的出现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主要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出发,阐述RNA-Seq技术在瘤胃微生物代谢酶特性、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瘤胃微生物新功能基因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饲粮消化和吸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探索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活动和功能作用,对反刍动物健康和促进饲草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传统瘤胃微生物纯培养方法,组学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对瘤胃微生物种类、代谢途径、功能进行解释,宏组学联用为系统理解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物质分子机理提供新方式,并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围绕宏组学技术联合应用进行综述,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瘤胃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定量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饲料营养物质消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瘤胃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定量分析技术是研究瘤胃微生物生长及动态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瘤胃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定量分析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为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是畜牧业中的重要支柱,研究瘤胃微生物在幼龄反刍动物上的定植过程,并利用其中的定植规律采取科学的早期调控措施,以此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率,对于维持畜牧业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过程伴随着幼龄反刍动物瘤胃的发育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幼龄反刍动物哺乳时,瘤胃由于食管沟反射的存在而不发挥功能,发育缓慢,此时只有部分功能菌群逐渐定植;随着日龄的增长,幼龄反刍动物大量摄入固体饲料,瘤胃在固体饲料的刺激下迅速发育直至成熟,此时大量菌群定植,瘤胃发酵逐渐活跃,且优势菌及其丰度与前期相比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大量瘤胃发酵产物的积累又进一步刺激了瘤胃的发育。反刍动物在幼龄阶段经历了从非反刍到反刍的生理过渡,是其最敏感和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可以在此阶段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采取人工调控措施,以保证机体的健康和后续生长发育。作者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早期发育过程、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类、来源及其在幼龄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定植过程,阐明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生产性能以及畜体健康方面的重要功能,并归纳了常用的瘤胃微生物调控技术,从而为生产中对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营养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营养物质。一方面,脂肪酸对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另一方面,瘤胃微生物群落能够通过生物氢化作用将不饱和脂肪酸氢化为饱和脂肪酸。本文针对饲粮脂肪酸与瘤胃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涉及的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培养法以及动物试验研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为通过饲粮脂肪调控瘤胃微生物群落或结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瘤胃微生物调控瘤胃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分子的人工合成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基础,改变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DNA的结构,能够使得动物表达出不同的蛋白质,反刍动物的生长模式也因此而发生不可预知的改变。正在应用的或处于研究阶段的构建瘤胃基因工程菌的方式主要有基因缺失技术、基因复制性重组技术和启动子的应用技术。其中基因缺失技术还包括转座子插入法和自杀性质粒的构建。目前影响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率的最主要障碍就在于这种技术的低效率和不可预知性,一旦清除了这个障碍,基因工程技术将会在瘤胃微生物的改造上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瘤胃微生物区系变化与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微生物受宿主、环境、营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以及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4种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过程与机制,以及微生物区系变化对动物代谢的影响,并阐述了瘤胃的调控技术与机理,为瘤胃调控技术应用、生产性能及健康水平提升、环境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瘤胃是反刍动物重要的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可以将饲粮降解为宿主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与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肠道酶是帮助宿主消化的关键因子,酶种类和活性的高低影响着动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自身的生长发育。调节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和肠道酶系表达,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是目前普遍的研究方向。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不完全,菌群和酶系结构并不完善,在幼龄反刍动物微生物群落稳定之前,早期调控其瘤胃微生物群落和肠道酶系可以更加长期、有效地改善幼畜胃肠道环境发育,促进反刍动物生长发育。本文概括了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定植与酶系建立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量研究表明,反刍动物瘤胃菌群的种类及丰度与宿主的营养沉积和机体代谢有密切关系,研究瘤胃微生物菌群与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关系,对肉品质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瘤胃菌群的结构和种类,并不断完善胃肠道微生物数据库。文章介绍了反刍动物瘤胃中优势菌群对脂肪、纤维素以及含氮物质的分解利用,概述了反刍动物瘤胃菌群与机体代谢的关系,并总结了瘤胃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对机体营养沉积的影响,为改善瘤胃菌群、优化食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微生物在宿主营养与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微生物研究越来越依赖高通量测序结果的解读。然而受测序读长的限制,将较短的DNA片段(Read)组装(Assemble)成较长的叠连群(Contig)或序列骨架(Scaffold)已成为解读宏基因组数据的必经操作。但每条contig承载的信息量仍然太少,不足以支撑微生物功能的深入研究。分箱(Binning)技术能从混合样本中区分出来自同一微生物的序列,获得较完整的微生物基因组,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微生物研究中。反刍动物依赖瘤胃微生物消化分解饲粮供能,且瘤胃微生物的组成更为复杂多样,因此,本文综述了分箱技术的优势与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应用分箱技术研究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减缓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瘤胃是重要的甲烷排放源之一,因此反刍动物瘤胃甲烷减缓策略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降低瘤胃甲烷排放量的各种营养调控技术,包括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添加油脂、日粮的加工调制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并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反刍动物瘤胃病毒组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瘤胃噬菌体作为瘤胃病毒组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研究热点。瘤胃噬菌体是反刍动物瘤胃病毒中研究最深入的一大类,它是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系统的固有组成部分,与原生动物、细菌、古生菌、真菌等共同维持着瘤胃微生态平衡,决定着瘤胃对植物性饲料的发酵和利用。瘤胃噬菌体在维持瘤胃微生物种群平衡、瘤胃内微生物裂解、纤维分解、营养物质循环和遗传物质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噬菌体的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组学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瘤胃噬菌体的作用及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减缓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刍动物瘤胃是重要的甲烷排放源之一,因此反刍动物瘤胃甲烷减缓策略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降低瘤胃甲烷排放量的各种营养调控技术,包括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添加油脂、日粮的加工调制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并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常稳定的瘤胃微生物区系是反刍动物瘤胃健康的重要指标,且在瘤胃结构形态发育、微生物定植模式、免疫功能调节及抵御外源致病因子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新生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组成相对单一,但随着早期瘤胃发育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群落相继开始定植并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此时的营养干预可能会形成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组合并产生持久影响,这为进一步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提供了更好的长期策略。本研究主要从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早期营养干预对瘤胃微生态系统发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探索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形态及功能发育、寻找影响早期瘤胃微生物群落定植的因素及最佳调控“窗口期”的选择,并对宿主与微生物群落间的免疫互作进行简要剖析,以期为通过早期营养干预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来应对全球畜牧业挑战,并为提高秸秆纤维利用率及抑制甲烷排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旺景 《饲料工业》2022,43(3):50-56
瘤胃微生物菌群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动物的早期发育、健康和生理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微生物菌群组成变化与宿主生产力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调控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以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已经成为畜牧业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综述了微生物菌群对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免疫应答、生产性能和甲烷排放等生理参数的作用,探讨了添加剂、饲粮类型、季节变化和饲喂方式等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旨在为合理有效地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培育健康高效的反刍动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要课题。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的调控是以反刍动物氨基酸的需要为基础,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途径使小肠吸收氨基酸含量达到动物的生产需要。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通过瘤胃蛋白质保护、改变饲料在瘤胃中停留时间和添加生物制剂调节日粮过瘤胃蛋白质;通过日粮可发酵能、能氮平衡和瘤胃微生物环境控调微生物蛋白质;通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调控小肠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