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新疆药桑嫁接成活率低、出圃率低、建园缓慢的生产实际,以新疆和田本地栽培药桑为接穗,进行了药桑芽接技术试验,总结提出了新疆药桑芽接主要技术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类型的桑树特异种质资源的冬芽为材料,分别在含有不同种类生长调节剂及添加量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桑树再生植株,考察桑树特异种质资源利用冬芽培养再生植株的可行性,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及其用量。结果表明:供试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在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外植体停止生长,添加生长激素TDZ能较好地诱导和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但会抑制生长芽的再生长,而添加细胞分裂素6-BA能促进冬芽的再生,且添加3.0 mg/L 6-BA的培养基中冬芽再生率显著高于添加1.0 mg/L 6-BA的培养基;8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在含3.0 mg/L 6-BA的改良培养基中培养,新疆药桑和小花叶皮桑的丛生芽诱导率最高,其冬芽的再生率均为66.7%,滇桑次之,再生率为55.5%,天目山桑和斯里兰卡的再生率分别为40.0%和25.0%;5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再生组培苗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后,只有滇桑和新疆药桑分别诱导出再生根系(诱导率为分别为20.0%、14.3%)后移栽成活。研究结果初步显示,离体组织再生培养是保存和利用天然22倍体新疆药桑、渐危种滇桑等珍稀桑树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筛选适合川桑(Morus notabilis)、滇桑(Morus yunnanensis)、药桑(Morus nigra)、印度桑K2(Morus indica cv.K2)无菌幼苗茎段继代和生根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建立4种特殊桑树种质资源的离体组织培养方法。以供试桑种质资源无菌幼苗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培养基添加激素浓度的优化,筛选出药桑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1 mg/L 6-BA+0.1 mg/L NAA,滇桑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0.1 mg/L TDZ,川桑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1 mg/L 6-BA+0.2 mg/L NAA,印度桑K2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0.05 mg/L TDZ。4份桑种质资源的无菌幼苗茎段继代培养45 d后,产生的增殖芽数目达1.6~6.8个,再生幼苗株高可达4 cm以上,分别转移至筛选的生根培养基MS+0.5 mg/L IBA或MS+1 mg/L IBA中培养。除川桑再生幼苗的生根率(41.7%~45.8%)和移栽成活率(40%~50%)较低外,其他3份桑种质资源再生幼苗的生根率均可达90%以上,移栽成活率为100%。试验结果证实不同桑种质资源最适合的组织培养体系存在差异,并且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小幅变化都会对其繁殖系数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疆药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对新疆药桑的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和功能性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试图为新疆药桑基因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桑品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属于白桑、黑桑、雄桑、粉桑、药桑类型的58份新疆桑品种资源的染色体倍数性和结实性以及10份新疆桑品种资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桑类型中有23个材料为三倍体,药桑为二十二倍体,其余材料均为二倍体。从每椹种子数和发芽率来看,粉桑的结实性高于黑桑,黑桑高于白桑;二倍体材料的结实性高于四倍体,四倍体又高于三倍体。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现第6酶带为特征酶带,各品种酶谱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新疆桑品种资源的起源、进化、分类和亲缘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药桑黄酮和多酚的提取与分析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技术和分光光度法.对新疆药桑桑果、叶片和枝条等不同器官的黄酮、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药桑同一株树体桑果、叶片和枝条等不同器官间的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叶片黄酮和多酚类含量最高、枝条次之、桑果中最低;研究目的为新疆药桑桑叶,桑枝,桑椹的药用功效机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紫金四季’的叶片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组培快繁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紫金四季’草莓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结果表明:‘紫金四季’幼叶较叶柄更适宜作为组培外植体,培养时叶片正面朝上放置更有利于愈伤的产生;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以 MS 2.0mg/L TDZ 0.1mg /L NAA为佳,诱导率为50%;继代增殖培养基为 MS 1.0mg /L 6-BA 0.2 mg /L NAA,其增殖系数为6.17;生根培养基为 1 /4MS,生根率达 100% ,平均生根数达 6.6条。  相似文献   

8.
利用果叶两用桑大10春季桑树的茎段进行组织培养,优化确定了大10桑树茎段在不同组培阶段适宜的培养基配方,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的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初级培养阶段为A9号(MS+2.0mg/L BA+0.5mg/L IBA)培养基,外植体的分化率达92.50%;在继代培养阶段为B8号(MS+1.5mg/L BA+0.5mg/L NAA)培养基,不仅桑苗生长旺盛,而且具有较高的增殖系数,增殖倍数达4倍以上;在生根培养阶段为C3号(1/2MS+0.5mg/L NAA)培养基,试管苗生根率达100%、驯化成活率达92%。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南核1号’核桃组培快繁体系,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开展外植体采集时间、初代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各阶段试验。结果表明,全年中4-5月为最佳外植体采集时间;最佳诱导培养基为DKW+6-BA 1.0 mg/L+NAA 0.1mg/L,诱导率为66.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DKW+6-BA 1.0 mg/L+IBA 0.01mg/L,增殖率为63.3%,增殖系数为3.83;生根采用二步诱导生根法,先在附加IBA 6.0mg/L的1/2DKW中暗培养,再转移到1/4DKW中光培养,生根率为46.6%。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遗传标记鉴定了西南大学桑资源圃保存的22个桑树品种的亲缘关系。聚类图首先将新疆药桑分出,将其它21个品种聚类为两大支、6小支。新疆药桑与其它桑品种亲缘关系远,大花叶皮桑、盐亭20号、国丰、七六一,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樱桃、多胡早生、收获一、吉木沙尔黑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金龙、强兵、鹤田、梨儿桑、湖南早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油匠当当、姬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改良十文字、纳溪桑、民主粉红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剑持、伊达柴木、马蹄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花叶皮桑亲缘关系靠近白桑,瑞穗桑、山桑与白桑、鲁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未见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的迁移规律,建议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时,最好先做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为中华文明中三大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创造了战略机遇。草原是草原文化的摇篮,草原文化对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提升草原文化功能,向社会主义草原文化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2.
脂肪细胞培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细胞培养为研究脂肪代谢紊乱疾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基质血管成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前脂肪细胞理论,随后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国外各种家畜的脂肪细胞培养模型得以建立,而国内在脂肪细胞培养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集中于人及鼠的脂肪细胞培养。脂肪细胞的传代培养在单一因子对脂肪细胞的功能研究上有一定的优越性,尤其对不宜于在活体采样的人及动物。脂肪细胞培养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脂肪细胞与其他组织细胞的联合培养,对研究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兔胚胎体外培养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兔胚胎体外培养研究受到广泛重视。传统的兔胚胎体外培养方法主要采用基础培养液 ,添加各种成分 ,如血清、生长因子、酶及其他营养成分促进胚胎发育。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氨基酸、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等能源物质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因子 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 ,以及抗氧化剂如EDTA、过氧化氢酶、牛磺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物质促进兔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此外 ,采用联合培养体系及体细胞条件培养液 ,模拟体内生长环境 ,来提供兔胚胎发育所需的物质条件也正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猪垂体细胞单层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建立了猪垂体前叶细胞单层培养模型 ,并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结果显示 ,用 0 2 5 %胶原酶 ,0 0 5 %透明质酸酶和 0 0 1%DNA酶消化垂体前叶 2次 ,每个垂体可获 5× 10 8个细胞 ,细胞活率在 90 %以上。用含 10 %小牛血清的McCoy’s 5A培养液培养 2 0h ,细胞贴壁 ,4 0h左右形成单层 ,形成单层后换无血清培养液仍维持生长。抗LH和FS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 ,大多数LH阳性细胞同时也是FSH阳性细胞。在单层细胞中 ,LH和FSH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不足 10 %。本培养模型可用于体外研究垂体细胞的功能及调控  相似文献   

15.
以多枝赖草种子为材料,在MS 3mg/L2,4-D 0.5mg/L激动素 3%蔗糖 0.5%琼脂培养基上暗培养,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多次继代培养后仍可保持分化潜力。在1/2MS 0.5mg/L6-BA 0.5mg/LIBA 3%蔗糖 0.5%琼脂培养基上光照培养后分化出丛生状绿芽,并大量生根,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了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酶消化法于37℃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处理1以2.5 g/L的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处理2以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处理3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消化50 min;处理4以50 mg/L嗜热菌蛋白酶+2.0 g/L胶原酶Ⅰ消化70 min。采用柠檬酸胰酶法分离纯化细胞。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获得的细胞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酵母培养物对反刍动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直接饲喂微生物——酵母培养物的概念,现阶段酵母培养物对反刍动物瘤胃环境作用的生理生化基础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几种对酵母培养基的作用机理解释。另外又对酵母培养物对反刍动物作用效果及影响酵母培养物的因素等5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养牛历史悠久,牛文化积淀丰厚。本文从牛的名称、牛的驯化和利用、相牛术、牛的饲养、牛政和牛事法令、牛崇拜及有关牛的雕塑绘画、字词诗歌等八个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牛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培养体系和不同序贯培养法对猪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采用普通培养和序贯培养2种培养方法进行猪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孤雌激活卵母细胞在NCSU23+0.4%BSA中分裂效果较好,而mTCM199+0.1%PVA则更有利于孤雌胚胎突破4细胞阻滞达到桑葚胚。在4种序贯培养中,NCSU23(0.4%BSA)+mTCM199(0.1%PVA)一组更适合于猪孤雌胚胎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地出现了一种羊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最终诊断为羊附红细胞体病。为给羊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ovis,M. ovis)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参考支原体培养基,进行配方改良,对M. ovis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实验室自制ZP-S-BS培养基,48 h更换半量培养基,37 ℃培养效果最佳。感染M. ovis红细胞用ZP-S-BS培养能维持长时间存活状态,洗脱的M. ovis用ZP-S-BS培养仍可连续培养260 d,且能缓慢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