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群体遗传学分析软件GENEPOP(version 1.31)统计分析了甘肃滩羊三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肃滩羊群体内虽有一定的遗传变异,但变异程度不高,三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仍然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群体间在遗传结构上彼此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2.
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分布在甘肃和青海两省境内的不同绵羊群体的446份血样的8个蛋白位点多态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Hb、Tf、Es在所有群体中存在多态性,AIb、Pr全部呈单态,AMY在小尾寒羊、甘肃高山细毛羊、滩羊中呈单态,在其它群体中存在多态性,而Ep在甘肃高山细毛羊、滩羊中呈单态,在群体中存在多态性,在LDH中,除青海藏羊LDH中没有出现LDH4外,其余群体都存在LDH的5种同工酶;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甘肃藏羊和青海藏羊相对较大,青海细毛羊比甘肃高山细毛羊的大,小尾寒羊在两细毛羊品种之间,滩羊最小;遗传距离和聚类图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和青海细毛羊遗传关系最近,小尾寒羊与两细毛羊品种遗传距离较近;而甘肃藏羊、青海藏羊与其它绵羊品种(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亲缘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 10种 10碱基的随机引物 ,分析了我国 8个地方绵羊品种计 88只绵羊的随机扩增多态 DNA。结果表明 ,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基因组 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81.36 % ,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3370 ,具有丰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但滩羊、小尾寒羊、藏绵羊和蒙古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应加强保种措施。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 .9172 ,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间。品种间的分子聚类关系基本上反映了品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 ,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我国地方绵羊的起源进化学说基本一致 ,具有相同来源的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分子聚类关系表明 ,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已经有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间遗传分化较低 ,湖羊与蒙古羊之间相对较高 ,而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湖羊和蒙古羊之间的遗传分化最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昆明裂腹鱼盘大河群体和昆明裂腹鱼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38个10 bp引物中选取20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两群体中分别检测到121、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7、73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7.11%、58.40%;两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74 5、0.1963,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250 3.研究表明:因地理隔离的两昆明裂腹鱼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两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结构;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要比盘大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群体内遗传变异较盘大河群体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13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群体内近交系数(Fis)、遗传分化系数(Fst)、总群体近交系数(Fit)和基因流(Nm)等参数,评估各品种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3个绵羊群体10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803;平均杂合度为0.7192,其中中国美利奴羊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7530,山区和田羊最低为0.6754;13个绵羊群体总近交系数为0.1066,群体内近交系数为0.0565,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531,说明5.6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94.3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基因流Nm平均值为4.4621(3.0808~7.4589),说明各种群间存在或者在过去某个时期发生基因交流;各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较低,为0.1702,平均遗传一致度数值较高,为0.8448,也再次证明了新疆13个绵羊群体间分化程度不高。基于Nei′s标准遗传距离运用UPGMA聚类法获得的新疆13个绵羊群体的聚类图与其品种育成史和地理分布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国双峰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中国阿拉善驼、青海驼、南疆驼、北疆驼、肃北驼、苏尼特驼6个双峰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信息指数等分析群体内遗传变异,通过计算F-统计量、基因流、遗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等分析群体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8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8.9个等位基因;所有位点均属中高度多态位点(YWLL08除外),平均PIC值在0.488~0.752之间;6个群体观测杂合度值(0.355~0.448)都低于期望杂合度值(0.643~0.703);几乎所有位点的Shannon指数都>1,且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 0.0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59,处于较低程度的中等分化状态; 6个双峰驼群体的平均Fis值均为正值,说明6个双峰驼群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基于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进行聚类分析,南疆驼和北疆驼聚为一支,阿拉善驼、青海驼、肃北驼、苏尼特驼4个群体聚为一支。研究表明,中国双峰驼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存在一定近交现象;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动,群体间的分化主要由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造成;6个群体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地区7个山羊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基因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3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中国南方7个山羊群体的遗传分化、基因流、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DC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和STRUCTURE进行动态聚类。结果表明:7个山羊群体总近交系数(Fis)为-7.73%,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26.5%,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is)为14.84%,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说明这7个山羊群体总体上和群体内杂合度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较明显,14.84%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5.16%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7个山羊群体每世代两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变化范围为0.8313(宜昌白山羊与黄淮山羊)到3.4103(马头山羊与湘东黑山羊),平均为1.5770。7个山羊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相关不显著(P〉O.05)。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福清山羊、戴云山羊、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中属于各自采样群体的概率分别为99.1%、98%、96.2%、96.6%、98.7%、98.7%和98.7%。同时,STRUCTURE软件通过变化的分群数体现的聚类情况与用DC遗传距离所构建的系统聚类图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这7个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区及农牧交错区绵羊与蒙古羊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多种电泳技术检测小尾寒羊、滩羊编码血液蛋白16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与蒙古国蒙古羊、我国湖羊和同羊的相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分化关系。除Alp和X-p,结构基因座的基因遗传分化程度均低于7.3417%,群体间遗传差异占5.3705%。标准遗传距离、模糊聚类分析表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与蒙古羊亲缘关系逐渐疏远。遗传贴近度是否适合用于受研究群体和已知其始祖的现代群体之间的比较有待进一步验证。从结构基因座方面进一步证实小尾寒羊、滩羊的蒙古羊属性,揭示了5个绵羊群体之间的部分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9.
崇明白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检测崇明白山羊群体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分析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探讨影响群体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3个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在0.0283~0.0431之间,平均仅为0.0342,说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很低,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群体内,AMOVA测度遗传分化参数Fst=4.59%,与用Gst分析的结果一致;Mantel test检验显示,不同地域山羊群体的分布不符合地理隔离模式,而且群体间的基因流十分通畅;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结果与已知的亲缘关系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不同群体滩羊种公羊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了解各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分化情况,试验采用Illumina Ovine SNP 600K基因芯片检测的方法对宁夏三个滩羊养殖场192个主配及选留滩羊种公羊的亲缘关系进行遗传分析,并对群体进行家系划分。结果表明:三个养殖场的种公羊个体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别聚类现象,而是随机聚在一起;群体中大多数个体彼此间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只有少数个体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滩羊群体总共划分为5个家系,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22。说明这三个群体的遗传背景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11.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昆明裂腹鱼盘大河群体和昆明裂腹鱼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38个10bp引物中选取20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两群体中分别检测到121、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7、73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7.11%、58.40%;两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745、0.1963,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2503。研究表明:因地理隔离的两昆明裂腹鱼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两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结构;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要比盘大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群体内遗传变异较盘大河群体大。  相似文献   

12.
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群体微卫星DNA标记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选择10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合成引物对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和家鹌鹑各40只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型,并对其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这两个鹌鹁群体的遗传结构关系、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程度,为鹌鹑的遗传资源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14个鸡微卫星DNA标记位点,采用DNA测序仪和荧光素标记分子内标,建立了鸡分子遗传学的检测方法,对F15世代BWEL-SPF鸡种群8个家系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检位点35.7%(5/14)的基因型趋于纯合,家系内等位基因的变异程度显著降低。F-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家系间的遗传分化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群体间的变异占到了总遗传变异的12.9%。  相似文献   

14.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甘肃景泰条山农场(106只)、白银平川区水泉乡(58只)的滩羊群体的血清运铁蛋白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共发现了18个表现型(基因型),受7个等显性等位基因控制(TfA、TfB、TfC、TfD、TfE、TfG、TfM)。滩羊群体(品群间)Tf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假设,但是滩羊品群间在该位点上的遗传变异性较大,认为是由选育致使优势基因(TfC、TfB)在品群间遗传漂变程度不同所致,有待进一步强化选种选育。  相似文献   

15.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宁夏牧区陶赛特、得克赛尔、萨福克、滩羊、小尾寒羊、滩寒杂种羊6个绵羊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并根据遗传距离对群体间杂种优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6个绵羊群体共检测到108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在每个群体都检测到5个以上等位基因,7个微卫星座位在6个群体中呈高度多态性,期望杂合度远大于观测杂合度,群体问表型分化系数(Fst)较低,为5.8%,与Gst结果基本一致,总群体近交系数(Fit)为56.90%,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54.36%。根据DC遗传距离和DA遗传距离,预测群体间杂种优势,杂交母本品种以滩寒杂种羊效果最好,滩羊次之,小尾寒羊最差;杂交父本的选择顺序为得克赛尔、萨福克、陶赛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巴布亚新几内亚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20个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3个群体、96个个体的基因型进行了测定,估算了群体内的杂合度和近交系数(FIS)以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等多样性参数;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构建群体水平的NJ树和个体水平上的无根UPGMA树。结果表明,3个群体内的平均期望(基因)杂合度介于0.665 9至0.680 6,平均FIS介于0.020至0.286,总群体水平上的遗传变异仅占5.5%;3个群体相互之间的遗传分化均达到显著水平,在个体水平的无根UPGMA树上,来源同一群体的个体会优先聚为一类。这说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个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应该分别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SSR分子标记对内蒙古野生扁蓿豆4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2对引物共扩增出66个位点;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2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639,种内总基因多样性为0.2223;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2153,96.8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3.1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312,基因流为15.5256;4个种群间有一定遗传分化,但遗传漂变不会引起遗传分化.UPGMA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种群优先聚集.  相似文献   

18.
藏獒群体遗传结构及基因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对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基因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群体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85.53%和98.16%,平均为91.85%;两个藏獒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氏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H)和Shannon遗传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5354、0.3191和0.4807;两个藏獒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691,基因流为3.3679,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为0.0505。结果说明藏獒群体内遗传变异丰富,不同地域的藏獒群体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群体之间遗传分化程度很低。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域长爪沙鼠群体间遗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7个生化基因位点,分别对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和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饲育的2个长爪沙鼠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长爪沙鼠群体遗传适应性、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变异程度都明显高于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沙鼠群体(P〈0.05),并且这2个沙鼠群体间未出现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FST〉0.05)。  相似文献   

20.
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e)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猎用禽.为了获得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信息,为我国斑翅山鹑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共采用了8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对分布于我国北方的斑翅山鹑23个地理种群285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斑翅山鹑为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的群体,且每一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柴达木盆地地区的种群拥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析显示组间及组内种群间均表现为遗传分化显著,遗传分化系数(FST)值表明大部分种群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系统树构建和贝叶斯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斑翅山鹑23个地理种群被分化为明显的两个组群.另外,通过BOTTLENECK对各地理种群的分析显示斑翅山鹁种群曾经历过近期瓶颈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地区种群、华北平原地区种群、静宁种群、张家川种群以及六盘山地区种群应予以相应关注,以保证有足够的种群大小来保持这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