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对得益乳业牛场的中国荷斯坦奶牛1-7d内初乳中的常规成分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牛初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灰分、密度以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均在分娩后48h内发生显著变化(P〈0.05),72h后趋于平稳,到第5天时乳中各种营养成分接近常乳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马燕芬  陈志伟 《饲料工业》2007,28(13):26-28
新生犊牛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但是关于热应激对新生犊牛被动免疫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牛初乳对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是否有显著影响,并与非热应激生产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动物为对应于采食热应激和非热应激母牛初乳的新生犊牛各4头,在其采食母牛初乳后的不同时间内采血用于免疫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热应激奶牛哺乳犊牛血清中各成分含量在144h内均低于非热应激奶牛哺乳犊牛血清中相对应成分,其中IgG、T3、T(472h内)变化差异显著(P<0.05),INS和IGF-Ⅰ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有关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对泰和乌骨鸡胸肌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取144只42日龄泰和鸟骨鸡.随机分为2组:即常温对照组和急性热应激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极显著地提高了热应激12h时泰和乌骨鸡胸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P〈0.01),并具有提高其热应激24h时的表达量的趋势(P〉0.05),对其恢复常温后24h、6d、20d的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急性热应激极显著地降低了热应激24h时泰和乌骨鸡胸肌黑色素的含量(P〈0.01)。并具有降低其热应激12h时黑色素含量的趋势(P〉0.05),极显著地提高了其恢复常温后24h时胸肌黑色素的含量(P〈0.01),对其恢复常温后6d、20d的黑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7,(17):30-33
试验随机选取23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通过实时监控外界环境温湿度,计算温湿度指数,确定奶牛热应激状态,测定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乳中活性蛋白,以研究热应激对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乳中活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热应激奶牛相比,中度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会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降低了20.06%;中度热应激奶牛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乳中尿素氮极显著升高(P0.01),体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中度热应激奶牛乳中血清蛋白显著升高(P0.05),α-乳白蛋白极显著升高(P0.01),但乳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不同程度的热应激影响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乳中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5.
性别和营养水平对福建河田鸡风味前体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河田鸡胸肌肉中风味前体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腹脂率、氨基酸(Asp、Thr、Ser、Pro、Cys除外)以及肌内脂肪(IMF)及其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肌苷酸(IM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公鸡的总氨基酸(TAA)、肌苷酸、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略高于母鸡,母鸡的肌内脂肪及其PUFA含量明显高于公鸡。能量水平对肌苷酸、肌内脂肪及其SFA、MUFA、PUFA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鸡采食高能日粮时,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会显著升高(P〈0.05),而IMP、IMF、PUFA含量会显著下降(P<0.05),TAA没有显著变化。蛋白水平对肌内脂肪及其MUFA、PUFA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采食高蛋白日粮时,肌内脂肪及SFA、MUFA显著降低,而其PUFA会显著增加(P〈0.05)。风味品尝结果表明,公鸡的香味、鲜味都显著高于母鸡,而嫩度低于母鸡;随着能量和蛋白水平的增加,鲜味和嫩度都显著下降(P〈0.05)。从肉品的总可接受性来看,性别对总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低营养水平时的总可接受性大于高营养水平(P〈0.05)。  相似文献   

6.
研究急性热应激对麻鸡免疫机能的影响,将30只28日龄麻鸡随机分成5组,即对照组、热应激3h组、热应激6h组、热应激9h组和热应激12h组,每组6只。将麻鸡在37℃±1℃条件下分别处理3、6、9、12h,对照组麻鸡于室温条件下常规饲养。应激试验后取脾脏和法氏囊制成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γ干扰素(IFN-γ)的免疫组化检测,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麻鸡脾脏中HSP70、IFN-α、IFN-β、IFN-γ、NF-κB p65的蛋白含量水平变化。37℃热应激条件下3h~12h麻鸡脾脏无明显的组织学变化;法氏囊中的淋巴滤泡从热应激3h后开始增大,淋巴滤泡之间排列更加紧密,淋巴细胞增多;脾脏中IFN-α和IFN-β在热应激9h后显著升高(P0.05),IFN-γ在6h时显著升高(P0.05),9h后恢复正常值。HSP70在应激3h出现短暂下降后持续升高,而NF-κB p65在热应激3h时出现短暂的波动后持续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37℃条件下热应激12h内能够提高麻鸡机体免疫能力,有利于麻鸡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8.
选择40头体质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胎次和泌乳天数,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Ⅰ组(30kg/d)、Ⅱ组(30~35kg/d)、Ⅲ组(35~40kg/d)和Ⅳ组(40kg/d)。热应激前、热应激前期、热应激中期、热应激后期和热应激后分别于尾静脉采血,用ELISA试剂盒测定热休克蛋白(HSP)27,70,90的表达量。结果显示,Ⅳ组HSP27表达量最高,Ⅱ组表达量最低,Ⅳ组、Ⅲ组和Ⅰ组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HSP70表达量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但随产奶量呈线性增加(P〈0.05)。HSP90的表达量,Ⅳ组和Ⅲ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HSP27的表达量热应激后差异较大;HSP70的表达量各组整个过程差异较大;HSP90的表达量在热应激前、热应激前期和热应激后差异较大。总之,在热应激过程,高产奶牛血清中热应激蛋白的表达量较高,HSP70表达量随产奶量呈线性增加,而不同热应激蛋白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SRU)和过瘤胃葡萄糖(RPG)对热应激绵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3月龄湖羊公羔,按初始体重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n=10),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缓释尿素组(SRU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15 g/d)、过瘤胃葡萄糖组(RP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葡萄糖10 g/d)和联合添加组(U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15 g/d+过瘤胃葡萄糖10 g/d),预饲期15 d,正饲期50 d。在正饲期的最后一天晨饲前,分别采集血液和瘤胃液,测定血样中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G (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并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及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结果】 与CON组相比,①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过瘤胃葡萄糖均显著降低热应激绵羊的呼吸频率(P<0.05),UG组热应激绵羊的直肠温度显著降低(P<0.05)。②SRU组、RPG组、UG组热应激绵羊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③RPG组和UG组热应激绵羊血清中IgG和IgM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TNF-α和IL-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各处理组热应激绵羊瘤胃内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SRU组瘤胃内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比例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RPG组瘤胃液pH和异戊酸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瘤胃内氨态氮、丙酸、丁酸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UG组瘤胃内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及微生物蛋白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过瘤胃葡萄糖显著提高了热应激绵羊的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可有效缓解绵羊热应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初乳、常乳及乳房炎乳乳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差异。对扬州大学试验农牧场36头中国荷斯坦牛乳常规成分、乳密度和导电率进行了测定(其中初乳牛6头,产奶时间为产犊后1h到第8d。正常乳16头(无隐性乳房炎),患不同程度隐性乳房炎奶牛14头)。结果表明: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初乳的乳蛋白率、SNF含量、密度和滴定酸度逐渐下降.乳脂率在波动中下降.导电率无明显变化规律:正常乳与隐性乳房炎乳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导电率差异显著(P〈0.05),蛋白率、SNF、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12.
犬的皮肤病是一个常见病,虽不会直接危及犬的生命,却可以使犬奇痒、烦躁,影响休息和食欲,降低其抵抗力。若为宠物犬,还会降低它的观赏性和玩赏性,失去宠物犬应有的价值。犬皮肤病的病因有很多,有寄生虫性、真菌性、湿疹性、激素失调性及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等。对于病原性和营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运用Va R即在险价值的概念,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金融投资问题,运用历史数据模型和偏t正态分布模型对公司下一个收益周期的收益情况进行预测,并给出最优的投资金额。运用历史数据方法得出,在投资1000万元的前提下能以95%的置信度保证损失的数额不会超过多少9万元,并且若使一个周期内Va R>=10万元的可能性不大于5%,初始投资额最多应为1111.11万元。运用偏t正态分布模型得出,当投资1000万元时,可以保证亏损值在95%的置信区间内,不超过7.95万元;如果要求在一个周期内的损失超过10万元的可能性不大于5%,那么初始投资额最多应为1257.86万元。  相似文献   

15.
16.
影响饲用酶制剂选择及使用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已基本被饲料界和养殖业界所认可,但使用效果并不稳定。目前在业界流传较广的几种观点便很具代表性,如:“不会没用,用了不一定有用”是指酶制剂效果的不确定性,而“酶制剂有效,但不是每种酶制剂均有效”指的是目前市场上酶制剂产品的良莠不齐,同时由于质量、价格等差异,又出现了“低价的太低不敢用,高价的太高用不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Observation on th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8.
采用L(3)正交设计,利用草种组合、施肥量、播种方式、豆禾比例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探讨退耕坡地草地建设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退耕坡地草地的建植首先需要考虑草种的搭配,其次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比例,第三是肥料的使用,第四是播种方式.在贵州中部地区退耕坡地适宜的草地建植方式为草种为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豆∶禾=1∶9,肥为N∶POKO=20∶30∶20,播种方式为翻耕条播.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设计,利用草种组合、施肥量、播种方式、豆禾比例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探讨退耕坡地草地建设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退耕坡地草地的建植首先需要考虑草种的搭配,其次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比例,第三是肥料的使用,第四是播种方式。在贵州中部地区退耕坡地适宜的草地建植方式为:草种为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豆:禾=1:9,肥为N:P2O5:K2O=20:30:20,播种方式为翻耕条播。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鼠兔对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高原鼠兔活动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上用堵洞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密度达到60个/hm2时,人工草地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12%,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均有大幅度下降;当达到80个/hm2时,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4%,牧草高度、盖度、密度进一步下降,人工草地开始向建植前的“黑土滩”演替。高原鼠兔通过对人工草地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来制约人工群落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